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关于人类语言的10个问题 语言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

时间:2023-08-26 03:06:01

相关推荐

关于人类语言的10个问题 语言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

关于人类语言的10个问题,语言最早起源与什么时期?

青蛙呱呱叫,小鸟啼啭鸣,万物生灵发出各种不同的叫声、吼声和啼鸣声,构成大自然最和谐美妙的声音。但是只有我们人类是唯一拥有复杂语言的灵长类动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最早的语言是什么?最早拥有语言的是什么人?尼安德特人已经开始用语言交谈了吗?

1 语言最早起源于何时?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功能强大的一种技能,通过一些特定的编码符号,将你的想法传达给他人,同时通过这种编码符号了解别人的想法。语言还是连结和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信息的强大工具,我们还可以通过语言,将各种想法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通过语言来实施某些行动,说服、诱导甚至是欺骗他人。

如今,全世界这种特定编码的语言大约有7000多种。所有的人类社会中都有语言的存在,所有的语言都拥有全方位沟通人类经验和体验的功能,没有哪一种语言比任何其他语言“更好”。研究人类进化的科学家认为,20万年至16万年前,当智人在非洲崛起时,可能已经有语言存在了。

如果说智人从一开始出现就已经拥有了语言,那么其他一些已经灭绝的人类物种也拥有语言吗?一些人认为尼安德特人也拥有语言,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20万年前,我们和尼安德特人从我们的共同祖先那里继承了这一语言能力。这一理论与FOXP2基因的发现相一致,FOXP2基因是对于人类拥有语言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基因。FOXP2基因在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内处于同一个关键部位,而黑猩猩则不同。但单个基因并不足以解释语言的起源。最近的遗传学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大脑调节FOXP2基因的方式与人类也有所不同。

此外,语言是以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以词语表达的声音符号代表了真实世界的物体或行为。能证明尼安德特人拥有艺术或其他符号来表达他们行为的证据极为缺乏,至今为止只发现了少量的作画颜料和一些尚存有争议的蚀刻艺术遗迹。而相比较之下,与他们生存在同一时代的欧洲北部的人类已经能够绘制精美的壁画,制作乐器,以及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武器。

据此推测,人类语言的进化甚至更早一些,例如20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在非洲热带大草原上的时候。从现有的证据来看,人类能够用语言互相交流的能力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尼安德特人与智人

智人

智人(拉丁学名:Homo sapiens),生物学分类中人属中的一个“种”,为地球上现今人类的祖先。

智人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时期有各种不同的推测,通常认为是在大约20万年前。许多科学家认为,智人与人类更原始的祖先一样,发源于非洲。通过分析化石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是认为人类起源于东非。但也有科学家提出,智人是在世界不同地区分别发展起来的。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拉丁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

1856年,在尼安德峡谷上方的一个洞穴里人们第一次发现这种人类的遗骨。遗骨的发现立即引起了热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些遗骨究竟是古人类的遗骨?还是属于不同的人种的遗骨?

尼安德特人身材短小(身高约1.6米)、敦实和健硕。尽管他们的颅骨长、 浅、宽,且后部扁平,但脑容量却不输于现代人。

后来的考古发现,12万年前开始,安德特人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2.4万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不同种。

研究人员通过考古资料追踪了在过去12万年时间里欧亚大陆西部古人类文化和社会形态学的变化。有科学家认为,在末次冰期里,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祖先的土地利用模式都发生了转变,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了相互交流和交配。在此期间他们不仅在基因上进行了交流,文化上也相互受到影响,并且因为尼安德特人的活动区域仅限在欧亚大陆的西部,作为种群数量较少的一支而惨遭灭绝。然而,部分杂交群体所携带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并未消失并得以保存下来。最近,古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研究显示,我们现代人类的基因有1%~4%是来源于尼安德特人的,特别是欧洲人后裔尤为显著。虽然尼安德特人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种已经消失,但他们仍“存活”于我们的基因中。

2语言如何进化而来?

