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英语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思考与总结——以Diary of a Wimpy Kid为例

时间:2020-05-01

我们熟知的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有报纸期刊阅读、分级读物阅读以及原著阅读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92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引言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初中毕业生课外阅读量累计应该达到15万词。我们熟知的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有报纸期刊阅读、分级读物阅读以及原著阅读等。其中英文原著阅读难度最大,但是也最为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在匆忙的日常教学之中帮助孩子们实现15万词的阅读目标呢?以最近孩子们阅读的200多页的Diary of a Wimpy Kid这本书为例,粗略估计词汇量在2万多词,也就是说初中毕业前最低要求也是要读7-8本这样的书。(这里暂时没有考虑报纸阅读等其他途径。)这样算起来是不是感觉难度不小。

实际上原著阅读的集中时间确实非常有限,每个寒暑假读1本,平时再利用零碎时间读完2-3本,才可能实现阅读目标。

但是回归到阅读本身来讲,英语的阅读并不是摘抄和笔记的疯狂誊写,也不是报告和展示的强制任务。英语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Lily希望学生们能用英语这把钥匙打开另一个语言世界,和里面的作者对话,和里面的角色共鸣,在英语的语言世界里面交流与思考,甚至忘记语言的阻碍。

解读英语整本书阅读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what)

整本书阅读源自语文学科,指"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阅读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的目的是培养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构建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徐鹏, 2017) 。英文整本书的阅读和中文整本书的阅读认知过程基本类似。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why)

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平时我们学习,有问题了可以随时问老师,求答案,但是阅读的理解往往要求更强的自主性,答案也具有个别性。这种不同于应试的唯一答案的思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探索整本书的主题内容、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发展整体世界观、整体认知视角、整体认知与整体思维方法。通过整本书阅读,深度理解作者所建构的价值与意义、作品的结构美与语言美等。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建构更丰富的读者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更整体、更复杂的阅读体验。(鲁子问)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how)

从整本书阅读的宏观安排上,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自主阅读展开研究,一些主要的阅读模式包括:

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

FVR (Free Voluntary Reading自由自主阅读)

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放下手头的一切来读书)

DIRT(Daily Independent Reading Time每日独立阅读时间)

USSR(Uninterrupt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无干扰持续默读)

这些阅读方式都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尝试着进行展开。其中我本人实践过的是SSR,在一节课的前面五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持续的默读,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英文书。这个方法的成功与否与选书指导,教师示范,学生身边的物理环境等都有关系。坚持一学期后学生可以做读书分享等。需要注意的是给学生选择书目的自由,但也给予指导,让孩子有主动阅读的兴趣,也有持续阅读的基础。在选书时,教师要考虑四个因素:书本的教育价值,文本语言难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文本类型。(张金秀)

具体来讲,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呢?之前举个栗子读书会也一起读过一本书,是美国教育家英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里面提出了EIASR的阅读层次模式: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识字,理解文本在说什么

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短时间内抓取信息,进行信息系统化阅读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深入理解,咀嚼与消化为自己的认知

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触类旁通,横纵比较的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目的不同,到达的阅读层次也不一样。不同阅读层次边境也并非界限分明的。一般情况下,初中孩子阅读英文课外书能够到达第三个阅读层次就很好了。

整本书阅读应选择契合学生水平的原版分级阅读读本,保证语言学习内容的地道性,同时在整体输入中"盘活"词汇语法知识,在归纳过程中发展获取结构化的知识和能力。输出时,可选择非小说类文本读者剧场的展示、mind-map的口语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展示等,在课堂中把学生在课下所不能做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在课内完成,实现高效课堂。(韩宝成)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how)

根据张金秀教授团队的经验,整本书阅读应该打破传统的篇章讲解,和PPP模式(读前-读中-读后),以一本书的主题为纲领设计教学活动。大致设计的课型包括三种:

第一类是兴趣导读课。激发学生兴趣,示范阅读策略等,可布置适当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下来自行进行阅读。

