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我对袁枚《随园诗话》指出写诗作文者7个大忌的现实理解

时间:2016-03-17

对此,我结合30多年业余作者的见闻与体验,谈谈我对这7个大忌的现实理解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我的年度书单#

清代袁枚的著作《随园诗话》,指出了写诗(也包括散文)者的7个大忌。

对此,我结合30多年业余作者的见闻与体验,谈谈我对这7个大忌的现实理解。

1.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格调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虽然必不可少,却也容易制造。

何况它带有很重的技艺性,一方面门槛低,另一方面,若着意经营,则势必由“空架子”走向“花架子”,为形式而形式,甚至成为“绣花枕头”。

“风趣”是一种“意味”,犹如一盘佳肴呈现出的独特的色、香、味、形的总和。

光有“架子”没有内容即“佳肴”,“意味”是产生不出来的。

然而,“佳肴”的创造非高超的“局掌师傅”莫属,没有这一领域的天分和才气,恐怕连其皮毛也摸不着。

文学创作的主体,必须具有浓烈的真情、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灵性,这样才能写出性灵,也才能使作品呈现出真善美的风趣。

什么“诗教观”,什么“格调说”,什么“肌理论”等等,都未能揭示出文学的这一内核。

2.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此乃袁枚借用来对普天之下“文学爱好者”的好心告诫。

舞文弄墨脱颖而出了自是风流,极易浪得虚名,有的还可因成功“立言”而被青史记上一笔,但这只是其好看的一面。

另一面,则犹如一幅至美油画的背后一样糟糕。

“作画”过程中苦行僧似的清贫乃至潦倒,哲学家似地绞尽脑汁想破脑壳,探险家似地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即便如此,假若独独缺少一种宗教般的献身精神,那依然是难以在文苑里占有一席之地的。

笔者庆幸尚有自知之明,连做梦都没想过当作家。

之所以能坚持给文学当票友至今,是抱定一个“快乐读写思”的信念,只求“读写思”的过程快乐,不求“读写思”的成果高下多寡。

不求正果,唯求快乐,“看人间,写万象”,“年年不空过,日日有小酌”,自然也不求名不求利。

对于文学这个令吾辈又爱又恨的尤物,充其量只是把她当情人,把写作当作“快乐人生”的一个手段与途径。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是人不是人,都在搞散文;是文不是文,都在叫‘散文’”,我是不大感冒的。

因为这在浪费社会资源(包括媒介传播资源和人力财力资源),浪费追求者的才力精力以及宝贵的人生。

“吟诗”一需才气与性灵,二需安贫乐道孜孜不倦,以致使出浑身解数、献出毕生精力。

光凭勤奋刻苦与矢志不渝,极难登上象牙之塔。

因此,奉劝绝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平凡人,文学风情万种,可爱却很“酸”,千万不要被她所迷惑;假若自量没有文学创造的天分,没有准备好全副身心追求她并托付一生,千万别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选择走这一条不归路。

3.大道得从心死后,此身误在我生前

对于悟出了“文学既要天赋又要托付终生”禅道的文学爱好者,其得道之时,实在就是其文学之梦的心死之日。

换句话说,得道之时,即是凤凰涅槃获得新生之日。

得道越早,耽误越少。“生前”耽误了的,“生后”还来得及弥补。

人生价值并非唯一体现在文学创造上。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从文仅仅是其中最为清苦最需天分且最为拥挤的一条,其它的条条大路都可通罗马呢。

选择文学这条路,事前真的要想清楚。

4.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

如今的多数作品恰恰相反,能够用典之处拼命用典,唯恐读者误以为作者胸中无典。

我个人常吃降压药,把原有的可怜的记忆力给降得所剩无几,因而我确实是读者担心与小觑的胸中无典之人。

可这并不能代表多数搞文学的情形啊。

其实,作者与读者都不要怕无典,只要作品的文字背后有典即可。

此即袁枚老先生号召的“人有典而不用”,实乃人有尊严不怒自威也。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杖人多笑,十里珠帘半下钩。

