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闰土和孔乙己 《彷徨》与《呐喊》 你还记得多少鲁迅的文字?

时间:2019-03-08

从狂人日记开始,笔名鲁迅便被国人记得,有那么一位先生,他的文字深深刻着对社会现状的讽刺,还有一种对人类未来的忧愤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论起我国近代的文学革命家,最先想到的当是鲁迅先生。

从《狂人日记》开始,笔名“鲁迅”便被国人记得,有那么一位先生,他的文字深深刻着对社会现状的讽刺,还有一种对人类未来的忧愤。

于鲁迅先生的身世,想必无需多说了,但作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其文学上的成就是绕不开的前言。

《狂人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念刘和珍君》《孔乙己》以及《故乡》中在皎洁月光下高举叉子的闰土都是读书时难以遗忘的记忆。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是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哄笑起来。”

如同酸腐书生孔乙己,鲁迅笔下的作品,大多都在反映着一件事:彼时社会思想的腐朽以及那个社会是如何将人慢慢吞噬的。

在《故乡》中,被大家熟知的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最好的玩伴,一同看瓜刺猹,在雪地中用这小巧的笼子捕鸟,天真烂漫。

在时间的见证下,两人慢慢长大,闰土也变成了他父亲的样子,眼睛肿的通红,“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而面容上的变化,并未影响先生重遇少年时玩伴的兴奋,击败他地是那声“老爷”“水生,给老爷磕头”,鲁迅便已知道,两人之间有了隔阂。

闰土再不是活泼的少年,他被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折磨的像是个摇摇欲坠的椅子,吱吱作响的是旧社会腐旧的思想,和人民遍地的哀嚎。

说来也有趣,人类的劣根性在《故乡》中也有描绘,曾是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开门见山的就说:

“哈!这模样了!胡子都这么长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真是贵人眼高……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先生只得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听着这个“圆规”般女人的絮叨,临走还不忘顺走自己母亲的一双旧手套,完全没了少年时犹记得的样貌。

先生的笔下向来不缺这般源于生活的故事,世间的所有人性丑陋好像都在鲁迅身边发生,亦或者说被发现了。

将事情平述成文字,内核中蕴含的批判与力量,又是那般的巨大。

“鲁迅的骨肉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场上的民族英雄”

从故事《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到散文《朝花夕拾》,再到数十篇杂文,是生活,也是对现实的讥讽与希翼。

若说《狂人日记》奠定了鲁迅在中国文学地位,而《阿Q正传》便是奠定他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

其实正如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占最大领土作家所言,鲁迅本就在日本和韩国的思想浪潮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而在欧洲各国的文化输出还有一番趣事。

中国有个学者叫敬隐渔,从事法文翻译工作,是首个翻译罗曼·罗兰文学巨著《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人,收到罗曼·罗兰回信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也在罗曼罗兰的驱动下,敬隐渔去了法国,在他的鼓励下将鲁迅的《阿Q正传》翻成法译本,是第一部在欧洲流传开来的作品。

罗曼罗兰看大肆称赞,连写三篇不同的推荐信给他的主编朋友,介绍这本文学作品:

“这篇小说是现实主义的,初看似显平庸;继之就会发现了不起的幽默;待到把它读完,你就会吃惊的发现,你被这个可怜地怪家伙给缠住了,你喜欢他了。”

先生的文字就是这般,看得到人间所有的苦与难,但读起来又是那般的舒畅,没有那种痛彻心扉地、直观地痛。

一切的一切都是四平八稳的,在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自己看见的,想到的事,讲述了出来,却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不只是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也是如此,像散文集中的《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杂文集中的《咬文嚼字》,《战士与苍蝇》,《灯下漫笔》等等系列作品。

先生的文字向来是带有力量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先生一生有两个妻子,一个“母亲送的礼物”朱安女士,一个是许广平女士。

朱安是母亲许配给鲁迅先生的妻子,在那个旧社会包办婚姻再常见不过。

“他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早在日本留学时,被母亲定下了这门婚事后,先生就表达过不满。

