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李太忠散文丨清明忆父

时间:2012-02-05

清明忆父文 李太忠清明前后,看到网友们都在写回忆父母的文章,很生动,很感人,也勾起了我对老父亲的怀念和回忆。我父亲是1993年去世的,享年85岁。父亲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清明忆父

文/李太忠

清明前后,看到网友们都在写回忆父母的文章,很生动,很感人,也勾起了我对老父亲的怀念和回忆。

我父亲是1993年去世的,享年85岁。父亲去世时,我已经是55师政委了,55师驻防在甘肃张掖市,父亲去世前让我大哥给我发电报,并叮嘱大哥电文要发“父病危,速回。”千万不敢发成“父病重,速回。”病重不好批假,病危部队领导才会批假。大哥上午发了电报,父亲下午就去世了。我接到电报就往家赶,还是没见上最后一面。一个85岁生命垂危的老人,脑子如此清晰,令全村人刮目相看。

父亲的童年很苦,爷爷生了三个孩子,老大是我伯父,老三是我姑姑,父亲居中为老二。按照我爷爷的设计,两个儿子一个守家,一个到外边闯荡,这样,刚满14岁的父亲就徒步到西安投奔他舅舅,父亲的舅舅在西安开了一家杂货店。据父亲讲,他从孟县老家出发,边走边讨饭,走了将近一个月才到了西安城,找到舅舅后,就在舅舅的杂货店里打工,只管吃住,没有工钱。那时候西安的冬天很冷,没有袜子光着脚,手和脚都冻裂了口子,而舅舅的杂货店里就卖有袜子和手套,狠心的舅舅舍不得给外甥一双袜子和手套。

后来,父亲离开了他舅舅家,到一家染坊店里当学徒。那时候洋布很少,普通老百姓穿不起,只能穿自己织的土粗布,土粗布要染色,染坊的生意就很兴隆。染坊的伙计们要挑着担子到郊县收土布,收回来后按照顾主的要求染成各种颜色,再挑着担子送到乡下顾主手中,以赚取加工费。父亲在当学徒期间生下了大哥,因其业务主要在长安县一带,就为大哥取小名为长安。生下二哥时,父亲已成了染坊店的合伙人,主要业务在西安,就为二哥取小名为西安。1950年生下我时,父亲就成了染坊店的老板,就把我的小名叫西京。

若干年后,我当了正军职干部,成了名副其实的“朝廷命官”,村里人在研究我的成功之道时,归结为老父亲的起名有玄机,一般情况下孩子取名都是从大向小取,我父亲反其道而行之,把孩子们的名字从小向大取,西安比长安大,西京比西安大,令人神奇的是,我们弟兄三人的人生轨迹也如名字一样,老大终其一生都是农民,老二曾被招工到成昆线上修铁路,按常规是可以转为正式工人的,但文化革命的武斗把他吓坏了,中途逃回老家,也成了一个农民。我在沁阳县一中高中肄业后,坚决当了兵,经过奋斗成了共和国的一名将军。真的与名字有关吗?听姑姑说,我生下后,因为洋布大量进入西安,穿粗布的人越来越少,染坊生意难以为继,在我生下一百天时,父亲想庆祝一下,但他手中只有很少的钱,难以实现愿望,无奈之中想到了赌博,父亲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去赌博,赌输了,百日饭就不吃了,赌赢了就风光地办,说也奇怪,父亲那天的手气特别好,赢了不少钱,他用赌博赢来的钱为我办了一个十分风光的百日宴。据我姑回忆,那天的条子肉特别香(估计是扣肉),是她一生中吃过的最香的肉。这个故事父亲没有给我讲过,是姑姑在我父亲去世后告诉我的,她还故作神秘地说,我从生下来就是为老李家带来福气的人。这件事老父亲没说过,但他却亲口给我说过另一件事,他在年轻时让人算过一卦,算命人说他少年,中年都不太好,只有到晚年才有好运,可以衣食无忧的不缺钱花。父亲的晚年,我已是师级干部了,那时候工资虽低,但供养一个在农村生活的老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染坊不行了,老家也土改了,我们家也分了一些地,爷爷就托人捎信让父亲回老家,父亲就带着全家回到了孟县,从此,全家就陷入了极度贫困之中,那时候母亲身体不好,只有大哥能帮父亲干活,我和二哥还小,以后又生了两个妺妹,家里的负担更重了,“赵光腚”式的日子伴随着我的童年。有一次,二哥和父亲吵架说:“都怨你把我们带回了农村,如果当时在西安不走,起码也混个城市户口,现在倒好,困在农村连个媳妇都找不上。”父亲听后无语,脸上写满了后悔二字。