人类语言技能的获得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首先,人类必须进化出复杂的大脑回路和更高级的大脑机制,才能拥有说话的能力,而且还要付出宝贵的几年时间教会小孩子说话。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所为何来呢?

很多人认为,我们拥有语言能力,是因为人类拥有更发达的大脑,有能力做出复杂的手势,还拥有与其他动物迥然不同的发声系统,以及控制面部肌肉表情进行微调的FOXP2基因。但仅凭这些,还是无法解释语言的进化。动物界亦不乏脑袋更大的物种,用手势表达意思在灵长类动物中也很普遍,鸟类虽然没有类似于人类的声道系统,也不拥有人类独特的FOXP2基因,但有些鸟类却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类说话。

人类之所以拥有语言能力,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类对符号象征意义的运用能力,以及社会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人类是唯一与直系亲属之外的“外人”,就喜好、物品和服务之类经常进行交流的物种。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家庭单位之外的人进行合作的方式,例如,当国家陷入战争中时,全体国民都会团结一致对抗外敌。

我们对于人类这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早已习以为常,视为理所当然,所有这些行为都建立在通过谈判和交易达成某种协议的基础之上,最终通过语言的交流将众人之力凝聚在一起。就像现代的网线插头一样,将复杂信息在每个人之间传播和反馈,而语言就好比那个网线插头。

一些社会性昆虫,如蚂蚁、蜜蜂和黄蜂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虽然它们没有语言。

但它们更倾向于在一个关系密切大家庭内的合作,一切行为以整个家族利益为上写在了它们的基因里。而人类社会则必须通过各种监督机制来约束那些想占集体利益好处的人。有了语言和各种符号表达,我们就可以惩恶扬善,揭露欺诈行为和不法行为,表彰行善积德之举。通过语言,恶行与善举的名声甚至在那些从未谋面的人群中传播开来,这就是语言“无腿能行千万里”的强大力量。

所有这些复杂的社会行为绝不是其他动物简单的哼哼声、啼鸣声、咆哮声,甚至气味和色彩变化所能比拟的。语言的进化告诉我们,为什么只有我们人类拥有语言:因为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社会是无法存在下去的。

3 最早的语言是什么?

可以想象,曾经存在着某种最早的人类“母语”,是所有现存语言和消亡语言的“始祖”,这个猜测并非臆测。有证据表明,与其他动物之间的交流形式不同的是,所有的人类语言都要通过连词成句来表达某种意思,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包括有主语、谓语和宾语,如“我在踢球”。而且,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学会他所在生存环境中的任何一种语言。

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对在各种语言中反复出现的音节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人类的“始祖语言”真的留下了些许遗迹的话,就存在于这些反复出现的章节之中。

例如,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梅瑞特·鲁莱恩发现,tok、tik、dik和tak反复出现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中,并分别代表了一个脚趾、一个手指或足趾以及数字“一”的意思,这些音节的发音在全世界很多语言中都是相似的,其他在各种语言中发音相似的词语还包括“who,what,two,water”(谁,什么,2,水)。

另一种研究方法是关注那些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变化缓慢的词语,马克·佩吉尔的团队通过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后发现,代表数字1至5的词语是进化最缓慢的。进化缓慢的词语中还包括一些社会交往中的常用词语,如“who,what, where, why, when, I,you, she, he,it”(谁、什么、哪里、为什么、什么时候、我、你、她、他、它)等。这个研究结果与鲁莱恩对相似音节的比较结果部分重叠。

我们可以有几分把握地推测,最早出现的词语可简单地分为几个类别,一是表达最简单意思的名词,如我们的灵长类近亲所使用的那些“词语”。产于东南非洲的一种长尾黑颚猴会发出有区别的示警声来分别代表不同的捕食动物,如豹子、鹰和大蟒,幼猴必须学会这些“词语”。而在人类语言中,“妈妈”显然是最早出现的名词,是婴儿呀呀学语中最早发出的词语。而世界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有“m”这个音节。

一些祈使语,如“看”或“听”也可能是出现较早的,较早出现的可能还有像“刺”或“踩踏”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是人类在合作狩猎和物品交易中最需要的。

