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诗词中 一种疑似病句的修辞方式 但却很神奇 你知道是什么吗?

时间:2014-07-03

很明显,这位网友不仅没有想象力,而且不知道写诗有种比较高级的修辞方法通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1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我有一联诗“车马喧嚣远,拾阶闻翠浓”,被某位网友称之为“病句”,他意思是“翠能够看到,怎么能够闻到呢?”他很坚持自己的意见。

很明显,这位网友不仅没有想象力,而且不知道写诗有种比较高级的修辞方法“通感”。

如果改成“拾阶观翠浓”,那这句诗还有写的必要吗?成了写日记了。发挥一下想象力吧,山谷中满是绿树,不仅眼里全是绿,似乎鼻子都能闻到绿的味道,这才叫苍翠欲滴。“闻翠浓”表达的是多感官的立体感受,渲染了翠的程度,极大的增强了诗意。

本文就重点谈谈“通感”,懂得通感对鉴赏诗词大有好处,等看完本文就明白我所说非虚了。

所谓通感,就是把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原来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彼此转移,将习惯用于甲感官的词语转而用于乙感官,也就是“耳中见色,眼里闻声”。我上面那句“闻翠浓”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把视觉和嗅觉沟通起来了。

通感的目的是通过立体的多感官感受,使描述更加形象和生动,从而起到增强和渲染诗意的效果。

其实通感没什么神秘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比如我们常说的“你看她笑得真甜!”就是通感。“看”是视觉,“甜”是味觉,我们能看到“甜”吗?当然看不到,但可以想象的到,“笑得真甜!”一个甜字形象、生动的把笑容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通感的魅力。没有通感,我们只能说“她笑得真好看!”,描绘枯燥,生动性大打折扣。

在诗中,通感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香”是味觉,我们能看到香气很“暗”吗?能看到香气“浮动”吗?都不能,但是能够想象到,并用通感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这句神奇的“暗香浮动月黄昏”。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富有诗意!除了通感,谁还有这种化平常为神奇的魅力?

再比如苏轼这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不用去尝,景观那么美,只通过视觉就知道“鱼美”,就知道“笋香”,这就是通感在里面起的作用。

读到这里,朋友们都知道通感的神奇效果了吧?

诗的魅力无穷,其中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本篇介绍的通感,也包括我前几期介绍的想象、比喻、夸张、移情等,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诗意境深远和回味无穷。

我希望诗友们友好交流,互相学习和促进,而不希望抬杠。要读诗还要懂诗,不能像个别网友一样坚持把“通感”当作病句,就像非得量量庐山瀑布是不是有三千尺一样,这不就是“杠精”吗?

最后再分享一下我写的小诗《赠杠精》吧:

诗家自古妄诳多,

清梦无形怎压河。

明月谁能邀共饮,

君山何处似青螺?

小诗纯属娱乐,仅博一笑。

朋友们,针对“通感”这一修辞方法,有何高见?还能举出哪些通感的例子?敬请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驶向一江秋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诗词中 一种疑似病句的修辞方式 但却很神奇 你知道是什么吗?》,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语句赏析类题型答题方法与角度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语句赏析类题型答题方法与角度

...全面总是被扣分,今天就带大家一网打尽这种题型:1.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夸张-突出/强调、排比-句式整齐、有力表达了;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了/使...

2022-11-16 #经典句子

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 句子类题老出错 掌握解题方法才知怎么做

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 句子类题老出错 掌握解题方法才知怎么做

...句子专题复习句子考查包括扩写、缩写、仿写(主要考查修辞运用)、变换句式、修改病句等,总占分在8-14分。1、扩写句子,三年级以上均要求扩写句子的两处,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关键在于通过...

2022-11-24 #经典句子

期中考试 数学英语考九十多 语文六十多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期中考试 数学英语考九十多 语文六十多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这块应该作为长久强化,而非快速的短期强化。4、各种修辞手法,修改病句丢分这块会丢分,也开始把语文的内容推到了高处,前面几点可以讲是基础内容,而这块就是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运用了。但并没有办法代表这块就没有...

2023-08-01 #经典句子

小学生古诗词拓展阅读 提高暑假背诵效率 为语文考试做好准备

小学生古诗词拓展阅读 提高暑假背诵效率 为语文考试做好准备

...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从语文考试中的考点看出,诗词的修辞手法、诗人的情感表达、诗词的意境表达、古诗词的想象力这几个点去阅读。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同学背诵了《唐诗300首》,语文成绩非常优秀的原因。古诗词阅读积累...

2019-11-27 #经典句子

语文学习须知:不会病句笑话多 病句修改要记牢

语文学习须知:不会病句笑话多 病句修改要记牢

...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1、修改病句类(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

2019-07-06 #经典句子

《武林外传》:白展堂的“虽然有点儿极不靠谱” 是病句吗?

《武林外传》:白展堂的“虽然有点儿极不靠谱” 是病句吗?

...贝的评价,这好话白展堂自然也是会觉得很好啊!这两个修辞词用的是不同的地方“有点”是形容记者对莫小贝的评价,而“极不靠谱”是说记者这个人的,因此这句话并不是病句。其次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能跟鲁迅的话有写关...

2023-09-12 #经典句子

2021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21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4、小说阅读理解。小说三要素,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多加掌握做题技巧,就能顺利通过中考。1、中国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有水浒传、西游记...

2023-06-30 #经典句子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到底算不算病句?

...们后来解读《孔乙己》的文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音韵修辞的角度——《孔乙己》字句节奏和文本修辞之美"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早期受过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他的...

2023-11-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