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桂平人文:一张老照片 一段旧记忆 桂平城北小学话往昔

时间:2023-07-13 06:57:01

相关推荐

桂平人文:一张老照片 一段旧记忆 桂平城北小学话往昔

桂平城区不大,但和三四十年前相比,已经扩大了不少,毕竟时代在发展,城镇化在前进,不说有什么高楼林立,那也是举目皆楼之城了。

城区扩大了,常驻人口多了,那教育就是个问题了,所以,不说中学,就是小学都多了好多所了。

为适应当下桂平的建设发展,现在桂平单是公办小学就有十家,加上私立的小学,一数就好多家了,老五所,实验小学,光明小学,新岗小学,思灵小学,沙岗小学,凤凰小学,乳泉小学,大成小学,,,,就是这十余所小学,承担着现在桂平城区的小学教育重任,教育问题这里不讨论,只谈谈历史。

这十余所小学,有着时代的记忆,最早的,就是桂平镇中心小学了,那是1905年建校的,沿革下来,那是得另写一篇文章的,毕竟他是桂平历史脉络最为清晰,最为悠久的一所小学。

解放后到七八十年代间桂平城区的小学改革,整合过程具体不清楚,但最后,比较广为人知的桂平城区的小学设置就发展成为老五所,即,中心校,城东(厢东)小学,城南(厢南)小学,城西小学,城北小学。

关于后四所小学的早期的历史,说实话,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也是一问三不知道,他们都什么时候建校?什么时候改革?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统统不知道。

如今公开资料中,也找不到什么系统的文献资料。估计只有亲历者,或是各校最初的那批师生了解一二,否则十个桂平人得有十个半不知道。

不过,按目前查到的资料,这后四所小学,很可能就是由民国时期桂平城厢的第一,二,三,四初小学堂,以及2所平民小学、2所私立小学,整合发展而来,至于这七八所小学之间,具体的变革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那真就不知道了。

再者,对于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来说,小学毕业很多年了。虽说这些年也在桂平兜兜转转,但对这些小学的变化,发展,却是忽略的,不是清楚,如什么时候改建的,发展如何?同样是一问三不知,很多印象都只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样子。

因为成长生活环境,活动范围,记忆中,只对两所小学印象深一点,一是中心校,二是城北了。

去年为了写《桂平:大成国记忆系列》文章,才在二十几年后第一次进了中心校看看,才发现那早已面目全非,基本没有记忆中的样子了。想起年少时不知翻了多少次围墙到学校里玩,留下了很多年少时的记忆。

城北小学,那就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母校了,今天之所以写他,不因为在这读了六年书,而重要的是,看到了这张老照片,才翻起一些回忆!

到了适龄时,报名的那天,记得父亲最初带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去的是中心小学报名的,并把报名所要的户口本都放到那个教室门口的那张桌子上等办手续了,那一幕至今我还记得,等了好久,不知为什么最后父亲又把户口本拿出来。

最后,我在城北小学上学。

那时候小学划地段招生好像还不是很严格,即使划,按户口所在地,到在中心校报名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姐姐当时就在中心校读书,现在回想,也不知道父亲那时为什么把户口本从那桌子上拿走。

当然,在那时这也不是什么事,当时桂平城不大,中,小学校就这几家,小学择校这个观念不是说没有,只是还不是很明显,各小学除了中心校面积大一点,人多一点,其他方面都差不远。九年义务教育也已经实行,桂平城区学生读到初中时,反正就是按户口地段,要么一中,要么二中。

反正那时中小学就读环境远比现在简单,最后就因父亲的那个选择,从上小学第一天开始,就有这么一幕:每天姐弟同时出门上学,弟弟往右去城北小学,姐姐往左去中心小学。

城北小学读一年级,那就不是上面老照片所在地了。当时的城北小学有两个校区,一,二年级为一个校区,在老居民区中间;三年级以上现城北小学处,这也是桂平当时几所小学中,布局最为特殊的小学了。

两个校区都是独立围隔的,直线距离不过百十来米,中间都是居民区民房。当然,如果要从两校区之间走动,就得走街串巷了好几百米了。

至于为什么当时的桂平城北小学有两个校区,那说不清楚,估计就是和当年整合民国时期的初小学校有关系,具体以后有机会再了解。

那时候,城区的小学基本上都是三三制了,也就是每个年级三个班,城北一二年级校区有八个班,多出两个是学前班,教室都是青砖素瓦,建筑样式应该说是那种早年流行的苏式的建筑,同一个屋顶,一边是室,一边是走廊,走廊外侧是砖砌的四方立柱。

