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深情的大文豪 不一样的苏东坡

时间:2018-10-09

一生谨小慎微隐忍求全,只为求得一个圆满的结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4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终老,所以很多人生怕行查踏错,早早规划好自己的路径。

一生谨小慎微隐忍求全,只为求得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我们的概念里,仿佛人生最终的价值就在于结局的时刻。一生的繁华若不能换来一个圆满的结局,大家可能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吧?而苏东坡的人生,就有着一个并不圆满的结局。

苏东坡少年成名,老来却潦倒迁徙。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人生或许是有缺憾的。

但人生的价值,并不是以活着享有多少物质,多高的权位,最终是否死在华丽的朝堂之上,风光大葬来衡量的,而应该在于他的灵魂有多么自由和温暖。

以此来评判的话,苏东坡的人生绝对算得上是“价值连城”了,因为他对得起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活出了一个灵魂该有的价值。而苏东坡一生的价值情怀都被收集在了《苏东坡传》这本书里。

作者林语堂是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这本《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也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一部作品。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了解苏东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又能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呢?答案就在《苏东坡传》这本书里。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部分:才华横溢,豁达乐观,至情至性。

01.才华横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的词一经出现,就一扫北宋词坛一百多年的靡丽风气,开创了一代新词风。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苏轼二十一岁那年,和弟弟苏辙进京考试,当时,主考官是欧阳修,他一心想选拔一些有才能的读书人。他在试卷中看到一篇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论》,写得非常精彩。

他本想把这个考生定为头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门生曾巩写的,怕别人说长道短,就定为第二名。直到发榜以后,他方才知道原来这篇论文是眉山来的应试青年苏轼写的。

苏轼考取以后,去拜见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与他交谈了好一会儿,更加喜欢这个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的青年了。

事后,他感叹地对人说:“苏轼这青年可说是善于读书,善于用书了,将来他的文章一定独步天下。”又说:“我应该赶快退避,让他出人头地。”“出人头地”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人们听到了欧阳修这番话,开头很不服气。后来,大家看到了苏轼的诗文,不得不信服了。

苏轼考上进士以后,开始做官了。他在杭州的时候,发现西湖淤塞。

他奏报朝廷,疏浚西湖。他用了二十万民工,深挖河床,用挖出的泥,筑成一条长堤,这就是著名的苏堤。

他曾写了一首诗,形容西湖在晴雨两种不同天气中所表现的不同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优美的`小诗,历来被认为是歌咏西湖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以后,人们又把西湖称为“西子湖”了。

宋神宗尤其爱读他的文章,进餐时,侍奉的人送上饭菜,神宗却读得忘了用餐,口中还连声称赞说:“天下奇才!天下奇才!”

那时的读书人对他崇拜得不得了,把他的文章作为学习的范本。他们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

苏轼一生留下了四千多首诗。他诗思敏捷,诗写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他从老家去京城,坐船沿江东下,途中诗兴勃发,一下子写了四十多首。他的不少诗作都很出色,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富有哲理,已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苏轼还是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我国古代楷书最重要的流派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等,在宋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山谷)、米(芾)、蔡(襄)”,苏轼都列名其中。直到现在,还有人写他的书体。

苏轼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他善于画枯木怪石,自成一体,传世的不过两三幅,已都是稀世奇珍了。他自己评价他的画说,有一幅《寒林竹石》,“已入神品”。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苏轼还通晓医药学。后人把他这方面的论著和大科学家沈括的医药书合在一起出版,称为《苏沈良方》。

苏轼可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乍一看,苏东坡活得无比潇洒,但其实他的后半生,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然而苏东坡最大的才华,就是无论命运怎样毫不留情地碾压他,他都能用独特的逆境哲学,让自己放下过去,那就是他超脱世人的豁达乐观的真性情。

02、豁达乐观

那么,苏轼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塑造的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的成才之路,也许秘密就在其中。

苏东坡出生在人杰地灵的四川眉州,这个热辣、澎湃的城市给予了苏东坡爽朗直率的性格,当然也为他后来虽才华横溢却在政治上遭人陷害悄无声息地做了个铺垫。

苏轼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他的父母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父亲苏洵本身就才华横溢,不但对苏轼兄弟的文化知识特别重视,还非常注重教他们如何做人。

从给两个儿子起名字都可以看出,苏轼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不要那么显山露水、锋芒毕露,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就好。

