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1975年 毛泽东不愿做手术 唐由之仅用一句诗词便让主席欣然答应

时间:2023-08-05 07:07:01

相关推荐

1975年 毛泽东不愿做手术 唐由之仅用一句诗词便让主席欣然答应

1975年2月4月,时任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主治医师的唐由之家中突然来了一位解放军,军人对唐由之说道:“有一项任务需要您外出一段时间,现在就要接您走。”

唐由之当即收拾东西,直奔机场,来到机场后居然看到了还有其他医疗专家和自己一起走,唐由之内心有些疑惑,这次自己外出会诊的究竟是哪位大人物?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唐由之就曾接到一份非常紧急的通知,让他立马赶到解放军305医院参加会诊,当时唐由之就已经发觉事情的不对劲,因为他一进入医院会诊室,就发现在座的有来自皮肤科、心脏科、呼吸科等几十位医生,唐由之算是唯一的中医大夫。

唐由之内心十分好奇,这到底是什么病,怎么需要这么多科医生共同会诊?而奇怪的事情不仅如此,在座这么多医生却没有一个病人到场,只有一份病历报告。病历中没有提及任何病人的私人信息,只有病情描述。

“男性,82岁,视力下降严重,看书读报困难。”

这便是唐由之能掌握的所有信息,由此看来,这一次会诊的病人很有可能是中央的某位高级领导。

此后唐由之又参加了两三次会诊,基本断定病人是典型的老年白内障,关于治疗方案,唐由之说道:“可以手术治疗,但病人年龄太大,有一定风险!”

飞机起飞的时候,唐由之并不知道最终降落的地点是哪,直到下飞机的时候,唐由之才知道自己原来回到了老家杭州。

一下飞机,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便公开了本次的会诊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人民领袖毛泽东!

听到自己要给毛主席会诊的消息,唐由之内心颤动不已,既兴奋又紧张,汪东兴又说道:

“毛主席请你们来为他检查一下眼睛,必要的话,还会进行手术!”

休息一晚后,唐由之起了个一大早,将自己收拾得精精神神的,用最好的形象去见毛主席,而当唐由之来到毛主席面前的时候,却被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在唐由之的印象中,毛主席身材高大魁梧、满面红光,但是这一次见到的毛主席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憔悴,身穿一件破旧的睡衣,虚弱地靠在沙发上,没想到,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已经差到这种地步了。

唐由之向工作人员了解了毛主席具体的病程,才得知毛主席已经得白内障一年多了,但是主席一直咬牙挺着,沉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东西了,就连读书看报都已经很困难了。

为了缓和气氛,毛主席还和大家开玩笑,他对眼科专家张小楼说:“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你是小楼嘛!”

众人听完这句话都笑了起来,紧张的问诊氛围也缓和了许多,虽然毛主席疾病在身,但是骨子里的幽默和乐观依然不变。

接下来,唐由之对毛主席的病情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唐由之陷入了沉思,毛主席此时的病情非常不乐观,病情已经到了膨胀期,眼球变形非常严重,单靠药物治疗显然是不够的,但是进行手术的话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当时毛主席的肺也出了问题,一直在咳嗽。

如果按照西医方式来进行手术的话,需要进行缝针,但是毛主席咳嗽也很厉害,很容易导致眼部伤口崩开,到时候很可能会引发无法预估的后果。

最终各位眼科专家在进行讨论后一致认为,应当由唐由之担任主治医师,给毛主席进行手术。

唐由之从医30多年,经验极其丰富,他的师傅是中医名家陆南山,唐由之在继承师傅衣钵的基础上又学习了西医,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眼科专家。

在那个年代,唐由之发明的“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具有非常前卫的跨时代意义,这种手术比起一般的西医手术而言用时短,切口小,不需要缝针, 非常适合毛主席现在的身体状况。

除此以外,唐由之已经成功操作了数千例该类型手术,东南亚也有几个领导人动过这项手术,术后病人恢复情况良好,唐由之因此名满天下,这个时候,拥有丰富实操经验的唐由之成为了给毛主席做手术的第一人选。

当唐由之得知自己要给毛主席做手术的消息后,整个人兴奋不已,但同时,也有一道难题摆在唐由之面前。毛主席、朱德一类的老革命家年轻时身经百战,风里来雨里去,受了伤不下火线,生了病咬牙扛着,毛主席这一次对于手术的情绪也并不高涨,更希望通过药物保守治疗。

虽然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不断劝说,但毛主席依旧还是选择坚定自己的态度,不过对于唐由之这样的专业人士,毛主席还是很尊重的,更容易接受专业人士的建议。

