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化的悲剧?坎坷数千年 顶尖科学中国为何总差西方一根弦?

时间:2019-06-18

当西方创造出计算机,其原理与易经极其类似的二进制和六十四进制时,我们才突然惊呼:原来,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清晰论证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6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文/燃情部落——让世界温婉如初!

分享经典,你的关注,便是晴天!

翻开中国5000年科技史,无异于一部悲剧史。

当西方创造出计算机,其原理与《易经》极其类似的二进制和六十四进制时,我们才突然惊呼:原来,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清晰论证了。

当国人只知道用《道德经》来修仙、炼丹和保养身体时,才惊呼西方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论调是多么的滞后。

当西方用我们发明的指南针发现地球宝藏和环游世界时,当西方用火药炸开我们的国门时,我们才知自己发明的指南针制成的罗盘看风水是多么的童话,我们才知自己制造的烟花爆竹燃尽的人间喜庆是多么的讽刺。

由此,我们惊呼:绵延数千年,为何我们的顶尖科技却始终是差西方那么一根弦你?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科学观?

01:《梦溪笔谈》:科学成了“余乐”

提及《梦溪笔谈》,国人无不沾沾自喜。

它在国史上“科学巨著”的辉煌地位,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其间记录的一些科技发明,有的甚至要比西方同样的科技成果要早数百甚至数千年。

可实际上,细究《梦溪笔谈》,它却是国史上最大的科学悲剧。

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悲剧,更是传统习俗、习惯、认知,以及古代各朝各代权力控制者,以及科技人才们的巨大悲剧。

因为,尽管它不失伟大,但却遗憾地仅只是一本描述科学技术的业余的“余乐之作”。

而悲剧之源,在于它与真正的伟大科学却都仅只是一步之遥。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共17章,记录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业、历史、军事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门类,甚至连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都有所批判。

在天文学方面,该书就记载了多达20多项顶尖的天文学现象或理论。尽管沈括大胆的改进了天文学工具浑仪,也提高了对月球公转的观测精度,但遗憾的是它没有进一步升华为天体说;沈括用晷、漏观测发现了太阳日有长有短,遗憾的是未能形成天体理论;有了关于“十二气历”的见解,却未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历法。

这些,距离真正的伟大科学,都仅只是一步之遥。

在地理方面,沈括考察了温州雁荡山独特地形地貌,并提出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的正确原理,却未能形成体系。

这一观点,直到18世纪末英国的赫顿在《地球理论》一书中才出现,比沈括晚了约700年。

涉及光学、磁学、声学等物理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沈括就记录了10多条。如对“阳燧凹面镜成像及光线聚焦原理”的正确描述;对“琴弦共振”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对“古人铸鉴”时正确处理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对古代神奇的透光铜镜原理的正确推论等,都是非常正确的。

可遗憾的是,这些都仅只是停留在科学现象的描述上。

尤其是沈括提出的“磁偏角”的发现,西方直到1492年才由哥伦布发现,比沈括足足晚了400多年。

就这样,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科技的书籍,伟大的沈括提出来之后,即便因为沈括的局限未能进步,但后人都未能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升华为“科学理论”。

更别说提升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于民了。

那么,为何会这样呢?

据专家考证,原来,沈括曾自言说在创作《梦溪笔谈》时,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其出发点根本就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业余爱好。

他是本着“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所以,书名才叫《梦溪笔谈》。

如此伟大的科学巨著,原来只不过是业余作品而已。

这样的科学,不是悲剧?

02:《天工开物》:科学成了“记叙文”

悲剧的还不仅仅只是《梦溪笔谈》,还有《天工开物》。

如果说《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科学自娱自乐的产品,那么,《天工开物》就是真正的科学悲剧。

《天工开物》成书与明崇祯十年,3卷18章,共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哎!看这些类别就知道,它真的是一本科学的《百科全书》。别说调查取材的浩繁,单凭书写这些文字都是一项巨大的伟大工程。

在《天工开物》中,关于“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100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200多年;尤其是“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世界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还有关于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其“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新的理论根据。

但都未能形成真正的科学体系,也未能进一步实证研究,从而使《天工开物》又成了一本“无体系的科学记叙文”。

通篇来看,除了专业性较强的增加了点说明文元素外,基本都是记叙。

哎!科学巨著啊!科学“百科全书”啊!就这样炮制出来了。

所以,只能扼腕对着天空悲呼:“我们的古代科学啊!”

03:我们古代的文化和科学究竟怎么了?

