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如何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读写能力?你必须要了解这些

时间:2023-01-21

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读写能力,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呢?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的分享!全文共5071字,阅读时间13分钟Part1孩子语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3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原创 吕丽莹 童行学院

写在前面: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往往预示了孩子在学业,交际和未来发展上的表现。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读写能力,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呢?

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的分享!

全文共5071字,阅读时间13分钟

Part

1

孩子语言发展中的问题

孩子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说话的呢?

绝大多数孩子在一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个词,一般都是学着称呼他们的主要照料人;两岁左右已经能说不少简短的句子,能表达拒绝和需要,这在语言发展上面叫做双词句阶段;三四岁能说的句子越发复杂,有这个时期特有的可爱的错误,比如我女儿会说,狗穿的是狗衣,我们穿的是人衣;五六岁能理解复杂的语法形式,还开始了自创书写。

从什么都不会说,到什么都会说,好像也就过了短短几年。但这几年间的个体差异,却很大很大。

有的孩子三岁了还口齿不清,分不清楚“自己”和“寄几”,而看起来同龄的孩子,都能开始像模像样地讲故事了,身为父母,我们心里难免会有点着急,都说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认知发展,我的孩子会不会有问题呢?

其实,这正是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叫做构音异常。顾名思义,是孩子说话的时候发的音同“正确的”、“标准的”语音不太一样。常见的有丢音,比如把“姥姥”说成“袄袄”,换音,比如把“小鱼”说成“小恩”,还有错音,就是上面举的“自己”和“寄几”的例子。

一般来说,构音异常可能与学龄前幼儿的口腔协调能力较差有关,他们还不能像成人一样精确地控制口腔肌肉,灵活地改变共鸣腔的形状,从而准确地发音,绝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随着他们发音器官越来越成熟,发音技巧越来越熟练,且对语音的知识越来越多,口齿不清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口齿不清只是学龄前孩子可能遇到的语言问题中的很小的一个,三岁发音不清是不是问题?四岁答非所问是不是问题?五岁不会自己读书是不是问题?六岁不会写字是不是问题?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会结合语言学和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谈谈学龄前幼儿在语言、读写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你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多一些淡定,少一些纠结。

Part

2

会说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会说话这件事,说难呢,也挺容易,说容易呢,又挺难。

1

会说话的语言层面:交流

语言学上也有一个流派,被称为“先天派”,领衔的就是目前还健在的最著名的天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也是语言习得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语言是人类天生的能力,所有的人类小孩都内建了一套普遍语法,能够帮他们先天地掌握母语。

正因为他,语言学界基本分成了挺乔派和倒乔派,很少有能不谈他的,所以谈语言习得,绕不开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图片来源于百度

语言习得是什么意思呢?

绝大多数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里的孩子,借助人类先天的生理机制,比如发达的大脑、可塑性极强的发音器官,再加上群居社会所提供的天然的语言环境,学会说话显得顺理成章,也差不多都在学龄前期自然地掌握了至少一门母语,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就学会的过程。

但也有例外,就是生活在极端剥夺的环境中的孩子,比如从小与狼生活在一起的“狼孩”,比如可怜的从18个月起就被父亲虐待限制说话和行动的Genie(金妮),他们在重回正常的人类社会之后,都接受了语言学家长期的治疗,但语言水平远远达不到正常水平。

这样极端的案例从侧面证明了语言发展有关键期,不过,他们的语言发展受限也伴随着大脑功能发展的受限,其实不能简单地推论出,说不好话就是因为错过了这个发展阶段。现在学界普遍的看法是,语言发展有比较长的敏感期,大概从婴幼儿持续到青春期,都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

前面说的是语言的自然习得,也就是所有正常的孩子,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下,基本上都能顺利地掌握一门语言。

这种掌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孩子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

我在大学第一次学《语言学教程》的课程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语言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约定俗称意味着,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非常随意的,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达完全没有什么关系。

▲图片来源于百度

不过呢,约定俗成也意味着,在同一文化内部,大家都遵循着同一个语言生成的规则(不然就没法交流了嘛),共同学习和丰富着语言本身。

孩子最开始通过语言习得机制掌握的,正是这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按照语言学上的说法,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层面,这套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感情和需要,实现语言的基本功能——交流。

2

会表达的语言层面:更有效的交流

但这种层面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呢?