简单的词汇有时还能形成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如“看,角马”或“交易箭支”等。一些简单的社交词汇,如“你”和“我”,“是”和“不是”,也是最早出现在人类词汇表中的词语之一。有意思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huh”(哼!哈!表示轻蔑、疑问或惊异等意思)是全球通用的一个词语,也是最早出现的人类词语之一。

4 学习语言能重塑大脑吗?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大脑也日益发达,语言能力也随之发展。语言让人类拥有沟通交流的本能,也许更令人惊讶的是,贯穿我们的一生,语言能力都在塑造和改变着我们的大脑。

研究人员通过对说两种语言的人的大脑扫描后发现,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相比较,经常转换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会触发大脑活动模式发生不同寻常的变化,特别是前额皮层。大脑前额皮层位于大脑的最前方,负责对信息的整理和处理,包括工作记忆、推理和计划等。一些研究表明,双语者能够更快学会和掌握一种新的语言。

休斯顿大学语言学家阿图罗·霍纳兹说道,这些差异反映了双语者大脑确实与众不同,换句话说,学习除了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可改变我们与生俱来的大脑。霍纳兹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有非比寻常的语言学习体验,你就可以观察到语言学习对大脑稳定而持续的影响。”

语言学习还可令大脑更有弹性,拥有更强的恢复能力,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的埃伦·比利斯托克研究发现,一生中说两种语言的人比只说一种语言的人,患早老性痴呆症的年龄要推迟4.5年,他们的大脑中,特别是前额皮层中的白质更多。白质是由连接大脑中不同区域,并在这些区域中来回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构成的。因此,提高语言技能似乎能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联系,虽然比利斯托克谨慎地表示这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2018年,在对608名曾有过一次中风经历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了第二语言给患者带来的好处。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托马斯·贝克发现,在这些患者中,双语者有40%在中风后大脑功能得到了恢复,而说一种语言的患者得到恢复的只有20%。

贝克推测,语言学习是一种头脑体操,说两种语言以上者,他们的大脑神经可建立更多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大脑功能和修复大脑神经系统损伤。

贝克说:“我们认为,通过语言学习操练大脑,可让大脑得到更多的训练,并获得更有效恢复大脑神经细胞损伤的补偿能力。”

5 语言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吗?

语言会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吗?玛丽亚·西拉是一位说西班牙语的当地人,从小到大她一直相信,所有的松鼠都是雌性,因为在西班牙语中,ordilio(松鼠)一词也有“女性、妇女、阴性”的意思。如今已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语言学家的玛丽亚为小时候的想法找到了根据,她在对法语和西班牙语的研究中发现,这两种语言都给一些具体东西和物品赋予了性别,将它们与男性或女性的一些特性联系在一起。

语言影响人们思想的观点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语言学家本杰明·沃尔特指出,对于某种语言词汇中缺乏相应词语的概念,人们是无法理解的。但这一观点一直被沦为边缘科学,直到2000年代,才有少数研究者开始重启这一研究,他们提出了与此相关但更微妙的观点:语言对人们的认知产生影响。

例如,希腊语中有两个表达“蓝色”的词语,gahalazio表示浅蓝,ble表示深蓝。研究发现,说希腊语的人分辨深浅不同蓝色的反应速度要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快得多。

语言甚至还影响我们对时空的概念。例如澳大利亚部族古古·伊米德希尔(Guugu Yimithirr)的语言里没有表达相对空间的词汇,如“前面”和“后面”,“左边”和“右边”,他们用“东、南、西、北”这些方位词来代替,研究表明这个部族的人具有相当出色的方向辨别能力,即使是在非常不熟悉的地方也不会迷路。另外有证据表明,母语还会影响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所说的语言还会影响到对其他人的观感。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语言通过将事物分类表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学会了一些分类词汇的孩子,能更好地对其他人进行分类,比如男孩还是女孩,叔叔还是爷爷。相反,丧失语言能力的中风患者,就有可能无法对事物正确分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加里·卢皮亚恩认为:“语言不仅对大脑的高级推理部分产生影响,还改变着我们基本的认知表述。”

6 语言能影响个性吗?

