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庄子为何强烈批判和嘲讽文明 刘慈欣《鲸歌》表达了怎样的哲思

时间:2023-01-12

狄更斯不由的感叹:文明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于是他接着说: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昧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24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5 分钟。

人类命运系统性危机

庄子是诸子百家里最独特、最有趣的,其他先贤总喜欢讲道理灌输给他人,而庄子却像一个小孩子般总爱问为什么,通过他的追问,我们能够在他的哲思中看到他对人类文明化的反思,即:人类文明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总觉得文明化一定是好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真是这样的吗?

我经常说一句话:“城市干净了不是垃圾不见了,只是你看不到垃圾而已,但是它们就在这个地球内部,至少在你的有生之年从未消失过”,诚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因为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人在市场经济中很容易破产于是越来越剥削工人,而工人也总是希望自己突破当前的阶级能够实现财富自由,这就深刻调动了人性中的全部贪欲和邪恶,因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于是阶级矛盾不断发生,当时的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所以狄更斯希望提醒当时的人们。

狄更斯不由的感叹:文明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于是他接着说:“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昧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一个希望之春,这是一个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走向天堂,人们正在走向地狱......”

由此我们看出,他思想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即越进步的文明对人性的戕害性越大,社会和科学越进步人类命运的危机就会更加深一层,直到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早已经不是局部存在于某个国家或者民族中,而是人类命运系统性的危机,可人们无可奈何,只能向下走,以越来越快的进步速度去解决造成的麻烦,但同时制造了更多难以处理的麻烦,如此循环,未来未知,所以他们这些思考者以及哲学家们察觉了文明危机的态势,可也只能对此作出提醒,仅限如此,哪怕前方就是人类的灾难,也无可奈何,人类只能走下去。

事实上,狄更斯的忧虑早在千年前中国的哲学家和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探讨过,所以哲学家们的思考对后人,尤其是今天科学时代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阅读完本章可以在文末点击链接阅读我的往期讲述的中西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的两期文章。

庄子的寓言中有这三类嘲讽:

一,嘲讽人类文明和社会实际是对人性的扭曲和折磨,于是产生人性中的多变诡诈,难以捉摸、如“庸木不伐”、“鸣鹅不杀”、“无用之用”、“盗亦有道”、“朝三暮四”;

二,嘲讽人类文明化进程是一种悲剧以及人生的苦难,如“见空髑髅”、“鲲鹏之志”、“相濡以沫”;

三,嘲讽人为的创造和束缚是对自然物的扭曲。如“鲁侯养鸟”、“伯乐驯马”

本文将以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故事《鲸歌》作为引子,帮助读者理解庄子寓言的真正内涵,让我们共同通向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

刘慈欣《鲸歌》讲了什么故事?

人类自科学时代之后,各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地进步,大毒枭沃纳便开始犯愁。以前他是通过把毒品藏在钢胚中心的方式去运输毒品,可以很大几率躲过美国海关进入美国大陆,但是自从美国海关引进了中微子探测器之后,无论你怎么藏毒品都会被发现。

毒枭沃纳不甘心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是最终都失败了。科学家让毒枭吃尽了苦头,可是他很快想明白一件事情,高科技可以检测犯罪,那么更高的科技就可以逃过检测,科学家服务国家机构,但是只要舍得花钱,就不信没有人愿意帮他。

他的儿子在美国读书,他让儿子去找相关方面的人才,只要有人能够帮他想办法逃过美国海关的中微子检测,他愿意花重金。小沃纳在美国找到一个叫霍普金斯的人才,曾经的美国军方海洋生物学家,什么叫军方海洋生物海洋科学家,就是让海洋生物帮助他们进行战争的科学家,就好比在陆地迦太基人在古代使用大象充当坦克去打仗,他用什么海洋动物参加战争的?陆地用大象,那海洋自然就是用那个最大的鱼——鲸鱼。

他们当时利用技术手段把生物控制电极还有一台计算机放入鲸鱼体内接受外部信号,计算机把它翻译成鲸鱼的脑电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外部操控鲸鱼的行为去实现战争目的。后来因为国防预算的削减,他就离开了研究院,同时带走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一头名叫‘波塞冬’的蓝鲸。