细分来讲整本书导读又可以分为:

1. 主题导读(引导学生挖掘题目含义、主题意义等,形成阅读期待和预测)

2. 结构导读(书目的封面,目录,封底如果有值得挖掘的,也可以作为导读切入点)

3. 人物导读(人物出现的频率,主次,作用,性格,对人物的评价等)

4. 片段导读(根据某一个片段进行深度研究,初步挖掘主题意义)

此外,小说作者和写作背景等要素如果与文本理解相关性较大都可以作为导读课的内容进行处理。

第二类是讨论交流课。基于阅读到的内容,就书的主题,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深入讨论。开展小组活动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讨论交流课前需要给学生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设计时考虑任务驱动,问题引领和合作思辨等因素。如让学生用Graphic organizer梳理文本信息,形成内容梳理成果,或者提出自己的阅读问题等。

第三类是应用创新课。例如基于阅读内容展开故事续写,改编,撰写人物评价,情境短文或者进行表演等。

读完整本书后主要是需要进行及时的补充讨论,创新迁移或者成果展示和评价。结合个人经验和其他老师的经验,这里总结一下常见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和工具包括:头脑风暴,阅读圈,拼图阅读,读者剧场,画廊漫步,自主提问,角色扮演,舞台剧,辩论会,复述链,话题讨论,写作圈,读书推荐,思维导图,维恩图,折叠书等。

虽然方法罗列在这里了,但是如何投入实际教学,或者在实际教学之中的具体案例可能是读者更为关心的内容。这里就Lily以前的实践和见闻,给大家分类举例。

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案例

其实整本书的阅读由于书目类型的差异,每本书的阅读课设计会有差别,但是总体而言最常见的切入点有两个类型:

第一是按照小说要素进行设计,即主题,人物,情节等。

第二是按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之所以不说是按照阅读能力进行设计主要是因为整本书阅读活动之中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培养思维,文化等。

例如抓取信息能力,总结能力,写作手法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都可以作为一节课的关键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就需要结合具体学情和教学目标了。课时安排上如果时间不充裕,尽量能保证两个课时,这样还能留一定时间给学生展示和深入讨论,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按照章节批量处理,每一次课处理一部分重点章节,设计针对性阅读活动。

对人物要素进行处理的例子:

1) STEAL characterization

Speech: what they say; how they say it( accent, voice tone, speed...)

一个人的言谈,说话方式,语气,语速,语调等。

Thoughts: thinking;feeling

一个人的感受,想法等。

Effects on others: emotion; reaction

其他人对一个人的情绪、反应等。

Actions: with others; under stress

一个人如何对待别人,在压力等(负面)情绪下的举止

Looks: expressions and dress

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和衣着外貌

可以就整本书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让学生选取并且结合steal法的五个方面深入分析该角色,最后形成自己对于该人物的看法,判断和评价等。这里是一个学生作品案例,在阅读小说Holes后让学生以steal方法的五个方面分析主人公Stanley:

2) 人物七行诗

用书中人物和人物行为,品性等关键词为喜欢的人物编一首七行诗也是展现学生对人物理解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

第一行:一个名词(人物1名)

第二行:两个形容词(描述人物1)

第三行:三个ing分词(刻画人物1)

第四行:四个名词(前两个定位人物1;后两个定位人物2)

第五行:三个ing分词(刻画人物2)

第六行:两个形容词(描述人物2)

第七行:一个名词(人物2名)

诗歌的形式对于个别文本可能会起到凝练概括,又别出心裁的效果,但是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3) 人物速写

为关键人物匹配两个关键性的描述词并且给出故事细节支撑。有益于学生有理有据进行概括并且全面认识关键人物的形象,如:

4) 人物维恩图Venn Diagrams:

在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点的时候可以使用维恩图,充分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如在小说Freak the Mighty阅读活动之中,教师选择维恩图引导学生对Kevin和Max进行比较和对比,利于学生换位思考、推敲细节、理解人物,形成更为客观的分析与推断。

