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马上省考了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这些新题型你还没见过?

时间:2023-08-18 04:20:02

相关推荐

马上省考了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这些新题型你还没见过?

言语理解与表达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发发文刊

一、逻辑填空

近几年联考的逻辑填空题除了考查词义辨析和上下文对应,还会考查热点搭配,比如:创新驱动、精准扶贫、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乡村振兴、凝聚共识等。

例1:(2019 联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_____中牢记初心使命,在_____中不断修炼自我,在_____中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思践悟 细照笃行 知行合一

B.细照笃行 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C.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细照笃行

D.细照笃行 知行合一 学思践悟

解析:这是一道三空的成语填空题。第一空,对应“牢记初心使命”,A、C项“学思践悟”指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领悟道理,侧重强调“思”和“悟”;B、D项“细照笃行”强调像照镜子一样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探查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行动进行改进,侧重强调“照”和“行”,“牢记初心使命”强调的是思想而非行为,故排除B、D两项。

第二空,对应“不断修炼自我”,A项“细照笃行”用在此处表示以别人为参照,可以知道自身的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与“修炼自我”对应恰当,保留;C项“知行合一”意为将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与“修炼自我”对应不当,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A项,“知行合一”与“主动担当作为”对应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例2:(2019 联考)纪录片是众多国家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_____时代之魂、_____时代之需、_____时代之变、_____时代之风,纪录片创作者应当充分挖掘和盘活“讲好中国故事”这个富矿,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握 关注 聚焦 引领

B.筑牢 聚焦 关注 传承

C.筑牢 洞悉 凝神 传承

D.把握 留意 警醒 引领

解析:这是一道四空的实词填空题。本题可从第四空入手,搭配“时代之风”,根据后文“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可知,所填词语表示影响带动引领时代风气,“引领”指引导带领,与后文对应恰当,保留A、D两项。“传承”指时间上的继承,文段并非表示时间上往下传,排除B、C两项。

再看第三空,搭配“时代之变”,A项“聚焦”与之搭配恰当,且表意形象准确。D项“警醒”指警觉醒悟,常搭配消极不好的现象,“时代之变”并非贬义,用在此处搭配不当,排除D项。

前两空代入验证,“把握时代之魂”、“关注时代之需”搭配恰当,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小结:同学们应留心新闻热点、时事评论中常用词搭配的积累,此类热点词搭配有时可以成为解题的金钥匙。建议大家考前可以多关注一些新闻热点及时事评论的网页或APP,比如学习强国、人民网时评、光明网、热点面对面、澎湃新闻等。

二、片段阅读

1.中心理解题仍然需要重点词语结合行文脉络来把握文段中心,但近几年衍生出了新的考法及提问方式。

例1:(2021 山东)当人脑在发育阶段接触到视觉刺激,也就是通过眼睛看到外界事物时视皮层上的神经元会被激活,也就是说这些神经元会对不同的图像特征如颜色、形状、亮度、朝向、距离等进行加工。如果人正处于视觉功能的发育关键期,而视觉神经元未被充分激活,未来在看到某些图像特征时就不会产生反应或反应比较弱,导致看不见或看不清。

这段文字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个观点的论据?

A.人体的不同机能存在着不同的发育关键期

B.人体功能发育不充分有可能造成终生影响

C.图像特征对视皮层神经元的激活至关重要

D.错过发育关键期有可能丧失部分人体机能

新题型辨析:这是一道中心理解题。以往考查的寻找文段中心句或整体把握文段中心,结合文段中的关联词、主题词、程度词和行文脉络进行分析,需注意在文段中引导总句和分述句的标志词等知识点。这道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将言语和判断相结合的新考法,在提问方式中提出“观点和论据”。其实,观点就是中心句,论据就是辅助证明的内容即分述句,寻找可以作为观点的论据,对应了判断部分“加强削弱”,故本题需寻找中心句,正确答案应对中心句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视觉刺激的工作原理,即人脑在发育阶段时,视觉刺激能激活视皮层上的神经元,被激活的神经元会对不同的图像特征进行加工。后文以反面论证形式引出中心句,如果在视觉功能的发育关键期,视觉神经元未被充分激活,未来在视觉功能上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或丧失,即发育关键期,视觉功能发育不全,会导致视觉功能存在问题或丧失。通过提问方式可知,文段作为论据即辅助证明的内容,来支持论点即文段的主要观点。

A项,文段未提及“不同的机能”,且选项强调“不同机能发育关键期不同”与文段中心无关,排除;

B项,文段未提及“终生影响”,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图形特征对应首句属于文段非重点,不是对中心的加强论证,排除;

D项,“错过发育关键期有可能丧失部分人体机能”证明了,视觉功能的发育关键期,视觉神经元未被充分激活,即视觉发育错过关键期,真的可能会导致看不见或看不清,即丧失部分人体机能,故表述内容是对文段中心的加强论证,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例2:(2020 四川下)刘慈欣这十年创作的每一篇科幻作品我都拜读过,他屡屡将目光投向贫瘠的大西北,写西北山村如何遭遇银河帝国拆迁队,一名身患癌症的教师、一群孩子、一个村庄、一个星球的命运、在群星闪烁的宇宙之下,如何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乡村教师》);写无数大肥皂泡裹带湿润空气以及两代人的梦想,进入内陆,从而调节西北干旱的气候(《圆圆的肥皂泡》)······

上述文字中所举的例子,是为了反驳下列哪项关于刘慈欣科幻作品的观点?

