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 洞见古人智慧!

时间:2023-09-02 04:40:01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 洞见古人智慧!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洞见古人智慧!

1.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2.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

释义: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4.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 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9.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10. 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11.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12.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13.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14.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15.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16.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17.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18.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19. 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20.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21.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22. 明者,销祸于未萌。——《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23.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24.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25.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会愚昧不明。

《资治通鉴》很多人读不懂,因为司马光采用了大量的春秋笔法。春秋笔法的特点就是把巨大信息量简化了,每一个字都值得推敲,许多文章其实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者朋友必须用质疑想象逻辑来还原场景才能读懂,而一旦读懂则瞬间疑虑消失,会懂得很多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道理,在生活中工作中更能游刃有余。

也正是因为如此,市面上流传了很多翻译过来的白话《资治通鉴》不受欢迎,因为这些翻译根本无法还原司马光本意!很多深层信息翻译者都无法掌控,读者读起来也完全体会不到这本书的精髓。

但是没有文言文功底的读者,读原版《资治通鉴》的话又太费力。因此,笔者给大家推荐一款白话版的《资治通鉴》,翻译准确度没的说!

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生动详细地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整整1362年的历史。

整部作品,体例严谨,史料充实,文笔生动,既包含跌宕起伏的朝代变更,也有帝王将相的为政治国策略,还有英雄豪杰的待人处事之道。

也因此,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都将它作为人生必读的案头书。

更重要的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文史科目里,《资治通鉴》几乎无处不在:《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孙权劝学》《赤壁之战》《商鞅变法》……都是需要重点学习的篇目。

可以说,如果孩子能早一点读懂《资治通鉴》,也就能越早获得学好文科的金钥匙!

不过《资治通鉴》原著是文言文,大人读起来尚且晦涩,孩子们就更读不懂了。我也一直在找适合孩子读的版本,最近终于遇到了一套特别满意的,果断推荐给大家。

就是这套《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全4册),内容通俗易懂,插图精美绝伦,读来让人震撼不已,孩子绝对会爱不释手!

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版本,这套书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孩子们讲历史,足足120个精彩故事,串联起跌宕起伏的千年历史,极为精彩。

而且,作者们用新颖独特的视角,幽默风趣的口吻,简练生动的语言,把一段段历史都写“活”了,读起来特别过瘾!

更惊喜的是,它还是一部可以听的历史书!扫一扫书后的二维码,就可以听精彩的音频故事,跟着专业老师,畅游历史世界。

整套书内容含金量十足,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阅读;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的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阅读,为以后的语文、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套书原价276元,咱们争取到的团购价仅168元(包邮)!性价比不用多说,无敌超值~

才5折左右,就能拿下这套收藏级别的《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要多划算有多划算,家有中小学阶段的娃,绝对不能错过,库存有限,老朋友们先抢为快!

点击下面商品卡购买:《资治通鉴》+《史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幽幽秋兰2024-01-18 20:23幽幽秋兰[上海市网友]202.45.18.120
    每翻阅《资治通鉴》都有种与古人对话感觉古人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顶3踩0
  2. 小小貍2023-12-03 15:09小小貍[台湾省网友]36.7.69.150
    读了《资治通鉴》感觉古人智慧真不输给现在人这些名都很有启发性。
    顶10踩0
  3. 油画-----棒2023-10-18 09:54油画-----棒[甘肃省网友]203.25.91.242
    这本书真是古代智慧集大成者每句话都深刻到让人反复思考。
    顶6踩0
相关阅读
他读17遍《资治通鉴》 总结出几句话 令人深思

他读17遍《资治通鉴》 总结出几句话 令人深思

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一千三百多年间发生的许多历史故事,其中暗含古人智慧权谋,是备受世人推崇的著名史书之一

2023-10-19

《资治通鉴》中的10句名言 句句都是经典 教给孩子共读

《资治通鉴》中的10句名言 句句都是经典 教给孩子共读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史,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1300多年的历史,据说它完成时,整整两间屋子都是草稿

2022-12-28

《资治通鉴》10句至理名言 以史为鉴 读史自省

《资治通鉴》10句至理名言 以史为鉴 读史自省

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进士。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读学士。所著资冶通鉴影响深远。另诗文有司马文公集

2010-06-26

毛主席读了17遍的《资治通鉴》 300万字浓缩6句金言 引人深思

毛主席读了17遍的《资治通鉴》 300万字浓缩6句金言 引人深思

也可以说资治通鉴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顶层建筑的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资治通鉴的性质上说起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