霍普金斯见到了毒枭,对他说自己可以用蓝鲸来帮他运输毒品躲过美国海关的检测,本来这个毒枭是不信的他说的话,而霍普金斯现场演示了怎么操控蓝鲸,毒枭看到之后就信了,于是开始尝试,他和霍普金斯一起在船里,让蓝鲸吞入嘴里,就这样没被发现的进入美国,他们成功完成了第一次的运输和交易。

他们怎么做到控制蓝鲸的?:首先需要麻醉它,这是一个耗资几十亿元的军事科研项目,霍普金斯曾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波塞冬是美国海军的财产,在冷战时期用来向华约国家的海岸输送间谍和特种部队。

他还主持过一些别的项目,比如:在海豚或鲨鱼的大脑中埋入电极,然后在它们身上绑上炸弹,使它们变成可控制的鱼雷。毒枭问他用波赛冬运输毒品有没有道德上的困扰,因为毒枭南美的提炼厂里有很多化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常常有这种困扰。

霍普金斯认为人类用这些天真的动物为肮脏的战争服务已经是最大的不道德了。而他为国家和军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资格得到想要的东西,既然社会不给,他只好自己来拿。

原本他们以为,凭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得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可万万没想到这时候一艘捕鲸船的出现终结了他们原本完美的计划,当“波塞冬”被捕鲸船炮杀后,霍普金斯当时痛骂道:“国际公约早在五年前就全面禁止捕鲸了,这群狗娘养的!”

毒枭沃纳为财富走私毒品,在我们看来是不道德;霍普金斯这个科学家先是给国家打工如果还能找战争的借口,那么他带着波塞冬贩毒那是找不了借口的,戏剧性的终结这两个不道德者行为的又是那些违反了国际公约的捕鲸者,这是另一批不道德者。

盗亦有道,人却不仁

从这个故事中我第一个想到庄子的寓言是“盗亦有道”,指的是盗贼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大家知道,舂秋时期据说有一个很出名的强盗叫跖, 史称盗跖。庄子借这个人嘲讽文明社会的种种行为以及所谓的文化,其实不过是另外一种“盗”,都不过是给自己当前的盗贼行为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干脆说找一块遮羞布盖住。

盗跖带领一帮强盗去杀人越货,但是他和前面我讲的毒枭沃纳一样的心情,就是如何让底下人能够克服道德对他们的束缚,如何让底下人做坏事的时候不要心虚。盗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这些喽罗们说:“各位啊,其实咱们强盗是有他们那些文化人所谓的道的,咱们也是讲所谓圣仁义礼智信的,什么叫圣?谁能抢的多,找准最有钱的财主去劫掠,这就叫圣,什么叫智?你知道谁最有钱之后,你如何能成功的把钱抢过来,用什么谋略、采取什么计策,只要你能成功抢夺财物这就叫做智。什么叫勇?计策和谋略都用上了,但是总得有人打头阵,不能畏手畏脚的,所以第一个上的人叫勇。什么叫义?你先走我垫后的这种人是最有义气的,为了其他人的安危敢于牺牲自己的叫义。什么叫仁?最后东西抢到手里之后你不独占财务,而是把抢了东西给大家按照大家的地位以及付出的多少去公平分配这叫仁。

庄子的这段话意思是强盗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解释,所以当人类的文明社会为了实现种种需要,根据所谓道德去编造出的仁义礼智信,其实和强盗差不多,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罢了,并且这些东西会滋生出或者说培植出另外一种“强盗”。庄子还讲:“窃国者侯,窃钩者诛。”,意思是指当一个盗贼把国家都窃有了,结果他是王是侯,而一个普通小偷偷了一个铁钩或者腰带,就要把他杀了。

所以,这个强盗不同于这种杀人越货的盗匪,盗跖是直接进行抢夺和掠杀,而庄子眼中的文明社会则是通过所谓合理的办法去对其他人进行无形的剥削以及压迫,从他们的身上不断地吸取营养,不杀你也不抢你但不断地吸食你,所以当文明社会用这些东西来糊弄和束缚人们的时候,不过是另外一种“强盗”而已,于是庄子讲“盗亦有道”,仁在古代指“关爱他人”的道德之含义,而我要在庄子这句话的基础上再讲一句:“盗亦有道,人却不仁”

