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暑假送福利:开讲啦 中学语文老师的诗歌鉴赏公开课

时间:2016-11-03

悦华海音按:中学语文老师某,性喜谈诗。一日拜访,恰见其对其子侃侃而谈。问及,某则曰,平生绝学,得无觅一传人乎?回视其子,面露苦状,余不禁大笑。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1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悦华海音按:中学语文老师某,性喜谈诗。一日拜访,恰见其对其子侃侃而谈。问及,某则曰,“平生绝学,得无觅一传人乎?”回视其子,面露苦状,余不禁大笑。所谓“公开课”者不过师某暑期闲暇课子之课。悦华闲录于此,以证其疏狂!

古代诗歌,高考必考;对考生备考来说,也是一个小难点。

看近几年全国卷1的诗歌鉴赏,分值固定,一道选择题3分,一道简答题6分,共9分。

除去鉴赏,涉及古诗的还有古诗文默写题,一般2到4分。

有时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上也会涉及到古代诗歌的常识与鉴赏知识。

更重要的是,诗歌鉴赏体系与散文、小说鉴赏体系基本相同,细细研究一下它,再复习散文、小说就方便多了。

以上是诗歌鉴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下面先从古代诗歌的常识谈起——要知道没有常识,就不可能有鉴赏。

今天主要谈一下古代诗歌的文体知识,特别是律诗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它,对识记、理解、赏析都有好处。

01古体诗

大约唐以后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叫格律诗。为与以前的诗体相区分,时人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相应地,称与近体诗不同的为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以及西汉兴起的乐府诗,唐之前的宫体诗其实也是乐府诗的一种。

古体诗在字数与句数上不等,押韵自由,讲求自然声调,这是和今体诗不同的地方。

如《诗经》中的《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全诗每句四字,大致押韵,换韵自由(韵脚见标黑处),基本没规律可循。

如乐府诗《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每句二至六字不等,句式参差,韵脚位置自由,天生一段自然风致。

相传汉武帝时在柏梁台大宴群臣,赋诗联句,形成了“柏梁体”的诗歌体式。柏梁体正体为七言,每句押韵,这在唐之前是很少见的。

以曹丕的《燕歌行》为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02近体诗

近体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诗体,一般认为在初唐形成。主要特点是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上有较严格的规定。

可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解说其特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一,在字数句数上。

近体诗正体为律诗。每首诗八句,每句五字的称五律,每句七字的称七律;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登高》就属于七律。

除去五言和七言律诗外,偶有六言律诗出现,属于律诗的变体,如唐代卢纶的《送万臣》:

把酒留君听琴,谁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截取律诗中的四句,就形成了绝句,绝句又称“截句”就是这么来的。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本八句,是一首五律,但选入小学课本时,只选了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实就是变律诗为绝句了。(后四句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律诗的基础上加倍,就形成排律。

绝句和排律可以认为是律诗的变体。

第二,律诗的押韵有严格规定。

不同于柏梁体的句句押韵,律诗是隔句押韵的,也就是说,偶数句必须押韵。(第一句押不押韵,要看平仄)

以《登高》为例,全诗押ai韵。除去首句“哀”外,有四个韵脚,分别是“回、来、台、杯”。其中“回”和“杯”,古音韵母都是ai,而现代的韵母都变成了ei,这属于古今音变。

第三,律诗的平仄也非常讲究。

先说什么是平仄。平仄是对声调的分类。古语声调分五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声和上声属平声,去声和入声属仄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没了入声字,变成了四声: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我们同普通话标准划古诗的平仄,当然有时候会不准确,但假如涉及对平仄的考察,出题人会小心寻找符合标准的诗例的,这个我们倒不用担心。

平仄的规矩很多,当然在高中语文的范围内只讲讲“对”的原则就行。

所谓“对”,就是指同一联中,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平仄是相对的,只看每句最后一个字,出句必为仄声,对句必为平声——首联的一种情况除外,即,要是首联押韵的话,那么首联的韵脚是平声。

这就是说,律诗不仅押韵,而且讲求押平声韵。

再以《登高》为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平),渚清沙白鸟飞回(平)。无边落木萧萧下(仄),不尽长江滚滚来(平)。万里悲秋常作客(仄),百年多病独登台(平)。艰难苦恨繁霜鬓(仄),潦倒新停浊酒杯(平)。

第四,律诗的对仗也有规律。

告诉学生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就可以。

律诗对仗的规则是:凡是律诗,颔联、颈联必对仗。

如《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对仗的。

“颔联颈联必对仗”,意味着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杜甫的《登高》厉害,因为四联都对仗——把首尾两联放这里,自己琢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03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这些规矩,有何用处?