对情节要素进行处理的例子:

1) 情节排序与复述

提取出整本书的关键情节让学生快速按照故事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复述有利于短时间内回顾整本书内容,如在小说A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的阅读活动之中老师设计了情节排序:

2) 寻找情节因果关系

这个思路其实就和使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类似,情节之间往往有推动发展的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等因果关系可以挖掘,例如:

3) 关键情节分析

可以对个别关键情节进行细致分析,剖析这个情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者的写作用意等,如:

在前段时间的Love or Money阅读活动之中Lily也曾带着学生寻找可以改变Molly死亡的关键情节,并且在此分析基础上对主题进行探讨。情节分析后往往可以伴随着深入的思考和主题挖掘。

对主题要素进行处理的例子:

这个方面的活动根据书的主题不同,采用方法也比较灵活,如在前段时间的Love or Money阅读活动之中,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们以天平这个图像来表示本书的主题,这是我自己正好在阅读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个图像,真正的不谋而合,悲剧里面有Jackie这样偏重于love进而引发悲剧产生;也有Roger这样偏重于money而人心冷漠的悲剧。用天平的图像升华主题:爱情与金钱就像天平上面的左右权衡,过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实现人生的幸福与平衡。

设计出导学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安排的重点,让学生课前完成一部分学习任务 ,课上重点开展一些课下难以完成的需要每个人现场生成的任务了。这样课堂的内容就更加高效而深入。

对英语素养进行专项培养的案例和方法:

1) 词汇技能培养

学生看到生词一定不要过分依赖词典和英汉翻译,最好通过上下文先进行猜测,后再去求证猜测正确性。而且对个别生词只要不影响阅读的理解,完全不需要都去查出其含义。这方面教师在设计reading log的时候就可有这样的考虑,如:

2) 总结能力培养

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概括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并且将个人和小组概括相结合,如:

概括能力的培养其实与情节的活动也可以结合,如让学生阅读后制作折叠书,将整本书内容浓缩为8页(灵活安排),如:

3) 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

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方式,一个是通过阅读圈,让不同同学在课堂讨论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深入讨论。如:

另外一个是当学生需要就个别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时,可以使用六顶思考帽进行深入思考,开展平行思维的深入讨论:

英语整本书阅读的读后评价

说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每个人阅读同一本书,思考和收获各不相同,但是整本书的阅读效果却也客观上需要进行一个读后的评价,Lily看到过的方式里面有根据同伴展示成果进行two stars; one wish 评价的:

还有利用朋友圈进行真实展示,相互评价的:

还有利用评价量表对自己和同伴作品进行评价的:

目前为止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活动设计不同进行的输出活动的评价,对于过程性的评价和体系化的评价量规这方面还所见不足。

关于英语整本书的教学设计方法和Lily以往看到的经验总结目前主要就是这些。如果您对英语整本书阅读及其教学感兴趣,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有所收获。

特别感谢京沪名师工作室"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在线主题交流会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发展论坛这样优秀的教育专题分享带给我写本文的灵感和素材。尤其感谢北京四中胡欲晓老师,本文有很多案例来自她的课堂实践。

以Diary of a Wimpy Kid为例尝试进行整本书教学设计

导读课:

在开始这本书的阅读设计前最理想的情况其实是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了,可惜在上学期期末给孩子们布置下去暑假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也还没来得及看完这本书,因而导入课主要是片段导读和围绕人物,作者进行的整体导读:

片段导读

带领学生阅读书上1-8页的片段,初步分析Greg写这个日记的意图,和Greg的性格等;

人物导读

这是线下微课系列开始的第一节课进行的,其实并没有要求学生都看,所以部分同学可能并没有听到这部分导读的内容。这个环节Lily还加上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因为部分同学在导读课后下来问我这本书是不是就是一个初中生写的,证明他们对背景其实会好奇,所以进行了补充。作者Jeff Kinney是自己27岁开始创作这本书的,写了7年后才出版。