至德之世——老庄强烈批判文明和社会

庄子和老子一样是非常反文明的,或者叫做批判文明,但是这个词对于他俩来说显然程度不够。他所谓的“至德之世”,就是最好的世道,“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意思是:那时候人和鸟兽是不分的。你需要的时候,你牵上一只猴,牵上一只动物,就可以跟你一块去玩。你有兴趣的时候,你还可以跑到一个大鸟窝那旁边跟鸟说话去,鸟也不躲你,人和动物高度的和谐,就是最美好的世界,最有德行,最讲道德的世界。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所以,当人们都在歌颂和赞美文明与文化的时候,庄子以及老子等哲学家们却在“找茬”,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对社会以及文明的破绽加以揭露,极力的希望帮助人类刹住不断向前走的这辆车,这叫老庄哲学的内涵,这叫理解老庄哲学的起点。

这可不是很多讲述者歪曲原意,然后用庄子寓言给你讲述成功学以及教育学的人所说的意思,我直戳真相的告诉你庄子哲思的本真,找成功学和教育学别在老子和庄子这里找,你找不到的。

见空髑髅(死亦可乐)文明真是一场灾难

庄子这个人喜欢在树下睡大觉,在逍遥游以及庄子梦蝶中可见一斑,有一天庄子又在树下睡大觉,不知道是不是屁股没盖严,他做梦遇到树下有一只骷髅,这要是一般人就害怕了,但是庄子不信邪,他拿马鞭敲这个骷髅说你躺在这儿干什么呢?庄子接着说:“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庄子继续说:“我看你真的好惨啊!要不我找神给你复活?”

本来骷髅没反应,一听庄子说要把它复活,立马吓得赶紧张嘴说话:“我看你才惨呢,你挺会说话应该是一个善于辩论的人,但是你所说的全属于活人的拘累,我告诉你,人一旦死了就没有你说的忧患了”,你想要把我复活再去遭罪,我看你是丧了良心了,庄子问他为什么?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

庄子不相信说:“我看你是还没享受过人世间的美好,所以在这里苦中作乐,自我安慰,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肯定会改变想法的”。骷髅这时候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你可饶了我吧,千万不敢这样做,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我现在这个状态好的很,人生才真是苦难,根本不如我这骷髅状态,想必只有你死了,你才能明白我现在的快乐。”

“见空髑髅”或叫“鞭打骷髅”、“死亦可乐”。这与上面我讲的“盗亦有道”两个都表达了对文明和社会的讽刺,甚至直接表明文明是逆生物性的一场灾难,其深层底蕴是嘲讽人类文明化进程是一种悲剧以及人生的苦难。文明是对人性的扭曲和折磨。这种折磨于是产生人性中的多变诡诈,难以捉摸。

“庸木不伐”与“鸣鹅不杀

《庄子·山木》里的寓言讲“庸木不伐”,庄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庄子听完之后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这话什么意思?“栋梁之材”一般是褒义词,用来形容优秀的人才。但是庄子的意思是“不伐庸木”,指的是人干万不敢长成栋梁之材,如果长成栋梁之材,有用即无用,为什么?因为会被别人伐掉,看似有用其实无用,因为这叫为他人所用,试问哪一个将相之才最终落得一个好?试问哪一个帝王之家最终落得一个好?如此看来无用即为有用,因为有用就预示着危机已经悄悄来到你的身边了。

但是人真的能无用吗?不行,无用在社会中就无法生存。所以庄子继续讲一个寓言故事叫做“鸣鹅不杀”,是说主人家来了客人,宰杀大鹅款待客人,主人不是随便挑选,而是专门找那个不鸣叫的鹅杀掉。因为那个能鸣叫的鹅可以替主人看家,所以不能杀,而不能叫的鹅只能提供肉,所以杀。这就叫做“树不材而得活,鹅不鸣而被杀”。