不满的或许并非未曾见面的妻子,而是比比皆是的陋习,“要朱安放脚,进学堂读书”。

被骗回来结婚那天,朱安特地穿了一双中等大小的鞋子,但才下轿子,填满了棉花的鞋子便掉了下来。

谎言就和先生笔下的社会阴暗与陋习一样,像个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了。

陪伴婆婆的几十年间,见过许广平,把周海婴视如己出,和先生始终形如路人。

鲁迅并非没有考虑过离婚,但在那个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备遭人们鄙夷和唾弃的,谁知有多少同杨二嫂般尖酸刻薄的人在等着看好戏。

先生对他人的关爱向来极多,对家人更是如此,通信极多,许广平78封、周作人18封、母亲48封半。

从《狂人日记》开始,18年间先生笔耕不辍,创作出众多文学形象,先生的作品仿佛有着不朽的魔力,直至今日,仍然拥有众多读者。

2015年9月9日,作家榜出版了《鲁迅经典全集》,其中附带384篇插图本典藏版,全集分为4部分:小说全集、散文全集、杂文集、家书集。

点击下方链接,立即购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闰土和孔乙己 《彷徨》与《呐喊》 你还记得多少鲁迅的文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一个病句 是鲁迅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一个病句 是鲁迅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的结尾写了一句颇有争议的句子——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他将“大约”和“的确”连用,意思显得既矛盾又累赘。一直以来,大家为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是鲁迅先生的一次笔误,再伟大的作家...

2023-10-06 #经典句子

孔乙己真的死了吗?想不到 鲁迅的病句背后 竟然有这么多信息

孔乙己真的死了吗?想不到 鲁迅的病句背后 竟然有这么多信息

《孔乙己》,可以说是鲁迅经典的小说当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在不同版本的教材当中,也从来不会缺席,成了每一代国人成长路上必须学习和感悟的文章之一。文章主要叙述了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遭遇,用来揭示社会的冷暖和人...

2023-12-04 #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读中学时,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何对于一个句子,鲁迅这样用就是正确且别有深意,而我们普通人这样用就是病句了呢?难道就因为鲁迅是大作家不成?很多同学都很不服气。直到现在,我才终于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2011-01-06 #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孔乙己》的主人公,一个受尽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作品《孔乙己》中最后一段说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

2023-11-19 #经典句子

多年后再读《孔乙己》 鲁迅先生最后一句话 忍不住潸然泪下

多年后再读《孔乙己》 鲁迅先生最后一句话 忍不住潸然泪下

...后来到书房开了空调,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书来读。《鲁迅全集》第一卷第二篇文章《孔乙己》,文章并不长,几分钟读完,但却良久没能从中走出来。记得上次读《孔乙己》,还是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只觉得孔乙己是个穷...

2023-05-10 #经典句子

鲁迅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是病句吗?一直争论不休

鲁迅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是病句吗?一直争论不休

鲁迅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病句吗?一直争论不休鲁迅先生,我国十分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出现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上。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他一个作品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我们现在看来它...

2023-07-13 #经典句子

闰土多年后见鲁迅一句话伤了鲁迅的心

闰土多年后见鲁迅一句话伤了鲁迅的心

鲁迅笔下闰土的原型,是鲁迅家里长工章福庆的儿子,和鲁迅小时候一起玩耍。闰土原名章运水,因为八字上五行缺水,所以小名叫做“阿水”,书名上加上个“运”字,大概是运气的意思。绍兴俗语闰与运同音,所以鲁迅小说...

2008-11-15 #经典句子

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写道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是病句吗?

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写道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是病句吗?

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穷苦的学者,但他不能离开他的“学者”的典雅。但这位“文雅学者”孔乙己却被社会无情地抛弃在一堆堆穷人的身边,没有多少他,也没有很多他。无论他是真学者还是假学者,只有他那件...

2024-01-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