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 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

时间:2016-07-23

早朝上,唐宪宗满脸怒容,将一封折子扔到群臣面前:你们看他写的什么东西?岂有起理!大臣们又惊慌又疑惑,这位人称中兴之主的唐宪宗刚刚完成了平定藩镇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4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1.

元和十四年,正月,长安的早春寒风依旧。

早朝上,唐宪宗满脸怒容,将一封折子扔到群臣面前:你们看他写的什么东西?岂有起理!

大臣们又惊慌又疑惑,这位人称中兴之主的唐宪宗刚刚完成了平定藩镇的千古功绩,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正享受着名垂青史的荣耀,心情大好,什么事能令皇上龙颜大怒呢?

宰相裴度翻开奏折,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这是一封反对皇帝迎接佛骨的文章。

原来,平定淮西之战后,唐宪宗和那位开启开元之治的曾祖唐玄宗一样,渐渐对政务产生懈怠,染上了追求长生,迷恋丹药的恶习。最近更是荒唐,居然打算将佛骨迎入京城供奉,一国之君如此礼佛,自然引得全国百姓跟风,一时之间全国陷入对佛教的狂热中。

只见奏折上劈天盖地,全是触目惊心的言论。

先是说佛祖不过就是个外国人,甚至是个蛮夷,不值得追捧。

什么供养佛骨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社会秩序混乱。

更激进的是,他还讽刺历代信佛妄想长生的皇帝,非但都短命,而且王朝也不长久。

这无异于指着皇帝的鼻子大骂:你这样礼佛,不得好死!

写这封奏折的人裴度熟悉,正是跟着他一同平定淮西,刚刚立了大功升职加薪的韩愈。

裴度的额头冒出冷汗,心想:韩愈啊韩愈,你这祸闯得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众人紧张得不敢说话,唐宪宗怒不可遏地问道:你们说,赏韩愈什么好?是一丈红呢还是鹤顶红?

眼看唐宪宗气得血压飙升,韩愈脑袋即将搬家,朝廷重臣、王公贵族纷纷为韩愈求情,希望皇帝念在他平藩有功,对皇帝一片忠心,且是当代人人敬仰的一代文宗的份上,饶他一条小命。

皇帝震怒难消,在一片求情声中,还是决定给予韩愈贬谪潮州(广东)的重罚。

韩愈被连夜驱赶上路,他的全家上百口人也随后卷铺盖离开了长安。

天寒地冻,风雪漫天。

望着长安的方向,群山阻隔,前方路途漫长,他想:这一去,只怕很难活着回来了。

在路上遇到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愈不由悲观地对他说:你千里迢迢来送我,是不是你爸妈叫你帮我收尸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韩愈第二次踏上贬谪岭南的遥远路途,两次都是冬天,都是拖家带口匆匆上路。

上一次,他得罪了权臣李定,而这一次,他直接得罪了当朝天子。

代价是极其惨重的,恶劣的天气,漫长的路程,直接导致他的一个女儿死在路上,甚至仓促埋在路边,而一个侄子也在到达潮州后不久死去。

仅仅只用了2年的时间,韩愈就体会了从巅峰到谷底的种种滋味。

他不是没料到这个后果,他的一生也不是没经历过巨大的风浪,但是始终不改的,是勇敢和正义的底色。

2.

韩愈的一生,犹如一部青铜逆袭王者的励志爽文。

比命苦,韩愈还没输过。

在他出生的时候,盛唐早已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成为往事,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纷纷上演。

乱世之中,他的家庭也很不幸,刚出生不久,母亲死了(一说改嫁),三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更悲惨的是,12岁那年,他唯一活下来的亲哥哥被贬谪广东不久也死了。

眼看着就要被送到孤儿院,幸好嫂子是个善良的女人,非但不嫌弃这个拖油瓶,还将他和亲生儿子韩老成一视同仁,一起养大。

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跋涉千里从广东回到祖籍河南,再定居宣州,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父亲和哥哥留下的微薄田产只能让一家人勉强度日,韩愈必须尽早担负起养家的责任。

19岁那年,韩愈带着全家的希望,只身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定个小目标,这次先考个状元吧!”