因为语言词汇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模糊性,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精确表达的,比如一句简单的“我饿了”,如果结合上下文,它可能是说明事实,“妈妈,我饿了,给我点吃的吧”,也可能是指责,“我饿了,怎么还不做饭?”也可能是询问,“我饿了,你呢?”

如果想要交流中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需要理解丰富的语言之外的信息,也就是我们说的非语言信息。

这就来到了我们要谈的语言的第四个层面,语用,主要是指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也即语言的运用。

▲图片来源于百度

我在幼儿园观察小朋友的互动时发现,两三岁的孩子就注意到了语言的语用方面的内容。三岁的孩子在跟两岁的孩子说话时,会运用很多语言策略,来帮助两岁的孩子理解自己的意思,他会大声说,反复说,用手指,拉着小孩子去摸,想尽办法让自己的意思得到传递。

当然这只是非常简单的语用,真实生活中的语用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谈话对象,谈话场合,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等,这些都指向孩子的社交能力。

简单地说,除了听得懂语言的意义层面上的基础表达,还要掌握对话的规则,理解参与谈话的人,分得清说话的场合,综合判断之后再做出合理的应对,这也是对学龄前的孩子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要求,除了能准确表达意义,还要说话得体。

所以说,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开口说话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学会沟通,能说话与会表达,不是一回事。

通过以上对语言的四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能说话主要是指语言的前两个层面,发音正确,词义准确,能交流,就算能说话了;而会表达,则会关注到语言的所有层面,要求孩子能合理合规地理解别人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说话的场合和对象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高级层面了。

以上这些语言功能,孩子能不能通过自然习得学会呢?

其实,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学习和主动学习是同时存在、交替进行的。在“能说话”的层面,自然的母语沉浸式教育已经够用,而在会表达层面,则需要一些人为的努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在孩子自然习得语言之外,以什么样的方式说活,怎样与孩子交流,能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Part

3

怎么说能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在语言学习领域,不能避开的两个概念是:输入和输出。

输入有点像去菜市场买菜买原料,输出有点像是经过厨房的加工,在我们人这里就是大脑的加工,端出来一盘盘色香味俱全、而且还照顾了不同人口味的美味佳肴。

想要轻车熟路地“看人下菜碟”,自己的篮子里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厨艺也得苦练才行。

1

可理解性输入

语音、语义和语法,有点像是语言的基础材料,而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就是语言输入的基础,在一定量的输入基础上,才有可能谈输出。

如果你观察小宝宝学说话就会发现,在真正能开口说话之前,他们已经能听懂很多了,也就是理解先于表达。

理解的深度决定着表达的上限,所以语言输入的第一要务,是保证大量的输入都是可理解性的输入。

什么是可理解输入呢?

就是难度上大于孩子的当前水平,但稍微努力一点就能理解,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用学习理论的三个分区来解释,就是可理解性输入刚好是处于孩子的学习区,稍微努力一点就能理解,也更利于消化吸收,而太难的内容则是处于挑战区的知识,跳一跳也听不懂,只好全部忽视,当成背景噪音了。

可理解性输入是帮助孩子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的基础,也是父母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语言表达的关键,按照语言教学观点,大量的有效输入才能导致有效输出。

2

怎么做?

那如何在日常交流中给孩子可理解性的输入呢?