毛主席已经80多岁了,人们都说“老小孩,老小孩”,毛主席现在就是这样的“老小孩”,唐由之为了劝说毛主席做手术,一连几天去看望毛主席,陪主席聊天,为他讲解病情,但是毛主席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始终不愿意接受手术。

唐由之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了毛主席平常是如何抵抗病魔的,主席的性格非常要强,平日也经常锻炼身体,感冒了也不吃药,去外面游游泳发发汗,用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因此,毛主席对于“做手术”一直没什么好感。

在唐由之的耐心照顾下,毛主席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手术的原因:

“我知道你们担心我的健康,三分病也要说个五六分,好动员我做手术,但做个手术,前前后后治病影响工作。”

原来,毛主席担心做手术需要恢复期而影响工作,唐由之内心为之一颤,对毛主席肃然起敬。

眼前这个双眼浑浊形容憔悴的老人,直到这个时候,依旧在担心工作,这该是对国家、对人民多么深沉的爱,才能支持毛主席一直坚持到现在!

唐由之坚定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将三分病情说成五六分,会严格秉持着科学的精神说实话,听完唐由之的一席话,毛主席内心要有了一点点松动,他问道:“唐大夫,做这个手术要多久?”

唐由之肯定地表示:“做这个手术只要几分钟就行,加上术前准备也就几个小时。”

毛泽东听完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手术之后呢?”

“术后肯定需要休息,估计至少要几个月才能完全康复。”唐由之说到这里谨慎地看了一眼毛主席的神色

毛主席听完这句话沉默了,果然啊,主席是担心做手术影响工作,虽然说主席术后依旧可以正常进行工作和交流,但同样每天也需要很多时间休息,难免对工作造成影响。

毛主席顿了很久,才问道:“我们中医博大精深,没有其他法子吗?”

唐由之听完后认真地解释道:

“主席,我这个‘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不是西医,是中医,中医用针进行手术,这个法子古代就有了,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

听到这个手术是中医范畴,毛主席瞬间就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坐起来听。

唐由之一看毛主席有了兴趣,当即准备认真给毛主席解释解释,但是又该从何说起呢?这个时候唐由之想起了白居易的那句诗词:“万般灵药皆无效,金针一拨当日空!”

毛主席听到这句诗词连忙追问这句诗词的含义和典故,唐由之耐心地给主席解释,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眼病》一诗,当时白居易也是得了白内障,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上了年纪后几近失明,最后通过中医手术的方式,成功恢复了光明,白居易兴奋地写下这句“万般灵药皆无效,金针一拨当日空”。

毛主席听完后满意地点点头,原来大诗人白居易也得了这样的病,也是通过这样的手术治好的,毛主席对唐由之说道:

“我还是向古人学习,老老实实听你的话,做手术吧!”

唐由之将毛主席愿意做手术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纷纷激动不已,众人询问唐由之是怎么说服主席的,唐由之老实地告诉了大家,众人没想到,一句诗词就让主席同意做手术了。

之后唐由之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手术,毛主席特别要求手术器械全部都要使用国产的,不要进口的,在当时的工业制造水平下,手术器械等物品的确是进口的要比国产的好,无论是工艺还是用料,都更加出色,那个时候许多人做手术都希望使用进口器械,但是毛主席却选择要用国产的。

手术开始前,唐由之问毛主席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国产器械,毛主席是这样回答的:

“我不愿用外国的东西,我们中国自己造的器械不好么?我们原子弹、氢弹都造出来了,我一定要用国产的器械做手术。”

唐由之明白了毛主席为何要选择国产器械做手术的原因了,这背后是主席那颗爱国的热忱之心啊!毛主席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国产,支持国家工业,百事缠身又身患疾病的毛主席依旧能够如此注重细节,以身作则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毛主席绝对算得上是热爱祖国第一人,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中国制造,在毛主席心里永远都是世界最好的,之前唐由之能够一句诗成功劝说主席做手术,也是因为主席对诗词的热爱和对诗人的尊敬。

正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在内的革命先烈才能在看不到胜利曙光的黑暗年代奋勇前行,支持着他们不断地与侵略者、与反动派拼死抗争,才有了今天强大和平的祖国!

病人的心情和态度,对于手术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让毛主席更加放松地进行手术,唐由之选择了毛主席经常待着的书房做手术,毛主席对于这个决定也很满意,接下来就进行了药物过敏试验。

1975年7月23日,手术的日子到了,但是毛主席却一直都没有发话进行手术,医疗组众人一直等待到深夜,最终唐由之打破了沉默,自告奋勇决定去问问毛主席。

唐由之轻声轻脚地走进屋里,主席像是刚刚才睡醒的样子,唐由之询问毛主席今天是否进行手术。

主席点点头,问道:“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在得到唐由之肯定的答复后,毛主席站起身来,整理整理衣装,大手一挥,说道:“做!”

