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2021年高考作文赏析:消费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还是存在需求?

时间:2023-07-21 05:27:01

相关推荐

2021年高考作文赏析:消费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还是存在需求?

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正确处理消费行为与目的

消费本身应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存在的,可是,有些消费成了满足人们存在需求的途径。这无疑是消费行为的异化,是让消费主宰人行为的表现。

首先,消费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它自古有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行为。日常的柴米油盐均是靠消费进行支撑,这种维持正常生活的目的既是最初的消费目的——生存需求。可往往,如今的人们消费的目的并不只局限于维持生活,消费的行为成为他们赖以标榜自身价值的途径。只需简单扫一眼他人的着装,服饰便可轻易在心中给出个价位,(判断出)对方是不是和自己一个层级的。

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人们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似乎被消失殆尽了。作为常人,身边的一切唾手可得,生存的价值轻易被实现了,茫然的人群开始询问存在的价值。

快餐式的信息、娱乐以及快餐式的交友关系让从前人们赖以满足自身存在的途径变得脆弱,不堪一击。可以说,正是在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被迫转向(以)消费来外显自身价值,强调存在的意义。

这是消费行为的异化,让存在价值的迷茫层面的满足代替了自身的精神需求。我们错误地把消费与享受画上等号,让内心被消费的物质所役使。朱光潜曾言:“心的活动与自由是同义的,心的活动越宽广人便越自由”。而如今,被奢侈品牌,精致生活迷了眼的人群又如何看到心那广阔的活动空间?此时,人是环境的奴隶。最后或许会落得与《刀锋》中埃利奥特一样,除了一套豪华别墅,可笑的服饰外一无所有的结局。

同时,它也是带来生命的同化。当所有人的存在需求都靠消费来满足,我们似乎只能看到千篇一律的生活。生命本身应该是具有艺术性的。被一种存在目的所框死,那便是机械化的生活。反之,如朱熹曾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存在的道路被拓宽那便是又活水的生命,艺术的生命。

然而,并不是要一味逃离消费,消费的常态应是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正确、合理地处理消费行为与消费的目的为上策。

精神层面的存在需求从来不是物质层面所能弥补的。这种现象也恰是证明了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匮乏,内心的田园快要荒废了,何不归去。

【评语】

“生存需求”与“存在需求”有什么区别?“生存需求”是让人活下去的需求,这个容易懂;“存在需求”,如果按照马斯洛人格理论的说法,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存在需要”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按照马斯洛人格理论的这样解释,那么以试题“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这种批判性的表述来推断,试题的命题意图与马斯洛的理论是不一致的。

2017年宝山区第一学期末考试作文题:“在现代国际大都市上海,人们非常讲究“品位”:用品讲究档次;用度讲究排场;形象讲究派头。”是与“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要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了。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那么所谓“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就是让他人知道自己存在的需求,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刷存在感”。从这个意义上看,本文是基本上把握住了试题的命题意图,文章指出,“如今的人们消费的目的并不只局限于维持生活,消费的行为成为他们赖以标榜自身价值的途径”,这样的判断既切合试题,同时也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不足之处是作者在作出这样判断时,用的是“人们”、“他们”这样包括所有人的代词,因此“打击”的面扩大化了,准确的表达应该是用“某些人”、“部分人”等词语。同样的问题出现在结尾句“这种现象也恰是证明了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匮乏,内心的田园快要荒废了”,这样的判断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原因也是错把部分人身上存在的现象当做所有人都这样。作者如果学过形式逻辑,估计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逻辑错误——而责任当然应该由上海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来负,是他们认为逻辑没有用,因此在教材中删除了形式逻辑的教学内容。

后面的文章主要是批评这种不正确的消费观,但是因为作者的认识有限,因此对这种消费观的本质、后果的揭露,不少地方有点牵强附会。如果作者转而从正面来阐述应该怎样彰显个人的存在,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因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认识有限,因此在语言上就出现了不少问题,编者在文中划出了一些句子。譬如,作者认为消费是“物质交换”的行为,“物质”这个词语就用错了,应该是“商品”。还有“日常的柴米油盐均是靠消费进行支撑”,应该表述为“日常生活是以柴米油盐这些消费行为来支撑的”。“扫一眼他人的着装,服饰”句,“着装”和“服饰”是近义词,不应该重复使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人们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似乎被消失殆尽了”,这个句子有两个问题,第一,“被消失”有语病;第二,认识上的错误,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都不会消失。其余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消费升级OR价值降级