总的原则是,为了帮助孩子获取语言信息,需要借助大量的非语言信息。

第一,借助共同注意扩大语言输入的范围。

“共同注意”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也翻译作“联合注意”,是指孩子在能使用语言表达之前,就已经开始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顺着他的注意力,用语言来描述他看到的东西,有助于他把实际的物品、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与抽象的语言符号一一对应起来,这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必经之路。

孩子的关注点,在这里就是辅助语言学习的重要非语言信息。在婴幼儿时期,可能是父母观察并跟随孩子,他正在玩手里的玩具,妈妈说,这是摇铃,一起看图画书,爸爸指着图片说,这是长颈鹿。

孩子再大一些,主动性不断增强,除了跟随孩子的注意方向,提醒他注意我们关注的内容,他们还会主动提问,除了问事物的名字,还会问背后的规律,为什么树叶落下来了?为什么小狗不会说话?为什么太阳每天都要回家?

从单个的词,到完整的句子,再到成段的表达,当我们跟随孩子的注意,帮他扩展所需的词汇和知识,他们的语言表达也会越来越丰富。

共同注意,也就意味着在关注孩子的兴趣的同时,给他更多的语言输入。

第二,运用实物和身体语言扩展输入的内容。

第二个非语言信息是实物和身体语言,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都用过大量类似这样的语言同他交流。

比如我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在读绘本,那时候她能听懂的词非常有限,我会借助玩偶、夸张的声音和表情,必要的时候还会载歌载舞,帮助她理解书本上的内容。

这些可理解的输入,在不久的之后,都转化成了语言输出。

身体语言在学龄前阶段,是很重要的社交线索。尤其是通过成人的身体语言,也叫做社交参照,孩子会以此为基础,做出自己下一步的决策。而读懂他人的身体语言,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当然,在借助身体语言实现交流之后,不要忘了把真正的语言也给到他。

第三,通过真实交流和及时反馈给孩子更精确的输入表达。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是美国儿童教育节目遍地开花的时候,人们觉得教育节目的内容更丰富、设计更合理,应该能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但相关的研究显示,看更多的儿童教育节目并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而真正能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是同真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些已经不是新鲜的知识,我们简单地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一讲,真人的及时反馈对于语义精确性的影响。

前面说过语言是一套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意思,我们人类是如何在不盲目增加词汇量的基础上确认精准的语义呢?通过上下文语境。机器做不到这样精准的表达,而通过与真实的人的真实的交流,我们可以做到。

在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很多人会问,跟孩子聊什么呢?

他们真不知道什么事儿,聊不出花来。其实,跟孩子聊天是最好的语言输入,最开始的聊天可能是单向的,我们说,他听,但是慢慢地,他也会加入对话,再慢慢地,他会主动地说,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

怎么才能推动聊天不断进行下去,不至于尬聊呢?

第一点,孩子说完之后,重复一遍他的话,或者用自己的语言重复一遍,让他确认自己被听见和被理解了;

第二点,与孩子聊他已知的事情,也就是谈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你们的共同记忆,谈论大家都熟悉的内容,有助于孩子理解语言的时效性,以及叙述的完整性;

第三点,与孩子聊天是平等的聊天,是交流感情、交换信息,不是提问回答,比如我常常跟我女儿聊我今天做了什么,她会回应她在幼儿园做了什么,对彼此的生活进行交流,已经成了我们每天的固定节目;

第四点,也是今天一直在说的,借助非语言信息,可以使用玩偶,可以假装游戏,还可以一起画画,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Part

4

结语

今天我们主要谈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孩子的会说话和会表达不是一回事,要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我们需要在会表达上下功夫。

一般意义上的会说话,是指在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语义、语法上的发展,这些可以通过自然习得完成,绝大多数孩子都能熟练使用一门母语。

而会表达则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即实现更有效的交流,对学龄前孩子的要求就是,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层面,尤其是语用层面,要能合理合规地理解别人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说话的场合和对象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是比较高级的要求了。

第二个问题是,要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首先要关注的是语言输入,也就是我们说出的话,孩子听到的话是怎样的。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可理解性输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保证给孩子的语言信息都是可理解输入。

第一,借助共同注意扩大语言输入的范围。

第二,运用实物和身体语言扩展输入的内容。

第三,通过真实交流和及时反馈给孩子更精确的输入表达。

最后,最最推荐的一条,也是希望你回家以后去实践的,就是跟孩子多聊天,最好把它作为每天亲子活动的一个固定节目。

互动话题

看了今天的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希望可以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学习!

