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人见人爱苏东坡——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作者:邓开红

时间:2010-01-14

人见人爱苏东坡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天马竞辉文社元·赵孟 苏东坡小像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7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人见人爱苏东坡——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天马竞辉文社

元·赵孟 《苏东坡小像》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苏东坡。”我们未尝不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个散文家,是人文画的开创者,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热爱生活的人。这些都不足以勾勒出苏东坡的全貌。

浩然正气

苏轼幼年时,父亲游学四方,母亲程氏在家教苏轼读书。程氏教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忠正不阿的范滂因弹劾阉宦乱政而被处死,临刑前,和母亲诀别,说道:“儿子死得其所,希望母亲放下母子之情,不要徒增悲伤。”范母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而无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

读到这段,苏轼问母亲:“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母的教导,让苏轼从小就明白了做人要刚直不阿,要有浩然正气。

入仕为官后,苏轼正气凛然,丝毫未被官场的不良风气所污染。王安石变法时,因新法推行过急,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许多朝臣都忌惮王安石,敢怒而不敢言。眼见黎民受苦,苏轼毅然上书,直言民生现状,列数新政弊端。这一举动惹恼了当权派,苏轼身陷囹圄,虽免于一死,却被贬黄州。即使在人生得意之时遭到仕途上的重大打击,苏轼也未忍声吞气,而是以诗词言志,表明自己的浩然正气。

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都是在黄州谪居所做,但最能体现苏轼人格精神的还是《水调歌头·快哉亭》。他在词中讽刺了宋玉将风分为“大王雄风”和“庶人雌风”的狭隘眼光(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之语告诉世人,只要心存浩然之气,就能坦然面对人生的一切顺境与逆境。

赤子之心

明 ·东坡先生赞像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治本心。”这是李卓吾中对童心的定义。直说真话,童言无忌,坦露自我。

赤子之心,就是童心。它是纯粹的。这个世界上有纯粹的人,但很少。何为纯粹的人?总是坚持自己,很多事情上脱离于世人之人,纯粹的人其实并非不是不敏感,生于浊世,却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纯粹的人,对世俗从不地头,成为了自身作为的人。

苏轼亦是如此,他曾对弟子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对弟弟子由如是说。其生命中种种坎坷与不公都于此等人生格局面前败了下风。

《孟子·离娄下》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东坡在面对王安石颁布的“新法”时敢于为民争利而不惜得罪权贵,在遭罢官贬黜而无所畏惧,是因其出发点是“为民”,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心,是生命本身绝不可辜负的赤诚,而是非成败转头空、不必计较。东坡不忮不求,如闲云野鹤般肆意挥洒才华,随时随地吟诗作赋、针砭时弊,也因此坎坷总是接踵而至,但丝毫不能折他半点的达观不羁与人生写意。东坡一生执着的坚持着人性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无论多么凌厉的风波漩涡,仍为民呼喊而一任排挤贬黜。

世事多变幻,怀揣赤子之心便似黑夜之中手提一盏明灯,虽无法照亮红尘万丈,却可以像苏轼那样,照亮前路,温暖寸心。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参透佛法

苏东坡最大的才华,就是当个人命运的悲剧毫不留情地碾压之时,他却善于用诸多具体而微小的快乐,化解掉那些巨大的悲伤。人生的低谷并不难过,真正难过的,是自己这道槛。

被贬黄州期间,苏轼与好友佛印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趣事,此事是苏轼参悟人生的关键转折。

话说这日,苏轼做了一首赞佛诗偈,偈曰: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第三句是全诗的主旨,佛家的“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修佛的最高境界就是泰然自若,不为八风所动。不难看出,作者是在赞佛,也是在赞自己。苏轼写完此诗,颇为得意,便将诗抄在诗笺上,封好信封,派小童送到归宗寺给好友佛印欣赏品评。黄州在长江北岸,归宗寺在长江南岸,苏轼特地让小童渡江送诗给佛印,自然是盼望佛印对他的新作拍案叫绝,夸赞一番。苏轼自信满满,耐心等待,静候佳音。

终于,小童返回江北,苏轼迫不及待打开信封,只见诗笺下方赫然写着佛印的两字批语——放屁!

此情此景,苏轼不禁火冒三丈,大为恼火。他二话不说,乘船渡江去找佛印理论。

苏轼来到归宗寺,直接奔到佛印的方丈室,只见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书: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见此10字,苏轼这才意识到佛印的用意。既然自诩八风不动,却又因区区“放屁”二字无名火起,失去理性,修行流于形式,诗词再好,终究是实践欠缺。

佛印用用一句粗话、脏话让苏轼顿悟,实在是既有趣又高明。在佛印的点拨下,苏轼既惭愧又感谢,从此,他对佛法、对人生的理解都是更上一层楼。

创意十足的工程师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人们的认识中,杭州就是江南的代表,那里有着三秋桂子,十里荷香,吴侬软语,才子佳人。

杭州这个地方靠海,地下水苦涩难饮,在唐朝的时候,刺史李泌引来西湖水打造六口井,满足了老百姓用水需求。后来白居易又把西湖水引入漕河(大运河),用河水灌溉了上千亩良田,老百姓从此富裕了起来。后来,几乎每年都要疏通治理河道才能灌溉。到了宋朝初年,引用江浙潮(钱塘江)水灌溉,潮水淤积严重,经常发生水患,百姓苦不堪言,六口井也差不多废弃了。看到这种情况,苏轼在杭州考察了一番,把茅山、盐桥两条河水疏通,一并汇入漕河(大运河),重新修葺了六口井。清除了西湖中的淤泥,建造了贯通南北三十里长堤,供行人使用。招募老百姓在西湖种菱角,还解决了湖面疯狂生长葑草。每年菱角的税赋,既能做修缮管理西湖的费用,还能赈灾。同时,在长堤两侧和西湖中,栽种杨树、柳树和荷花,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幅画,杭州老百姓成为“苏公堤”。