而苏轼弟弟苏辙性格平和沉稳,则是希望小儿子能处理好福与祸的关系。老爹太了解两个儿子的秉性了。

同样苏轼的妈妈也是位不寻常的母亲。她出身官宦人家,性格果敢又仁慈,对苏轼性格的养成有很大作用。

有一天,年幼的苏轼看到了范滂的故事后就问他娘:“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到:“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母亲的贤德以及父亲苏洵的才华无一不对苏轼潜移默化,在他的诗中我们也能看出些许人情世故。

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苏轼刻苦学习,少年成名,19岁高中进士。

尽管苏轼的人生开局堪称完美,但他的过人才华和年轻气盛也让他敢说敢做,于是也得罪了不少人。

以至于后来被卷入政治的黑色漩涡中,让苏轼的仕途一路起起伏伏,甚至几次坠入深渊。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内心的坚持,依旧乐观地面对一切。

他会转眼去看那些美好的东西,哪怕是最小的事。他几乎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学,他学酿酒,学做菜,学制香,学种地,学盖房子,会写诗,画也画得极好。

他精力充沛,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他热爱读书,热爱思考,热爱搞发明,几乎就没有他不喜欢或者他学不会的事情。

无论在高位,还是被贬为平民,一穷二白,苏东坡总有一种安于现状的自在和自由,他从来不为钱焦虑,不为名痛苦。

有钱的时候他可以一掷千金,拿出全部储蓄建立医院帮助穷人,资助朋友。没钱的时候,他少吃几顿饭,甚至去树林里找苍耳吃,还吃得兴致勃勃。

他从来不曾沉浸在过去的光环中无法自拔,抑郁消沉。而是非常开心地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像陶渊明一样过上隐居的生活了。

他在踏实的务农生活中感到无限的快乐,他喜欢接近自然,喜欢看自己种下的粮食丰收的场景。

那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和“龙井虾仁”就是他这一时期的厨艺杰作。

他总能看到糟糕的事情中好的那一面,他就是有这样的本事,把苦日子过得像诗一样。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岁月悠远,流年静逝,人之一生,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心怀希望与美好,在细碎的光阴里,一路捡拾留存美好,一路丢弃忽略不计,笑看人生起落与悲喜。

03、至情至性

苏轼除了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至情至性的他还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东坡关心民间疾苦,是他一生的底色。

王安石变法中看似完美实际荒诞的青苗法,这项设施本身是很好的,在丰收时节既能增加国家的收入又能增加个人的收入。

然而,在南方洪灾使百姓衣食无依而税又交不出来时便弄得家破人亡。苏东坡见此状,夜不能寐,接连七次上表太皇太后请求宽免贫民的债务。

他深知宫中险恶,也清楚自己上表也许会招人嫌,但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能两肋插刀。除此之外,在他被贬到杭州之时,并没有丝毫的不悦,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为人民着想。

他几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钱,盖医院,发灾粮。他为百姓写了许多诗文,帮助他们发出声音。

他想办法治水,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他一再上书给朝廷,据理力争,希望改变让百姓受害的政策。

他不断地去救人,在这个过程中,他早已忘了自己的苦痛与得失。

虽然饱经忧患,看尽世间黑暗,但他只是变得越来越温和和敦厚,而不是尖酸刻薄。

而苏东坡一生都处在失意与得意之间,一边是官场的不顺遂,一边是他大诗人的光环。

他走到哪里,不但政绩突出,造福百姓,而且他的诗词都是信手拈来,随手送人。

趣闻有一个十八九岁的歌伎向他求诗,他毫不迟疑,即提笔写在披肩上或纨扇上。所以苏东坡的朋友遍天下,有诗人也有农民,有风尘女子也有和尚。

他交朋友从来不在乎什么身份阶层,从来没考虑过什么叫经营人脉。

他交朋友只在乎一片赤诚,只要是有趣的人,他都可以立刻打开家门,摆酒谈话,引为知己。

无论到了哪里,他的身边都会迅速聚集起一群朋友。他们一起游山玩水,一起谈古论今。

哪怕是在海南那样的蛮荒之地,他都可以苦中作乐,和当地的农民成为朋友。他从不封闭自己,不害怕别人的评论伤害到自己,他勇敢自信,走到哪里都把光带到哪里,环境的黑暗从来不曾掩盖过他的光辉。

作者说苏东坡一生过得快活,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当我们苦苦挣扎在命运的泥淖中时,不妨学学诗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与率性,不攀附,不低眉。

