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如果你不了解陕北和陕北人 读读此文吧

时间:2020-07-20

这些音乐,和呜咽在黄土高原的风声,远远比我写的要多,要深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8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导读:如果有一天你亲自去了陕北,用心聆听这黄土高原上吟唱的信天游。这些音乐,和呜咽在黄土高原的风声,远远比我写的要多,要深刻。

陕北和陕北人

——灵遁者

我写作从来没用陕北方言写过,但我其实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在西安这几年,由于刚开始上大学,宿舍六个人,都是不同地区的。有铜川,西宁,云南,郑州,呼伦贝尔,我属于陕北绥德县人。所以环境要求你说普通话。陕北人说话呢,鼻音重,很多西安的朋友一听陕北人说话,就知道你是哪里的。

但很多人问我:“你是哪里的?”我说我是陕北人时,他们就说:“那你这普通话不错,听不出来。”

知道我是陕北的,一起聊天的就问:“你们哪里有什么特色?”我总会开玩笑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土多。黄土高原吗,土多。”其实说起陕北,我老有一种厚重感。

提前陕北,很多人会想到延安,红色革命,窑洞,煤炭资源,路遥,王二妮等代名词。但对我而言,最难忘的还是这里的山,这里的人。

陕北并不是一个时髦,富裕的地区,即使是有丰富煤炭资源的神木,府谷,也没有给我我这种感觉。你可以去府谷,榆林,神木的大街上走走,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

我这样来给你描述陕北,这里的风大,这里的山厚,这里的天高,这里的气候干。人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我觉得陕北人多是皮实和豪爽的。

我为啥说陕北这个地方厚重,原因有很多。比如你说走在我的家乡绥德。你一定会多少感受到我说的这种厚重感。你站在高处俯瞰,黄土高原是千沟万壑,这些沟沟坎坎,就是雨水,风沙的侵蚀所成,她就像一个老人脸上的褶皱一样。这些就代表她所经历的岁月,所经历的坎坷。

而在她的怀抱中,这些沟谷之间,凿出好多的窑洞,很多人家就住在里面。在这个地方,生活的农民,是很辛苦的。80%的土地是山地,上坡下洼。每年的种收,都不能机械化操作。

我小时候收割庄稼,背黄豆,绿豆,小米,土豆,玉米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压死我了。”父母这个时候总会说:“受苦不行,学习又不用功,你咋以后杂办呀?”

外地人倘若来看农民被粮草,真的会心惊胆战。前几日看头条上一个视频,就是陕北一个老人背了一背豆子下山。好多网友会说:“这么老还干活?”“看那坡那么陡,掉下去不得了。”“这种地还种?”……陕北农民没有退休这一说,干到动不了为止。大多数农民也闲不下来。

用我们当地的老话说:“农民吗,不种地吃什么呀。”“闲下来人就废了。你现在闲着,再要拿起锄头,就难了。”时代在变,陕北变化也很大。山地现在确实大都不种了,退耕还林至少有10个年头了。

窑洞还在,还有人住,只是住的人少了。窑洞是很厚重的,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也有单独用大块石垒砌起来的,看着就坚固。比如现在一般关中地区看到的平方,二层小楼要坚固很多。

在陕北农村吃饭,没有小碗,都是大碗。大碗吃米,大碗吃面,大碗吃洋芋擦擦。当然县城的人家,或者饭店,都是小碗了。这也是时代富了,人都不饿了。但你从这些吃穿住行,就可以感受到,我为什么说陕北给人厚重感。

就是因为在这里,小巧的东西,少的很。你走到绥德大街上,你能看到的特色景物,都是重的。石狮子,千狮桥,摩崖石刻,还有石头垒砌的大道,加上四周是山。你说重不重?

但与我而言,可能这里的故事和精神,就更重了。我初高中在绥德一中。我们高中教室在三楼,我坐在后排窗户旁。我转头就能看到楼下的蒙恬墓。蒙恬是秦王朝的一个大将,现在绥德一中旁边还修了蒙恬广场。以前什么都没有。但有一个故事,我一直记得。就是说他这个墓,是士兵一人抱一捧土,堆起来的。当时高中我们学习一篇贾谊的《过秦论》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蒙恬是大将啊,死后如此凄凉,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谁祭拜过他。公子扶苏的墓,在疏属山上,与蒙恬的墓遥遥相望。当然疏属山更高一些。每当你看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再想着这些故事,总会感慨万千,内心升起一种厚重感。

陕北也像《平凡的世界》里描述的那样,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正好是1988年5月。我正好在这一年5月出生,我也喜欢写作。但问起写作的缘由,我有些说不清。可能就是这种“厚重感”看的多了,就想着“倒出来”,心理上就轻松了,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

路遥的写作是艰难的,值得我们后背一生学习。他这种写作精神,也是厚重的。就像农民在土里刨粮食,一老镢一老镢在掏,一点点积累,最终写成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

而且我在好多作家的作品中,读到了陕北味道。甚至他们作品中的陕北方言,要比我这个地道的陕北人都多。你比如说,我初看《红楼梦》,我都怀疑曹雪芹先生肯定到过陕北。他书中好多用词,就是陕北方言。比如“闹清了没?”“头摇的拨浪鼓似的。”“真真的,二奶奶的嘴怕死个人。”“谁这样编排我,我把那囚囊的牙敲了。”“也亏你耐烦”“有什么事,这么要紧。”“统共就这么点。”“这还了得了?”……太多词汇,给我这个错觉,曹先生肯定去过陕北。