首次应考的韩愈自信满满,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二击、三击……

第二年,落榜。

第三年,落榜。

没想到吧,这位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一代宗师,被苏轼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巨公,竟然跌倒在应试作文上。

其实也不能全怪韩愈,唐朝的科举难度系数奇高,每年录取的名额不超过30个,其中还不知道多少个是内定的。(王维、李商隐、杜牧,我不是针对你们)

“再这样下去,我连稀饭都吃不起了,怎么回去面对辛苦养育我的嫂子啊……”。

在长安的生活捉襟见肘,若不是有堂兄的前上司资助衣食,他早已露宿街头,不知道哪天就饿死了,更何谈报答嫂子和实现理想呢?

走在偌大繁华的长安街头,韩愈看着万家灯火,心里一片凄凉。

他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加油吧,韩愈!

出门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

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

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

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

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第四年,韩愈终于凭着最后一点人品和运气考中了进士,但是他还不敢放鞭炮庆祝,因为更难的还在后面。

进士及第后,还需要参加吏部考试才能做官,这次是直接跟各省状元,全国学霸竞争,难度指数堪比登天。

韩愈又连考了3年,次次败北。

在物价和房租都奇高的长安,韩愈一呆就是10年,却连个长安户口也没混到。

望着空空如也的钱包,韩愈忧从中来:嫂子,我又双叒叕让您失望了……

痛定思痛,韩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身的才华,却没有用武之地呢?这不是我的问题,一定是人才选拔的制度有问题。

病急乱投医的韩愈一口气给宰相写了三封信,吐槽、卖惨、求推荐,能想到的话全说了,但是宰相显然很忙,根本没空理会这样一位无名小卒的来信。

十年科举的坎坷给了韩愈重重的打击,同时也让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固然难得,懂得赏识和发现人才的人更是难得。

于是他发出了那句响彻古今的名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韩愈这匹千里马就快饿成草泥马了。

再耗下去,全家都要跟着饿死。

公元796年,韩愈离开长安,加入了董晋在汴州(河南开封)的幕府。

地方政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中央那么高,韩愈在幕府担任一名节度掌书记。

幕府的工作并不轻松,除了大量的公文、文书,还有各种琐碎的杂事。

活多钱少也就算了,这还是一份高危的职业。

在汴州工作3年后,董晋突然去世,韩愈护送董晋的灵柩离开汴州,前脚刚走,就得知汴州大乱,许多同事被乱兵杀死。

韩愈侥幸逃过一劫,但他很快意识到:老婆孩子来不及逃走,还在城里呢,不知道是生是死。

心急如焚的韩愈拔腿就往回跑,幸好路上得知亲戚已经帮自己护送妻儿离开了汴州,正在往徐州的路上。

韩愈随后赶到徐州与妻儿团聚,顺便加入了张建封的幕府。

张建封是韩愈的好朋友,然而在好朋友手下工作也不是那么顺心的事儿。

张建封是个提倡狼性文化的领导,要求韩愈早晚打卡,中午不许擅自离开单位,本来10小时的工作时间硬生生变成了16小时。

韩愈大怒:岂有此理,给这么点工资还要我加班,有本事给加班费啊!

他义正言辞地写了一封信给领导,痛斥不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议领导尊重人才,改革作息时间,实行人性化管理。

当然,韩愈的反对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徐州不到1年,韩愈就因为和领导不和愤而离职。

和上次一样,韩愈刚离开徐州,徐州就因张建封病死而大乱。

再次侥幸捡回一条性命的韩愈心有余悸:在幕府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考个中央的编制啊!

