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散文」红楼诗画:初读《红楼梦》的误区

时间:2023-07-14 07:28:01

相关推荐

「散文」红楼诗画:初读《红楼梦》的误区

文/工木夕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从上述对《红楼梦》的概述来看,“名著之首”、“巅峰之作”、“百科全书”和“集大成者”是对《红楼梦》的最高概括,已经推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许多人把《红楼梦》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中西方文学的最高成就。

常听人说:“读懂了《红楼梦》就读懂了人生”,又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部《红楼梦》”!可见,《红楼梦》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人阅读有不同的感受,不同年龄阶段阅读有不同的收获,所以说《红楼梦》是任何年龄都可以都的书(包括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什么时候读都不晚。据说当年胡适匆匆逃往美国的时候什么都来不及拿,就拿了一部《红楼梦》和他的研究手稿;听台湾蒋勋先生的讲座,说如果一个人要到一座荒岛生活一个星期和一个月,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只允许带一本书,就选《红楼梦》,据说蒋勋老师是随时把《红楼梦》放在口袋里的,无论在车站、码头、机场,只有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他陆续读了三四十遍,说他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

闲话扯远。今天想和初读《红楼梦》的朋友(包括我自己)谈一个话题,就是许多朋友拿起《红楼梦》阅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觉得枯燥乏味,如同嚼蜡,一点味道都没有。首先小说人物众多,贾史王薛关系错综复杂;诗词歌赋,晦涩难懂;时空交错,一会天上一会地下,云里雾里,难辨真假;宁荣两府,明争暗斗,居心险恶;建筑园林服饰饮食,林林总总,叫人摸不着头脑。可就是这些,构成了《红楼梦》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耐人寻味的可读性!这也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

诸多问题,一次两次难以说得清道得明,我想就其中的几个简单问题聊一聊,说说在下的感悟。

1、关于时代问题:

《红楼梦》故事开篇中,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里提到该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这是作者在有意回避文字狱。大家伙都知道,清朝时文字狱是很残酷的,只因清代文人徐骏的一首《无题》中的两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作者本来是在深夜读书时,一阵风吹来,把他的书翻乱了,随口吟出的句子,却被说成是讽刺清朝统治者没有文化,而要充有文化来统治人民,硬把它说成是反诗,所以,就有多少文人墨客惨遭杀戮,甚是残忍!其实,从小说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就是写清朝的故事,许多学者考证大概在康熙末年到乾隆初年的时段。比如,文中经常提到贾母戴眼镜,贾府许多地方挂着自鸣钟,送礼经常收到玻璃炕屏,贾宝玉拿给晴雯吃的药是西药,这些物品都是清朝时期才从国外泊来的。更有力的证据是小说中的几出戏剧如元春省亲时点的第一出戏是《豪宴》,这是清初文人李玉作的剧本《一捧雪》中的一折,元春点的第二出戏是《乞巧》,这是清代剧作家洪升写的《长生殿》里的一出;还有文中提到的元春省亲是暗示康熙皇帝六次出巡,其中四次是江南巡盐御史曹寅接驾的等等,多种事件描述都指向大清朝。

2、关于书中主要人物的年龄问题:

《红楼梦》小说中,对书中人物的年龄交代得很模糊,其中比较清楚的是刘姥姥。在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问底》,也就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的时候,贾母问她:“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答到:“我今年七十五了”。其它的还说过有一年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我们知道,林黛玉进贾府时只有七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大概八岁。实际上,在薛宝钗来贾府前,黛玉和宝玉是在贾母身边一起“同吃同住”了有四年左右的,只是小说一带而过,好像马上薛宝钗就紧跟着进了贾府。薛宝钗进贾府时的年龄大约是十三岁,她是来待选的,清朝时皇家规定,仕宦名家的小姐长到十四岁就要进宫参加选秀,有的选做皇帝的嫔妃,有的充做公主郡主的伴读,即“才人赞善”,如书中的贾元春。到宝钗进贾府时,这时林黛玉大约十一岁,贾宝玉十二岁左右。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小说叙述的故事是贾宝玉十三至十四岁的时候,据考证作者十四岁时曹家就被操家,所以书中主人公一直不愿长大,描写的重点也放在那一两年多的时间,作者也不愿回顾被操家以后的经历。那一时段,王熙凤二十岁左右,李纨二十一二岁,王夫人快五十了,贾政五十多一点,贾母七十出头(比刘姥姥小一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影视剧,采用的几乎都是一线演员或成熟的名角,演员实际年龄都较故事主人公的年龄要大,饰演男女主人公比如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角儿年龄有的可能已经二十多三十多甚至四十多岁,明显偏大,虽然演员表演精湛,对于观众正确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比如黛玉刚进贾府时,才只有七岁。

3、关于人名地名使用谐音的问题:

