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楚国史话十三:出发即失败的大军 用主帅的命“换来”1则成语

时间:2020-08-13

而这一次,咱们仍然要留在周朝的南方,再叙一些有关楚国的内容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2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上一篇“史话”,咱们讲了讲楚国伐绞的故事,提到楚武王亲率大军逼着绞人与本方签订了城下之盟,让楚国对这一战略要地有了控制权。而这一次,咱们仍然要留在周朝的南方,再叙一些有关楚国的内容。并且,这次的故事要说的同样是一场战争,发生的地点也距绞国不远,甚至战争的爆发和走势还与此前的战斗息息相关,好似续集一般值得咱们去“追剧”。那这到底是怎样一场战事呢?各位赶紧随“闲叙”去了解一下吧。

这场战事发生于周桓王二十一年(即鲁桓公十三年)的春季,是楚国继伐绞胜利后,又向今湖北襄阳宜城一带的罗国发起了进攻。按说楚国在前一年才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应再挑起新的战事。可就在楚国伐绞的时候,这个罗国竟然派了一位名叫伯嘉的“间谍”,几次三番(《左传》记为“三巡”)来到楚人营外打探情报,大有向楚军发动进攻的架势。所以,楚武王在战胜绞国后不久,便想到要去教训教训这个不识趣的罗国。

不过,看似楚国这次的进攻是罗国挑衅在先,但其实真正的“祸首”应该还是楚武王才对。明明是楚人在围攻绞国的同时,率先派出了一支部队越过了罗国北部的防线彭水,引起了罗人的警惕,才会有伯嘉三巡楚军的情况发生。那熊通明明正忙着攻打绞国,为何还要分兵去骚扰罗国呢?愚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罗国所在位置让楚国很难受。因为,无论是楚国早就吞并了的鄾国,还是这次马上就要拿下的绞国,都处在罗国的北部,而楚国原有的领土却在罗国以南。如此一来,罗国对于楚国来说虽算不上是如鲠在喉吧,至少也是楚军调动途中的一块大石头,让好好的北上“高速路”变成了一般的“乡村公路”,着实有些难受。所以,为了打通楚军日后北上的堵点,也为了楚人能更好地控制南阳盆地,武王熊通打起了罗国的主意。

其二,楚武王担心罗国会从背后袭击自己。正像上一条刚提到的那样,由于绞国地处罗国的(西)北部,楚国想攻打绞国势必要先绕过罗国才行。楚军这样的行军方式,明显会把自己的后背暴露给罗国。如若罗国和绞国携起手来,从后方偷袭楚军的话,熊通非但拿不下绞国,自己甚至都要处在危险之中。为了避免背后遇袭的情况发生,楚武王才派了一支部队越过彭水,起到威慑罗国的作用。

其三,围困绞国时楚军太清闲了。正如咱们上次讲到的,楚武王亲率大军包围绞国时,虽一时半刻对坚守不出的绞人没有办法,但至少绞国的部队也对楚军没有什么威胁。楚人与其跟绞人这样干耗着,不如分兵去探查一下罗国的情况。万一罗国那边有机可乘,熊通就能在绞国战场没有进展且无忧的情况下,顺便夺取新的战果,或许还能对伐绞有所助力。

因此,综合以上几点原因,楚武王一边围困着绞国,一边也向罗国派出了部队。所幸,双方的行动仅限于侦查和试探,并没有立刻开打,才把这场战事留到了咱们今天要讲述的时刻。刚好,罗人那“三巡”楚营的方式,给了熊通足够的借口,楚国也就顾不上疲惫,而要马上发兵了。

然而,楚武王虽决定向罗国动武了,但他这一次却“偷懒”没有亲征。反倒是派了莫敖屈瑕作为主帅,去指挥这场战斗。可就是这样一个决定,给楚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让即位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熊通吞下了战败的苦果。那到底是因为什么让此前少有败绩的楚军阴沟翻船了呢?这自然与此次统兵的主帅屈瑕有关了。

