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言文阅读:孙叔敖

时间:2019-04-17

①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7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②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③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④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⑤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法令所以导民也 所以:____________

(2)秋冬则劝民山采 劝:_____________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政缓禁止( )

A.禁忌 B.禁令 C.制止 D.约束

(2)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

A.守法 B.合法 C.依法处治 D.效法

3.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

4. 第⑤段画线部分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故 三 得 相 而 不喜 知 其 材 自 得 之也 三 去 相 而 不 悔 知 非 己 之 罪 也。

5. 依据文意,对本文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循吏列传》 B. 《史记·儒林列传》

C. 《史记·货殖列传》 D. 《汉书·刑法志》

6. 本文选材颇具匠心,请结合第②③④段加以分析。

【答案】

【小题1】

【答题空1】用来……的

【答题空2】鼓励,劝勉

【小题2】

【答题空1】B

【答题空2】D

【小题3】朝廷的政令屡次下达,百姓不知道听从哪条政令,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您如果想要使百姓的马车变高,我请求教导百姓,让他们加高家里的门槛。

【小题4】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小题5】A

【小题6】本文第②段写孙叔敖为相三月的政绩,第③段写孙叔敖规劝楚王撤消更换币制的政令,第④段写引导百姓改变好坐矮车的生活习惯。三则材料,第②段整体表现孙叔敖的政绩。③④两段则是通过具体事例,分别从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两方面表现孙叔敖出色的治国能力,且两则材料兼顾不同对象,一是针对楚王的规劝,二是面对臣民的引导。总之,三则材料,点面结合,角度多变,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孙叔敖“施教导民,上下和合”施政策略与效果,以此证明作者观点:奉职循理,亦可为治,无需刑罚。

【小题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的能力。

(1)句意是“法令是用来指导人民的(手段)”,可见“所以”,名词短语,用来……的手法段。

(2)句意是“秋冬农闲时节就鼓励百姓上山采伐竹木”,可见“劝”是古今异义词语,句中是鼓励的意思。

【小题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1)句意是“政令和缓宽容,上有禁令下即停止”,可见这是并列结构的短语,“政”与“禁”相对,词性均为名词,“禁”,“禁令”。

故选B。

(2)句意是“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可见“法”为动词,效法。

故选D。

【小题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有:“数”,屡次;“所从”,做什么、怎么做、听从哪条政令;“必”,如果;“高”,形容词使动用法,改高、抬高、使……变高;“闾里”,乡里;“梱”,门槛。

【小题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为“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这是表达因果关系(倒置)的两组句子,各包含两个分句,“故三得相而不喜”为结果,“知其材自得之也”为原因,之间断开;“三去相而不悔”为结果,“知非己之罪也”表原因,之间断开。

【小题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分析文章体裁、题材,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志”主要是大事的记载,列传,指的是一般索隐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正义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很明显本文是人物传记;再根据开篇“太史公曰”,可知出自《史记》,排除D。

《货殖列传》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

《循吏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五人中,四位国相一位法官,都是居高权重的社稷之臣。其中,孙叔敖与子产,仁厚爱民,善施教化,以政宽得人和,国泰而民安。作者以缅怀与崇敬的心情写出他们的政绩和道德风范,意在阐明一个为政治国的根本道理:“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而这,也正道出了作者倾心向往的理想的吏治蓝图。

《儒林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该篇文章记叙西汉前期多位五经儒学大师的事迹,并附带言及大师们的传承弟子数十人,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局面。它是合写众多儒学之士的专题性类传,因以“儒林”标题。

故选A。

【小题6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选材特点的能力。

本文第②段“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概括总写孙叔敖为相三月的政绩。

第③段“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抓住对话,详细具体写孙叔敖规劝楚王撤消更换币制政令的治理智慧,运用点例法,典型。

第④段“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对话描写,展示孙叔敖间接侧面引导百姓改变好坐矮车的风俗,可见双赢的智慧,选材典型新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综上,三则材料,概括和具体结合,点面结合,总分结合,第②段先从面上宏观概括,第③④两段再从点上具体分说,多角度多侧面取材,行文富有变化,内容丰富,充分证明了观点。

参考译文:

①太史公说:“法令是用来指导人民的(手段),刑罚是用来禁止奸邪的(手段)。在文德武治不完备的情况下,善良的百姓会感到敬畏而能洁身自好,是因为官吏没有胡作非为。官吏奉公尽职,按照法规办事,同样可以治理好国家,为什么一定要用威猛严峻的手段(对待百姓)呢?”