《红楼梦》中应用了大量的人名地名使用谐音的情况,最关键的是两个人物,一个是甄士隐(真事隐),一个是贾雨村(假语存)。这两个人物贯穿作品的始终,他们的名字就槪括了整本书的主题,既反映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内含,即作者首先申明,叫统治阶级不要当真,其实作者是间接的说了“实话”的。其他如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真应该可怜),甄士隐的家奴霍启(祸起/火起),甄士隐的丫环娇杏(侥幸),甄士隐的岳父封肃(风俗-世俗);贾雨村的学名叫贾化(假话),他的表字叫时飞,雨村是的他的别号,他是湖州人氏(胡诌),意思就是他是一个杜撰出来的人,本身并不存在。还有贾家的四千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以及她们的大丫鬟的名字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琴棋书画)对应了她们各自主人的特长。还有贾政(假正经)的清客膽光(沾光)、单聘仁(擅骗人)、卜固修(不顾羞)、卜世仁(不是人)等,说明了这些人的身份或为人,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反应了作者对这些人的鄙视,揭示了这些人物所代表的不光彩的为人。这样的事物事件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4、关于书中诗词歌赋的问题:

《红楼梦》作品中穿插着大量的诗词歌赋,这些诗词歌赋不单纯是写景写情写物写意的,几乎都是隐含着某种深义,有的是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有的是隐含着小说里家族和个人的命运,我们把它叫做“诗谶”,比如《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镜,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十二金钗的判词以及对应的十二支红楼梦曲子,就深刻揭示了故事主要角色的命运和结局;有的是故事里的人物在看戏时点的戏曲剧目,也在暗示着一些人物的命运或结局,这是“戏谶”,比如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第一出是《豪宴》,脂砚斋批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是《乞巧》,脂砚斋明确批语是“伏元妃之死”,第三出是《仙缘》,脂砚斋批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是《离魂》,脂砚斋批语“伏林黛玉之死”;有的是通过一些物品的传递,来暗示相关人物的以后的经历或结局,比如蒋玉涵和花袭人之间传递的倩香国女国王进贡的“大红汗巾子”,贾巧姐和王板儿之间传递的“香橼”等,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婚姻的机缘,这就是“物谶”。故事中还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一语成谶”式的预言,比如贾宝玉对林黛玉和花袭人都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话,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死后,贾宝玉“悬崖撒手”出了家,其实那时候花袭人也已经死了(袭人是在黛玉之前死的,后文探讨)。

5、关于书中人物的称呼问题:

专家考证说《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站在书中第一男主角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书中男主角就是贾宝玉,从他的角度说,林黛玉就是“林妹妹”,薛宝钗就是他的“宝姐姐”,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他的奶奶是“贾母”,晚辈都称她为“老祖宗”。书中的称呼与我们今天的叫法不完全一样,比如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我们今天说“夫人”,一般是男子对自己爱人的“昵称”,或是别人对某位已婚女子的“尊称”,小说把宝玉的母亲称为“王夫人”且不称做“贾夫人”,宝玉则称王夫人为“太太”,在我们今天“太太”是自己对爱人的称呼。宝钗的母亲是王夫人的妹妹,她也姓王,她们俩都是王子腾的妹妹,宝玉叫她“姨妈”(其实应该是“姨娘”,黛玉也跟着叫姨妈,而“姨娘”则是“小老婆”)而且是“薛姨妈”。还有那个大家都叫的“刘姥姥”,她是谁的姥姥?其实她只是王板儿和青儿的姥姥。今天这些称呼有了变化,我不知道是历史变化的原因,还是风俗习惯的原因,我自己没有研究,不懂,不敢胡说,碰巧阅读到我这篇文字的你愿意跟我交流吗?!

2021.10.01于云南·梁河

作者简介:赵家福,男,阿昌族,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职业学院保留正处级待遇干部,基础医学院教授,阿昌族文化学者。网络笔名:芯若芷水,工木夕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下页ヽ“——依兮已逝2023-12-12 05:46下页ヽ“——依兮已逝[浙江省网友]210.12.58.137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有过误区,希望能从这篇散文中找到共鸣和启发。
    顶0踩0
  2. 南方的海2023-09-27 18:37南方的海[湖北省网友]111.66.207.24
    这篇散文真是让人对《红楼梦》有了全新的认识,期待能够解开初读时的误区。
    顶0踩0
相关阅读
《人间有味 旧时光》用一篇篇散文 回忆旧日温馨的慢时光

《人间有味 旧时光》用一篇篇散文 回忆旧日温馨的慢时光

孩子作文不太好,但是想要给他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根本就没有时间

2024-01-17

原创散文:一架蔷薇

原创散文:一架蔷薇

近年来城市的居住环境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大,就算是居于高楼,醒来也是满目花海

2023-10-11

从艰涩生活中提炼从容诗意——谈杨瑛的散文集《河流》

从艰涩生活中提炼从容诗意——谈杨瑛的散文集《河流》

红楼梦不必多言,河流吸引我的不仅仅因为作者杨瑛是我们内蒙古本土的散文作家,更因为整本书流露出的源于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从艰涩生活中提炼出的从容

2015-03-20

石问之 赵友斌:《红楼梦》第52回一处深度隐藏的文本错误

石问之 赵友斌:《红楼梦》第52回一处深度隐藏的文本错误

由于抄写的原因,各种类型的错误比比皆是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