“无用有用”的矛盾,无论如何你不得轻松

很多人可能觉得庄子的话前后矛盾,其实不然,你深思一下这里面的滋味,就是你作为一个人,有用就可能会被人当枪使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即使你站到了权力的顶峰,终究也是孤家寡人,时时刻刻面对挑战而不得安宁。而你选择无用也逃离不了悲剧的下场,庄子的含义是,文明化和社会化的一切都是以人类所谓的“利益”为唯一标准来定“有用”和“无用”,也正是如此,不仅是树木和动物,就连人本身也要被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非常的难以捉摸,你无论如何都琢磨不透,你的有用换了一个场景之后就变得无用,于是你被杀。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亡,谋臣灭”。而你因无用独活,可是换到另外一个场景变成了有用,于是你也得死,那个不材之木是不可以用来做工具,但是烧柴火也还是能用的,所以无论有用没用,在这社会中你终究也是活不了多久的,等你到另外一个场景的时候无论如何你只能在里面等着倒霉,请看清楚是“等着倒霉”,因为在这其中你的所有的主动其实都不过是被动,如是所以,终究是苦。

朝三暮四,你被耍了却很欢喜

朝三暮四这个词今天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没有坚定的决心,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且想法多变,但原本的含义是庄子用来比喻来说明人类社会折腾人折腾到如何你都无法自处和理解,嘲讽人类文明的含义。

一个叫做狙公的宋国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早上给这一群猴子每个猴发三个栗子,下午每一个猴子发四个栗子,结果猴子们就很生气,很不满的向养猴人抗议,于是养猴人就早上发四个,下午发三个,更改了顺序之后,猴子一听早上多了一个,于是高兴地欢呼,但是丝毫没有发现下午的少了一个。

这是什么意思?多数人都解释为这是庄子齐物论对于名与实的思考,其实不准确,庄子在这个寓言之后的讲述确实是别被所谓的表现欺骗,没有绝对的,万物本质齐一,而你一定要抓住所谓的“道”,这确实没错,但是没说到庄子的根本内涵。

试想庄子为什么要教你或者告诫你必须抓住始终不变如一的“道”?就是因为文明和社会中到处都是欺骗狙公,他实际就是变了个方式,你就从怒转喜,高兴的不得了还觉得自己赚了。人类在文明社会中厮混,其实不过就像这群猴子一样的愚蠢,愚蠢到根本没有能力感知到自己的行为是怎么回事,骂你一声混蛋,你气得非要打架,恭维你天下第一,你一下就高兴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回事,以为是获得了而开心,实际上可能是失去了却不知道还在傻乐,被骗了还自作聪明的以为自己的抗议胜利了从而得到了早上多了的一个桃子,事实就是被糊弄,还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从政治上来看,一个政策的转变或者叫变法,一定是动了原本的利益蛋糕,但事实上这个办法拿出来对当前的文明和社会要有利,但一般最开始都是遭到绝对反对,这叫“民曰不便’。

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改周公的公产制度为私有财产制度,秦国则富强,但事实当时这个法令极其难推广,试想送老百姓私有他们居然因为各种原因拒绝,这个变法一直到西汉末年,这中间经过四百年左右。王莽想恢复郡县,把私有财产制度恢复到周朝的公有财产,但是王莽失败了,因为“民曰不便”,这时候想要把私有制改为原本的公有制遭到了拒绝。再经过七八百年,宋朝王安石变法,但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民曰不便”。

于是你从我刚才给你讲的这个朝三暮四的深层内涵回看我刚才讲的这个变法的例子,你是不是会发现你我就是那些朝三暮四的猴子呢?

只知伯乐识马,不知伯乐驯马

天生万物,各有不同,不单为取悦人而存在,庄子多次讽刺人为的创造和束缚是对自然物的扭曲。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实际上这是褒义吗?至少在庄子的眼中不是,为什么?就如同我前面讲到的有用与无用。

我们知道任何动物都具备天然的生存办法,比如动物的皮毛可以御寒,冬天长毫毛、夏天退掉,很多动物都会打洞,于是穿的问题天然解决。比如尖牙利爪等方式进行捕猎,不需要吃熟食即可生存。人类是这其中最奇怪的,所以我们人生四大问题就是“衣食住行”,因为我们没有这些天然的优势,于是我们得靠人类的创造和发明以及社会才可以维系生存。而马,它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蹄子可以践踏霜雪,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奔跑起来就好像是腾云驾雾一样, 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你可能说它再厉害不是还被人骑?但我想问你一句:“人们天天面对利益需要的时候点头哈腰,面对强权的时候畏畏缩缩,你看似没人骑,实则可能从成年到死一直被骑”,如是所以,你敢说你比马儿高级吗?所以,自然界中的马是无需宫殿般豪华的房屋,这些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正是因为所谓伯乐的出现,使得马的境况完全被改变。伯乐这个人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之后他又从事训练千里马的行当,不仅能识别马,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你们只知道他识得马的故事,而不知道当得到马之后,伯乐是如何对待那些马的。这就好比童话故事为什么总是在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婚礼之后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后续的故事就是你看电视剧里面的那些破事,所以止步于美好。