②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虞丘相把他推荐给楚庄王来接替自己。(孙叔敖)担任楚相三个月,施行教化,善导百姓,使上下和睦合作,社会风气淳厚美好,政令和缓宽容,上有禁令下即停止,官吏没有奸邪作恶的,盗贼绝迹。秋冬农闲时节就鼓励百姓上山采伐竹木,以便春夏趁溪流涨水时漂运出山。百姓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安居乐业。

③楚庄王认为钱币太轻,将小的换成大的,百姓使用不方便,都离开他们的生业。市令向楚相报告这种情况,说:“街市混乱,百姓不能安定生活,社会秩序不得稳定。”楚相说:“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说:“有三个月了。”楚相说:“算了。我现在就让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五天后,上朝的时候,楚相向楚王上奏说:“前段时间换用钱币,您认为太轻了,后来市令来说‘街市混乱,百姓无处安生,秩序不稳定’。我请求大王下令恢复原来的钱币。”楚王准奏。下令三天,街市就得到恢复,如同原先那样。

④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样不行。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我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老百姓都主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

⑤这就是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写作训练: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

高三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巡边在河北作

高三写作训练:践行航天精神,书写人生精彩

语言综合运用题:近义词(成语熟语)+补写+标点+句式

高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敬礼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言文阅读:孙叔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今后的文言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学生...

2023-08-09 #经典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要想得高分 复习时应当这样做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要想得高分 复习时应当这样做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难题。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痛,感到不好拿高分。那么,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真的这么难吗?我们不妨先看一看《考纲》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规定。《考纲》...

2023-12-25 #经典句子

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从哪里着手?

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从哪里着手?

目前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视文言文的阅读,课外阅读具有趣味性,很多同学都把时间用在现代文的阅读上面,比如中外名著,外国的名著基本上都是白话文,中国的四大名著也不是真正的文言文。课外阅读...

2017-10-16 #经典句子

文先生《初中文言文逐句注解》和《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哪个好?

文先生《初中文言文逐句注解》和《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哪个好?

...的文言阅读能力!最近很多学生都在问我:文先生《初中文言文逐句注解》好,还是万唯《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好?想知道答案的你,就一定要把这篇文章读完!我先把这两本书对比一下,主要从书的外观封皮、内容、讲解方...

2023-05-14 #经典句子

「自学」诸葛学堂·文言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全突破 学习心得

「自学」诸葛学堂·文言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全突破 学习心得

我学了这个 诸葛学堂·文言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全突破 ,感觉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大家有时间的话也能跟我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期待能与你一起共同学习,不断进步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

2023-05-08 #经典句子

名家专栏丨熊江平: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至关重要

名家专栏丨熊江平: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至关重要

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熊江平名家简介熊江平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人...

2019-10-19 #经典句子

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看似很难读懂 但是答对有技巧

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看似很难读懂 但是答对有技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艺老师早自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历来让学生感到很头疼,也是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容易丢分的一项题目。现在是很多学生说在做文言文练习题时,丢分往往丢在不注意审题上面,或者说自己看不懂...

2023-08-09 #经典句子

高考文言文分数增加 答题技巧只是加分项 大量阅读才是硬道理

高考文言文分数增加 答题技巧只是加分项 大量阅读才是硬道理

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考点,由于文言文用的都是古代词汇,跟现代白话文差异很大,同时大多数学生初中之后才开始接触的文言文,起步晚,语感、积累都比较欠缺,加之在日常生活中极少用到文言文,...

2022-11-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