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苏轼在雨中写了一首词 短短四句 说尽人生阴晴 尽显洒脱之意

时间:2023-08-27 02:12:01

相关推荐

苏轼在雨中写了一首词 短短四句 说尽人生阴晴 尽显洒脱之意

苏轼在雨中写了一首词,短短四句,说尽人生阴晴,尽显洒脱之意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若是要在这浮沉中想要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不被欲望所诱惑,最重要的就是给心灵洗尽铅华。拥有这样心灵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原序)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喜爱苏东坡,为其写了《苏东坡突围》一文,直言最爱的文学家便是苏东坡,在东坡的作品里,最爱他的是《赤壁赋》,还有那首“一蓑烟雨任平生”。

说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是出自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如下: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给人感觉写得非常潇洒,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如意,这是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时所作。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这首词的背景发生在三月七日的一个雨天,苏东坡和友人一同前往沙湖,原本带了雨具出门,但路上以为今天不会再下雨了,就让别人带走了雨具。谁知天公不作美,半路竟然下起雨来。身上的衣服眼看要被雨水打得湿透,脚下的路也变得泥泞,鞋子就要脏了。这下,大家都紧张了起来

唯有苏轼不紧张,十分从容。所以他是这样描述当时场景的:同性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首词的深度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悟到:

苏轼之所以不紧张,是因为他联想到了自己被贬黜的人生。

这雨要下起来,无论我是否紧张,都要落到我的身上来

正如我现在被贬,人生已经到了失意的境地,无论我是否感到狼狈,这种命运都是无法躲避的,那我何不以更加潇洒的心态去应对呢?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同去的一行人里,唯有苏轼一人,在雨中并不显得狼狈,这就是苏轼的豁达心态,“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你看苏东坡如何写这雨,“穿林”、“打叶”,雨水不是飘落下来,也不是洒下来,而是穿透力很强,两个很强烈的打击词,“穿”和“打”,足以证明当时的雨势之大,也不难理解当时同性友人们的紧张情绪了。

接着就是东坡的厉害之处,雨势如此之大,但你“莫听”。

直接将这一词放在最前面,斩钉截踢,一丝一毫也不犹豫。态度其实很明确了:

苏东坡用这一句也暗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在新的职位上好好干就是了。无论这雨下成什么样子,都不妨碍我继续前行。

也无风雨也无晴

而在这首词的最后,苏东坡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人读完觉得奇怪,天气无非阴晴两种,怎么会也无风雨也无晴呢?

其实这里苏东坡说的是自己的内心。自然就像人的命运,有时阴有时晴,别人会因为这些而产生得意和失落的情绪变化,而苏东坡不会,在他的心里,不存在受这些影响的可能。

这代表着,他已经做到了超脱于阴晴,而站在了阴晴变化之上。如同在人生道路上,他超脱了命运变化,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定风波》虽是一首小词, 却写出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会。

苏轼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苏轼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无论这些时刻发生什么样的变故,他都不会因此而磨灭自己的斗志。苏轼的人生不是没有得意过,他也有过站在顶峰的时刻,但无论得意还是失意,他都是一个扛得住的人。

只有不受欲望的左右,才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己的浩然正气不卑不亢,没有沾染污秽,所以才能够只凭着朴素的竹杖芒鞋,在达官贵人面前挺直腰板!

此种境界,历史千古风流人物里,有几人能做到呢?可贵!可敬!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华、能力、态度,都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有人问我究竟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词或者文章?

我的回答是多读诗词,“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诗词有关,诗词让你温文尔雅、谦逊有加,诗词更能提升你的文化与素养。”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说:“不读诗词的孩子,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差生’的潜质。”

不仅如此,高中也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从14篇增加到72篇,看了语文改革的内容后,才知道学生也是很不容易的。

家长要清楚的是要,学好古诗文并不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而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要是今天不重视传统古诗词的孩子,就是明天要吃亏的孩子!

可以说,现在是得古诗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考试。

如果你想让孩子们喜欢和学习古诗,就不能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用一种流行有趣的方式讲述古诗故事,让孩子们不仅听完后就能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容易记住,那就最好了。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诗词传统源远流长。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类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中国诗歌本身就是美学教育。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都会让人觉得唇齿生香。当这些美好在心里生了根!人生的底色就不至苍白

背那么多诗没什么用,它不能换取物质上的财富,但有些东西,不能只凭物质来衡量有没有用。诗,可以让你在这浮躁的人间,永远揣着一份情怀 。在触景生情那一刻,生命都是华丽的。

古诗词对世间万物的描写,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入口:

当他背过“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也会懂得“鸟鸣”不是只能用“叽叽喳喳”来表达。

古诗词中对美的表达,会在无形中提高孩子的审美!

林清玄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

学习古诗词的效果从来都不是立竿见影的,然而它却能一点一滴地滋养着孩子的品质,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比中药更好的营养液!

所以,多读点诗,总是好的,有诗,才会有生活和远方。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我们现代人读起诗词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是会觉得有些语句佶屈聱牙。

为了延续这早已延续千年的心灵寄托,为了更多的国人能在先人留给我们的精辟诗词中获得慰藉与鼓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 联合主办!我们编写了这套全新的诗词读本。

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深浅难易等因素,我们增设了作者简介、疑难注解、古文今译、诗文赏析等版块,为广大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力求将作者当时的自身心境和时代背景、习俗环境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诗词大会》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大会》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如果您也喜欢中国诗词文化,家里有正在读书的中小学生,建议您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小么么2023-11-14 22:17小么么[西藏网友]114.110.81.213
    雨中写词洒脱人生。苏轼才情在雨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顶9踩0
相关阅读
苏轼一首《水调歌头》 九百年传诵不衰 皆因乐观旷达 名句频频

苏轼一首《水调歌头》 九百年传诵不衰 皆因乐观旷达 名句频频

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2008-01-29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词 内含千古名句 极具哲理意味!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中秋词 内含千古名句 极具哲理意味!

月无情,人有情,古往今来,无数的骚人墨客,为其挥毫泼墨,为其吟咏不休

2023-12-26

苏轼生前最后一句话 道出对于人生和信仰的感悟 尽显大智慧

苏轼生前最后一句话 道出对于人生和信仰的感悟 尽显大智慧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2022-11-20

苏轼的这首词 全篇佳句 编入教学课本 就算不会背 应当也会唱

苏轼的这首词 全篇佳句 编入教学课本 就算不会背 应当也会唱

但是世上本就难有十全十美之事,诗神苏轼一反常态写出人有悲欢离合和,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

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