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读完《老子》这十句话 安身尘世间 做个明白人(如梦初醒)

时间:2023-01-24

意思是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从古自今,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二、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也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例如,仁慈者在战场上,心肠软便不会勇敢,但老子说仁慈所以才能勇敢,这不是说反了吗?

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三、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道德经》中还说过一句话叫“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一个人手中的武器已经很锋利了,但越锋利,刃就越薄,遇到稍微硬的东西就会损坏,所以不能长久保持。同样的,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却不懂得退让而一味地追求更多,那么就无法保持长久。

“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五、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七、知止可以不殆。

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因此,“知止可以不殆”是在告诉人们,凡事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应用于为人处世上,就是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回复平和。

八、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九、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

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十、不失其所者久。

翻译:不丧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长久。

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道德经》也是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与“第一性原理”紧密相合。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读一读《道德经》。

司马迁就曾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纪晓岚也对《道德经》赞不绝口:“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学习道德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领导力,曾国藩就是一个受益者。

因为道德经全书字字珠玑,因此非常深奥,读不懂的人,觉得晦涩,读起来更是一脸懵逼。

但就是因为这种深奥性,很多人都读不懂,因此对道德经这本书,人们又爱又恨,因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尝试读一下全注全译图解的版本的《道德经》。

原文,注解等等,一应俱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书里面的精髓,为了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还精心设计了600多幅的插画。

因此,在道德经中寻找大智慧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有人说,《道德经》是老子写给后世的书。

不管是买给自己还是孩子,只要静下心来看完,相信都会对你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家点击下方就可以购买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读完《老子》这十句话 安身尘世间 做个明白人(如梦初醒)》,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道德经中最励志的句子

道德经中最励志的句子

...。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

2023-05-30 #经典句子

有文章称:《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里面有怎样的真相呢

有文章称:《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里面有怎样的真相呢

近几天,看到了一篇名为《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的文章,其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显然不是严肃的学术探讨,而是以赚取流量为目的的哗众取宠罢了。本来不想理会这样的文章,但为了...

2023-06-16 #经典句子

牛年出生的男孩起名测名:出自道德经好听 有文化底蕴的男孩名字

牛年出生的男孩起名测名:出自道德经好听 有文化底蕴的男孩名字

微友联系天赐佳名,想给孩子取个出自道德经好听、有文化底蕴的男孩名字(天赐佳名卜广鉴认为起名不仅要参考家长建议,还要以生辰信息为核心,分析取名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 以下信息希望可以给你灵感 )用老子的《道...

2023-01-17 #经典句子

让人受用一生的句子 道德经经典名句助你开悟 天下无敌

让人受用一生的句子 道德经经典名句助你开悟 天下无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是个中国人,基本上都听过这句话,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实际运用到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发大财,如何发大财?道生一,一...

2022-12-15 #经典句子

品读经典|《道德经》中有哪些让人“醍醐灌顶”的句子?

品读经典|《道德经》中有哪些让人“醍醐灌顶”的句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也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传统哲学、...

2023-01-24 #经典句子

王朔曾说连《诗经》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写得好 真是那样吗?

王朔曾说连《诗经》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写得好 真是那样吗?

...底在当代文坛是相当深厚的!但是它不能与《诗经》、《道德经》的语言相提并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在《诗经》中展开,每一首诗,都是那个时代人们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抒发,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才使我们对先...

2022-12-20 #经典句子

这些古典名句常用 你知道它们出自《道德经》吗?原意是什么呢?

这些古典名句常用 你知道它们出自《道德经》吗?原意是什么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第一句,很多人读到这句奥妙极深的话都会被绊住,会认为这是一本晦涩难读的古籍,也就很快放弃了。但真相是,那些经常被我们用到的,并且熟知的古典名句,可能...

2023-08-23 #经典句子

《道德经》中六句经典句子 道尽人生哲学 发人深思 我先收藏了

《道德经》中六句经典句子 道尽人生哲学 发人深思 我先收藏了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圣哲。他的著作《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八十一章,但是却影响了几千年,道出了宇宙的终极真理与天地万物的奥妙,内容还涉及修身、齐家、治国、用兵、养生、为学等诸多内容。对中华民族魂...

2022-11-19 #经典句子

湖南发现汉初版道德经 学者:你所读的道德经第一句就错了

湖南发现汉初版道德经 学者:你所读的道德经第一句就错了

...学派的开山之作,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如今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即便不能完整背诵,也知道开篇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湖...

2023-08-0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