据称,查理曼大帝称说过:“学会另一种语言意味着拥有第二灵魂。”这话或许有点道理。196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语言学家苏珊·埃尔文-特利普要求说英语和日语的双语者对一些寓意模棱两可的图片进行描述,她发现,描述的语言不同,叙述的故事情节也会不同。例如,一幅女子倚靠沙发上的图片,在用日语叙述的故事里,这是位失恋女子,正在想着自杀的念头,而同一个人如果用英语来叙述,却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这个女子只是在思考如何补充完善缝纫课的教案。

埃尔文-特利普说道,“一般来说,日本人在故事描述中会掺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情绪。在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中,同时也失去了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内涵。”

在另一个实验中,美国康乃迪克大学的奈兰·拉米兹-埃斯帕兹让说双语的墨西哥人分别用英语和西班牙语的问卷表来评述自己的性格特点。结果发现,英语答卷通常率真而外向,西班牙语答卷则更显谦逊而含蓄。“语言就是这样一种强大的东西,它显然会对你如何看待自己产生影响,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会让你对自己做出不同的评价。”拉米兹-埃斯帕兹说。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谢伊·丹齐格和英国班戈大学的罗伯特·沃德认为,语言会影响到你对其他人的看法。在他们对说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双语者的测试中,让他们分别对阿拉伯人和希伯来人名字的涵义进行褒贬评判。研究发现,对于犹太人的名字,用希伯来语显然比用阿拉伯语有更多的正面评价。挪威奥斯陆大学的葆拉·鲁比奥-菲纳德兹发现,双语儿童在从他人角度理解某种情境的测试中表现更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所说所想的词语改变和塑造着我们的大脑、我们的观念甚至我们的个性品格。语言是否还会影响到其他更多的东西呢?也许下一步值得探索的还有我们的味觉、习惯和价值观。

7 未来地球上所有人会说同一种语言吗?

汉语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的一种语言,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多达10亿以上,其次是西班牙语,英语排在第三位。说汉语和西班牙语的有30多个国家,但与汉语和西班牙语不同的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至少有100多个国家,3.35亿人,另外还有5.5亿人将英语作为他们在国际交往、商业贸易和科学研究中的第二语言。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英语正在成为全球通用语,但有可能它已经不再是以英语为本族语的那种英语了。

世界各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将他们本族语的元素融合进了英语,形成了带有当地语言特色和文化习俗的“变种英语”。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安娜·莫兰恩将这种英语分别称为“中国式英语”“巴西式英语”“尼日利亚式英语”。这些有当地特色的英语,而不是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汇聚在一起构成了英语的未来图景。

有着当地风格的各种英语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但即使未来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等地的“变异英语”成为全球的“超级语言”,英语仍可能会是国际交往的首选,英语的地位难以动摇。南安普顿大学的詹妮弗·杰金斯说:“奇怪的是,随着世界上受教育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反而会失去他们的语言优势。”

他们甚至会处于完全的劣势。不以英语为母语的交流者更能适应彼此间融合掺杂了更多本族语言元素的英语,杰金斯说:如果智利人、日本人和波兰人聚在一起讨论英语,他们能完美融洽地互相理解,而如果他们中有任何一位或两位说英语的本族人在一起,他们互相之间的交流可能就会很成问题了。

在莫兰恩的构想中,未来这样的“英语方言”将超越各民族语言的边界而开始融合起来,在一些行业或地域范围内形成一些新的“英语语种”。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语言都将消失。例如,德语仍然会是居住在德国境内人们普遍选择的语言。即使使用人口只有100万人的爱沙尼亚语的未来,也完全不用担心。这是一种完全成熟的语言,爱沙尼亚人可以用它来表达他们生存环境中的任何东西任何事情。

同样,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英语,在英国人和美国人群体中仍然会保持其强势地位。但是全世界流行的英语,在各地各民族语言的共同发展和推动下,也许很快会向着一个新的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8 我们能挽救濒危语言吗?

