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化与传承」以精湛的技艺“满绣”天下

时间:2019-01-12

在清朝,不仅皇上、皇后、各宫小主都身着锦绣华服,官员朝服上的补子也都有着精美的刺绣,放眼望去皆是满绣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满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晓桐

犹记得2012年红遍全国的《甄嬛传》,扣人心弦的剧情固然引人入胜,但华美的旗装上的精美刺绣却更令人印象深刻。在清朝,不仅皇上、皇后、各宫小主都身着锦绣华服,官员朝服上的“补子”也都有着精美的刺绣,放眼望去皆是“满绣”。

“满绣”从字面上就可知是“满族刺绣”,早在1000多年以前,满族的祖先女真人因生活及劳动的需要,在缝制衣服和钉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手工艺术。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族号为“满洲”,自此这种刺绣技艺便被称为“满绣”,满绣不仅属于民间,更是一种皇家文化的象征,是皇家文化和身份地位的彰显品。满绣最大的特点一个是打子绣,另外一个就是盘金绣,把金线盘在布面上造型,再用针线固定上去,类似于用线浮雕,是典型的北方技术。

自小练就精湛刺绣技艺

杨晓桐是盛京满绣的第四代传承人,曾外祖母从小恪守满族大家闺秀教育,精通刺绣,祖母精通满族盘金绣,1921年曾参加过婉容格格嫁衣的绣制,母亲熟练掌握前人留下的刺绣技艺后,还创造了堆绫、打子、铺绒等刺绣新技艺。杨晓桐从小就在充满“满绣”的环境中长大,目濡耳染,不学以能,7岁时她就已经掌握了“满绣”所有的针法。“过去满族规矩严格,要求家中所有女眷都必须学习刺绣,我小时候经常看母亲她们在布上绣着各色图案,就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开始我只能做些‘认针’、‘穿线’等小事,并偷偷学习长辈们的技艺。初学刺绣时,我的绣工很差,经常被长辈们责骂,甚至体罚,但我却从没想过要放弃,更多的是对自己技艺不纯熟的一种自责。”杨晓桐如是说。

少年时期的杨晓桐绣工就已非常出色,还为衣服被刮破的同学缝补过衣物,“当时我同学的新裙子被刮了一个很大的口子,怕家长知道了被骂就一直哭,我就跟她说,我有办法帮她缝上,就在裙子破口处绣了一朵花,背面也能看出破口痕迹,我就连背面也一起绣上了,我同学回到家,她母亲并没看出来裙子刮破的痕迹,倒是觉得新穿第一天的裙子就被我练手了,还非常不高兴”,虽然杨晓桐说得轻描淡写,但我们却能从这件事中看出杨晓桐精湛的刺绣工艺。

自费7000余万收集上千幅满绣作品

“灵心胜造物,妙手夺天工”,杨晓桐从1992年起绣制了《浔阳遗韵》、《清明上河图》全图、《长白圣境》、《九龙壁》、《金龙鱼》等千余幅作品,还曾经给杨澜、章子怡等名人绣制过服装,并培训满绣学员400多人,其中不少人曾在央视为晚会专门绣制演出服装。2000年,杨晓桐培养的30多名绣工面临被遣散,她毅然决定自费收集绣工作品,“多年培养出一个绣工不容易,现在遣散了,以后再想找就找不到了。我更加不希望这些绣工的手艺从此荒废掉”,几年来,杨晓桐光是收集作品就花费了7000余万元,这些绣工们的作品也并没有用于出售,而是杨晓桐自己收藏,到现在已经积攒了上千幅作品。

百年的古老技艺需要传承

满族是非常重视规矩的民族,家族有遗训,刺绣技艺不可以外传,但一次生病改变了杨晓桐对祖训的坚持,决定让更多人传承满绣技艺,“我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对传统技艺并不是很感兴趣,并且我在2012年的时候生了一场重病,卧床4年,医生说我有可能再也站不起来,当时我就想,只要我还有机会站起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满绣传承下去,不能让满绣在我手里失传”。杨晓桐为将满绣传承下去,于2016年开办了“绣春秋满绣坊”和“盛京满绣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免费传授满绣技艺,培养满绣传人,她还计划开办满绣博物馆、出版满绣技法书籍,“如果满绣在辽宁彻底遗失,对于地方民族文化来说损失太大了,就像旗袍本来是辽宁的服装,现在却在上海、苏州发扬光大。我希望能让有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满绣这门古老的技艺。”