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任何遗产,唯一的遗产就是他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小时候吃苦不是苦,老了吃苦才是苦。”正是这句话鼓舞我,鞭策我,使我勇于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多挖一锹就出水。”成功来源于多挖一锹的坚持之中,失败则是在少挖一锹的放弃之后,我始终坚持多挖一锹的努力之中,与老父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这句话比万贯家财更珍贵。

纵观父亲的一生,虽无大成就,也无大波折,像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终其一生。但他那句名言,却使我重返我的出生地西安,实现了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

【作者简介】李太忠(男),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着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李太忠散文丨清明忆父》,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散文诗︱清明雨 清明泪(原创)

散文诗︱清明雨 清明泪(原创)

散文诗︱清明雨,清明泪(原创)作者:赵凤宝每到清明时节,总会阴雨绵绵。那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分明有断了愁思的魂魄裹夹在其中。杏花开了,用洁白的杏花酿造的美酒依然很香醇 。试图穿越唐诗的韵脚,在她的平仄中...

2018-07-29 #经典句子

「今日作家」孟泽辉 ‖ 清明寄思(散文)

「今日作家」孟泽辉 ‖ 清明寄思(散文)

清明寄思文/孟泽辉清明是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这个节气总是怪怪的,来临之际,苍天总要呼几股风,唤几点雨来装饰,仿佛只有这样的天幕,清明才更能显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说实话,我喜欢这种味道! 鹿城...

2009-11-17 #经典句子

原创散文:《清明时的梨花》

原创散文:《清明时的梨花》

...花瓣,是月亮做的。”就凭这一句话,我就喜欢上了他的散文。能够在梨花上看见月亮的人,内心定是清明与喜悦的。据说这篇散文是汪曾祺在劳作时创作的,艰苦的环境下,有一颗诗意的心,才能看见如此这般深刻的美好。清...

2023-01-08 #经典句子

[抒情散文] 清明时节 更加想念我的父母亲

[抒情散文] 清明时节 更加想念我的父母亲

今天是2019年4月5日,清明节。今天,空气清新,景色明媚,又逢三天小长假,的确适合出外郊游踏青。但今天更是一个祭奠先人,缅怀远去的亲人的日子,是给远去的亲人扫墓的日子。因此,今天的心情就没有外面景色那么的“...

2023-11-06 #经典句子

散文:清明节前雨纷纷 仲春四月花满锦

散文:清明节前雨纷纷 仲春四月花满锦

《清明节前雨纷纷,仲春四月花满锦》还真下雨了,就在我遛弯的时候不过,雨不大,是湿不了衣服的那种零星小雨昨天哥哥来电说是回家上坟,心里滋味百般,父母去,心漂泊十字路口有很多画了圈烧纸的印记,应该是那些回...

2020-02-21 #经典句子

【方志四川·散文】蒋德明 ‖ 写在清明的话

【方志四川·散文】蒋德明 ‖ 写在清明的话

...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原标题:《【方志四川·散文】蒋德明 ‖ 写在清明的话》

2023-02-01 #经典句子

散文·物候丨南方春天:观赏一次盛大的叶落

散文·物候丨南方春天:观赏一次盛大的叶落

文丨冬熠 南方的春季,总会经历一次盛大的叶落。沾着春天特有的湿润,枯黄的叶子纷纷从枝头落下,默契的叶子们赶时间一般,迫不及待地落向地面,层层叠叠铺在路面上。这似乎不是春天该有的场景。大地回春,万物发芽...

2008-07-11 #经典句子

思念逝去父亲的古诗句

思念逝去父亲的古诗句

思念逝去父亲的古诗句有:《别父》、《思父》、《七绝忆父》、《浣溪沙念父》。1、《别父》:清风蓑雨雨纷纷,正是人间换景新。孰晓天堂传诏令,仙幡度我父亲魂。2、《思父》:欲翠青山起父茔,难别盛世舍亲情。从此...

2022-12-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