伯乐“训马”

伯乐“训马”,这种人为的改变马的习性试问能是和马坐在一起聊聊天就可以办到的?马戏团表演以及海洋表演你以为是工作人员以及驯兽师把动物感化了?绝对不是,因为他识得千里马,但是千里马不识得他,所以伯乐得驯服马,他采取了烙、饿、打、困等各种方法把马治服,这些刑法经常同样用于人的身上。

遇到一匹烈马,首先要褪去马的野性,这是人类视角的词,而站在马的角度这叫“天性”,第一步是所谓的“烙”,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打压它的气势,让他惧怕人类,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动,知道了人的厉害,人类驯牛也是如此,牛鼻子上的环就是人类对它们的警告,如果不往前走,一拉这个环,牛就会痛苦应激反应的向前走,久而久之牛不用你拉,他就知道往前走,因为他怕疼。说回到马,下一步就是给马修建毛发,铲削马掌并且烙上印号,经过这样的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几乎痛苦的要死掉了。

所谓的“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或者在有时候饭点了就故意饿马,让马知道你能掌握它的食物来源;

所谓的”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人配合的技巧,用鞭子狠狠抽打并且控制它,于是马就熟悉了主人的使用方式和习惯,马就能按照人的意图行进,前后左右行进转向简直比汽车还要方便。

所谓的“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这样就可以消磨马的意志,这一切谁搞出来的?所谓伯乐的训治,基本经过他的手,马已经死了一半以上,“连之以羁唇,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 矣",于是从伯乐手中出来的肯定都是好马,他便成了驯马高手。

庄子很讨厌伯乐,他说:“人家马儿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万才知道怎样用眼睛斜看,如果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从而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现在你还会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吗?

试想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很多?所谓“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是有用,于是你看它的遭遇多惨,刘慈欣《鲸歌》里的那些被作为武器的动物,哪一个不是因为“有用”?传统办法驯服不了还有科技来支配你,不仅叫你杀人还叫你越毒,最终死于另外一波想要在你身上谋取利益的捕鲸船?试问你如何躲过去?庄子倒希望真别有伯乐,更没有千里马,马就是马,人就是人,但如此看来是个奢望之念想。

楚王千金任相,庄子宁做泥水王八

楚王听说庄子很有学问,特意派了两个大夫去寻庄子。找到正在钓鱼的庄子说明来意后,庄子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死了三千年,枯骨龟甲还被楚王珍藏着,你们说这个畜性多幸运呵!”。两大夫还不太懂这个意思,还以为人说的是楚王敬贤之意。

不料庄子冷笑道:“我呢,却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为至少还活着,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让楚王供奉珍藏。”结合前面我说的千里马与伯乐,你就明白庄子为什么会拒绝楚王,而自己宁愿做个泥水王八也不愿意在楚王的金殿上做个被供奉的空龟壳。

他还说所谓的千金和相位与那牺牲时候的牛一样,尽管披上了绣花的锦衣,但最终还是得死,它就算想做一个小猪都是奢望,如此看来庄子若一旦选择走这条路,那可真是当猪都奢望。

梁惠王召见庄子,腾猿之喻,社会让人不得安生

贫困的庄子一般靠编草鞋过活,这点好像被刘备学了去,向他人借过米来混个肚圆。在《山木篇》中,有一段说庄子穿着大补丁衣服去见魏惠王,按道理应该穿的好一点,并且要好好和梁惠王说话,以求得一官半职,比如我们知道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被困于陈蔡时苟且就食,管它什么,先吃饱肚子再说,可是平时孔子会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还在鲁哀公国宴上说“肉不正不食”,你看看孔子多么能屈能伸。