好像当年很多学校,城区,乡镇的中小学,基本都是这种建筑形式,只是有一层,二层之分而已。

像桂平中心校,桂平一中,桂平江口中学都是二层那种,其他城乡小学普遍都是一层这种,可以说在这种教室里读书,无论城乡,都是几代的人教育记忆。

对于城北小学一二年级校园的印象,记得不大,教室围着边,等于在学校的左侧,右侧就是学校的操场,记忆最深的,除了那棵大大的玉兰花树,树下的那个水泥砌的滑梯,乒乓球台,还有就是校门口的大木门了。

记得二年级的二班,三班的教室刚好是单独占着学校的西北角和东北角,而其他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则是在学校西侧连在一起建筑,直到校门口成为一个“L”形。

印象更深的,还有那个学校厕所,校园是长方形的,厕所就相当于在长方形边上开个门单独在长方形外面的,在教室对面。在学校里说上厕所,那可真的就是要“上”的,一个七八米高的大瓦房,蹲坑是要走几级石头台阶上去的,男生走左边台阶,女生走右边台阶,等于是上二楼,楼板是木的,上面各坑,男女也是也是木板隔开的,

那个建筑制式也是很有年代感的,那时还没有什么下水道,化粪池之类的说法,都是很原始的人工清理,在固定时间,就会有人到厕所一楼大空间清理了。可以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桂平,还是有人从事着清粪的工作。

在去年,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写过一篇文章《桂平:清明祭——大革命时期烈士蔡碧珩 》,提到过曾和老师一起慰问过蔡碧珩烈士的一位亲人,她就在学校里住着。当时房子的位置,就是上图中这个围墙角落所在。

两年时光匆匆,儿时欢乐多多,都已过去了。到最后,这一二年级几时正式归并到总校区的,也模糊了,大致就是现在总校区右楼建好那一年,1991年。

一二年级搬到总校集中后,这里也没有空闲下来,后来就拆拆改改,这多年间,好像也是办学之地,什么艺术学校,什么中学等等私立学校轮番都在此办过学,自然也作了一些建设,改建。

而自二年级离开这个校园后,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就再没进去过,也很少走近了,当中曾变成什么样,那棵大大的玉兰花树几时被砍掉的,那个滑梯几时被推掉的,同样不知道。如今再去这个校址,只看一个幢大楼正在建设,按工程提示牌的公布,这里将成为桂平市第二幼儿园。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自然就到了这个总校区上课了。本来这也是个开心的日子,一是开学,二是换到新校区上课。可是,也就是换校区的第一个学期的开学的9月,桂平的南,北江迎来了194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桂平人称88大洪水。

开学第一天早上,水已经涨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所在的北江街街面了,据说还要涨,所以家里一大早就开始搬东西上二楼,本来父亲说发大水不用上学的,但由于兴奋,吵着要上学,加之年少在家也搬抬不了什么,在家烦人不如放出去,于是,父亲就由得我们趟水出去回学校了。

出门的时候,洪水已经漫到门口的街面上了,刚到脚脖子。家家都在忙着搬东西,但这些与孩子们无关。第一次去总校区,一路兴奋,可越走越不对劲,路上真不像是平时,没见几个上学的娃,只有不停搬东西的沿江居民。

最后到了学校,进校门一看,真的是停课了,但学校里倒是来了不少的北江街居民,教室里铺了床,堆了一些家用的东西,明显,都是因为洪水浸到屋了,暂时才搬到学校安置的,这时才知道,学校也还有这个灾时临时安置灾民的功能。

当然,更重要的,城北小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北江街居民家庭的孩子,应该家长都接到延迟开学的通知了,没人来也正常了。没办法,只好回头往家走,但一来一回也就一个钟头不到,家已经回不去了,洪水已漫上街面很高了,家门前的街道最深处已经一米五都有了,洪水都进家了。

后来几天就是在家里客厅玩水了,到现在都忘了那学期真正开学时的情形了。只记得洪水浸到家里一米四五的高度,这是有记忆以来看到桂平遇到过的最大洪水,也是桂平历年洪水来得比较晚的一次,到9月才发大火好像就这一次。

后来的96/98/05桂平也遇到了两江大洪水,据说水位也差多不,96年低半米,98年低三五公分,05年还更高一些,但因为当时没在桂平,记忆就不深了。

以前城北小学总校区,也就是和现在一样大,只是布局不一样,总体就是教学建筑在边上一圈,围着的就是学校操场了。操场实际上就是学校空地,还分两层,第一层就是课余活动的主要范围,地面就是泥,没有硬化的,第二层实际上就是水泥平铺的一个篮球场,平时早操,上体育课的活动地,正常低年级上体育课,都在这里。