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不同的城市氛围

不同的民族,刺绣的图案、技艺也是不同的,满绣发源于北方,而北方民族是马背民族,崇尚萨满文化,崇拜神灵、自然及祖先,所以满绣风格更加粗犷,气势更加恢弘磅礴,不似江南刺绣般细腻,鲜有小桥流水、烟雨蒙蒙之感。“一门技艺受文化的影响都如此之深,更何况是城市”。沈阳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城市,满族自1636年诞生在盛京,距今也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沈阳是清文化的发源地,独具满族特色,‘两陵一宫’都是沈阳的标志性清文化圣地,这些都有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虽然目前满族文化有很多方面有待发掘,但单从一个城市文化讲,沈阳更具特色,文化厚重性更多。

尾声:

现在辽宁省范围内的满绣技艺岌岌可危,杨晓桐虽然担忧但也对传统文化充满着信心,“现在传统文化逐步得到了重视,年轻人也对传统技艺越来越感兴趣,未来我希望越来越的人都可以接触到满绣,了解满绣,对盛京满绣有更深刻的认知,让盛京满绣这项艺术瑰宝得到传承。”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化与传承」以精湛的技艺“满绣”天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传承文化 带富乡亲|一村仨凤凰 个个有绝招

「四新四化蹲点采访」传承文化 带富乡亲|一村仨凤凰 个个有绝招

...的纳雍县猪场乡弯子村,苗家绣娘熊丽、杨丽、黄梅为了传承蜡染刺绣文化,带领乡亲增收致富,分别创办了凤之梦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丽多姿民族蜡染刺绣部和富纳蜡染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边传授蜡染刺绣技艺,一...

2013-07-11 #经典句子

248年的稻香村 传递美味 更传承文化

248年的稻香村 传递美味 更传承文化

...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题匾额。从此稻香村美名传天下。创始至今,苏州稻香村有着清晰的技艺传承谱系,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在岁月的洗礼与时代的变迁中,苏州稻香村一边坚守着传统的中国味道,一边摸索着在古韵中...

2023-12-28 #经典句子

老匠人剪纸剪出英文诗句 雨花非遗馆获文化专家点赞

老匠人剪纸剪出英文诗句 雨花非遗馆获文化专家点赞

...等非遗技艺,文化专家们连赞:“雨花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出了贡献。”老匠人精湛的剪纸技艺,让参观者赞叹不已。走进雨花非遗馆内,被称为“中华一刀剪”的洪源用剪纸吸引住了大伙目光。或是剪出参观者的名字,或...

2014-07-27 #经典句子

丹江口市浪河镇开发均陶园本课程传承非遗文化

丹江口市浪河镇开发均陶园本课程传承非遗文化

...幼儿园陶艺坊泥水飞溅,笑语喧天。均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远德现场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均陶。师傅教的细致,娃们学的认真。孩子们在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制作均陶。通讯员 供图均州陶器历史悠久,其手工制陶、烧...

2018-03-11 #经典句子

云南非遗项目赴黄山市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云南非遗项目赴黄山市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本届展览以“新生活·新传承”为主题,共分革命老区非遗展、长三角地区非遗展、安徽省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展、中国八大菜系展、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安徽获奖精品展等5大展区,来自全国200余个...

2011-02-17 #经典句子

顶峰论道|中华厨神赋能湾区餐饮发展·美食文化促进深圳多元共生!

顶峰论道|中华厨神赋能湾区餐饮发展·美食文化促进深圳多元共生!

...细致安排,感谢每一位顶级烹饪大师们对烹饪技艺的匠心传承与毫无保留的展示”。与此同时,李耀云大师还表示他十分不舍离开行膳,每一次行膳之旅都给他留下十分难忘的记忆,希望下一年的中国烹饪协会顶级烹饪大师匠传...

2009-05-21 #经典句子

阜阳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文化 一起走进阜阳

阜阳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文化 一起走进阜阳

...为“中国柳编之乡”,柳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美誉天下”。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阜南柳编产品也是通过广交会、上海农展会、中国林产品博览会、徽商大会等交流平台,使之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

2013-07-25 #经典句子

继承传统手工艺 传承中医药文化 中国北京同仁堂精神将百代传承

继承传统手工艺 传承中医药文化 中国北京同仁堂精神将百代传承

中医药从古传承至今,经历多次技术以及产品变革,在发展过程中“药碾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碾子碾碎人生杂陈,沉淀中药文化,药碾子也见证了中国北京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

2023-12-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