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繁荣乡村文艺 振兴乡土文学

时间:2023-08-06 05:38:02

相关推荐

繁荣乡村文艺 振兴乡土文学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等指示和要求。5年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一直激励着陕西文学艺术界工作者,他们豪情无限,干劲倍增。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讴歌时代的优秀作品。今天,老陕号从陕西部分基层文联、作协和乡村文联代表中遴选文章,予以选登。

接地气才有底气

文丨姚骏骊

陕西是文学大省,就文学艺术而言,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刘文西、赵季平、杨晓阳、王西京、钟明善、库淑兰等扛鼎人物蜚声海内外,华阴老腔国际走红,陕西相声异军突起,戏曲梅花奖连连摘取,“五个一”精品应运而生,非遗申请捷报频传,广播影视再度崛起……今年,我省著名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喜获茅盾文学奖,成为我省第四个获此殊荣的文学大师。毋庸置疑,《主角》既是这次文艺座谈会后结出的最大硕果,又填补了我省近年来文艺作品有高原无高峰的空窗期。

作为一名普通的媒体从业者、文艺工作者、文化推崇者,窃以为,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主战场,首先必须解决好“接地气”的问题。

接地气,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始终坚持和做到。不少人把自己关进房子、居于一隅、束之高阁,坐在办公室或书房搞创作。书本上的东西太多,风花雪月较多,理论上的概念偏多,写出的文字如芦花、似蒜皮、像玻璃球,空洞、无趣、乏力,让人读了短精神、削意志、想打盹。这样的作品肯定不会受人欢迎。

接地气,就是沾泥土、挂露珠、冒热气、有温度。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乡面貌、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翻天覆地,可写的人、可写的事不计其数。只要我们常去城乡基层转转、田间地头看看、百姓中间谈谈,你才能发现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向往什么,才能宣传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间真善美、讲好陕西好故事、传递时代好声音。

接地气,就是揣骨气、怀正气、有底气、聚人气。现在电脑已普及、手机智能化、网络信息多,不少人东粘西拼、南抄北袭,不好好读书,急于发表作品,写出的东西成了四不像。因此,我们唯有坚持原创、原人、原作才能把文人的骨气、社会的正气、自己的才气等元素加以发挥、得以彰显,影响他人、受益大众。

说白了,接地气指的是文艺工作者的态度问题;有底气说的是能力和方法问题。只要我们心里时刻有人民情怀,有善良之心,文人的情结、情愫、情感才有赖以寄存的土壤,作品才能受到大众的认同,才能为繁荣我省乡村文艺创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阎良文学创作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文丨冉学东

五年前,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内容高屋建瓴,深得人心,为广大文学艺术界工作者指明方向。我作为一名基层作家和一名基层社团的负责人,聆听习总书记讲话内容,自己倍受鼓舞。

近年来,西安市阎良作协积极发挥社团示范带头作用,在阎良区社团队伍中,率先践行习总书记北京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阎良作协还召开了学习柳青精神的主题内容座谈会,进一步为阎良区文学创作探明路径。阎良作协主办的《荆山》杂志,为培育本土、乡土作者起到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目前累计出刊17期,在我省民刊杂志获得一致好评。

成立于2014年的阎良作协,先后,邀请高建群、叶广芩、杨争光,周瑄璞等著名作家举办《荆山》大讲堂达30多次。又与众多省内作家诗人举办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定期举办《荆山》读书会。此外,又不断地与周边区县兄弟协会展开学术交流。近年来,阎良作协组织了赴淳化,富平,蓝田,商州,铜川等异地采风学习。阎良作协还配合西安日报社举办了主题为“大美关山”的系列征文活动,积极参加陕西农村报每年一届的陕西乡村文艺座谈会,并竭力支持乡村文联工作,为推动阎良区对外宣传起到一定作用。

阎良作协又通过多方式的文学培训及形式多样的文学交流,极大提升了写作队伍的写作水平。金怀斌出版长篇小说《红拳宗师》,刘清选出版小说《在那甜瓜成熟的季节》,王向前小说《黑虎寨》也即将问世。张艳丽中篇小说《我的父亲》等已在文学网络平台登录。在散文领域,郝晓燕出版了散文集《远去的故乡》,李亚平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风华堇年》。在报告文学方面,中航一飞院雷飙出版《蓝天畅想曲》,阎良作协诗歌委员会白志鹏出版诗集《飞翔的翅膀》,90后作家张小军出版了《五四简史》,此外,他入选全国九零后十二文史作家方阵。阎良作协形成一支骨干写作队伍:譬如雷飚、李红梅,杨萍,高铭昱,秦川,郝晓艳,金怀斌,王向前,张小军,李亚平,刘清选等散文作品各具特色。他们作品经常在省市报刊发表。

从我个人方面来谈,出版文史笔记《关山史话》《渭北文化痕》,出版长篇小说《关山刀客》《大荆塬》《谷风》《老关山》,出版散文集《荆山笔记》,其中,长篇小说《谷风》获得2016年守望家园全国长篇小说光明日报回望提名。当然,自己虽然取得成绩,但是今后还要不断学习写作理论,提升自己文学认识。以“柳青精神”“路遥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深入群众生活,写出不辜负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来。

生活才是创作的土壤

文丨李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句子,王摩诘在初秋时节的终南山下辋川别业里,看到山水自然如此动人而写下这千古名句。明明是满山秋色,怎么会是空山?个人理解,一个人只有放空自我,在自然面前保持一颗敬畏的心,才能鉴赏到山水自然之美,才能在自然界的四季变换里感悟到天地给予我们的智慧。

