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禅宗常识:禅为什么不立文字 不可说 不能说?

时间:2013-03-14

记得,上次和几个作家朋友相约去南岳衡山拜佛。我们一路上谈笑风生,好不惬意。在这深秋时节,越深入三湘大地,越是能感受到湖湘文化的魅力。我们驱车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记得,上次和几个作家朋友相约去南岳衡山拜佛。我们一路上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在这深秋时节,越深入三湘大地,越是能感受到湖湘文化的魅力。我们驱车驶过了浩浩汤汤的湘江,颇能领悟毛主席笔下的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之势。

到达目的地,我们就去进香,进完香后。一个朋友突然指着庙宇的一面墙壁上的禅字说到:经常听说参禅参禅,那何为禅?似乎好像没有立文字呀!

这时旁边几位朋友也随声附和着。从中有一位朋友出了主意,说:既然来都来了,何不去询问一下庙宇里的高僧呢?

大家并来到庙宇里的大殿去寻找了一位年迈的高僧来询问,高僧答道:不可说,不能说。之后高僧向我们解释起了原因。

【一】禅是什么?

相传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默然不语。当时,百万人天不知其意,唯有大迦叶尊者会心微笑。

于是,禅,不须文字,不必语言,用以心印心的方法,就这么传承下来。后来传到中国,到六祖惠能,禅,一花五叶蓬勃地流布人间,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那么,禅是什么呢?据青原禅师说:禅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不是分别意识的心,而是指我们心灵深处的那颗“真心”,这颗真心超越一切有形的存在,而却又呈现于宇宙万有之中。即使是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也到处充满了禅机。

唐朝的百丈禅师最提倡生活化的禅,他说挑柴担水、衣食住行,无一不是禅,所谓翠竹黄花,一切的生活都是禅。可见禅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禅是不离开生活的,所以我们人人都可以谈禅。

现代人常常把心灵和外界对立起来,生活因而变成一种负荷与累赘,因此不能从生活上去掌握那充满趣味的禅机。

但是禅师们非常幽默风趣,他们在简单的几句话中,就能把我们的烦忧净化,引导我们走入纯正喜乐的世界,彷佛一部大机器,只须用手轻轻一按开关就可以发动,并不需要繁杂的知识程序,也不用重迭的思考架构,禅就是活泼、充满生机的生活境界。

【二】禅不可说,是故弄玄虚吗?

道且一机,禅无二别。又云,世上无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能表述出来的,能想象的,能描绘的“事”,都只是“这个人”的所思所想所述,如此,即有分别。禅既无分别,又如何可说呢?

易中天表示,禅有三个特点,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禅宗追求的是最高智慧,或者说终极智慧,所以不可说;不必说是因为禅宗的特点: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好吧!禅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那么请问,禅师们难道都是一言不发,呆如木鸡,像个哑巴的吗?当然不是,怎么会!实际上,禅宗不但说话,还爱讲故事。

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在开悟前做什么?”

“砍柴,做饭。”

“那您开悟后做什么?”

“坎柴,做饭。”

“这不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我以前砍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时候想着做饭。我现在砍柴就想着砍柴,做饭就想着做饭”。

所以禅是在等你自己去悟透,而并非要清楚说出来。易中天认为,高智商的人都喜欢参禅。

【三】究其不可说的意义

禅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禅运用到生活上,不但可以提高生活的艺术,胸襟,充实生命,并且可以使人格升华,道德完成,到达“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的境界。

禅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对抗孤独,缓解焦虑,变得聪明。“也许,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立地成佛。”

只要深入钻研就能有所收获,或者参禅悟道就是灰中见火,整个人生也都不过天冷了烤火,火灭了拨拨,如此而已。

当然,你还可以这样理解: 处处可以悟道,事事可以修行,时时可以成佛,哪怕当时你只是在拨弄炉灰,哪怕你看到的只是星星之火。

当五祖弘忍想将大法衣钵交给弟子继承的时候,先告诉弟子们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作者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其中最受大众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子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众看了都赞叹神秀境界很高,但是五祖却批评说:‘作得不错,但是尚未见道。’

这时在舂米房中工作的惠能,半夜里请人也在墙上代写了一首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认为他才是见到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因此把大法衣钵传给了他,成为禅宗的六祖大师。

听完高僧的阐述,我似乎有了些许感悟,我接着说道:溪水流动的声音那就是禅的音声,青青的杨柳那就是禅的颜色,莲花的心蕊吗?那就是禅的心。此时大家都顿悟了,我们几人情不自禁地齐念着:佛之奥妙,不可说,不能说,只能悟!