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只为了存在需求而进行消费。

所谓生存需求,无非衣食住行,即一个人维持健康生命的基本所需。至于存在需求,大抵是指一种社会层面上的生存需求,也就是一种彰显社会存在感的需求。具体一点来说,诸如奢侈品等可以彰显购买者社会地位的高端消费,都可以归入存在需求消费。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基本的温饱满足后,消费的意义可是从基础生存需求向外拓展延伸,人们开始为了精神需求和一些特定社会存在需求进行消费,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可目前来看,我们的存在需求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

打开网络,随处可见各类吹捧存在需求消费的推文,他们告诉你一定要用最新的Iphone,买最贵的口红,这样才跟得上这个追捧及时行乐的消费主义的时代,才能彰显你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才能博得他人的眼红和关注。

在这样的“消费升级”的狂热里,我只看见了个人价值和个人意义缺失的茫然无措。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轻易地被鼓动,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这些只能满足存在需求的消费?

现代文明的到来让我们无所适从。上帝已死,宗教祛魅,文学失落,诗意消散,我们忽然不知道要去往何处寻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世界还小时,茨威格眼中的世界是“昏黄光晕下的奥地利”,它盛在酒杯里,美丽且易碎。可这破碎的命运已被工业文明宣告。于是茨威格无法承受这沉痛的打击,望着旧日的灯火吞下毒药。

或许我们都是茨威格。世界变大了,我们得以与更多的森林相遇。可伴着广袤而来的永远是冰冷和茫然。于是消费主义在这时披着甜美的外衣出现。想知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来买买买吧!我们毫无防备地踏入陷阱,自以为在消费中彰显了存在的价值,自以为战胜了这个冰冷茫然的世界。

可这又如何不是存在价值的又一次沉沦和消亡?我们把自身的存在交给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去量化,变成商品上的一个标签,支付宝里的一个额度,还为此沾沾自喜。我们就像塞林格笔下的香蕉鱼,进了充满香蕉诱惑的洞穴就再也出不来。

对存在需求的追求不是错,可在一次又一次的“消费升级”陷阱之下,我们都不得不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消费,又因什么而存在?

【评语】

作者准确地理解了试题含义,“生存需求”是“为了精神需求和一些特定社会存在需求进行消费”,并对此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接着笔锋一转,指出“我们的存在需求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为后面的举例和评论做了铺垫。可以说,文章的这些部分是写得成功的。

但是作者在分析“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这些只能满足存在需求的消费”时却犯了脱离社会实际情况的错误。作者是以茨威格生活的时代为样本来分析当今的时代的。茨威格生活的时代是“冰冷和茫然”的,但当今的时代却不是。因此这样的分析就无法抓不住这些现象后面的本质。本文的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大家的警惕,我们分析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以书本上看到的做为我们分析问题的依据。既然问题是出现在当代,那么出现问题的原因自然也应该从当代去寻找。当然,“历史会一再重演”,历史上出现过的问题在当代也会再次出现的问题,如果是这类问题,我们不妨来个“以史为鉴”也不错。但是有些当代出现的问题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那么就需要我们放开眼光,自己去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编者在文中划出了三个句子,作者没意识到,这三个句子实际上已经点出了“我们的存在需求有些太夸张”的原因,只要以这三个句子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文章就基本可以了。

当然,如果以为这三个句子就是揭示了“我们的存在需求有些太夸张”的根本原因,那就太肤浅了。出现这些“太夸张的”存在需求的根本原因,与这些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有关。

消费为了更好的存在

有人说,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

消费是以此物换彼物,即是用个人拥有的事物换取另一种事物。当然这里的事物不仅仅包括客观意义上实际存在的事物,同时它也涵盖了如感情,时间,精力等较为唯心的事物。

为了满足生存需求的消费诞生于消费这个概念之始。先秦社会的人们以物易物,为的就是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里活下去,这是人类本性里最为动物性的一面了,但也就是动物性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如果生存需求为硬消费,那么存在需求消费就是软消费,这种消费更多是基于消费精神化,包括而不限于各类精神活动,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存在需求的被需求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存在需求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人们消费层次的提升,明确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但现在的存在需求也需要被警惕,细数我们现在的存在消费,有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吃喝玩乐上,而不再是过去所认为的提升精神层次的消费上。原因是什么?一是这个科技发达快捷便利的时代让我们更容易获得浅层我们不再把自己沉静下来寻找深层次的享受。因为刷刷手机吃吃喝喝都可以让我们沉溺在浅薄虚无的快乐之中。二是取决于人的生理因素,多巴胺的释放让人感到快乐,而持续大量的多巴胺释放,会让我们产生类似上瘾的感觉。在这个简单的生理机制下,我们于欲海中浮沉,将深层次的享受或者幸福抛诸脑后。