但是庄子不这样,他一身大补丁,脸也不洗的头顶一头虱子就去见了魏惠王,梁惠王可能也没见过这场面就问庄子,说“何先生之惫邪”。说先生你大学问者,怎么混的这么狼狈?庄子说:“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

意思是,你别笑话我,我只是贫困,而不是“惫”,什么意思?他说猴子在一片正常的树林中腾跳挪移非常灵活,但是如果你把一只猴子或者一只猿扔在荆棘丛生带刺的那个植物密林中,这个猴子就会肌肉紧张,肌肉强直,根本没法正常活动。

他说,“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多数人解读的意思是:现在处于昏君与乱相之时而想要不疲困,怎么可能呀?像比干被剖心,不是例证吗?其实这些解读都是来源于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但是你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是为求政治功用才使用这句话的。可是今天的我们不需要如此去读庄子,还是我那句话,这个解读的也没错,但是因为实用主义导致没有深层读懂庄子的意思。

庄子他的意思说文明社会就相当于荆棘丛生的那个地带,你想在这里不狼狈还能跳腾自如,这是不可能的。表达的还是反文明的倾向以及批判人类的社会以及政治。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话:“人就是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城邦,城邦之外非神即兽”,这句话放到庄子当前的处境中,何其深刻。

鲁侯养鸟,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我们再看一个故事,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供奉它。这只海鸟被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活活饿死渴死,这是嘲讽人为的创造和束缚是对自然物的扭曲,这个其实也是有点讽刺孔子学说,因为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仁,而仁之方法就是讲“忠恕之道”,或叫“系矩之道”,即“推己及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从庄子讲鲁侯养鸟的角度来看,应该改成”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是最容易误解也是被断章取义之后常用的句子,要么用来形容俩人感情好,无论亲情还是爱情,就用“相濡以沫”,后面七个字绝对不提。要么就用来分手亦或者其他场景,那就用整句。

很多人解读的意思是:庄子说"泉涸",就是这个泉水干涸了,干掉了,"鱼相与处于陆”,于是鱼就互相都一块呆在陆地上了。”相响以湿",都吐出一些水来。"相濡以沫",用那种带沫的液体,互相这么沾染着,不至于一下子死掉,还能维持生存。 就这么样在艰难困苦之中,维持着共同的生存,这是爱情活亲情。鲁迅都用了这个词作为自己给许广平的诗。"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究可哀”

为什么苦难时候的相濡以沫被认为是幸福的,幸福的时候互相忘却反而又是苦难的呢?或者说相濡以沫代表着死亡和痛苦,但是如果相忘于江湖却不会再痛苦,于是反而就成了幸福。人到底要什么?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但实际上庄子的意思是人们互相之间弄出来很多的泡沫,看似是互相帮助,实则是无谓的挣扎、是死亡的威胁,是痛苦的,是危险的,以沫相濡应该是苦难,应该是让人感觉到非常难过的,而不是让人感动的。并且庄子说“不如相忘于江湖”,你想想,如鱼得水之后谁还会天天相濡以沫?

到这个时候就顾不上亲情、爱情、友情了,互相甚至都忘记了,每一个鱼都在享受着自己的逍遥,享受 着自己的自由,享受着自己的生命。

大家想想庄子说的渔夫把鱼装在鱼篓子里,鱼相濡以沫,渔夫把鱼放到江湖里鱼就各奔东西?这表达什么含义?表达了庄子批判社会以及文明强行将人们关在鱼篓子里面相濡以沫,其实这种相濡以沫是假的,只是因为你的处境极其危险,你不得不和周围人相濡以沫,否则你无法生存,你可能自己还觉得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殊不知你的处境和遭遇已经逼近危险的边缘,这叫相濡以沫,于是庄子告诉你“不如相忘于江湖”,指和他一样远离文明社会,逃离束缚和捆绑,过真正逍遥和自在的生活。

请始终记住,反文明或者叫批判文明和社会的态度是理解庄子学说的起点。

鲲鹏之志,什么叫真正的逍遥?

我们非常熟悉庄子《逍遥游》里讲的鲲鹏,换句话说:燕雀安知鲲鹏之志哉?多数人说这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宏大的志向。我说你一定理解错了庄子还出来丢人现眼,老庄哲学讲究的是一个词“道法自然”,这个人反文明反到何其的程度,他居然还能让你有远大志向?