用典于作者,犹如人老簪花,不仅见者多笑,而且花也会因上老人头而自羞的。

舞文弄墨与其他行当不同,其他行当的“作品”也许愈显花哨愈好,文学作品却是最为推崇质朴无华的。

俗话说的“满罐子不荡浅罐子荡”,正好是文学之华与实方面的真实写照。

6.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

谁都希望自己才大,这点没有异议;问题是谁也不冀望自己志小。

志之大小,其实没有标准,关键是要与自己的才气相符。

“志”乃“衣”,“才”乃“体”,量体裁衣是也。

志小则“愿无不足”,挑明了这个利害,相信作者诸君便会明智地选择量体裁衣而非好高骛远的。

7.蝉移无定响,星过有余光

送迎人自老,新旧岁无痕

蝉移无响、岁逝无痕,星过有光、人过自老,自然界与人类的诸多现象及定律,都是值得文学创作学习借鉴的。

本来,文学创作的主要功能,就是真实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变化;何况,文学作品追求形象逼真的同时还得追求生动传神,那就更要从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存在中吸取源泉。

本质的外表多是质朴,泡沫的外表才是花哨,舍本逐末恰恰是弄巧成拙的“大愚若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我对袁枚《随园诗话》指出写诗作文者7个大忌的现实理解》,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读袁枚《祭妹文》:血泪和墨写真情 表现诗人对于三妹之死的痛惜

读袁枚《祭妹文》:血泪和墨写真情 表现诗人对于三妹之死的痛惜

...书中那些训诚和典范。袁枚在这篇祭文中能从素文的死,指出诗书误人的弊害,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礼教的进步立场,在当时其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高情于事,以情为文。祭文是古代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为亲友而作的...

2011-10-31 #经典句子

黄庭坚的一首绝句 内容扑朔迷离 让袁枚也感慨不已

黄庭坚的一首绝句 内容扑朔迷离 让袁枚也感慨不已

...点,比如李白和李贺就富于想象,而杜甫和白居易则崇尚现实主义。李商隐则善于用典,杨万里的诗作却能激发读者进行深层的思考。俗话说,文如其人。诗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也有各自的人生遭遇,所思所想必然与自己的...

2020-12-02 #经典句子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长恨歌》 只用两首绝句 犀利到你叹服!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长恨歌》 只用两首绝句 犀利到你叹服!

...歌》,从文学的角度,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是袁枚却有现实主义的冷眼。那皇家的爱情故事确实震撼催泪,但你想过没有,唐明皇和杨玉环固然是悲剧,最大的悲剧在人间,像杜甫写得《石壕吏》里,夫妻在战乱下,刚刚得知...

2023-12-05 #经典句子

袁枚:不仅是诗人还是美食家 他的一篇《祭妹文》催人泪下!

袁枚:不仅是诗人还是美食家 他的一篇《祭妹文》催人泪下!

得到需要的,是福;贪求过多的,是累。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饭,只能吃两碗的饭量,如果贪图饭菜的香味多吃两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处,相反,倒会因为胃承受不了而带来痛苦。可见,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别人...

2009-02-08 #经典句子

2021年深圳一模11篇标杆作文评析及评分细则

2021年深圳一模11篇标杆作文评析及评分细则

2021年深圳一模作文评分细则及11篇标杆作文点评葛福安团队一、作文题目: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

2016-02-23 #经典句子

袁枚的小诗《苔》 简单的四句话为何催泪?它到底写出了什么

袁枚的小诗《苔》 简单的四句话为何催泪?它到底写出了什么

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小诗《苔》,很简单,很通俗,为什么近日来尤其受关注,甚至有催泪的效果。我们来看看这首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小诗我很喜欢。作者用平淡的话语,赞颂了极其...

2015-02-28 #经典句子

袁枚《子不语》开篇故事 描绘了怎样的地狱

袁枚《子不语》开篇故事 描绘了怎样的地狱

《钟孝廉》是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子不语》的开篇之作。《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袁枚用《子不语》命名文章集,正因为它是一本讲“怪力乱神”的书。《钟孝廉》讲了一个因果轮回的故事,今世为人方正...

2008-01-22 #经典句子

袁枚一首写孩童的诗 入选小学课文 短短20个字 让你回到小时候

袁枚一首写孩童的诗 入选小学课文 短短20个字 让你回到小时候

我国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古国,拥有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程,诗歌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诞生了无数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写出了众多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无论是咏物、抒情、记事都极...

2015-07-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