我是一名散文写作爱好者,在过去数十年的写作生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空山心理的重要性。炎夏时节,一群蚂蚁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在头蚁的带领下,搬运米粒,也搬运着一只苍蝇的半个残骸;初秋的田野里,牵牛花正在孕育着花苞,对生的花骨朵积蓄着力量,在某一个清晨,突然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猛然就开出了喇叭状的花朵;而在秦岭的某一段山坳里,一户人家正在门前的毛栗子树下捡拾成熟的果实,那些包裹在毛茸茸的硬刺里的深褐色毛栗子挤挤挨挨地坐在一起,从裂开的毛刺里探出新鲜水灵的果实……这些鲜活而又生动的细节,无一不是我在数次深入田野、数次走进地头、走进山村观察的结果。

在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的时候,我有一个爱好,就是深入采风。偶然去过的一个地方、朋友讲述的地方或者书中提到的地方,只要是喜欢,我就会自己去一趟。一人一车,一套茶具,一罐好茶,几本好书,就这样,在系统熟读了那些地方的相关文字之后,我会带着探秘般的好奇心及使命感奔赴那里,那种似曾相识却又完全陌生的感觉让我着迷。

我曾在黄柏塬的深山里住过三天,和村民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听他们的故事,感悟深山生活;我还曾在老县城住过四天,四天里我遍访村民,跟他们喝酒,听他们讲山里故事,他们教我认草药辨保护树种;我曾两次探访柳青生活过十三年、最终长眠的皇甫村,和守墓人刘田民大爷交朋友,听他讲述十七年的守墓生涯;即使是生活了半辈子的故土,我也会在工作之余去走走,走进村民家里,听他们遇到的困难苦闷,看新农村在时代变革中的巨大变化。

我把这些经历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提笔那一刻,心里词句涌动,风云际会;驻笔那一刻,长舒一口气,如产妇诞下婴孩。哪怕是直到凌晨五点,那份巨大的快乐让我乐此不疲。

写作于我,就像我在自己的散文集《樱桃鹿》自序里写的那样,犹如孕妇十月怀胎,不生不行。可以说,深入生活,不但给了我创作的源头活水,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类为了生存下去所练就的智慧,那些长居于深山的山民们,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把那些与自然、与野兽斗智斗勇的经验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却让我在结晶成文字的同时,获得了另一种人生体验,或者说人生智慧。如果说,生活是创作的土壤,那么这些生活在广袤大地上的人们则是天地之间最富有的智者,他们是我一生都书写不完的绵绵故事,他们才是一本厚重的书。

走在春天的路上

文丨陈伟红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工作在基层,从小一直喜欢游走在文字里。回想起学生时期每每作文被当作范文表扬时,直到今天的文章变为铅字,一路的坚持是一句两句话说不完的!文字,于我而言,犹如美丽的春天。多年来,笔耕不辍,忙碌的工作之余,总喜欢把生活的许多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坚持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

久而久之,周围志趣相投的文友也越来越多。余瑕时,大家相聚一起相互切磋,从散文、小说再谈到诗歌,犹如在春天的花园里行走。每当灵感袭来,哪怕再忙都要很快写出,生怕灵感消失,又无法捕捉那个瞬间,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于午后、黄昏、深夜。为了方便记录,便于修改。索性下载了QQ手机邮箱、WPS手机版,快捷方便也及时。

生活是公平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自己的文字一次次变为铅字,在散发着油墨香的报刊出现时,那种兴奋和喜悦,开心和感动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相信只有文学爱好者深有体会!

犹记得,几年前跃跃欲试投的一首诗歌《农民工》。此文获得陕西省第四届农民工诗歌朗诵会商洛市分会场诗歌创作奖三等奖,不久刊登在《商洛日报》,对于喜欢写散文的我,那是一种莫大的惊喜,那个荣誉又一次为我的写作增添了信心。从此,在诗歌领域里,一发不可收拾。

今年春夏之交,我有幸被邀约参加了一次贵报姚骏骊老师组织并主持的陕西乡村文艺创作座谈会,并加入了陕西乡村文艺联谊会,不久又去长武采风,那些精彩的书画场面展示和精彩的舞台表演让我又一次感觉到艺术的力量。回来后,我以自己的感受写了一首《在那神奇的地方》诗歌,没想到很快就见报了。当时,激动的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因为这些文字里凝聚着我的汗水,也使我认识到陕农报文艺副刊坚持66年的重大意义。

走在文字里,犹如行走在春天的路上,那些跳动的文字宛若芬芳馥郁的花儿,带来愉悦的心情,同时又不断为漫长的人生点缀着美妙的风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月星★2023-12-18 20:09★月星★[西藏网友]103.232.214.76
    乡土文学是我们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希望可以通过振兴乡土文学,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乡土文学的精髓。
    顶0踩0
  2. 稀饭加糖2023-10-12 12:53稀饭加糖[吉林省网友]103.36.23.71
    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希望能够通过繁荣乡村文艺,唤起更多人对乡村文学的关注和支持。
    顶38踩0
相关阅读
2020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启动“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

2020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启动“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

11月10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四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走向小康诗歌轻骑兵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以一系列深入精准扶贫代表性村落的诗歌行动,助力

2007-12-21

忽培元谈创作:文学如何与大地融为一体?

忽培元谈创作:文学如何与大地融为一体?

我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是1948年西北农学院水利专业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

2017-03-04

吟诵乡愁诗句 慰藉思乡之情 建设美丽乡村

吟诵乡愁诗句 慰藉思乡之情 建设美丽乡村

新华社发图② 福建屏南县龙潭村通过拯救老屋,复兴古村,成为网红村

2022-12-07

陪伴三农 见证山东 同人于野——农村大众创刊70周年纪念文

陪伴三农 见证山东 同人于野——农村大众创刊70周年纪念文

文集精选部分有缘农村大众征文,以及近两年来的乡村振兴原创文学故事征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中的94篇作品

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