语言学家戴维·哈里森一直致力于研究只有很少人使用的语言,对这些语言进行研究调查并录音保存。在一次采访中他谈了保护这些濒危小语种的重要性。

问:您游历世界追踪调查濒危语言,请问是为了什么?

答:语言的多样性是避免思想和知识被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一种保障。一些古代语言,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语言,或巴布亚新几内亚语言,都是人类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记录载体。各种语言文化中包含了关于植物、生态以及各种思想方法等大量知识。失去这些语言,就等于失去这些语言中蕴含着的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文化财富。

问:什么原因促成了某些语言的消亡?

答:语言的活力和未来的生命力预测不在于说这种语言的人有多少,而在于其传播速度。纳瓦霍语是美国最大的印第安部落所说的语言,说纳瓦霍语的人多达5万人,但其传播率只有15%。

问题在于说优势语言的人与只说少数人语言的人对待某种语言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一些只有很少人在说的小语种正处于退化、衰亡和湮灭之中。在我访问过的一些部落群体中,人们在现实之下渐渐废弃本民族语言的无力无奈态度普遍存在。在一些部落中,还能说本民族语言的最后一代人对发生的这种情况只能感到深深的遗憾。

一些语言正在走向消亡,我们真的感觉很悲哀,我目前已经转向另一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问:请问您现在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答:我现在主要集中于研究那些仍然为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所使用的那些小语种语言上。一些部落也在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对抗主流语种的“霸道”入侵。例如,巴布亚语系在世界语言的多样性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小型或中型规模的语言也还没有消亡的风险,人们仍可学习其中的5种到10种。这些语言能继续保持活力可能有一些无形的因素,对于自身语言持优越感或自尊感的态度会有所帮助,例如,“我们的语言在世界上是最美丽最复杂的语言”等。

约科姆(Yokoim)语是在三个村庄中1200人所说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如今正处于即将消亡的濒危境地,一些孩子在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孩子一起上学后,开始说起了托克皮辛语(新美拉尼西亚语)。但也有少数族人并不甘心自己部族语言可能将消亡的命运,路易斯·柯利西就是其中之一,他经常用约科姆语谱写和吟唱当地的民歌。这就是老一辈人与年轻人对待本族语言的不同态度,孩子们会毫不留恋地放弃自己的语言,但老一辈人仍然会继续以自己的本族语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问:濒危语言能挽救吗?

答:我想是可以的。生物学家相信可以将现有一些物种的样本保存下来,以记录和挽救生物多样性,同样,借助于因特网,濒危语言也可以得到挽救。2009年时,我来到一个名为昆蒂曼的村庄,村里人说一种叫做约科姆的语言,我们对村民们的日常语言进行了录音,编撰了约科姆语的口语词典。如今录制下来的昆蒂曼村民们讲述的民间故事和民歌民谣在YouTube网站上广为传播,我还录制了他们对当地植物知识的描述。当我第一次来到那个村庄时,他们虽然听说过因特网,却从来没有机会使用它。但如今他们的语言已在网上流传开来。

一些说巴布亚语的部族也开始了同样的挽救语言的行动,对于其中一些部族来说,在因特网上倾听本族语言是他们最早的上网体验,他们听到了部族长辈在网上发出的本部族语言的声音。越来越多巴布亚年轻人成长为计算机编程员或技术人员,他们会有更多的创新想法和做法,在挽救本部族濒危语言的使命中大有可为。

9 科学技术如何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的劳伦·柯立斯特说:“语言曾被视为一种非常正式的形式,包括书籍、情书和报纸文章等,在这些语言形式中,对语法和拼写准确性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但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每天都有无数人通过书写、上网和手机进行实时语言交流。在大量的交流活动中,书面语言也在发展进化。柯立斯特指出,聊天室、即时通信等新的交流形式,都在淡化书面语言的正式特性,变得更随意更随性。这种趋势不仅在网络上迅速发展,还反过来对我们的日常口语和正式文本产生影响。例如,2011年,网络语“lol”被正式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中。

问题是,在因特网上流传开来的这种新的语言会是什么样的一种语言呢?