A.不过是幻想的文字,并不接地气

B.过于理性,很难使读者产生共鸣

C.充满硬朗气质,缺乏对个人情感的描述

D.注重宏大背景的描述,缺乏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

新题型辨析:这是一道中心理解题,此题解题思路较为复杂。不同于以往的提问方式“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或“这段文字主要说明”,这道题的提问方式中出现“例子”和“观点”,需把握“观点”与“例子”之间的关系,例子作为分述句的一种类型,是为了解释说明观点而服务的。故需要根据例子寻找其论证观点。此外,提问方式中出现了“反驳”,证明文中所举例子应与刘慈欣科幻作品的观点相反。所以,此题应根据例子得出观点,再进行否定,正确答案需与观点相反。

解析:文段开篇便点明主旨,指出刘慈欣作品“屡屡将目光投向贫瘠的大西北”,然后分别列举了《乡村教师》和《圆圆的肥皂泡》两部科幻著作,具体说明其作品是如何聚焦大西北。综合所举例子,无论是以“西北山村”“患癌教师”等为主体元素的《乡村教师》,还是以讲述“调节西北干旱气候”为主的《圆圆的肥皂泡》,均可体现出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并非纯粹的“幻想”。故文段所举例子反驳了其作品脱离现实,即“不接地气”的观点,对应A项。

B项,“过于理性”偏离文段论述重点,文段所提及内容并非“感性”,因此反驳“过于理性”偏离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C项,“缺乏个人情感的描述”和D项,“缺乏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均仅对应《乡村教师》这一例子,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三、语句表达

在近几年联考的语句排序题和语句填空题中也出现了一些新考法,小伙伴们需注意:

例1:(2018 联考)为什么一些商品的供求关系会落入尴尬境地?为什么人们对中国品牌信心不足?__________可见,这种营商理念下的商业模式,迷失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破坏了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造成了供求的不匹配。

①如果一种产品利润极低,则肯定无法投入资金进行创新和提升品牌形象

②这一营商理念的问题在哪里呢

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低成本低利润扩张、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的做法

④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产品,只有存在合理利润,才有可能继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促使产品更新换代,促使品牌深入人心

⑤这需要分析我国企业的营商理念与商业模式

⑥同时,极低利润基础上的低成本竞争极易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这又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后插入横线中,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③④①⑥ B.⑤③②④①⑥

C.⑤③②①⑥④ D.②⑤③①④⑥

新题型辨析:本题将语句排序题与语句填空题的知识点融合。首先,因为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横线处的语句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所以,需要注意所填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与呼应,根据话题、内容一致的原则判断选项中的首句与尾句是否合适。其次,本题也考查了对语句顺序以及内在逻辑的把握能力,需从选项入手观察语句,先判别首句是否能与横线前的内容呼应,再寻找其他解题线索。

解析:观察选项,判断首句,②出现指代词“这一营商理念”,但横线前句子中没有体现出“营商理念”,故②指代不明,无法与前文连接,⑤“这”对前文问题进行指代,并对前文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横线前句子衔接紧密,排除A、D两项。

对比B、C两项,区别在于尾句是④还是⑥,横线后通过“可见”对前文中商业模式的问题进行总结,可知横线处应该是一种不太好的商业模式,⑥中介绍“低成本竞争”这种商业模式会引发问题,与后文衔接更紧密,当选。④提出对策,合理利润是一种正确的好的商业模式,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B。

例2:(2018 联考)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深刻影响着艺术创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之间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获得巨大改善。①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模式也在逐渐趋同。②类似的生活模式导致类似美术作品的出现。③以此解释艺术创作趋同的现象,似乎有其合理性,但必须意识到,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④仅仅把目之所见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固然是对生活的反映,但只是浅层次的再现,说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还很肤浅。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是文中的一句话,其最恰当的位置是

A.③ B.② C.① D.④

新题型辨析:这道题的考法其实是从一个完整文段中抽出了一句话作为提问,并将选项设置为放在文段的不同位置,属于语句填空题的变形考法。虽然与以往“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的考查形式不同,但实质上都是考查语句之间的逻辑衔接,解题的本质仍是结合文段上下文的话题进行分析,重在通过对行文脉络的分析,测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解决此类题目最为重要的是把握住所填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与呼应,把握好主题词,保证文段话题一致。

解析:题干中的“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这句话概括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③处之后出现转折词“但”,论述了“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说明转折之前应论述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故题干中的句子应放在③处,对应A项。

B项,②处前后句子均有共同信息“生活模式”,故中间不适合插入其他无关语句,排除;

C项,①处前后句子之间由关联词语“与此同时”连接,且均含有共同信息“城乡”,故中间不适合插入其他无关语句,排除;

D项,④处前的句子说明“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后面句子说明“机械地反映生活”的局限性,二者构成解释说明关系,中间不能插入其他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十三月2023-12-20 22:46十三月[天津市网友]119.89.129.100
    对于语理解与表达新题型还不熟悉得赶紧复习了!希望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顶6踩0
  2. 李毅2023-10-19 13:33李毅[吉林省网友]103.230.98.238
    这些新题型真是让人期待啊!马省考就要到了希望能够应对得好。
    顶4踩0
相关阅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七大必考题型讲解

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七大必考题型讲解

没有主旨句时,考生需要对正片文段进行全面的概括,归纳共性

2023-11-18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想满分?教你3类常用答题方法!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想满分?教你3类常用答题方法!

在言语题中,掌握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23-10-26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填充题!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填充题!

2、观点照应:选项观点与文段的整体观点一致

2023-11-23

2019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解读: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9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解读: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9年的考试大纲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描述为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

201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