公元801年,韩愈通过调选获得四门博士一职,主要负责7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子弟的教育,相当于大学讲师。

虽是京官,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冷官,职位低,待遇差。

此时韩愈一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30多口人(包括堂兄、侄子一家老小),在房租和物价都奇高的长安,负担不可谓不重。

冬天,一家人挤在漏风的出租屋里,皮肤冻得像生了鳞甲,衣服被子硬得像刀子。鼻子难以呼吸,裂开的手指流出了血,立马就冻住了。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苦寒》

4.

大学讲师在如今看来是个体面的工作,可在当时却让人看不起。

当时的社会对于教育和师道并不重视,甚至以“好为人师”为耻辱。韩愈显得格格不入,他不仅乐于为师,而且广收门徒,甚至还写了一篇《师说》,歌颂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荣!

其中的许多名句至今仍是教师这个行业最好的注解,比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和社会风气唱反调的行为被其他人当做笑话,他们群起而攻之,抹黑韩愈,称他是个“狂人”。

韩愈依然无所畏惧。

3年四门博士期满,韩愈通过京兆尹李实的关系当选为监察御史,这个岗位虽然职级不高,但却能参与朝廷大事,前途不可限量。

更巧的是,新的部门有两位大名鼎鼎的青年才俊,人称牛柳组合的刘禹锡、柳宗元。

三位大佬齐聚一堂,堪称文坛奇观。然而在当时,他们三人同框的画面却并不总是其乐融融的。

三人当中,柳宗元是万能胶,和韩愈并称韩柳,扛起古文运动的大旗。和刘禹锡并称刘柳,是一生同进同退的难兄难弟。

然而,三人的政治理念却并不相同。当时,刘柳正和王叔文一党谋划改革,整治当时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的局面,维护中央集权。

韩愈对激进的改革不以为然,而且他十分厌恶王叔文一党,虽然欣赏刘柳的才华,却担心他们被奸人利用。

公元803年,京城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决定免除这一年的租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然而京兆尹李实却说:虽然有点旱情,但是庄稼收成好得很,百姓安居乐业,交点租税不影响生活。

于是长安百姓在这饥荒之年,为了交税,不得不拆屋卖瓦,贩卖妻儿,忍饥挨饿。

韩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顾不上自己还在试用期,也没空顾忌李实的权势和对自己的提拔,果断实名写了一封举报信,陈述京城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以及某位高官谎报灾情,鱼肉百姓的事实,并建议朝廷停征租税,来年收成好了再收取,让百姓恢复生产。

信提交上去后,皇帝表示赞许,百官为韩愈的勇气点赞,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李实没有收到惩罚,韩愈却被贬广东阳山。

“这件事并不简单,肯定是我跟刘柳聊得太嗨,他们会不会把我的聊天记录发给我的死敌王叔文了……”

韩愈不由得怀疑自己被贬不是因为李实的报复,而是刘柳的泄密,这个误会直到晚年才解开。

5.

带着满腔的愤怒和幽怨,韩愈来到广东阳山。

阳山这个地方不仅偏远,而且荒凉,关键是百姓说的话如同鸟语,韩愈像个流落荒岛的人一样无所适从,跟人交谈都很困难。

然而他还是竭尽所能,积极为百姓做实事,发展教育,广收学徒。韩愈的名气逐渐打响,当地百姓纷纷以韩愈的姓作为自己子女的名字。

同时,他默默等待着回京城的时机。

公元805 年,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失败了,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一年,唐宪宗即位,大力打击王叔文一党,刘禹锡和柳宗元陆续被贬。

韩愈终于得以回到长安,虽然依旧是坐冷板凳的学官,不过这一回是正五品上的国子学博士。

回到长安不久,大概是忍受不了此起彼伏的谣言攻击,韩愈请求分司东都洛阳。

虽然外派到分公司,但韩愈也没让自己闲着,来到洛阳,他轰轰烈烈地干了几件大事。

唐朝中后期的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是两大社会毒瘤,连皇帝都无比忌惮这两股势力,而韩愈偏要跟他们对着干。