相信各位一定还记得,“闲叙”之前在讲楚、郧两国较量时,曾提到过莫敖屈瑕身上有许多的不足。例如屈瑕遇事容易惊慌,做起事来也是优柔寡断等,说明他并不适合担任大军的统帅。可偏偏“蒲骚之战”时,斗廉的策略助莫敖取得了完胜;而在“伐绞之战”时,屈瑕又如有神助般地提出了诱敌妙计。这就让楚武王产生了一个错误认知,把他当成了可堪重任的帅才。而屈瑕自己,似乎也被两场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在接到任命时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兴冲冲地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可就在熊通父子被两次胜利的假象蒙蔽了双眼之时,智囊斗伯比却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所在,甚至预言屈瑕此战必败无疑。那斗伯比是如何看出楚军此行会不利呢?原来,莫敖率领部队出征之时,斗伯比代表楚武王前来给大军送行。而在送行的过程中,屈瑕的一个举动引起了智囊的注意,斗伯比便在返回的途中向自己的车夫讲出了他的判断。即《左传》所记的“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那为了避免这最坏的情况发生,斗伯比急忙求见楚武王,劝他赶紧再派一支部队去支援莫敖。然而,此时的熊通没能理解斗伯比的意思,断然拒绝了增援的请求。直到他回到后宫之中,将智囊的建言说给夫人邓曼听后,才被夫人的一番言语劝动,派赖人前去追赶大军。只可惜派遣援军的时机已经被耽误了,赖人并没能赶上屈瑕,事情还是按照斗伯比的预言发展了下去。(【注】夫人邓曼劝说楚武王的话语确实很有见地,也在《左传》中有记载。只不过由于篇幅的问题,“闲叙”在此就不予细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原文,体会一下贤夫人的才智)

也真是该着莫敖这次倒霉,援军由于楚武王的判断失误被耽搁了,他自己竟然也火上浇油,下了一道不准部下向他进谏的命令,足见他有多么骄傲自满了。于是,整个楚国大军就在这样头脑发热的统帅指挥下,变得混乱不堪。他们不仅在渡过鄢水(罗国南部,与楚国之间的一条河流)时毫无秩序,就连到达罗国城外准备开战时,也是松松垮垮、没有防备。

而与之相对的,罗国这边可是做了充足的准备,还特意请来卢戎帮助自己对抗楚军。因此,毫无防备的楚人被罗、卢两军夹击打得溃不成军,主帅屈瑕也被追至荒谷上吊自尽了。并且这还不算完,那些战败逃回国内的将士们还被囚禁于冶父,等待着楚武王的发落。所幸,熊通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也很清楚这次的失利与自己有关,便不再追究众人的责任,把将士们都赦免了。

至此,莫敖领兵伐罗的这场战事“闲叙”已经给各位讲完了,但我却不想马上结束今天的“史话”。因为,在下觉得还有两个内容值得再给大家分享一下,所以,还请您们再耐心地停留片刻。

我要分享的第一个内容,有关莫敖屈瑕的结局。当然,最显而易见的结局咱们已经说过了,乃是他战败后吊死在荒谷之中,落得个身败名裂、客死他乡的下场。可屈瑕并不是一点贡献都没有,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趾高气扬”这则成语,把他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的样子描绘了出来。也时刻提醒着后人,千万不要再像他一样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了。

而我要分享的第二个内容,想带大家分析一下屈瑕到底能否逃过一劫。在“闲叙”看来,楚国的这次失利本可以避免,屈瑕也有可能获得生机。之所以一切都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下去,全都要怪楚武王最错误的一个决定,即《左传》原文中的“使赖人追之”。

因为,无论是楚武王错误地任命了屈瑕为帅,还是他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援军,都不足以造成援军追之不及、楚军惨败的结果。只要熊通能在夫人劝导后,从都城派出一支援军,便有机会赶上屈瑕。可他偏偏让“赖人”(即楚国的附庸赖国的军队,在今湖北随州东北部一带)去追赶屈瑕,就把事情全都搞砸了。(【注】从地图上来看,楚国郢都到达罗国的距离似乎比赖国还要远一些。但在那个没有电报和电话的年代,熊通想让赖国出兵,势必要先派人到赖国去传令才行。如此一折腾,时间全被耽误了,援军肯定就赶不上屈瑕了)