另外史铁生,王小波,贾平凹的文章和小说中,也有不少陕北方言,我都见过。这三个人也都到过陕北。史铁生是在陕北插过队,王小波到过延安,贾平凹与路遥相识,陈忠实也于路遥相识。我们国家领导人习主席也在陕北当过知青。

陕北的土地算不上肥沃,陕北的气候算不上温润,但这就是这块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英才,创造了无数的精神财富。

你来到陕北,其实算不上有很多名胜古迹。她甚至有很粗糙的一面。有的南方朋友,可能受不了这种环境和生活习惯。但陕北确实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把你的灵魂从你的身体里拉出来,让你更清楚的看到自己。敏感的人,就在这沟沟坎坎中,看到了人类的命运,人类的悲苦,人类的欢乐。

毛主席最有气魄的诗歌《沁园春雪》就是在陕北写的。开篇就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很是壮观。

陕北煤炭,石油资源丰富,这就足以说明,这里原来是一片温润的地方。我前几年有过一次和舅舅挖龙骨的经历,所谓“龙骨”就是各种猛兽的化石,当地农民挖了当药材卖。我在洞穴的湿壁上,看着那些白色骨头,牙齿深为惊奇。几百万年过去了,它们被这里的人挖了出来。当然它们是不知道后事的。

说了很多,你就记住两点,一个是陕北是厚重的,陕北人也是厚重的。另一个是这片厚重的土地,今后还会孕育出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这片土地,有神奇魔力,她总能创造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奇迹。

陕北绥德人说“我”是“嘎”,其实只能和“ga”音接近,但还不是这样。这个字没法形容,用汉字,用拼音也无法打出来。说“我们”就是“嘎们”或者“擦们”。在荒凉中,诞生的这些词语,竟然世代流传了下来,也是奇迹。我是陕北人,第一次在文章中故意说这些方言,我很开心。

如果有一天你亲自去了陕北,用心聆听这黄土高原上吟唱的信天游。这些音乐,和呜咽在黄土高原的风声,远远比我写的要多,要深刻。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散文作品。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如果你不了解陕北和陕北人 读读此文吧》,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陕北狗头枣——文/强敬辉

陕北狗头枣——文/强敬辉

...甜,也不需要加冰糖之类的。陕北大枣夹核桃也很不错(陕北人称为枣加核桃),是将准备好的大枣洗干净凉干,把枣从中间用刀竖着割一下,碰到枣核时取出枣核,把切囗整整齐,然后把核桃仁放入枣内,摆整齐,枣夹核桃就...

2011-01-12 #经典句子

中国博大精深的陕北石雕艺术与炕头石狮文化

中国博大精深的陕北石雕艺术与炕头石狮文化

...所不可缺失的活性。反过来说,陕北天然的石头资源又为陕北人提供了生存的根本。石头的生成很久远,远在没有人类以前就已经有了古老的石头。石头埋于地下,是一种有实无形的宝藏;石头延伸在地表,是一座山脉的主干和...

2020-06-17 #经典句子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陕北民俗文化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陕北民俗文化

...定的地方色彩,形成了黄土地上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是陕北人民的一份宝贵财富。03 唱民歌陕北民歌流传悠久,语言朴实,节奏自由,粗矿激昂,奔放豪迈,悠扬动听,旋律简单,生动形象,是人民群众的诗歌式创作,并在流...

2015-05-03 #经典句子

陕北话中的“麻”文化

陕北话中的“麻”文化

...征。”沤麻捞麻这生活又苦又臭,没个十天半月拿不下。陕北人常拿“沤麻坑”这个词,借指“挝屈,受气,遭罪,无奈,没指望、没出息、很难摆脱的行当和环境。然后是剥麻,将沤好的“皮骨两利”的麻翻晾干,削梢剁根,...

2023-12-16 #经典句子

陕北话中的“腰”文化

陕北话中的“腰”文化

...样,料想都是斅着古人,慕着标本,直奔那细腰而来。而陕北人话言话语里说腰或拿腰说事则较为本分实在,且饶有意思。身躯就说“腰杆子”,身段,体态说“腰身儿”,身胚儿妙曼,是说“腰俏”,只一个“俏”字,诗意翩...

2023-10-15 #经典句子

忽培元谈创作:文学如何与大地融为一体?

忽培元谈创作:文学如何与大地融为一体?

...境,陕北的人,因此我的精神底色,是黄土地的底色,是陕北人勤劳质朴,诚实坚定的性格特质,也因为这些,我爱上文学。今天,我特别要介绍一下,黄土地文化的熏陶,对我的影响。比如说陕北的腰鼓,陕北的民歌,陕北的...

2017-03-04 #经典句子

品味府谷品牌文化调研报告(2019)

品味府谷品牌文化调研报告(2019)

...文化,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使整个地域散发着浓郁的陕北人文气息。①居住文化窑洞是陕北传统民居,它与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解决了陕北人民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居住问题。窑洞作为陕北地区重要的外在符号...

2014-05-08 #经典句子

陕北方言也是晋语!陕北民歌和山西民歌用的都是晋语

陕北方言也是晋语!陕北民歌和山西民歌用的都是晋语

最近有人讲脱口秀,说陕北方言和西安话差别好大。这是因为陕北方言属于晋语区,西安话属于中原官话区。为什么呢?我们看张图!从图中可知,晋语覆盖山西大部,内蒙中部,陕北,以及河南河北小部分地区。有意思的是山...

2010-07-1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