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

时间:2017-06-04

除了一些旧课本和从祖父的书架上翻出来的岭表录异之类的杂书,身边的新文学只有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一本上海一家野鸡书店盗印的沈从文小说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2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来源: |河南文艺出版社 ID:hnwycbs」

(汪曾祺与沈从文合影,左一为汪曾祺)

一九三七年,日本人占领了江南各地,我不能回原来的中学读书,在家闲居了两年。除了一些旧课本和从祖父的书架上翻出来的《岭表录异》之类的杂书,身边的“新文学”只有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一本上海一家野鸡书店盗印的《沈从文小说选》。两年中,我反反复复地看着的,就是这两本书。所以反复地看,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别的好书看,一方面也因为这两本书和我的气质比较接近。我觉得这两本书某些地方很相似。这两本书甚至形成了我对文学,对小说的概念。

我的父亲见我反复地看这两本书,就也拿去看。他是看过《三国》《水浒传》《红楼梦》的。看了这两本书,问我:“这也是小说吗?”我看过林琴南翻译的《说部丛刊》,看过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也看过巴金、郁达夫的小说,看了《猎人日记》和沈先生的小说,发现:哦,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的,是写这样一些人和事,是可以这样写的。我在中学时并未有志于文学。在昆明参加大学联合招生,在报名书上填写“志愿”时,提笔写下了“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是和读了《沈从文小说选》有关系的。当时许多学生报考西南联大都是慕名而来。这里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其他的教授是入学后才知道的。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各体文习作”是本系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我是都选了的。因此一九四一、四二、四三年,我都上过沈先生的课。

“各体文习作”这门课的名称有点奇怪,但倒是名副其实的,教学生习作各体文章。有时也出题目。我记得沈先生在我的上一班曾出过“我们小庭院有什么”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写景物兼及人事。有几位老同学用这题目写出了很清丽的散文,在报刊上发表了,我都读过。据沈先生自己回忆,他曾给我的下几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要求他们写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那一班出过什么题目,我倒都忘了。为什么出这样一些题目呢?沈先生说:先得学会做部件,然后才谈得上组装。大部分时候,是不出题目的,由学生自由选择,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课每周一次。学生在下面把车好、刨好的文字的零件交上去。下一周,沈先生就就这些作业来讲课。

说实在话,沈先生真不大会讲课。看了《八骏图》,那位教创作的达士先生好像对上课很在行,学期开始之前,就已经定好了十二次演讲的内容,你会以为沈先生也是这样。事实上全不是那回事。他不像闻先生那样:长髯垂胸,双目炯炯,富于表情,语言的节奏性很强,有很大的感染力;也不像朱先生那样:讲解很系统,要求很严格,上课带着卡片,语言朴素无华,然而扎扎实实。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因为就学生的文章来谈问题,也很难有系统,大都是随意而谈,声音不大,也不好懂。不好懂,是因为他的湘西口音一直未变,——他能听懂很多地方的方言,也能学说得很像,可是自己讲话仍然是一口凤凰话;也因为他的讲话内容不好捉摸。

(年轻时的沈从文)

沈先生是个思想很流动跳跃的人,常常是才说东,忽而又说西。甚至他写文章时也是这样,有时真会离题万里,不知说到哪里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管不住手里的笔”。他的许多小说,结构很均匀缜密,那是用力“管”住了笔的结果。他的思想的跳动,给他的小说带来了文体上的灵活,对讲课可不利。

沈先生真不是个长于逻辑思维的人,他从来不讲什么理论。他讲的都是自己从刻苦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没有一句从书本上抄来的话。——很多教授只会抄书。这些经验之谈,如果理解了,是会终身受益的。遗憾的是,很不好理解。

比如,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作各种深浅不同的理解。这句话是有很丰富的内容的。照我的理解是: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不能用俯视或旁观的态度。作者要和人物很亲近。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得很紧,和人物一同哀乐,一同感觉周围的一切(沈先生很喜欢用“感觉”这个词,他老是要学生训练自己的感觉)。什么时候你“捉”不住人物,和人物离得远了,你就只好写一些似是而非的空话。一切从属于人物。写景、叙事都不能和人物游离。景物,得是人物所能感受得到的景物。得用人物的眼睛来看景物,用人物的耳朵来听,人物的鼻子来闻嗅。

《丈夫》里所写的河上的晚景,是丈夫所看到的晚景。《贵生》里描写的秋天,是贵生感到的秋天。写景和叙事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对话)要相协调。这样,才能使通篇小说都渗透了人物,使读者在字里行间都感觉到人物,——同时也就感觉到作者的风格。风格,是作者对人物的感受。离开了人物,风格就不存在。这些,是要和沈先生相处较久,读了他许多作品之后,才能理解得到的。单是一句“要贴到人物来写”,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又如,他曾经批评过我的一篇小说,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袋在打架!”让一个第三者来听,他会说:“这是什么意思?”我是明白的。我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对话,我尽量想把对话写得深一点,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事实上,没有人会这样的说话,就是两个诗人,也不会这样的交谈。沈先生这句话等于说:这是不真实的。沈先生自己小说里的对话,大都是平平常常的话,但是一样还是使人感到人物,觉得美。从此,我就尽量把对话写得朴素一点,真切一点。

(晚年写作中的沈从文)