错了,庄子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要始终沉浸在文明社会中苟且,不要萎缩在文明社会中苟存瞎混,而应该顺道而行,如何?应该像鲲鹏一样在一个巨大的天道上运行,这才叫逍遥。请看清楚,叫做在巨大的天道上运行,绝对不是指在普通社会中,试想大鹏的翅膀上万里,什么概念?我们的地球的直径也不过是12750多公里,所以这就不是普通世俗之产物,什么叫不是世俗产物,即远离世俗的存在,指的是真正的逍遥。

什么意思?逍遥就是真正远离文明社会的自由,而不是你在社会中你声称自己自由,这完全不可能,所以真正的逍遥是不受外物的限制,不受束缚,自己自得其乐,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全凭自己的爱好使自己愉快,使自己自由,使自我满足,庄子在原文中的这里讲到我前文提到的“庸木不伐”,他说只有“不夭斤斧",所以"物无害者,无所可用",意思是:正是因为它没有用,就没有人害它,"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意思是:没有人用它,没有人锯它,"广莫之野"这个树该怎么长就怎么长,你在这睡一觉,谁也不会侵犯你,谁也不会嫌弃你,你是多么逍遥自在。

庄子随后接着说:“我就要做无用之树,我就喜爱无用之树,我就要在这个无用之树下睡一觉,来享受逍遥,享受自在,享受没有压力,不受管束的人生。”

所以对一个人有志向远离文明社会的这种叫做“鲲鹏之志”,因为全文中你就看不到这个鲲鹏进入凡世间,寓意不进入社会和文明化的进程,而不是所谓有些人讲的要做人上人,做成功人士,做所谓的望子成龙中的“龙”,望女成凤中的“凤”,正是如此所以社会中的人根本理解不了你的想法和作法,于是庄子在说完鲲鹏后讲斑鸠和蝉,它俩对这个即是大鱼又是大鸟的鲲鹏讽刺和嘲笑。他俩觉得鲲鹏很奇怪,你长那么大干嘛?你飞那么高干嘛?,你飞那么远干嘛?像我们这样想上哪个树枝就上哪个树枝,如果飞不上去去就去其他树枝上也挺好。

这就是很多人理解错了,以为这是各自志向不同,因为庄子也讲过一句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 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所以很多人就误解,以为庄子在说其他人都是普通人理解不了自己,进而延伸到创业的时候其他人都不看好你,他们根本不知道你的志向远大,陈胜也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但事实上你结合庄子的生平以及他的思想来看,他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前面我说过楚王千金任相于庄子他都不去,但是你要知道庄子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衣衫褴褛的几乎都快要饿死了,可他钓鱼的时候楚王派来游说的人所说的许诺却没有激起他的任何兴趣,甚至庄子没有看他们一眼,只是盯着鱼竿和水面。

试问他讲述的如上的话能是我们平常使用来表达自己“志向远大”时候的那个意思吗?其表达的意思仅是指世俗之人无法理解远离世俗之人的想法,彼此无法沟通,其深刻内涵还是反文明、反社会,这是庄子逍遥游的真正含义。

但实际上,庄子在说完鲲鹏之后,便真的在他口中的那个大椿树的树下,衣衫褴褛的唱歌睡觉梦蝴蝶去了。从刚才说的鲲鹏之大到窝缩一团树下酣睡,前后文这是什么意思?当你还在思考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庄子已经在打鼾了。所以读逍遥游如果读到这里你有疑惑,那么说明你当前根本没有理解老庄的“鲲鹏之志”,因为你还是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又怎么谈到理解他呢?