先是和宦官唱反调,严厉限制僧尼和寺庙的数量,避免国家花钱养太多不干活的闲人。

随后又和藩镇唱反调,抓捕非法军人,避免贼盗利用假的军人身份扰乱社会治安,同时也打击藩镇节度使私藏有罪的士兵。

韩愈忙得起劲的同时,针对他的警告信和投诉信塞满了信箱,都是得罪不起的恶势力。

上司头疼不已,疯狂暗示韩愈:你也别太较真儿了……

韩愈拍案而已:职责所在,要是你觉得我不该管,就把我辞了吧!

韩愈深知怀才不遇的痛苦,因此格外重视发掘人才,在这之前,他已经结识了张籍、皇甫缇等人才,将他们纳入门下,这次在洛阳,他又发现了一位天才诗人——李贺。

李贺的才华引起了韩愈的关注,他鼓励李贺:以你的才华,考个进士稳稳的,我给你打包票。

出身贵族世家,还有韩愈作担保,按理说李贺的胜算还是很大的,谁知道一些考生因为嫉妒心作祟,大肆制造舆论,说李贺的父亲叫“晋肃”,和“进士”谐音,李贺要是去考进士就是不孝。

面对众口煊煊,李贺吓得面如菜色。

韩愈拍案而起:荒唐!父亲叫“晋肃”就不能考进士,老爸要是叫“仁”,是不是就不能做人了?

可惜韩愈的仗义没能鼓励李贺,李贺默默退出了考场,从此郁郁寡欢,蹉跎半生,年仅27岁就去世了。

6.

随着职位和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争先用重金邀请韩愈写墓志铭。

韩愈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摆脱贫困线,跻身作家富豪榜,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坛大佬。

48岁这年,韩愈在长安靖安里买了一套房,安顿一家老小。

奋斗了这么久,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韩愈感慨万千,对儿子说:当初你老子我来长安的时候一穷二白,全身值钱的东西就是那些书,奋斗了30年才买了这套房,你可得珍惜啊……

示儿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从寒门学渣逆袭为文坛大神,韩愈50岁前的人生已经可以用功成名就来形容了,然而他还将超越自己,超越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唐诗人,迎来一生的巅峰!

这个巅峰,就是出征淮西。

众所周知,很多大唐诗人都有个从军梦,梦想建立军功,封侯拜相,杨炯的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就是最好的注解,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实践并且成功的屈指可数。

而韩愈,正是那个例外。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儿子吴元济秘不发丧,公然与朝廷叫板。

主战派代表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坚决要求出征淮西,平定藩镇之乱,而朝廷中主和派的势力也不小,唐宪宗难以抉择。

韩愈此时担任中书舍人,他果断上了一封《论淮西事宣状》,建议皇帝出战,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作战策略。

就在韩愈上书不久,武元衡和裴度就在上班路上遇刺,武元衡还被刺客砍了。

天子脚下,宫城门口竟然发生这种事,朝廷震惊不已。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唐宪宗,他很快坚定了平定淮西的决心,任命裴度为宰相,。

裴度提拔韩愈为行军司马,担任军中参谋,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仅次节度使和副使。

此战对大唐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裴度和韩愈,也是赌上了全部身价性命的一战,能不能扭转乾坤,挽救大唐国势,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就在此行了!

过鸿沟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韩愈不辱使命,完美完成了他的职责。

先是出征前凭借外交官级别的口才说服了不安分的节度使韩弘,让他乖乖配合裴度,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

随后给裴度献计,自请带一支千人的军队突袭蔡州,拿下吴元济。

裴度大惊:你这老教授,拿粉笔差不多,还想带兵打仗?