沈先生是那种“用手来思索”的人。他用笔写下的东西比用口讲出的要清楚得多,也深刻得多。使学生受惠的,不是他的讲话,而是他在学生的文章后面所写的评语。沈先生对学生的文章也改的,但改得不多,但是评语却写得很长,有时会比本文还长。这些评语有的是就那篇习作来谈的,也有的是由此说开去,谈到创作上某个问题。这实在是一些文学随笔。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文笔也很讲究。老一辈作家大都是“执笔则为文”,不论写什么,哪怕是写一个便条,都是当一个“作品”来写的。——这样才能随时锻炼文笔。沈先生历年写下的这种评语,为数是很不少的,可惜没有一篇留下来。否则,对今天的文学青年会是很有用处的。

除了评语,沈先生还就学生这篇习作,挑一些与之相近的作品。他自己的,别人的,——中国的外国的,带来给学生看。因此,他来上课时都抱了一大堆书。我记得我有一次写了一篇描写一家小店铺在上板之前各色各样人的活动,完全没有故事的小说,他就介绍我看他自己写的《腐烂》(这篇东西我过去未看过)。看看自己的习作,再看看别人的作品,比较吸收,收效很好。沈先生把他自己的小说总集叫做《沈从文小说习作选》,说这都是为了给上创作课的学生示范,有意地试验各种方法而写的,这是实情,并非故示谦虚。

沈先生这种教写作的方法,到现在我还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我倒希望现在的大学中文系教创作的老师也来试试这种方法。可惜愿意这样教的人不多;能够这样教的,也很少。

“创作实习”上课和“各体文习作”也差不多,只是有时较有系统地讲讲作家论。“小说史”使我读了不少中国古代小说。那时小说史资料不易得,沈先生就自己用毛笔小行书抄录在昆明所产的竹纸上,分给学生去看。这种竹纸高可一尺,长约半丈,折起来像一个经卷。这些资料,包括沈先生自己辑录的罕见的资料,辗转流传,全都散失了。

本文摘选自《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回忆沈从文先生》,汪曾祺 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版。此书系“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之一种。

相关图书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巨擘,他的学生汪曾祺也以特色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享有盛名。在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在创作、生活上对汪处处关照,两人的师生情谊维持了近半个世纪。在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和沈从文有关的部分,数量并不是太多,但几乎每一篇都是认真对待,言之有物。在本书中,他将与老师的陈年往事娓娓道来,师生情长,道出一代名士不为人知的真情怀,读来别有一番滋味;那些介绍、品评沈从文作品的篇什,也都很精到地剖析了沈从文的文学、美学价值,折射出汪曾祺本人的文学观。

购书渠道

河南文艺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河南文艺出版社京东旗舰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天目书单 汪曾祺回忆老师沈从文:他讲课都是经验之谈 没一句从书本上抄来的话

天目书单 汪曾祺回忆老师沈从文:他讲课都是经验之谈 没一句从书本上抄来的话

...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对师生的情谊被传为佳话,那就是沈从文和汪曾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巨擘,他的学生汪曾祺也以特色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享有盛名。在西南联大时期,沈从文在创作、生活上对汪处处关照,两人的...

2023-01-18 #经典句子

汪曾祺经典散文集《山河故人》揭示纯粹文人是怎样炼成的

汪曾祺经典散文集《山河故人》揭示纯粹文人是怎样炼成的

...要部分,进入西南联大后,他的生命中多了影响他深远的沈从文先生,还有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闻一多等先生,以及他的同学、朋友们。“我的师承”记载了汪曾祺对沈从文的多篇文字,他对沈从文其人的理解,对沈从文...

2023-08-10 #经典句子

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是怎样讲课的

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是怎样讲课的

沈从文与汪曾祺▼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西南联大的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种。中文系的语言学概论、文字学...

2024-01-16 #经典句子

沈从文先生的气性·他与汪曾祺先生的区别?

沈从文先生的气性·他与汪曾祺先生的区别?

昨天是,沈从文先生三十周年忌日,嗯。说沈从文先生,自然得先说《边城》,一部极清澈写意的好小说。《边城》的情节与行文,浑融一体:清澈的情节,清澈的字句。清澈在:并不回避悲剧,并不回避死亡(天保和爷爷的死...

2023-09-09 #经典句子

汪曾祺曾写了1句话: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 就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曾写了1句话: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 就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中学做教员,后来来到北京,一度找不到工作,他的老师沈从文得知,托人才给他找了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勉强度日。解放后,他的工作基本都是杂志编辑。汪曾祺有多穷?仅凭住房这一点就可以一看究竟。虽然老来成名,但...

2023-07-08 #经典句子

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散文集——万物有心 人间有味

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散文集——万物有心 人间有味

...,丰富的生活阅历,豁达的人生态度。汪老在文学上师从沈从文,当年在西南联大求学之时,沈从文就是他的国文老师,而且他们一生都是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这些文字里也可以看出,他们的风格如此的相近,都是那么的...

2018-03-10 #经典句子

征文大赛|美术作品展示《略读汪曾祺》

征文大赛|美术作品展示《略读汪曾祺》

...化成一生的文化造诣。抗战期间,他学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亦师亦友,为后世中国近代文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汪曾祺的《山河故人》是对其一生人生历程的回望,从幼儿时随从父辈们一起生活过的日子,到青年时...

2019-09-02 #经典句子

汪曾祺:“我以后是要进文学史的”

汪曾祺:“我以后是要进文学史的”

...现代派的手法写诗、小说。他有一篇这样路数的小说曾被沈从文批评为“两个聪明脑袋在打架”,因为里面的两个人物你来我往,都在说格言、说特别有智慧的话,但这不是小说。在西南联大,汪曾祺上沈从文的课“各体文习作...

2007-12-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