转眼毛主席已经躺在了手术台上,唐由之内心激动不已,虽然在座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但是给毛主席第一次做手术,难免紧张,护士给唐由之量脉搏,最快的时候一分钟高达120多次,而毛主席全程心跳都维持在80来次,这该是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啊!

为了舒缓大家的情绪,毛主席让唐由之准备了音乐,放的是《满江红》的弹词,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听得人如痴如醉。但是全程都在操作手术的唐由之可是一点都没听进去,短短几分钟的手术,就像是打了一场大仗一般,大汗淋漓。

虽然内心紧张不已,但手术还是顺利完成了,唐由之用纱布给毛主席包扎的时候,说道:“主席,手术完成了。”

毛主席非常吃惊,没想到手术这么快就完成了,一切都收拾好后,毛主席被送回了卧室休息,担心出现什么意外状况的唐由之,一直在门外守候,随时待命。

好在一切顺利,毛主席睡醒后,把唐由之叫了进去,之后又让张玉凤拿来纸笔,唐由之以为毛主席是要继续工作,连忙劝阻让毛主席多休息,主席只是摆摆手,提笔写下“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唐由之一眼看出这是鲁迅的诗,但是毛主席在这个时候写这个做什么,唐由之好奇地问主席,毛主席笑着回答:

“这是鲁迅悼念进步人士杨杏佛的诗,你的名字叫由之,我便联想到这个诗了。”

唐由之听完后十分诧异,没想到毛主席的知识如此渊博,唐由之灵机一动,说道:“主席,这两句诗,您送给我吧!”

毛主席同意了唐由之的这一要求,还在诗词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毛主席将纸张递给唐由之的时候,高呼:“祝针灸万岁!”

唐由之接过纸张,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这两句诗成为了唐由之一生最为珍视的礼物。

由于这次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三天毛主席的左眼基本恢复了正常视力,唐由之再来给毛主席包扎的时候,主席挥手拒绝了唐由之。

唐由之着急地说道:“不行,主席,切口还没长好呢!”

毛主席的那个倔劲也上来了,坚定地说道:“我都好了,眼睛也没什么不舒服,还要包什么!”但是唐由之依旧坚定地表示毛主席必须继续包扎,唐由之担心主席的伤口万一接触到细菌感染了,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毛主席似乎有些生气了,摆摆手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离开,但是唐由之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毛主席叹了一口气,问道:“你要给我做工作?”

唐由之回答:“我是医生,您是病人,我要对病人负责,您也得听我的,不然我不会走!”

毛主席无奈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原来是因为纱布包着眼镜,太累赘,影响了工作。

最后还是唐由之想了个办法,找来一副只有左眼镜片的眼镜给毛主席戴上,这样子既不耽误看东西,又可以遮挡眼睛不被碰到,毛主席对这副眼镜非常满意,迅速投入了工作之中,除了日常的琐事以外,还要接待来宾,唐由之担心毛主席的伤口,便一直守在毛主席身边寸步不离。

但即便如此谨慎小心,毛主席的左眼还是感觉到了不舒服,吓得唐由之赶紧给毛主席做检查,好在只是一点灰尘掉了进去,不是感染,唐由之给主席清洗了眼睛后,沉默了良久说道:“主席,还是得包扎起来。”

这一次,毛主席没有拒绝,在唐由之给毛主席包扎的时候,主席突然开口说道:“你胜利了!”

唐由之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但随即就明白了主席的意思,唐由之笑着说道:“主席,您也胜利了!”

唐由之细心照料了毛主席将近十个月,等毛主席眼睛彻底痊愈,唐由之也要离开了,离开前,毛主席热情地和医疗组成员合影,还和唐由之约定好第二年要做右眼的手术,唐由之坚定地说道:“好的,主席,只要您愿意,我一定来给您做!”

图|1975年11月,毛主席和医疗小组人员合影,后排左三为唐由之

1975年年底,唐由之来给毛主席做复查,毛主席再一次提到了第二年做手术的事情,两人都做好了约定,可惜的是,这是唐由之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了。

1976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悲伤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伟人。

1月8日,周总理因病与世长辞,万千人民聚集在一起,十里长街送总理。

周总理去世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卧床不起,连吃饭都需要别人帮助,情况严重的时候只能上鼻饲管,由于主席身体太虚弱,周总理去世的讣(fù)告是由护士孟锦云读给主席听的。