“业余之作”和“记叙文”式的科学,其共同点就是只注重科学现象和实践的直观总结和经验归纳。

这样的科学范式,在关于科学的认知上,没有严谨的科学目标、科学推理和科学思维。

所以,这样的科学,更得不到体系化的升华和本质的演绎。

更无以成为一种真正的伟大科学。

如果说《梦溪笔谈》只是偶然,《天工开物》仅只是效仿,那么,我们的古代科学这样的范式会否已经是一种必然?

咱们再看看孙思邈的《水经注》,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文本叙事来看,每一本书都可堪称伟大巨著,但究其本质,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科学体系。

由此,它们也只不过是“照样复制”的范本。

所以,我们的《九章算术》没有升级为《几何原本》,天圆地方说没有进化为日心说,其根本原因,不用说,大家也基本就明白了个大概。

由此,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伟大科技及其成就,都成了国史上的“科技悲剧”。

而且,这样的悲剧,还不仅如此。

还有《易经》和《道德经》等经典的人文科学。

如对《易经》的态度,国人除了用于算命就是看风水,纯属娱乐。

直到20世纪西方人创造出计算机的二进制、六十四进制时,国人才“睡狮猛醒”——原来这些东西,早就在数千年前的《易经》中,咱们的先辈们早就论证过了!

而对于道德经,就连尼采都悲叹:“中国道家鼻祖老子老聃创造出的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可惜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哲学理论。”

为啥这样说呢?

的确,《道德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论点,但却是点到为止,并未形成体系化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而咱们的先辈们,也纯属是为了娱乐——除了将《道德经》用于修仙炼丹外,就是专注于养生之道。

而且,就算是用于养生,也并未创生出新的“生命科学”。

如果说《易经》和《道德经》仅只是属于人文类的“软科学”,这个仅只是认识论上的问题,那么实用技术类的“方法论”问题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可是关乎一个民族的生产力的问题。

说得严重一点,“方法论”的问题,实则关乎一个民族在地球上的地位问题——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如“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以及高超的“冶炼和锻造技术”。

西方人用于制造火枪时,国人却拿来自娱自乐。

更难以接受的是,当西方把冶炼和锻造技术用于制造坚船利炮时,国人只用于铁门铁锁铁墙壁的制作。

这就是对待科学的态度。

04:轻视科学的观念形同“癌症”

那么,我们5000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古代顶尖的科学,这不但是成就,也无疑是骄傲,但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我们的科学技术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科学理论,问题究竟出在哪?

其原因,归根结底在我们文化血脉深处,数千年来一直深埋着轻视科学创新的病灶。

这样的轻视,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轻视的根源,出在我国古代权力掌控者——他们除了搜肠刮肚地相方设法将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外,自身根本就没有“科学”这样的观念,更别说科学素质。

我们古代的先辈们创造那么多科学,几乎都是“贫下中农”和“手工业者”这个群体创造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们,更多的仅只是整理、归纳和记叙。

他们堪称“科学家”,但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甚至日不果腹,且还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这就是我们古代科学的悲剧根源。

这样的根源,导致我们的科技人才除了为了生存而创新技术,更缺乏对技术本身的科学认知,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对科技的整体轻视。

由此,劳动者懈怠,手工业者不思进取,科技从而失去了内在驱动力。

尤其到了近代,更是轻视到对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飞跃的熟视无睹。

他们醉生梦死,闭关锁国。

认为“墨守成规”就是纲常就是大统就是正道就是地球之中心。

更认为任何一个标新立异都是大逆不道。

从而导致读书人们一心只想着读圣贤书,然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飞黄腾达。

作为社会精英的读书人们,根本就没有科技强国的概念。

长久以来的习惯便形成了文化。

且还浆糊状粘稠而无法自拔。

这不但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科技的与时俱进,更直接导演了我国文化及科技成为地球史上最华丽的“科技与文化悲剧”。

而这个悲剧的结果,落后就是挨打,就是直接导致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05: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观呢?

此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面对我们的“记叙文科技”,一些西方科技工作者还给我们戴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帽子。

如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就认为:《天工开物》包罗技术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

欧洲学者则称《天工开物》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理解为“对自然界奇妙作用和人的技艺的阐明”。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把《天工开物》称之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 “中国的狄德罗”,称《天工开物》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

如此高的评价,搞得国人还下不来台。

不过,评价归评价。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自近代以来,西方正不为遗力地将自己的科学技术“使焖”的往前推,还或明或暗地阻碍我国科技进步。

而日本,却将《天工开物》用到了极致:不但反复研究《天工开物》,且从中吸取精华,将自己的工业工艺做到了极致。

由此,东方的睡狮猛醒了。

因为他们的智商,在全地球人类中,平均智商是最高的。

所以,才有我们的“贫下中农”和“手工业者”创造了辉煌的古代科技。

所以,我们有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以及科学发展观,和当下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而现在,也才有了国家层面的“全民创新”的号召;也有了以国家名义构建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和平台。

为什么要以国家名义来倡导创新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和平台呢?