总结:导读课这次准备得比较匆忙,当时课下布置的暑假阅任务是完成每个阶段的阅读词汇量和笔记记录,加上准备读完后的reading report. 形式上要求得并不死板,可以灵活地选择喜欢的片段,人物等进行总结和评价,也可以将内容画出来配文说明。所以现在主要想的是开学后的课堂交流环节如何设置才能让学生高效地把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交流课:

文本解读:Lily首先是抱着作为读者的心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这本书。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讲,这本Greg的日记带给我的了一个震惊,两个思考,和三个问题。

一个震惊: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主人公Greg并不像我以往所知道的主角一般,品质高尚,能力出众,救人于水火。读完一本书我可以为主人公找到n个负面的形容词,他就是自命不凡,看中名誉,不爱负责,窝里横,利己主义,不思自省...(此处省略100词)这似乎和我以往的认知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我震惊。当时反过来看,这是一本diary啊,一个人如果在日记里面都伪装自己,那岂不是虚伪到无药可救了?其实主人公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中生,在自己的日记里面他是主角,当时他不是故事里的英雄,他或许缺点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如鬼主意多,思维灵活,关键时候也挺身而出,而且不爱说恭维的话等。

两个思考:

1. 读完以后我在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不像传统的长篇故事,主题相对突出,矛盾相对明显。作为一本日记合集,作者一开始可能也并没有想围绕一个清晰的"主题"来编故事。所以我们课堂上可以深挖的点其实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个人来讲,我想到自己中学时代写日记的日子,记录自己难以和被人说的感受,慢慢的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了。所以主题来讲,我认为可以一则定位到少年成长上。成长过程之中面对过父母偏爱,朋友离开,成名失败,道德纠结,学长欺负...的主人公在一次次的事件之中不断做出选择,或对或错,都是成长。看完后有学生给Lily发消息,说感觉同样是初中生,感觉主人公心智没有自己成熟,还有同学说读完之后感觉Greg不是个好孩子也不是个坏孩子,虽然有时候在面对选择的情况下自私的选择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但是又能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这都是学生们自己读出来的关于成长的感受,或许可以深入讨论一二。

2. 第二个思考是关于朋友的思考。整本日记虽然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家人,朋友,同学等,但是除了主人公Greg,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他的好朋友Rowley了。最有意思的是Greg和Rowley成为好朋友是因为Rowley新搬过来,用蹩脚的方式来Greg家想和他交朋友,Greg善心大发,觉得这样的Rowley很可怜,进而才把Rowley收入麾下。

但是由于Greg的自私他失去了好友,最后又因为为好友挺身而出重获友情。兜兜转转,也许作者无意之间向我们传达出一个主题:哪些人性之中美好的东西为我们无形之中带来了生命之中最好的相遇,但是如果不加珍惜,丑恶的人性就回带走身边的美好。说实话我挺羡慕Greg的,至少他可以重新获得好友,其实生活之中,很多友情随着时间慢慢就淡了,根本没有挽留的机会。

三个问题:

1. 读完以后我自己有三个问题想要深入查阅和研究一下,第一就是人的心理发展问题。文章之中Greg犯错让Rowley顶包后自己明明辗转反侧,陷入道德思考,却还是选择了利于自己的决定。这样我又好奇起人的道德发展了,一起看到过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实验,大家可以看看视频,你会怎么选择呢?也许成长就是开始学会做出对自己不利但是又必须如此的选择。

2. 第二个我还比较好奇的是青少年欺凌问题。文章之中偶尔就会出现Greg被同年级的大块头欺负或者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画面。还提到学校给学生放Be yourself.主题的短片,反而被恃强凌弱者作为欺负别人的借口。于是我就好奇,怎样的教育方式和引导手段可以尽量避免校园欺凌。而且校园欺凌的情况在中国现状如何。偶尔会看到新闻说某学校孩子被同寝室疯狂扇耳光等类似欺凌事件,每每看到都于心不忍,是怎样的仇恨或者阴暗可以让本来应阳光积极的中学成了黑暗历史的不堪回首处?前段时间正好热播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的原著《坏小孩》我正好看过,当时就觉得朱朝阳最后那句"我是你的骄傲吗?"让我心痛。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骄傲,当时一定没有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骄傲被踩在阴暗的脚下。我希望,至少我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难免有道德动摇的时候,也或许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刻,当时无论如何,请心有阳光,因为你们,都是Lily的骄傲啊!