孟锦云担心周总理的去世会给毛主席带来巨大的打击,特意等到主席身体状况比较稳定的时候,才拿出了政治局送来的讣告。

昏暗又静谧的病房里,身形憔悴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倚靠在病榻之上,各种医疗器械在悄声运作着,孟锦云站在病榻之侧,缓慢又轻声地读着这份讣告,当读到“与世长辞”四个字的时候,病榻上的毛主席突然睁开眼,不可置信地看着孟锦云。

但是,这种事情又怎么会弄错呢?主席的双眼瞬间失去了光彩,沉默地靠回了枕头上,像是被一瞬间抽光了所有力气。

读着读着,孟锦云忍不住酸了鼻头,湿了眼眶,哽咽起来,病榻上的毛主席紧闭双眼,泪水止不住地从眼角滑落,这位83岁的老人默然流着泪,一瞬间,长征、延安、陕北、解放、建国……恩来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不停闪过,子期不在,伯牙绝弦(xián)!

图|年轻的周总理(左一)和毛主席(左二)

孟锦云再也忍不住了,无法控制情绪失声痛哭,毛主席也颤抖着双唇,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即便是用如此温和的方式,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也给毛主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主席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工作之余经常会不住地落下泪来,不自觉地失声痛哭。

周总理追悼会前夜,张玉凤问主席是否会亲自送总理一程,毛主席没有回答,低头看着已经失去行走能力的双腿,脚腕下浮肿严重,就连鞋子都穿不进去了。

“我也走不动了……”主席沉沉地说道。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句诗词出自南北朝大文学家庾(yǔ)信的《枯树赋》,晚年的主席尤爱此文,时常背诵阅读。周总理去世后,毛主席犹如失去了子期的伯牙,形影相吊,孑然一身。

1976年7月6日,朱德去世,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老友离去,人民受难,毛主席的精神与心境都变得愈加悲凉,经常要求工作人员为他念诵《枯树赋》。

已如风年残烛的毛主席知道,战友们一个个都去见马克思了,自己也不远了。

提起死亡,有人敬畏、有人害怕、有人坦然,但是对于这些饱经战火洗礼、翻天覆地的革命者们来说,死亡,只是一种人生经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溘然离世,这位书写历史、引领国家的人民领袖就此结束了自己辉煌灿烂的一生,但是对亿万中国人民而言,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先烈英魂永垂不朽!

当我们走到暮年,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依稀记得,在那个艰苦卓绝又充满激情的革命年代,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李大钊、陈独秀等青年才俊满腔报国热血,走上街头,为劳苦大众而奋勇抗争,他们拥有着《沁园春·雪》中的万丈豪情、壮志满怀,高呼着那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那个不见曙光的革命年代,年轻的他们用生命与激情点燃了整片华夏大地,烧光了封建帝国主义和反动独裁统治的牢笼与桎梏(zhì gù),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这盛世,如您所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逆流而上的安仔2024-01-14 15:03逆流而上的安仔[湖南省网友]121.52.162.123
    这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唐由之医生的才华和毅力真是令人钦佩。
    顶49踩0
  2. 安之若2023-11-21 12:24安之若[澳门网友]202.136.51.165
    毛主席果然是一个有情怀的领袖,坚守自己的信仰,令人敬佩。
    顶8踩0
  3. 飞死静悟2023-09-28 09:45飞死静悟[湖南省网友]42.143.121.133
    唐由之真是个有才华的医生,居然能用诗词说服主席,太厉害了!
    顶9踩0
相关阅读
袁吉六:两次有恩于毛泽东 建国后主席亲写碑文 照顾遗孀20年

袁吉六:两次有恩于毛泽东 建国后主席亲写碑文 照顾遗孀20年

席间主席聊起了湖南的许多人和事,说到自己的恩师袁吉六的时候,主席深情说到:袁吉六先生是我恩师,能在一师结业、能写出过得去的文言文,都要感谢这个

2016-01-10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毛泽东诗词书法展暨红色越剧展演开幕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毛泽东诗词书法展暨红色越剧展演开幕

本次书法展览,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节点,通过孔赟荣老人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龙开胜领衔的15位书法名家对毛泽东主席诗词的书

2015-09-02

毛泽东说名道姓 寓意深刻 曾经用一句话为朱总司令“解围”

毛泽东说名道姓 寓意深刻 曾经用一句话为朱总司令“解围”

他的一生写作、出版了无数精彩的文章、诗词,也留下了大量让人津津乐道的妙语和小故事

2023-11-17

相交50年 毛泽东去世 黄克诚发文反对改主席称谓:情感上过不去

相交50年 毛泽东去世 黄克诚发文反对改主席称谓:情感上过不去

黄克诚前言黄克诚将军一生历经坎坷,9次被撤职、降级,甚至险些被杀头,是开国元勋中,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人。但他却始终坚定追随党,忠贞不渝。与毛主席相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