韩愈:相信我,敌人的主力都在别的地方 ,蔡州都是老弱残兵,一定可以活捉吴元济。

裴度对他的勇气表示肯定,但是拒绝了他的提议。

不久,大将李愬居然也来裴度面前,提出和韩愈一样的建议。

裴度当即准许。

结果正如史书中所说,李愬在蔡州大战中一战成名,活捉吴元济,平定淮西,名留青史。

韩愈这位事前诸葛亮,虽然遗憾错失了立下千载神功的机会,但也协助裴度完美完成了后续的各种收尾工作。

人逢喜事精神爽,回程的路上,韩愈心情大好,刚离开荆山,眼前就到了华山。

绚烂的日出,出现在迎接胜者归来的城门之上,刺史亲自来欢迎立下战功的将士们。

胜利的心情何等豪迈。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7.

平定淮西,让唐朝士气大振,人心凝聚,也将唐宪宗的中兴事业推向了顶峰。

老板心情大好,裴度、李愬、韩愈等人通通升职加薪,韩愈升为刑部侍郎,官至四品大员。

更为荣耀的是,为了铭记这个辉煌的时刻,朝廷一致推举韩愈执笔写《平淮西碑》。

这是一件注定流传千古的大事。

论能力,论经验,论文笔,韩愈都是写这篇文章的不二人选。他受宠若惊,倍感责任重大,苦思冥想了70多天才终于写成了文章。

然而这件事很快就跑偏了,还变成了让韩愈十分没面子的糗事。

《平淮西碑》写成后,唐宪宗命人刻石立碑,还将抄本群发到全国官员手中。

李愬妻子看到文章大书特书裴度的功绩,对自己老公立下的盖世神功一笔带过,不由得大为光火,立刻进宫跟唐宪宗告状。

要是一般的泼妇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女人还是皇亲国戚,唐宪宗的堂姐,宪宗不得不给她面子,当即同意抹掉碑文,换个人来写。

堂堂文坛盟主的文案被下架,韩愈心里难免憋屈。

9.

公元820年,唐宪宗在迎佛骨一年多后,没有求来梦想中的长生,却英年早逝。

韩愈不幸言中。

就在这一年,他的好友兼古文运动的战友柳宗元也去世了,韩愈曾经跟他有一些政治上的分歧和误会,但柳宗元自始至终十分信任他,死后还将自己的幼子托付给他和刘禹锡等好友。

韩愈破例为柳宗元写了4篇悼念的文章,纪念这位和自己一样命途坎坷的老友。

即位的唐穆宗很快将韩愈召回长安,韩愈的职业生涯再度开挂,一路青云直上。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去世前2年,韩愈又干了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

公元822年,没安分几年的藩镇再次作妖,这次是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被部下王廷凑灭了满门,自立为代理节度使。

今时不同往日,朝廷已经没有信心平定战乱,只能承认王廷凑的合法性,并派担任兵部侍郎的韩愈前往宣抚。

深入战区,等着他的当然不会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个个面目狰狞、箭弩拔张的将士。

连元稹都不无担忧地对穆总说:韩愈可惜了。

穆总反应过来,连忙派人给韩愈带话:你就离得远远地观望一下,不必真的去。

韩愈没有把这次出差当旅游,这么多年来,他跟政敌刚,跟皇帝刚,甚至跟佛祖刚,多少次死里逃生,怕死他就不叫韩愈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韩愈从容地坐在各怀鬼胎的藩镇军营中,气定神闲地问:造反好玩吗?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下场你们知道不?这有两条路给你们选,要么听爸爸的话跟朝廷合作,保证你们衣食无忧,要么就让爸爸给你们上一课,还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吴元济不?

韩愈三言两语就把将士们收得服服帖帖,刚刚还气势嚣张的王廷凑赶紧陪着笑脸,给韩愈夹菜倒酒,并保证不闹事。

10.