用处很多。

第一,便于理解与背诵、默写。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对仗。

有同学有疑问——“苦恨”怎么对“新停”?“停”是动词,所以推知“恨”不是名词,而是动词“遗憾”的意思。这样这个句子的意思迎刃而解——

在艰难的处境中,我深深遗憾(生出)密密的白色鬓发;在穷困潦倒之时,我刚刚停下(装有)浑浑的酒液的杯子。

还有同学习惯性地把“霜鬓”写成“双鬓”,如果知是对仗,“双”这个数词怎么能和“酒”这个名词相对呢?所以只能是“霜”。

第二,可以快速地处理特定的语言文字应用题。

前几年考过打乱一首律诗,让学生重新排序的题目。虽然这几年少了,但拟个对联或区分对联的上下联,还经常在各地的模拟考中出现。

当然,北京大学出的语文自主招生题目,也屡屡出现律诗规则的应用。

——这时,律诗的押韵、对仗、平仄的规矩可以快速地帮你解决问题。

有一年寒假后,我随口说了个春联“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让学生区分上下联。有同学说“三江”句是上联,“四海”句是下联。问他理由,他说:“三”在“四”前面哦!

当然更多的同学知道,“海”是仄声,一定是上联。——这就是平仄的应用。

第三,可以启发对诗歌的鉴赏。

全国卷3,出到了刘禹锡的《插田歌》(节选),笔答题考查的是语言风格的比较赏析。

原问如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那么这两首诗分别长啥样?

插田歌(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当然我们要细细赏读两首诗的语言,以明确其语言特点。

但如果能分辨出两首诗一首是古体诗(民歌),一首是近体诗,我们就可以从概念出发,快速锁定二者的不同——

古体诗倾向口语化,韵律自由,是民歌风;近体诗倾向于典雅,韵律严格,风格庄重。

这样再结合具体诗句,事半功倍。

04结语

限于时间,此课仅仅讲到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特点,并没涉及到词与曲。可以研究一下词与曲的特点,研究方法其实和诗相同。

通过此课,我们了解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一些特点,以及对诗歌的识记、理解、赏析上的作用。

讲的比较简单、粗陋,但大致可以对付高考!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暑假送福利:开讲啦 中学语文老师的诗歌鉴赏公开课》,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登高》古代诗歌鉴赏——记九江三中教师宋文静的公开课

《登高》古代诗歌鉴赏——记九江三中教师宋文静的公开课

...班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内容丰富、启发性强的古代诗歌鉴赏公开课。课后副校长王荣莉站在前辈老教师的角度上,对宋老师的这堂课十分肯定,“再次让自己来了一趟快乐幸福的语文之旅。”她认为,语文老师是幸福的,所以他(...

2020-04-23 #经典句子

聚焦高考︱语文——最后阶段 坚持“六个原则”“两个回扣”(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柳

聚焦高考︱语文——最后阶段 坚持“六个原则”“两个回扣”(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柳

...关键时刻,名师来支招,助力迎考。今天来看看这位语文老师的建议吧——面对即将到来的语文高考,我们高三学子该怎样进行最后的冲刺呢?首先,要力避考前冲刺的几个误区一是重点复习目标不明晰,随大势,盲目跟风,缺...

2018-02-26 #经典句子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

...,把我送到了一个有许多小朋友的地方,把我的手交到了老师的一双很温柔的手上。于是,我来到了学校——我的新“家”。 ⑥学校里,有我的老师。老师,是舵手,带着我们在学海航行;是向导,领着我们在书山长途跋涉。...

2019-11-22 #经典句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三语文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三语文答案

...用《说“木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的意蕴,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2.学会寻找关键句,梳理课文结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征,点燃学生热爱诗歌的...

2024-01-19 #经典句子

小语老师和中学语文老师吵起来了!竟然是为了一个高二学生……

小语老师和中学语文老师吵起来了!竟然是为了一个高二学生……

...了可惜不过,楼上的回复普遍比较官方,正像是一般语文老师照本宣科教导他们的学生一样。所以也怨不得楼上有学生说看不懂。不过我始终搞不懂为什么同志们有点人文学科方面的问题都要求助于语文老师呢,就好像昨天那个...

2023-11-13 #经典句子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与参考答案(一)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与参考答案(一)

...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B.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C. 夕阳劝客...

2009-08-23 #经典句子

「三名+建设工作」渭南初级中学发展共同体开展语文复课研讨交流活动

「三名+建设工作」渭南初级中学发展共同体开展语文复课研讨交流活动

...的阐释,对审题的精准把握,对评分标准的解释,为与会老师的中考复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为常态的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报告在教师们的交流分享中落下帷幕,老师们表示专家酣畅淋漓、精彩纷呈的讲座,让人...

2023-11-07 #经典句子

议论随笔: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结构困境

议论随笔: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结构困境

...构建教学语境,同时,也只有调动学生在导入部分就配合老师的引导真正进入语境完成语境的基本构建才能展开语境教学。事实上,很多教师在课程最初的语境构建环节并没有完成“调动学生在导入部分就配合老师的引导真正进...

2015-10-3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