万般无奈,只此下策

我们经常见到把老子和庄子作为励志和成功学来讲,这是非常错误的。比如有的老师拿庄子所谓“知无涯,学有涯”来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可你看看庄子最后说的“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这样的方式是傻瓜蛋才做的,我们为了所谓的目的,或者说为了让孩子有爱学习的精神,可是这样的方式方法可取吗?可能会导致他永远读不懂庄子吧。

“无故不出幺蛾子”,这是中国文化的实用精神所导致,自古有之,今天发生的这些倒也不是个稀罕事,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去批判的,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人用来使的,好比现代汉语的很多字长时间读错音之后再普通话统读里按照错的来了。

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请人们给文化还原出一个真实面貌,而不是只为求实用、为求政治功用而去歪曲扭解这些经典的原意,因为只有这样后人才能看到文化的真实面貌,传承文化不可缺这一环节,毕竟现在已经没有像钱钟书那样静心守在书房能够说出:““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的人了,再也看不到陈寅恪、顾颉刚、季羡林等“翻故纸堆”和“校勘拾遗”的国学大师了,现在只有台面上光鲜亮丽的文化贩子和文化名人,在所谓的知识文化“盛宴”的当下,还原文化仅作为人类求存产物的本真面貌,而不是将其越搞越难、越搞越糊涂,越搞越神秘、越搞越高大上,这一点至关重要。

诚如我此前说的那句话:“别喂孩子吃花生米到最后连花生有壳都不知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他们自己可以实现,切莫好心办坏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世章刻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庄子为何强烈批判和嘲讽文明 刘慈欣《鲸歌》表达了怎样的哲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班宇继《冬泳》后 对生活的思索与文字的尝试|《逍遥游》

班宇继《冬泳》后 对生活的思索与文字的尝试|《逍遥游》

...”。继《冬泳》之后,理想国出版了班宇的另一部小说《逍遥游》。这是班宇最新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结,里面收录了夜莺湖、双河、蚁人、逍遥游、安妮等七篇迥然各异的故事。对当下生活的思索仔细读罢厚厚的一本《逍遥游》...

2023-01-12 #经典句子

背诵全文!学生时代最难背的文言文是哪篇?

背诵全文!学生时代最难背的文言文是哪篇?

...时代的四字噩梦“背诵全文”↓最难背的是《出师表》《逍遥游》还是《离骚》?过程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哦~@平淡的妇女之友孔雀东南飞,满是言情句子,真的很难背,导致我现在不会谈恋爱了...

2023-01-12 #经典句子

学生时代最难背的课文是啥?网友:头把交椅非“逍遥游”莫属!

学生时代最难背的课文是啥?网友:头把交椅非“逍遥游”莫属!

...其翼若垂天之云。如果要给最难背的必备篇目排个名,《逍遥游》不是第一也是第二。记得当时有很多同学直接放弃这篇课文,只是挑其中一些重点的句子去背。考试考出来的要是背过的句子,那就是万幸,要是没背过的句子,...

2023-01-03 #经典句子

小古文阅读百篇之传说寓言篇1逍遥游·北冥有鱼

小古文阅读百篇之传说寓言篇1逍遥游·北冥有鱼

逍遥游·北冥有鱼庄子北冥①有鱼,其②名为③鲲④。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⑤鸟,其名为鹏⑥。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⑦而飞,其翼若⑧垂⑨天之云。《庄子》【注释】①北冥:指北方的大海。②其:代词,...

2023-01-12 #经典句子

初高中语文最难背诵的4篇文言文 第3篇难到想哭 你还背得出吗?

初高中语文最难背诵的4篇文言文 第3篇难到想哭 你还背得出吗?

...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开头的一句话,相信大家也有印象。《逍遥游》的作者是庄子,庄子与儒家的孟子是同一个年代的人...

2023-01-12 #经典句子

想起当年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 我仍瑟瑟发抖……

想起当年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 我仍瑟瑟发抖……

...三篇背诵难度最大的文言文脱颖而出,分别是《离骚》《逍遥游》和《出师表》。其中,难度排名最高的是《离骚》,网友纷纷表示,《离骚》难到让人怀疑人生!其实,《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可想而知背诵有多难...

2023-07-10 #经典句子

高考文言文常见18个虚词用法举例「课内例」

高考文言文常见18个虚词用法举例「课内例」

...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2. 【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2...

2022-11-11 #经典句子

语文的古诗词拟人化 李白放荡不羁 苏轼化身“小吃货”

语文的古诗词拟人化 李白放荡不羁 苏轼化身“小吃货”

...非常的宁静,眼眸中漏出了古代文学世家的那种蕴含。《逍遥游》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作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一样让我们印象深刻,与老子也是并称“老庄”...

2023-11-07 #经典句子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 , ”。(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 , ”,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 , ”,来印...

2022-11-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