韩愈的一生,也算是功成名就。

作为一名官员,他有勇有谋,文能治理政务,武能出征战场,战斗指数爆表。

作为一名文人,他领导古文运动,带领唐宋八大家开创文章的盛世,影响后世文坛几千年。

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广收弟子,发现人才,改革社会风气。

就像吴彦祖是帅哥的代名词,马云是富豪的代名词,韩愈早已成为文坛大神的代名词。

他就像一座永恒的灯塔,指引着后代无数文人的方向。

杜牧将韩愈的文章和老杜的诗歌并称: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北宋欧阳修和苏轼作为继承韩愈古文运动的两位文坛大佬,在当时就被世人称为“当世之韩愈”。

苏轼在《韩文公庙碑》中称他是: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韩愈评传》——卞孝萱,张清华a,阎琦

《阅读韩愈》——阎琦

《康震讲韩愈》——康震

《韩愈研究》——罗联添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 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更是百代文宗 韩愈这十句话 富含人生哲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更是百代文宗 韩愈这十句话 富含人生哲理

提起“唐宋八大家”,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但能张嘴就说出八个人名字的,估计做到的就很少了,可如果我问你,你知道“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么?如果你能答出是韩愈,那你对诗词向,了解的可以。没错,“唐宋八大家”之...

2023-10-12 #经典句子

百代文宗韩愈广东斗鱼记:谏迎佛骨 被贬潮州 鳄鱼相伴

百代文宗韩愈广东斗鱼记:谏迎佛骨 被贬潮州 鳄鱼相伴

唐朝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19年,52岁的韩愈写了一篇名为《论佛骨表》的文章,当朝天子唐宪宗看后勃然大怒,决意要处死韩愈,幸得宰相裴度极力营救,总算免除一死,但被贬至偏远地区潮州。谏迎佛骨,动怒天子这一年...

2007-07-02 #经典句子

“百代文宗”韩愈四篇优美散文 每一篇都意蕴悠长

“百代文宗”韩愈四篇优美散文 每一篇都意蕴悠长

...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又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散文领域,韩愈开一代文章之先河,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韩...

2020-01-26 #经典句子

百代文宗韩愈诞辰1252周年 焦作孟州网祭韩公 另欣赏百个经典名句

百代文宗韩愈诞辰1252周年 焦作孟州网祭韩公 另欣赏百个经典名句

据孟州文旅官宣报道:3月26日,岁次庚子,三月初三。值百代文宗韩愈诞辰1252周年之际,韩愈故里各界人士,用互联网而敬设香坛,以肃穆神圣之心,感念追远之情,穿越时空隧道,沟通天地两界,虔诚追思韩愈公之懿德。韩...

2014-07-08 #经典句子

韩愈最短的诗四句

韩愈最短的诗四句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并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称。3、韩愈在古老的《广东通志》中,它被称为广东古代八大圣人之一。他的散文创作理论,如“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2023-01-29 #经典句子

韩愈流传千古的七句名言 句句都是人生智慧

韩愈流传千古的七句名言 句句都是人生智慧

...韩昌黎或韩文公,为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出自唐·韩愈《师说》。道,指某种学说、道理。术业,技能本领。专攻,专门的研究。对于某门专业知识或学说的学习...

2015-06-28 #经典句子

韩愈一首很经典的友情诗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 但是写得很感人!

韩愈一首很经典的友情诗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 但是写得很感人!

韩愈列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之称,同时与当时的柳宗元,以及后来的欧阳修、苏轼等人,推动了古文运动,真正让文章有了深刻的思想,四个人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此之前的文章无非就...

2022-11-15 #经典句子

韩愈的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 被苏轼化用到词中 成为新的经典

韩愈的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 被苏轼化用到词中 成为新的经典

...得文学更贴近生活,也更加接地气,于是韩愈也被称为“百代文宗”,对散文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本来就应该要讲真话,要贴近生活,要有真实的内容,要是没有这些作为支撑的话,文章就会平淡平庸,读来无法打动...

2023-12-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