作者:千面略懂居士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佛学文化

所有作品均系千面略懂居士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承诺绝不用于商业用途。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禅宗常识:禅为什么不立文字 不可说 不能说?》,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不立文字的禅宗这样传承 禅师这样开示弟子 你知道吗?

不立文字的禅宗这样传承 禅师这样开示弟子 你知道吗?

禅宗讲即心是道,即心即佛,“开示”弟子的方法不同于别的宗派,一扫到经典里找答案的陈旧模式,而是随机指授,应机开示,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即境示人,不假思辨。例如,在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意,弟子...

2020-01-22 #经典句子

领导一句话 下面忙千年 原来禅宗也这么有趣!

领导一句话 下面忙千年 原来禅宗也这么有趣!

...了神光。神光天天去拜会达摩。达摩的态度是不予理会。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好几年过去了,神光天天习惯在达摩面前露一脸。有一个冬天,天降大雪,神光在洞外守候了一夜。达摩忍不住问:“你天天来图个啥?”神光说:“...

2023-12-26 #经典句子

从禅宗的“门派竞立”到“龙树正法”再到分裂 看禅语录的价值!

从禅宗的“门派竞立”到“龙树正法”再到分裂 看禅语录的价值!

...入文字义理中而不能自拔的危机。于是禅宗兴起,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重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所谓「不立文字」,并非否定文字,不要文字,而祗是不拘泥于文字而已。「教外别传」的「教...

2023-09-15 #经典句子

禅宗:起源于中国 却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起源于中国 却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间,让人从中思悟到其中的哲理与禅境。这与禅宗主张的不立文字,顿悟成佛有相似之处。“俳句之祖”山崎宗鉴是日本战国时期的禅僧,他提倡俳句口语化,将崇尚自然景观与禅境的结合,以清幽典雅见长。松尾芭蕉是江户时...

2023-11-17 #经典句子

徒弟一句话 难倒了师父 师父说他是禅宗法器 后来果然如此

徒弟一句话 难倒了师父 师父说他是禅宗法器 后来果然如此

...。因为执有则有限,无无乃无患。原本无,当体空,毕竟不可得的绝对法性,就是般若的空性,法身的素描。因为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没有眼睛、耳朵、鼻子、身体、意识呀!须知般若,见不因眼,听不因耳……不靠一般的官...

2015-05-04 #经典句子

周裕锴谈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

周裕锴谈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

...在树上睡觉,以免猎犬嗅到它的痕迹,禅宗借此比喻祖师不立文字,说的话不留痕迹。严羽这里是想说,我们读那些有“兴趣”的诗,不会注意到它的语言本身。他强调的是语言的透明性,提倡我们表达思想时要让语言媒介好像...

2023-10-15 #经典句子

《金刚经》里的六大名句 悟透福报无量!

《金刚经》里的六大名句 悟透福报无量!

...为佛法“不可说”,语言讲出来的都是“剩语”。宗门中不立文字,也是要告诫佛子,不应拘泥死守文字,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六,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寒山拾得歌》云:“忍辱波罗蜜,最为妙中宝。”学佛能修到...

2020-04-16 #经典句子

语言的边界

语言的边界

...象,甚至会产生歧义。禅宗有“指月”一说,用来表明“不立文字的”的教义。说的是,语言就好比用手指月的手指,而自性就好比月亮。禅宗的修炼目的是要达到明心见性,而不是单单依靠语言来说明问题。但离开了语言有时...

2022-12-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