3. 读完Diary of a Wimpy Kid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标题的。从词典的解释来看,wimpy指的是懦弱的,主人公真的是一个weak and ineffectual的人吗?是否我们读到的Greg最突出的特质并不是Wimpy? 所以这个点个人觉得也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个人解读,我的读后交流课设计大概主线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主人公形象,将自己对Greg的理解成果化,并进行交流讨论。

活动设计(40min)

1. Warming-up 3min

热身环节我想先就本书之中的一些地道表达进行一个含义速配。因为本书作为一本原著,表达非常地道,又是一本日记,很多接地气的俚语等,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根据语境猜测。如前两天学生问我kiss one"s butt是一种国外礼仪吗,我当时就感觉这方面的猜测能力学生还比较欠缺,从上下文其实多思考不难看出这是拍马屁,阿谀奉承的意思。作为一个思路分享,具体题目我就不透露了,如果开学真的实施,怕孩子们提前知道了题目,失去了活动意义。

2. Free-talk 3min

快速热身后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先自由交流一下读完这本书后自己最大的感受,最喜欢的情节或者人物,为什么等。调动一下原认为,可能有同学已经忘了自己读过的内容了。

3. Venn Diagram 10min

这里是对情节的归类处理,让学生小组活动,翻书把你认为Greg做得很好的情节写到左边,很不好的典型情节放在右边,总结交叉部分是你觉得不好不坏或者难以判断的。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回忆故事情节,并且分类思考为接下来的人物分析做好准备。

4. Brain storming 8min

这是对人物的处理,就刚刚的维恩图,板书出学生答案并归纳讨论后就情节让全班学生头脑风暴出一个形容词,形容Greg在这件事情你们反映出的品质。这里可以求助字典等。进而再归纳根据事实反映出的Greg是一个怎样的人。

5. steal 人物侧写 8min

这也是人物相关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利用steal方法,选择典型故事片段从Greg的speech,thoughts,effect on others, actions和looks几个方面深度解读Greg的人物形象和特点,让学生从刚刚归纳出的众多Greg的主要特质之中选择一个描述Greg,为本书重新起一个标题,并说明原因,或者沿用标题,也说明原因。

6. If I were Gerg 8min

再次回到情节,让学生选择如果你是Greg,你最会改变他的行为的一个片段,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同为初中生,言谈举止和处事选择上,你会与主人公有怎样的不同与相同,说明原因。进而从情节探讨升到主题挖掘,这里主要挖掘中学生的成长问题。由于生成性特点明显,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返校以后时间进行,或许最多只有一节课时间可以做交流,所以设计的活动主要是一节课的活动,当然也只是非常初步的想法,还不够具体和精细,主要思路是由下至上的阅读讨论,处理了生词与表达后从情节到人物再到情节,进而升华到主题的讨论,其实这本书还有许多点也可挖掘,如果时间充裕,或许课程又是完全另一个样子,例如这本日记最大的特色就是图文并茂,很多图片其实可以进一步挖掘,进而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如Greg说自己的爸爸生气的时候喜欢把手边的东西给他砸过来,因此有这样的一幅图,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第一幅图是搞破坏的好时机,第二幅图不是等。还有最后Greg和Rowley被高中生欺负,Rowley被迫吃腐烂的cheese的时候,为什么作者忽然不把画面画出来,而用了三个词等:

