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三反: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

时间:2012-11-28

如果还原语境,结合周公礼乐制度,以及孔子时代的现状,会发现:在齐闻韶未必美好,而三月不知肉味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往往是作为佳话来讲的。如果还原语境,结合周公礼乐制度,以及孔子时代的现状,会发现:在齐闻韶未必美好,而三月不知肉味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我们先把原话列出,暂时不作翻译,不加解释。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以往的典籍,解释「三月不知肉味」,都是从韶乐美好令人沉醉的解读去解释。一些不解风情的注家,觉得沉醉三月太过不可思议,就免不了改动一番。比如程颐就觉得,「三月」应该是「音」之误(潦草所致),原话就变成了「子在齐闻韶音,不知肉味」。小程夫子此解,太过随意,就连他的拥趸朱熹也不同意。

返观《史记·孔子世家》,对应的文字如下: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史记》里,「韶」之后果然有个「音」字;三月之后,又多了一个「学」字。如果按照《史记》的解释,孔子和齐太师谈论音乐,听闻《韶乐》的声音,学了三个月,不知肉味。似乎能抚平某些人的疑虑了。但是问题来了,《史记索隐》有话说:

按《论语》,子语鲁太师乐,非齐太师也。又「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无「学之」文。今此合论语齐、鲁两文而为此言,恐失事实。

根据《论语》记载:一、孔子对话的是鲁太师,而非齐太师;二、对照鲁论、齐论,都没有「学之」者两个字。这段话非常关键,一是深挖了孔子闻韶的背景,二是证明了《史记》中的「学之」缺乏佐证。

为什么《史记索隐》说孔子对话的是鲁太师呢?情看下文: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史记》说「子语齐太师乐」,能与之依稀对应的就是「子语鲁太师乐」。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和鲁太师对话,不想是学习,更像是交流。综合孔子年谱可知,孔子很早就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周乐,未必要向鲁太师讨教。

那么,鲁太师为什么会出现在齐国呢?请看下文:

18.9.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这段话中所提及的人物,都出自鲁国的国乐队——这是说,鲁国的国乐队都离散了,人才流失,有的跑到了齐国,有的跑到了楚国,还有的跑到了蔡国、秦国,乃至黄河边、汉江边、海边。

其中,「大师」即太师,所以「大师挚」应该就是与孔子对话的「鲁太师」。试问,孔子在齐国遇见了离散的国乐队的太师挚,作何感想?或许杜甫的一首诗,可供参考吧: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还有一些旁证,《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听闻韶乐之后,赞叹有加,并且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对此,《史记集解》是这样解释的:

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这是说,周王室可以使用从黄帝到周武王的六代礼乐,鲁国是周公之后,所以特许用四代礼乐,相比周王室降二等。所以,在鲁国可以演奏帝舜的韶乐、大禹的大夏、商汤的大濩、周武王的大武,但不能演奏黄帝的云门和帝尧的咸池。

鲁国是周公之后,有演奏韶乐的特权,那么齐国有此特权吗?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整个故事是这样的:鲁国的国乐队因为某种原因被迫解散了,国乐队成员流散到其他国家。孔子在齐国时,偶然遇见同样流亡到齐国的鲁太师挚,并且听闻太师挚演奏了本该在周王宫和鲁国宫廷才能演奏的《韶乐》,不禁忧从中来,整整三个月都难以排遣。

需要说明的是,王绘春主演的电视剧《孔子》,就是按照这一解释演绎的:在齐国的郊外,鲁国流亡的乐师在演奏《韶乐》,孔子上前慰问,说:「这是韶乐啊,怎么在这里演奏?」然后,双方相对垂泣。

所以《论语》中那一段话应该翻译为:

孔子在齐国听闻《韶乐》,三个月茶饭不思,感叹道:想不到演奏《韶乐》竟然会沦落到这种地方。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三反: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则赞美音乐的论语 用河南话翻译 妙趣横生 听一遍就忘不了

这则赞美音乐的论语 用河南话翻译 妙趣横生 听一遍就忘不了

...听一遍就忘不了!咱先听故事:孔门趣事之《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据说,孔子曾经向周天子的大夫苌弘请教音乐。苌弘就跟孔子说:“这天下的音乐多了,但最高雅恢弘,象征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音乐,只有《韶》乐!...

2023-01-07 #经典句子

中国·济南第十届曲堤黄瓜文化节盛大开幕

中国·济南第十届曲堤黄瓜文化节盛大开幕

...乐,感叹“尽美矣,又尽善也”,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美谈。曲堤是“中国黄瓜之乡”,坚持走“红带绿 绿促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依托黄瓜产业,强化党建引领,实现了富民强村兴镇的目...

2009-01-16 #经典句子

《论语三反——举一反三学论语》前言

《论语三反——举一反三学论语》前言

《论语三反——举一反三学论语》是一本讲《论语》的书,所谓「三反」,有两个含义,或者说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举一反三」,语见《论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二,...

2020-05-03 #经典句子

《论语》7.12——7.14

《论语》7.12——7.14

...修身之道,身修,一定会治国。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韶》乐,有种三月不知肉是啥滋味的感觉。孔子感叹道,想不到音乐的教化功能能达到这个程度。三月不知...

2023-07-17 #经典句子

参论语百零二 子之乐

参论语百零二 子之乐

...就是不知为不知,这样就叫做知天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个月来都不知道肉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之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韶乐据说是大舜时的音乐,《八...

2024-01-13 #经典句子

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重温《论语》经典

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重温《论语》经典

...“知新”?知一些典故。《论语》里有那么多的成语,“三月不知肉味”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登堂入室”原来是用在哪里的?懂一点道理。这其中有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为什么说“仁”的一大表现就是要有“同理心...

2012-03-11 #经典句子

我们在《论语》中能学到什么

我们在《论语》中能学到什么

...的。”“乐主和”,乐的篇章在《论语》里有不少,如“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的“韶乐”等。礼乐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它的本质是希望人们通过礼乐来达到仁。在《八佾篇第三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

2023-09-29 #经典句子

每日论语——举一反三又源何而来呢?

每日论语——举一反三又源何而来呢?

...教学思想打下的基础,而且历久弥新。《论语》——一隅三反只是说辞?那孔子是如何在教学中践行一隅反三这句话的呢,有一天孔子弟子子贡问他,《诗》书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说赐啊,你已经...

2014-06-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