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读《论语》 说说孔子的时间观

时间:2013-12-16

梦中醒过来,就会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6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时常做一种梦。梦中醒过来,就会好长时间回不过神来。等到回过神来,一下子就有巨大的失落感和无力感涌上心头。

是什么样的一种梦境呢?是梦到了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自己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或者自己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在梦中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如在眼前,但醒来以后,这一切如梦如幻就都化为泡影,烟消云散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和时间对抗,再重来一次,过去就一切都过去了。

中学的时候,学朱自清的《匆匆》,那是要背诵的,但那时候即使背诵下来,也没什么感觉。因为那个年龄从没有感觉到时间的宝贵,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但今天再读《匆匆》的时候,又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

朱自清的这篇《匆匆》,创作于1922年。朱自清生于1898年,那时候他刚刚二十四岁,也就是大学刚刚毕业不久,走上工作岗位。他说“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八千多日”正是“20余年”。

我也大约是从大学刚刚毕业,再回首的时候,蓦然间感觉到时间流逝之快。大一刚入学,看着大四的师哥师姐,总觉得距离毕业还好遥远。一转眼,大学四年就过去了。再之后呢,走向工作岗位,时间不再是青少年时期以日、星期或者月,甚至是年来计算了。

大学毕业之后的时间,感觉是以“十年”作为一个计算单位。一转眼十年就过去了,再一转眼,二十年就已经过去了,人生一共有多少个十年呢,就在这样三转两转之间就没有了。

古人云:“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正是这空间和时间的集合,人在这个集合中,显得实在是太渺小了。为了对抗这重回少年的梦醒来之后的巨大失落感,我把《论语》中涉及到孔子谈论时间,也是谈论年龄的若干内容抽取出来,重新做一点儿思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第九》

孔子站在大河之边,看着这滔滔东流的河水,发出感叹,一切逝去的就仿佛像是这流水一样吧,日夜奔流不息。

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出了类似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看起来,河流好像还是那条河流,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但是第二次再踏进河流的时候,与第一次的河水已经完全不同了。

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教小学五年级,给学生讲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一首,学生经过引导还能稍稍理解一些作者的复杂情感。

但是,当我讲到《回乡偶书》的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忽然因为想起多年离家求学在外,多有感叹。与那“春风不改旧时波”的镜湖水相比,人实在是太渺小的,人生即使百年,也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瞬而已,所以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当我低下头一番感喟,再抬起头来的时候,看着学生们,他们都愣愣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一刹那间,我知道,我讲的这些东西不是他们这个年龄能理解得了的,这些感觉需要时间的历练。

前些天,半夜之中,做了一个大学刚刚毕业,教这些学生的梦,醒来之后,我忍不住在当年这个班级的微信群中发了一些感慨。回顾了当年讲《回乡偶书》的经历,我想这些学生现在应该能理解我当年讲的是什么意思了。因为一转眼,他们也从十来岁的小学生,到了而立之年了。我的这段感慨也引发了他们很多人的关于时间流逝的慨叹。

还是回到《论语》,回到孔子。在《论语》中,有两处以“四十”为界的说法。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第九》

孔子说,“年四十而见恶”,一个人都到了四十岁的年纪,还被别人讨厌,那他这辈子就完了。

孔子也说“后生可畏”,所谓“可畏”不是“可怕”,而是“可敬”,因为“后浪”总可能要超越前浪,一个人如果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那么只能面临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命运了。正所谓“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犹能畏后生”(李白诗)。

所以,出名要趁早,当然,孔子这个“名”,并不是我们今天某些人以为的不管好名还是坏名都是名。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第十六》

这一段实在是人生智慧的总结,值得反复品味。少年、中年、老年,各有所戒。如果不能“戒”,就可能面临很多麻烦。

如果说前面几则《论语》都还是偏重于去评述他人,那么接下来的这几则,就是偏重于谈论自己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

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则语录了,许多今天我们关于年龄的称谓,诸如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等等,都来自于这则语录。

不过,我们并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到了某个年龄,就自然而然地能达到某个程度,某一种境界了。事实上,如果没有个人的努力修养,境界的不断提升,那最终只能是马齿徒增而已。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第七》

这一则可以说是上一则的一个答案。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贡不知道如何回答。孔子听闻后,告诉子贡:“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可以说除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外的孔子的另一则自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根本没有意识到衰老的到来。

可以说,孔子在用一以贯之的行动践行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理念。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第七》

当然,饶是作为圣人的孔子,也逃不过时间的宿命。在孔子老年,他感叹说“我衰老得实在害了,已经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说没有梦见周公,是在感叹衰老,而道不得行。

以上我所摘录的都只是《论语》中非常直接地论述到和时间和年龄相关的语录,并没有更深一步去牵扯孔子在更宏大时空概念下的“天命观”。

文章开头是说梦,结尾也在说梦,算是首尾呼应。我今天还会时常梦到重回少年,还没有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年龄,所以我应该庆幸,人生还有剩下的几十年的可以努力,可以奋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读《论语》 说说孔子的时间观》,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结合《论语》内容说说各自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差耻观”?

结合《论语》内容说说各自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差耻观”?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如: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子曰:“...

2009-05-22 #经典句子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大圣人?就因为别人用他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吗?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大圣人?就因为别人用他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吗?

在读书时,学到《论语》这篇课文的那节语文课,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老师对孔子的评价,说他是大圣人,而且还会听到赵普对宋太宗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话。那么孔子在后世心目中地位这么高到底是不是因为他的这部...

2010-04-04 #经典句子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又是如何看待“鬼神”的呢?《论语》第六篇《雍也》里,有一段孔子跟“七十二贤”之一的樊迟的一段对话,基本上阐述了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原文如下: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

2022-12-09 #经典句子

这句话被后人误读数千年 孔子论语篇“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这句话被后人误读数千年 孔子论语篇“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孔子论语篇《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次我看到论语篇,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位百家讲坛的某大师…. 说着正确的废话,也就算了,还在误导...

2023-08-28 #经典句子

拙读《论语》第二百七十二篇:因反复读一句诗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他

拙读《论语》第二百七十二篇:因反复读一句诗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他

原文: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主流译文: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几句诗反复诵读,孔子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拙的译文:南容多次反复诵读《诗经》中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

2023-12-23 #经典句子

《论语》故事|阳货两句话说得孔子哑口无言 礼乐都不要了

《论语》故事|阳货两句话说得孔子哑口无言 礼乐都不要了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17.1: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译注:阳货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没有去拜见,(阳货)送给孔子一头煮熟的小猪。注:归,通馈,送。豚,小猪。阳货何许人?他是季氏的家臣,又...

2023-10-02 #经典句子

江苏某地一个冷门寂寞的景点 孔子在这里发出了一句著名的感慨

江苏某地一个冷门寂寞的景点 孔子在这里发出了一句著名的感慨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在一个风有些冷的冬季,我来到了位于吕梁山顶的观道亭旧址,偌大的山上没有别人,十分的空旷,偶尔有鸟的叫声衬着,让人心安宁,又不免凄惶。旧...

2023-06-23 #经典句子

孔子的这些名句 越读越觉深刻

孔子的这些名句 越读越觉深刻

...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023-10-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