转眼之间奋笔疾书了八千多字关于整本书设计的总结,加上一起做的Diary of a Wimpy Kid的笔记近一万词,这次读书带给我的思考都已经有快两万词了,但是言语有限,有的东西不能用数字去描述,更不能用言语去代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倘若有机会就把自己的思考和设计投入课堂吧。或许一节课不能带来什么改变,但是长久的实践与积累,一定可以。这就是三尺讲台的魅力。

谨以此文,纪念读完Diary of a Wimpy Kid,致敬教学热情和Lily一样的老师们,激励学习热情和Lily一样的学生们。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畅快逍遥游!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英语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思考与总结——以Diary of a Wimpy Kid为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大娃的原版英语启蒙

大娃的原版英语启蒙

...die爸和我关于一些鸡娃共性问题的看法,今天这篇是鸡娃英语的小结。01—学前蹦跳阶段在eddie小时候,我们还是有心重视他的英语启蒙的。在他4岁时,我和娃妈一起带着孩子体验了当时市面上几个主流的大机构,各种中教、外...

2023-02-04 #经典句子

小学英语作文日记篇:《A diary 日记》经典好句

小学英语作文日记篇:《A diary 日记》经典好句

1.And we can make good use of the rest of the time.剩下的时间我们可以好好利用。2.We have been very tired after hard studying.经过艰苦的学习,我们已经很累了。3.When I opened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it was white everywhere.当我打开窗户往外看时,到处都是...

2022-12-21 #经典句子

强势安利:好看又不难的英文原版书(附书单及地址)

强势安利:好看又不难的英文原版书(附书单及地址)

...期待这样一份英文书单,阅读难度比较适中,又可以提高英语能力,为此,这里有一份亚马逊(中国)的《中国地区阅读趋势报告》,综合线上线下销售数据,用大数据勾勒出国人的阅读图谱。其中的「 Kindle付费英文电子书畅...

2014-04-17 #经典句子

掌握好背单词和练阅读的顺序 就等于进入了学英语的快车道

掌握好背单词和练阅读的顺序 就等于进入了学英语的快车道

...反复读拼写最有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带苗苗进行英语启蒙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朋友也有类似的困惑。在英语启蒙的各种流派中,主流的声音是反对传统的死记硬背单词的,提倡通过阅读扩大...

2011-07-20 #经典句子

法拉第日记:Faradays Diary - A Collection of English Short Sentences and Example Sentences

法拉第日记:Faradays Diary - A Collection of English Short Sentences and Example Sentences

..."s Diary《法拉第日记》英文短句/例句1.The Research on Contents of Magnetic-optic Rotation in Faraday s Diary;《法拉第日记》中有关“磁致旋光”内容的研究2.In living memory it was not until February 18, 1979, that snow fell on the Sahara.据人们记忆,直到1979年2...

2024-02-03 #大杂绘

英语不敢开口?先来看看这几个句子

英语不敢开口?先来看看这几个句子

艾米老师小伙伴们看到别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总是有些着急,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讲成那样呢。先不要羡慕别人。Everybody has his own way to go. The others are just one step ahead of you. 他们英语讲得好,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输入,才能开...

2023-01-19 #经典句子

小学英语双语作文 家长辅导英语写作练习 《童年趣事》

小学英语双语作文 家长辅导英语写作练习 《童年趣事》

A Fun of My Childhood童年趣事When I was a kid, l lived in the country.小时候,我住在乡下。There was a big yard in my home.我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There was a maple in front of the yard.院子前面有一棵枫树。There were always many old men playing Chinese chess under the...

2016-05-23 #经典句子

互联网+:孩子“小气包”用英语怎么说?

互联网+:孩子“小气包”用英语怎么说?

互联网+:孩子“小气包”用英语怎么说?说一个人“小气”,估计得慎重为好,毕竟这是一个主观意念很强的形容词,也容易“伤人”。一个人平时不愿意跟人“分享”某物某事就是“小气”?得!英语“小气”用英语怎么说...

2017-03-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