因为,唯有以国家的名义倡导,才能彻底震醒我们文化固态中的“科学记叙文”思想,才能彻底避免“荷包科技”,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动与检验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正确性和生命力,也才能让科学技术真正的推动生产力,以及造福于人民。

小结

所以,我们要彻底震醒。

彻底走出“科技记叙文”和自娱自乐“荷包科技”的文化范畴。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西方充分利用我们发明的指南针找到丰富矿藏和殖民地时,当西方用我们发明的火药打开我们的国门时,我们却还在用它制成罗盘探看风水,用火药做爆竹燃出噼噼啪啪的喜庆这样的传统悲剧、文化悲剧及科技悲剧。

而如今,我么已经在路上——因为创新,我们有了华为、大疆,有了阿里系、百度系、腾讯系和京东、小米;因为创新,我们的神五“胖妞”上天了,她将开启我们数千年的“嫦娥奔月”的梦想,以及将“嫦娥娶回来”;我们在新冠疫苗上,全球11种疫苗,我们就占了4种;我们有了北斗、有了量子卫星、有了万米深海深潜……

这些,都是我们本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创新的产物。

如今,我们也进入了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时代。

但欠账数千年的科技,我们必须“恶补”,必须赶超,必须领先。这条路,我们从1840年开始,已经不畏艰辛地走了180个春夏秋冬。

终于,迎来了百年变局。

这个变局,首先就是文化与科技观的大变局。

而后,才是走出文化与科技的被奴役的千年史。

随后,才是世界真正的大变局。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化的悲剧?坎坷数千年 顶尖科学中国为何总差西方一根弦?》,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精品古董钟表收藏 世界顶尖钟表名品 这场钟表文化节值得你来

精品古董钟表收藏 世界顶尖钟表名品 这场钟表文化节值得你来

12月12日上午为期四天的首届中国钟表名城(漳州)钟表文化节在龙文区闽南水乡开幕。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张宏光,市领导邵玉龙、张琳光、吴文团,瑞士独立制表创始人文森特等共同推杆启动开幕。副市长陈水树主持开幕式...

2008-12-22 #经典句子

植根中华文化传统 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 Hi World世界文化日启动

植根中华文化传统 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 Hi World世界文化日启动

中国教育领域首家B-Corp共益企业——SKT思珂特教育科技创新推出主题式人文社科学术挑战——Hi World!世界文化日。此次Hi World!世界文化日是由SKT思珂特教育发起,NHD独家认证授权,在中国地区推出的权威性主题式人文社科学...

2023-07-02 #经典句子

文化|“90后”院士叶叔华全英文演讲 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文化|“90后”院士叶叔华全英文演讲 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11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说道。她用英文作了20分钟的演讲。“在座各位中,我可能是年纪最长的一位。大家能猜得到我的年龄吗?我已经95岁...

2023-12-30 #经典句子

参论语九八 传统与文化

参论语九八 传统与文化

...予科学文明以严重的讽刺,西方社会对成年人老年人均是悲剧。所以西方文学只有戏剧小说,紧张刺激又出乎意料,以悲剧为突出,均是其现实人生之反映。而希腊罗马也无以为继,终成一悲剧,后继之各帝国莫不如此。中国文...

2024-01-19 #经典句子

英国顶尖科学家:天气变暖可抑制病毒 钟南山:你们少说了1句话

英国顶尖科学家:天气变暖可抑制病毒 钟南山:你们少说了1句话

...媒还报道说,这一发现与其他国家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中国科学家早在3月份已经提出这个观点),这增加了当地国民在夏季脱离封锁的信心。对于这一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家早早就已经做表达这个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

2023-11-15 #经典句子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五粮液携手南方周末N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五粮液携手南方周末N

来源:中国财富网图集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8月30日,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知名编剧、影评人史航,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中国酿酒大师、...

2023-06-16 #经典句子

【学术中国·文学】文学 文化与现代化

【学术中国·文学】文学 文化与现代化

编者按:一百多年来,文学不仅以艺术方式鲜活呈现了中国现代化的恢宏景观,也密切参与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在首届“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上,张江、南帆、汪晖、陈晓明、周宪、张福贵、党圣元、高建平、朝戈金...

2014-08-13 #经典句子

创新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北京经开区全力打造四张文化新名片

创新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北京经开区全力打造四张文化新名片

...思想文化品牌黑洞真能实现星际穿越?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中国芯片的研发?“碳达峰”“碳中和”为中国发展转型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这些“烧脑”问题和科技热点,都能在北京经开区打造的《亦庄学院》得到答案。“《亦...

2017-06-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