可预见的是这种浅层的存在需求将会引发的社会的浅薄化,诚然仍然会有人为了更方便更快速的获得快乐创造新的科技手段。但人类将会更无期待地走向一个已知的既定未来。说不定到时候就是一个个躺在营养舱里的大脑在化学物质输入下的全脑哈哈哈时代,这无疑是可悲的。

更为可怕的是人类意识到了这种浅薄化,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装模作样的拿起一些丰富精神世界的厚重读物,却执着地从中曲解探究低级浅层的乐趣。而这样深层存在需求的缺失会让人类社会找不到所谓正确的理想世界,因为现在泛娱乐化的我们已经半只脚入了这种浅薄快乐世界,而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疑成为了一种笑谈。

我不是说这种浅层的存在需求不应存在,而是说我们不能沉溺于浅层需求中而放弃对真正幸福的追求。

消费应满足人很好的需求。

【评语】

在上一篇文章的评语中,编者对“存在需求”作了解读。下面编者以这个解读为依据,对这篇文章进行评析。

从文章的论述来看,第二段对“消费”做了阐述,作者认为消费包括生存需求的消费和精神需求的消费。后面的文章就是紧扣这样的理解展开的。对“存在需求”,作者着重阐述了这种需求出现的意义。在第五段开始论述“现在的存在需求也需要被警惕”,这是扣住试题要求的。从文章自身来看,总体思路是清晰的,但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是“消费应满足人很好的需求”?这样的结尾不是严重地偏离了文章自身的立意了吗?

由于作者对“存在需求”的理解不够完整,因此论述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文章论述有很多遗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作者缺乏很多常识,而这些常识是学生已经在课本中学过的。

譬如,作者把“情感、时间、精力”看成是“唯心的事物”。第一,“情感”、“精力”不是“事物”。第二,“唯心”是指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所变现,亦即心为万有的本体,为唯一的真实。作者在政治课上学了一些词语,并没有真正理解就乱用了。

“先秦社会的人们以物易物”,“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形式存在了很长的历史阶段,这种形式早于先秦,先秦之后,在很多经济、交通不发达的地区依然存在,如我国解放前西南地区还有商人利用“马帮”这种交通运输形式,将内地的货物运到西南地区,以物易物,将那里出产的物品运到内地,以赚取差价的贸易活动。另外。从货币发展史来看,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而先秦时期早就出现了青铜铸造的货币,而货币这种等价交换物的出现,就意味着“以物易物”的贸易活动逐渐走向衰落。

“我们现在的存在消费,有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吃喝玩乐上,而不再是过去所认为的提升精神层次的消费上”,这句话错在两个地方。第一,“我们”这个词语用错了,理由在上一篇文章的评语中已经说明。其次,作者在后面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因与现代科技的发展,这是不对的。只要对历史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吃喝玩乐”和“提升精神层次”这两种社会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如果说《诗经》《孟子》《墨子》等著作是“提升精神层次”的证明,那么我们可以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古人“吃喝玩乐”的证据,李白的《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诗句就是明证。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吃喝玩乐”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但既然“吃喝玩乐”这种生活方式贯穿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那么其中必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在起作用,比如说,人性。作者如果能深挖一层,文章就会有较强的说服力了。

其它有问题的句子,编者就不一一分析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靳永庆2023-12-14 10:15靳永庆[江西省网友]103.53.208.157
    消费不仅是满足生存需求,更是满足存在需求,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顶1踩0
  2. 。浩浩知己2023-10-02 07:51。浩浩知己[重庆市网友]103.226.62.249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话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顶0踩0
相关阅读
高考议论文写作:学习精品段落写作技法 提高考场作文质量

高考议论文写作:学习精品段落写作技法 提高考场作文质量

因此无论是事例、名言都要通过分析才能彰显论证的力量

2023-09-04

高考作文辅导147(模拟考作文推送):芳华正扬帆 奋楫新十年

高考作文辅导147(模拟考作文推送):芳华正扬帆 奋楫新十年

60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几乎每10年上一个大台阶:上世纪80年代满足了温饱,90年代家用电器开始普及,到了21世纪,手机、电脑、汽车进入千家万户,2010

2023-08-02

作文素材|2021高考热点素材之“新基建”……

作文素材|2021高考热点素材之“新基建”……

博物馆运用5G技术进行直播展览,电商平台运用机器人进行货物配送,各地运用健康码大数据防控疫情在新基建的影响下,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向我们走来

2013-08-14

优秀品牌文案作品赏析|欧赛斯超级创意

优秀品牌文案作品赏析|欧赛斯超级创意

在品牌刚开始阶段,我们为品牌创作名称就是做品牌名的时候

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