苏轼有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亦是最好的写照。

巧思妙想的美食家

东坡对美食和下厨,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即便是生活艰苦,也能玩出花样来。他创造的种种著名菜色——东坡肉、东坡鱼,其实都是在匮乏的原材料和极其便宜的食材之下做出的美味。

苏轼被谪贬到黄州,见黄州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二任杭州知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葑草湮没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复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醇香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赞赏称奇,于是“东坡肉”的美名更传遍了全国。

世间绝无仅有的兄弟情

苏子由是苏东坡的弟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传》中第十章《两兄弟》也专门写了苏东坡和苏子由这两兄弟之间的感情。

这两兄弟虽然形象各异,性格天差地别,看起来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却比白云对蓝天,小鱼对清水的感情还要深。《两兄弟》里面一开头就写道苏子由的儿女很多,而且都是苏东坡帮助婚配的,这个“都是”就足够能反应出他们两兄弟感情十分亲密,连弟弟的婚配都是由哥哥一手操办的。就凭着林语堂先生这一句短短的介绍子由的婚姻,就能十足的表现出来他们的手足之情,实在很妙。

“苏东坡对子由的深情的确是非比寻常,后来,他在写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这也是书中的林语堂先生所写的本章的结尾。这里巧妙的用了这两句诗做结尾,实在是妙。毫无掩饰,直接坦荡的表达了苏东坡内心对苏子由的感情至深,他愿请调至密州,与子由相距不远,觉得自己能时刻时刻陪伴在子由不远处,这是多么美好的兄弟情啊,让人极其感动。

苏东坡对苏子由的感情都是渗透在诗句中的。引申到后面,到了密州后,苏轼没法见到自己的弟弟子由。便写下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以中秋为题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这千古流传的佳句,蕴含着苏东坡因与弟弟离别无法见面的无限思念,抒发了人有悲欢离合的哲理,暗指他离开了弟弟,想在中秋佳节与弟弟重聚的郁闷心情,却又不乏苏轼自己的豁达乐观之情。直接写诗表达对弟弟的深情,这真的是铁打的兄弟情谊!

苏东坡和苏子由之间浓浓的兄弟情谊表达于诗词间,体现于生活中,品味于读者心。

苏轼被称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其实他作词,应该是豁达潇洒多于豪放。就像我们很熟悉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很多人会被这句词感动,并不是因为苏轼描写了一个多么宏大的场景,而是他不怕艰难险阻,笑着面对所有挫折的的态度,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和鼓励。

正如林语堂在开篇中所讲,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人见人爱苏东坡——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作者:邓开红》,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林先生的文章我读的比较少,原因就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苏东坡传》,对他书中的很多观点不太赞同,特别是他对王安石的偏见,让我不能接受。今天先从第八章“拗相公”说起,他在本章的开头便说:“我们需要了解那...

2009-01-01 #经典句子

一颗孤独的灵魂 一个真正的诗人——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一颗孤独的灵魂 一个真正的诗人——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观,积极向上,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近些日子重新翻开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重读苏轼,读他的赋、他的诗、他的词。突然觉得苏轼是一个孤独的可怜人。一说起苏轼,每个人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的那首传唱千古的《...

2018-02-18 #经典句子

戏谈东坡二三事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戏谈东坡二三事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以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堪称20世纪四大传记,他认为读起来最酣畅淋漓的莫过于林先生的《苏东坡传》。他邮寄来张振玉译本的《苏东坡传》让我来读读。《苏东坡传》确...

2020-01-28 #经典句子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元丰六年,朝云诞下一子,苏东坡在给小儿子举行洗礼时,写了这么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世上大抵有两种聪明,一种聪明是天资太过易生悲郁,比如李商隐,另...

2020-01-21 #经典句子

优秀文学社|读《苏东坡传》有感

优秀文学社|读《苏东坡传》有感

...等翻开,我便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书皮上清清楚楚写着“林语堂著张振玉译”。我有些奇怪,林语堂应当是中国的作家吧,他写的书为什么还需要人翻译呢?我上网查询了资料才知道,林语堂先生曾两次获诺贝尔奖提名,是东方...

2024-01-05 #经典句子

苏东坡的这8句诗 写尽人生百种滋味 可以留着没事的时候慢慢品

苏东坡的这8句诗 写尽人生百种滋味 可以留着没事的时候慢慢品

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相信很多人喜欢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的诗词,更为他的人生观和幽默感所折服。试问古今之人,能有几个经历跌宕起伏,一生不得志,依旧能活成人人都...

2023-01-03 #经典句子

《苏东坡传》最近太火了 原来是林语堂作品 难怪罗振宇多次推荐

《苏东坡传》最近太火了 原来是林语堂作品 难怪罗振宇多次推荐

...东坡的传记,更是不舍余力地向观众推荐!这本传记就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很多读者对林语堂或许只是听过其名,却不甚了解,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作者林语堂先生。林语堂是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2020-10-11 #经典句子

在《苏东坡传》中看林语堂先生眼里苏子的精神世界 值得我们学习

在《苏东坡传》中看林语堂先生眼里苏子的精神世界 值得我们学习

...,却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值得我们职场人学习。恰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对苏子的精神世界,评价到: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01苏轼,字子瞻、和仲,号...

2017-12-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