不过,五六年级上体育课有时候是到现在桂平文化广场那里的,当时桂平中心广场还叫做桂平第二体育场,足球场,跑道,跳远沙池,单双杠等,基本设施都齐全。

那时的60米,一百米,等等体育基础考试都在那里进行,体育老师放松一点的话,那给个足球,一班男生就可以在场里踢足球了,女生在附近到处游了。

反正上体育课时排队出去,走几分钟就到了,下课三三两两拖拉的回来,这也算是桂平唯一一所日常体育课可以到校外上课的小学,也是很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

在城北小学读书时期,其实经历很多社会变革的,早在1984/1985年的时候,已经有文件说桂平的小学要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桂平84届小学生,在中心校试行五改六,到85届全县小学全部实行,所以,到最后,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算是六年制较早的那批小学生。

自然,教材也跟着变,毕竟原来可没有六年级的课本,随之,后来上初中也是遇上教材改版。

正是因为这个改革,城北小学迎来了第一次大基建,所以在之前的那几年,每次交学费时,都会增加一项交款,那就是“建校费”!反正一块两块都交了。最后,建设的就是现在城北小学进门右边的这幢教学楼,当时只建了这楼右边白色部分,图左边蓝灰色部分没有建,那当时是学校厕所位置,至于后来这部分什么时候建的,也不知道了。

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在小学的最后一年,这教学楼也刚好落成,所以能在新楼中上了最后一年小学课,教室就在二楼。除此外,城北小学大门如旧,进门左右的旧瓦房教室也还在,好像就这年,一,二年级也就搬过就安排在旧教室里上课。

一年后,小学毕业了,也就离开了这个校园,自此,因为这,因为那,很久都没走过路过这一段,至于后来城北小学老校门,围墙,旧教室几时拆的,左边教学楼几时建的,操场几时改造的,所有的新建设过程,统统不知道。

等知道的时候,出现在面前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城北小学了,左一幢右一幢,都是现代气息的教学楼了,中间大操场也水泥硬化,平整了,显得空阔了。因为城市的行政改制,桂平镇的取消与合并,现在学校也改叫桂平市西山镇城北小学了。

进校园转一圈,那曾经的的校门,教室,那曾经高大,粗壮的几棵柏杨,喜欢落叶的数棵苦楝木,曾经的篮球场,基本上没有了记忆中的样子,作为曾经的学生,记忆中的一树一木,一室一屋,位置虽还可以一一还原,但已是凭空想像了。

毕竟一晃三十年过去,城市发展还在持续,推陈出新也是必然。

那曾经在校门上闪耀的那颗红五星,也只能是心头上的记忆了;曾经在这里学字学句的稚嫩小学生,也已经一脸沧桑了,进入了侃侃讲古的年纪了。

讲讲记忆中的桂平,讲讲历史中的桂平,讲讲现在桂平人不知道的桂平,讲讲也就只是讲讲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蓝贝娃娃2023-12-11 20:03蓝贝娃娃[福建省网友]202.86.249.84
    看到桂平城北小学的名字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种种趣事,岁月啊,真是匆匆而过。
    顶0踩0
  2. 夜·迷2023-09-27 01:30夜·迷[山东省网友]203.12.240.16
    这样的主题真是让人怀念啊,老照片总能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
    顶0踩0
相关阅读
文明新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文明新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完善体制机制打造文明全链条城北区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夯实思想根基,健全创建机制,严格工作标准,强化督查检查,始终保持创建常态长效

2015-04-21

章安庆:续写安庆 扬州文化交流佳话

章安庆:续写安庆 扬州文化交流佳话

下江又名苏松,辖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

2023-11-21

黑白照片在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中的应用

黑白照片在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中的应用

而有些人虽然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但是后期仍然制作成黑白照片,这绝不是顾弄玄虚而是有些作品更适合用黑白色调表现作品的主题

2017-05-08

钟情山水人文景观记录旅游精彩瞬间——朝阳旅游达人张勇50万字精彩描绘《拥抱祖国》

钟情山水人文景观记录旅游精彩瞬间——朝阳旅游达人张勇50万字精彩描绘《拥抱祖国》

在序言中,张勇写下这样的旅游心得:过去的三年中,自己旅行脚步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感染了女儿和妻子,携妻带女成为这几年我出游的常态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