学学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纯洁与本真,远离官场的污浊与是非。

生命中有再多磨难再多羁绊,只要保持内心的从容与坚守,任是山穷水尽的寒凉,也会在心底深处找到柳暗花明的快乐与幸福。

总结一下: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

他政绩卓著,襟怀苍生,文韬武略兼备,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但他所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才华、豁达乐观和至情至性的伟大人格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就像《悟空传》里的那句台词:“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繁华如梦,流光易散。当我们在质疑命运的不公时,愿此时的你与我一样,抬头望一望属于苏东坡的那轮明月。

人们常说“富在于心,乐在于心”,若心有所贪,富而不富,乐而不乐。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法做到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唯有自守内心,温柔善良。

在历经挫折之后仍然“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可以看淡世俗的追逐和利益的熏心,可以回到最简单的喜欢。

在酷暑中眼露清凉,在寒夜里升起篝火;在落叶堆积的林间追逐嬉戏,在白发苍苍之时给爱人一个微笑。

在无人问候的宇宙之涯,温一壶月光下的酒,敬昨日,敬明天。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深情的大文豪 不一样的苏东坡》,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东坡肉 大文豪苏东坡的心头爱 你了解多少呢?

东坡肉 大文豪苏东坡的心头爱 你了解多少呢?

一首充满凄婉痛绝心境的江城子,是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为悼念已经故去的妻子王弗伤感而作,一段曲,一份缘,回眸间,已过了千年,那些尘封的隔世情缘,或许只有关于他的诗词与美食,才能为我们解开!那么你知道大文豪家...

2015-04-22 #经典句子

轶事|欲做人上人 先知天外天 大文豪苏东坡的二三轶事

轶事|欲做人上人 先知天外天 大文豪苏东坡的二三轶事

...,苏轼到后园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却一朵没有。此时,他才知道自己见识少,还嘲笑别人,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后来,苏东坡被调回京师,在途中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

2023-12-08 #经典句子

古今第一!大文豪苏东坡一神操作堪称一绝

古今第一!大文豪苏东坡一神操作堪称一绝

...,已经见怪不怪,只怕北风一起身上生疥疮。早上像寒鸦一样缩着颈子,生起火来心中那个畅快。生火取暖便觉如坐春风,溅起的火花如彩霞万朵,桃李盛开。在明亮的窗边悠然独眠,将要醒时还能听到自己的酣眠声。诗人把谪...

2023-11-26 #经典句子

千古文豪苏东坡有怎样的豁达人生观

千古文豪苏东坡有怎样的豁达人生观

...日这平凡的一天诞生一位不平凡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千古文豪苏轼,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被世人称为东坡居士,与其父亲和弟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苏轼一生有许多头衔如豪放派词人、书法家、画家...

2023-08-19 #经典句子

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话 鼓励了多少在迷茫困苦中挣扎的人

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话 鼓励了多少在迷茫困苦中挣扎的人

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话,鼓励了多少迷茫无方向、在困难中苦苦挣扎的人,永世传唱,堪称经典。人活一世,几经繁华、几多失落,几曾豪情万丈,几多愁苦迷茫!世间万物自有发展规律和永恒之变化,也正是因为有着永恒之变...

2016-08-12 #经典句子

5句诗词 饮食 赏景 品性 情感 为官 全方位了解苏东坡

5句诗词 饮食 赏景 品性 情感 为官 全方位了解苏东坡

...,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景色晴雨俱佳,就像美女西施一样,天生丽质,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一样明艳动人。苏轼写景,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笔笔读到。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同样是在任杭州通判期间,因公外...

2018-04-12 #经典句子

从文坛“顶流”到阶下之囚 他们是怎么抹黑苏东坡的?

从文坛“顶流”到阶下之囚 他们是怎么抹黑苏东坡的?

...目击也。宋人《孔氏谈苑》多大一腕儿啊,被人当狗当鸡一样驱赶,而且当着所有人的面。他们从湖州一路坐船北上,有一队人马直接到家里去抄家,把那些文字、书信全都翻出来,而且御史台还专门发文给各个地方政府,抄底...

2023-12-25 #经典句子

知道苏东坡是如何形容老牛吃嫩草的吗?不但很传神而且很文雅

知道苏东坡是如何形容老牛吃嫩草的吗?不但很传神而且很文雅

...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我们都知道,苏东坡词写的非常好,而且我们从苏东坡的词里可以看得出苏东坡是一个极其有正义感的人。他在得知张先已经八十岁了,还要娶一个十八岁的...

2020-02-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