网络语言往往忽略或者说不在乎一些语言屏障,因此下一代网络语往往会随意地融合一些外来语的词根,如在日本。网络论坛上出现的“orz”表示“跪”的意思,“o”代表“头、脑袋”“r”代表手臂和身体、“z”是代表跪着的双腿。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表示失意或绝望的意思,或者带讽刺挖苦口气的羡慕。中国网民以中国版本的“囧”来表达一种面部表情。如今这样的网络语言频繁出现,其数量正在激增。

即使是传统语言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字母和词汇,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拉梅什·杰恩认为在未来的网络沟通中,正是因其跨越语言障碍的特点,且来代表某些意思的图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脸谱网和谷歌等上出现的越来越多各种表情达意的图形符号就是很好的证明。

网络语言的激增表明人类擅长于迅速而巧妙地创造新形式的语言,而这些新形式的语言和词汇是会被接受而生存下来,还是只是昙花一现而很快泯灭,将取决于社会媒体无情的自然选择。

10 未来我们能不用语言进行交流吗?

每一天里的每分每秒,你的大脑里都活跃着大量转瞬即逝的各种念头,你的这些想法极具私密性,只要你不说,没有人会知道这会儿你在想什么。最近,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一种能破译你“内心独白”的远距离探测技术。但先不要紧张。这项研究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那些失去说话能力的瘫痪病人,以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阿德里安·欧文2010年的一项研究成果可通过大脑扫描接收提问对象的大脑活动模式,破译其所代表的“是”或“不是”的回答。对于说话能力被“封闭”而失去了与周围环境交流的患者,可通过大脑扫描让他们以“是”或“不是”来“回答”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基本的交流。

但这种单方面的“交流”还不能让人十分满意。美国乔治亚州神经信号研究所的菲力普·肯奈迪设计的植入芯片,可通过记录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控制嘴唇做出发某个单词读音时的动作,下一步他将研究如何通过语言合成器将患者想要说的话解读并转述出来。

另一种办法是解读与一些概念和想法相关的大脑活动,而不是具体的语言。例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约奥·柯瑞亚通过非侵入性脑电图(EEG)对他的设想进行实验。他相信未来有一天,机器能够赋予人们足够多的“心理词汇”来形成有意义的完整句子,或者机器能够通过较少的关键心理词汇来解读人们大脑里的想法。

与此同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布赖恩·帕斯莱等人发现,大脑听觉区域的神经簇在听到某些词语,甚至仅仅是想到某些词语时,会有频率和节奏上的调整。帕斯莱据此建立了分析这种神经元活动的电脑程序,人们在在大脑里产生某种想法时,神经元会被激活,通过这种电脑程序可将人们大脑里的想法转化为语言。

虽然目前这些还只是一种粗略的设想,同时还必须首先将电极植入大脑,但这种接近于“心灵感应”的未来交流模式还是令人非常向往和振奋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兮辞2023-11-14 08:53兮辞[西藏网友]103.224.60.254
    这个话题真是太有趣了我也直很好奇人类语起源问题呢!
    顶1踩0
相关阅读
当你老了 语言也会衰老吗?老龄社会的语言问题不可忽视

当你老了 语言也会衰老吗?老龄社会的语言问题不可忽视

新华社发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在科技助老活动中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方法

2023-11-07

日本学者称:日文起源于中国汉字!日本网友怒斥 真相令他们心碎

日本学者称:日文起源于中国汉字!日本网友怒斥 真相令他们心碎

人们将这些板块称之为文化圈,整个地球一共是划分为五大文化圈,分别是:东亚文化圈、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东正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

2016-08-20

江湖黑话 学术术语与网络流行语:语言的污染 还是隐秘的反抗?

江湖黑话 学术术语与网络流行语:语言的污染 还是隐秘的反抗?

嘲讽黑话成了乐事,批判黑话成了正义

2022-12-01

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正在成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大根源

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正在成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最大根源

甚至有人回想高考失败了,整个人生都完蛋了

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