12

吕丽莹

童行学院幼教项目负责人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合著作者

北外语言学硕士,擅长儿童语言及认知发展

多年幼儿教育从业经验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原标题:《如何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读写能力?你必须要了解这些》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如何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读写能力?你必须要了解这些》,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家长别发愁 花5分钟就能辅导孩子写好看图说话 优美句子这样练

家长别发愁 花5分钟就能辅导孩子写好看图说话 优美句子这样练

...分享3个小方法,每天只花5分钟,就能辅导孩子写好看图说话,练习优美的句子表达。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表达清楚的句子就是好句子。我们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文学造诣也很强,给孩子辅导的过程中,甩出高级词...

2022-11-27 #经典句子

看图说话不会写 先从模仿课文说话开始 多练几次孩子就能明白

看图说话不会写 先从模仿课文说话开始 多练几次孩子就能明白

...音,轻松学语文。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最难教的就是看图说话了。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不会看图说话,升到高年级作文也就写不好。把看图说话练好,也是有技巧的。有的家长问,老师,我们看了很多绘本,会有帮助吗?我想...

2023-07-20 #经典句子

想写作变现却怕文笔不好?别怕 只要你会说话就会写文章

想写作变现却怕文笔不好?别怕 只要你会说话就会写文章

...要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文章主题就行,你也可以想象成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文。比如像下文这样。

2023-01-10 #经典句子

口头作文滔滔不绝 写到纸上惨不忍睹!

口头作文滔滔不绝 写到纸上惨不忍睹!

...个小男孩。这小孩个儿不高,胖乎乎的,脸蛋白里透红,说话脆声脆气,一看就是聪明伶俐的孩子。他有两个地方很让我喜欢,一是胆大,上课时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这种主动的态度我特别提倡,畏畏缩缩目光闪烁不敢主...

2023-01-18 #经典句子

一年级语文学习:如何写好看图说话?老师说别着急 先把这个练好

一年级语文学习:如何写好看图说话?老师说别着急 先把这个练好

...。还能写出什么样的作文来?一年级的写作要求就是看图说话,从教学大纲上来看,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学会写好短句。短句的构成就是词语生生字,一年级的生字词掌握要求大概在500个字左右,只有500个基础字,能写出什么...

2023-02-01 #经典句子

小学生作文不用愁 掌握这三个环节 让你快快乐乐去写作文

小学生作文不用愁 掌握这三个环节 让你快快乐乐去写作文

...第一环节:先学会用语言表达 用语言表达就是先学会说话,说话就是写话,心里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说自己喜欢的,说自己感兴趣的,说自己最感动的话。这就像平时与身边的人说话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不用打草稿,也...

2023-06-15 #经典句子

小学生第一次写话 一线语文老师分三步引导 让写话轻松点

小学生第一次写话 一线语文老师分三步引导 让写话轻松点

...”什么是写话?“写”都知道什么意思,“话”呢?就是说话,写句子。句子就是由字词组成的,生字组成词语,词语构成了句子。这节课我们就是写一段话,这段话中是几个句子组成的,下面我们根据问题来写。写话之前要训...

2022-11-22 #经典句子

你连好好说话都不会 还写什么文章?

你连好好说话都不会 还写什么文章?

说话是表达自己的方式之一。有一天当我用带着宁夏方言的普通话将一段急于向人表达的故事和观点残破不堪地呈现出去时,我终于认清了我不善表达的“生理缺陷”。这么说的依据是:1、我没有一个灵活的舌头;2、脑回路不...

2008-02-19 #经典句子

大话幼教:低年级孩子写作文难 做到这几点写作文不再难

大话幼教:低年级孩子写作文难 做到这几点写作文不再难

...样可以帮助孩子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作文从看图说话入手写作文一开始就是要让孩子从看图说话入手。引导学生从观察具体的形象入手,通过看图说话可以提高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在做看图说话的时候应该多鼓励一...

2023-10-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