所以,楚武王让赖国军队去支援屈瑕的决定,才是整场战事中最大的败笔,他本人应当对屈瑕的枉死负责。至于熊通为何不从郢都调兵呢?一种可能是屈瑕出征带走了全部的主力,让郢都无人可派。但我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即楚武王仍然瞧不起罗国,也不相信屈瑕会失败。这才消极怠工般地从远处调来赖国的军队,似乎就是想让援军赶不上,好证明自己的判断很准确。只不过,事实证明了他还是想错了,若不是倒霉的屈瑕替他背了这口黑锅,熊通或将遭到更多的口诛笔伐。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屈瑕伐罗、楚越彭水、伯嘉刺探、熊通派兵、屈瑕自大、斗伯比请援、援军不及、罗卢合击、楚军大败、屈瑕自尽、趾高气扬、最大败笔。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楚国史话十三:出发即失败的大军 用主帅的命“换来”1则成语》,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看图猜成语: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 楚王百般刁难他

看图猜成语: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 楚王百般刁难他

...都是百里挑一。高考呢?比百里挑一形势还要严峻,万人大军过独木桥一样。所以大家为了自己以后更加美好的生活,要努力读书,而不是游戏人生。第三个成语,一个明字,被爱和憎分开了。看到这里就情不自禁的哼起了最经...

2018-12-29 #经典句子

一句话让楚国退兵丨晋国谈判专家阳处父:善于发现并引导对手需求

一句话让楚国退兵丨晋国谈判专家阳处父:善于发现并引导对手需求

...,从对手的想法里找解决方案。一、子上想要什么楚军的主帅是令尹子上。子上打过两场仗。公元前638年,在泓水之战中,他与当时的令尹子玉对阵宋襄公,对战中宋襄公自摆乌龙大讲战场礼仪,结果宋军惨败。公元前632年,城...

2023-12-26 #经典句子

郑国史话五:一场一边倒的“兄弟之战” 战后还留下了两个成语

郑国史话五:一场一边倒的“兄弟之战” 战后还留下了两个成语

...后再叙。不过,下一次共叔段再现身的时候可不在“郑国史话”之中,而是在其他诸侯国的“史话”里出现,如果各位不想错过的话,要持续关注哦。【关键词云图简史】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

2013-01-15 #经典句子

《战国策·西周策》游腾奉命出使楚国的故事是成语虎狼之国的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游腾奉命出使楚国的故事是成语虎狼之国的出处

成语虎狼之国,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游腾谓楚王曰:“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虎狼之国:常比喻贪暴而侵略成性的国家。这是战国时期西周国大臣游腾奉命出使楚国,对楚怀王解释周郝(nǎn)王以隆重的卒...

2009-10-26 #经典句子

秦灭六国中实力最强的楚国轻松被灭?后人用一句话替它鸣不平

秦灭六国中实力最强的楚国轻松被灭?后人用一句话替它鸣不平

...毁,被迫往北面迁都。公元前224年前后,秦将王翦率60万大军大破楚军,攻入纵深腹地灭亡楚国。要知道,战国时期楚国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化后来居上,甚至超越中原地区,却在政治和军事上频频受挫,直到被秦所灭...

2023-07-15 #经典句子

因一个成语一人被黑两千多年 被黑至今是因为现代人无知吗?

因一个成语一人被黑两千多年 被黑至今是因为现代人无知吗?

...将策略从廉颇的坚壁自守改为主动出击之后,秦国悄悄将主帅从王龁换为白起。白起——秦军战神级统帅(白起一生百战百胜从无败绩)。然后,秦王亲临前线,并且“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秦军老弱残兵加一起百万之众,...

2017-10-17 #经典句子

诸侯史话番外篇二:一则不太常用的成语 竟源于聚会上的一场争斗

诸侯史话番外篇二:一则不太常用的成语 竟源于聚会上的一场争斗

...小故事发生在鲁国国内嘛,为什么你的题目却不是“鲁国史话”,反而放到了“番外篇”当中呢?在下要说的是,能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问得可真到位,因为我在写本文之前也犹豫过,的确是考虑要将其归入到“鲁国史话”之中...

2016-09-13 #经典句子

诸葛亮借用一成语 处死自己的心腹 却冤枉了赵云

诸葛亮借用一成语 处死自己的心腹 却冤枉了赵云

...有固定的法度上。根据《春秋》之义,作战失败应该责罚主帅,我应当承担这个责任,请允许我自贬三等,以惩罚我的罪过。”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诸葛亮在奏表中提到的“临事而惧”,意为遇事谨慎戒惧,意思是遇到事情应...

2013-10-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