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华文明的仁义思想 从何而来?是区分华夏文化与殷商文化的标尺

时间:2008-10-31

中华文明的物质文化遗产与精神文化遗产两者统一之源泉,才是真正的中华文明起源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不仅要通过现代考古学寻找中华大地上的上古物质文化遗产,也要通过深入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探寻中华文明思想的精神文化遗产之来源。中华文明的物质文化遗产与精神文化遗产两者统一之源泉,才是真正的中华文明起源地。

仁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伦理内容,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早在《礼记·曲礼上》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崇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更是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别名。

夏文化与商文化,是当前考古学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最重要内容。以殷墟遗址为代表的商王朝殷商文化,通过百年的殷墟考古遗址发掘,已基本呈现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甲骨文、青铜器以及众多的商王族陪葬墓。夏王朝在哪里?夏文化是哪些内容?好像目前为止,并无一个统一清楚的认识。

以夏王朝为代表的夏文化,也称为华夏文化;以商王朝为代表的商文化,也称为殷商文化。殷是地理概念,商是文化概念;华是地理概念,夏是文化概念;因此,殷商文化与华夏文化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内容的两种文化,两种在地域上与内容上具有根本的不同;它们既不是同一地区的两种文化,也不是两个地区的同一文化,两者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地域文化。

夏王朝是建立在尧舜禹禅让制文化基础上,以大禹治水造福万民建立不世之功伟业上,以万国诸侯执玉帛来朝民心所向的基础上建立的。“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淮南子·原道训》的记载可以说经典地陈述了大禹建立的夏王朝的治国思想。

商王朝是商汤灭夏建立起的王朝,“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尚书汤誓》中的记载真实地记录了商汤裹挟诸侯,以杀气腾腾的威胁,挟众灭亡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在河南殷墟遗址发掘的商王朝贵族墓中,累累白骨与颗颗头颅构成的陪葬墓是让人不寒而栗记忆深刻的印象。这些让人心惊胆寒的陪葬墓,是《尚书汤誓》中商汤誓言的真实写照。

如果这些商王族陪葬墓的累累白骨还不能让你胆寒,那商王族墓葬青铜器中蒸煮的淮夷人头颅,一定会让你臣服在商王的统治下瑟瑟发抖。在这样的商王朝统治下,人民活命已经是最高的奢望,还能创造并产生影响万代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仁义思想,形成“仁义道德”“仁、义、礼、智、信”的中华文明?当然不能!

中华文明中的“仁义”思想来源,是有迹可循的。《后汉书·东夷传》中这样形容夷:“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这段史料实际反映的是后人对于夷之习性的一个大体的印象。在对夷具体的一支成员徐国徐人的回忆中,《韩非子·五蠹》、《淮南子·人间训》、《史记》、《徐偃王志》以及《后汉书·东夷传》中,都特别提及徐国徐偃王的“行仁义”,因为“仁”,故至于败。这些不同时期的文献反映了徐国徐偃王之“仁”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记忆”的。

在这些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夷的习性已被贴上了“柔顺”和“仁”的标签。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兮甲盘铭文中记载“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将淮夷人的“柔顺”集体记忆体现的淋漓尽致;“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将淮夷人的“仁义”思想充分展现。《徐偃王志》中楚子口中的“偃王有道,好行仁义”,更是西周诸侯对徐国人的集体印象。

“楚人恶我之即诸夏也,寻师于我”、“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不论是中国文献典籍记载,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徐偃王的仁义思想、淮夷人的内在品质、徐国淮夷的的地理位置,都与华夏的历史与人文思想相吻合、相匹配。“温文尔雅”的南方人文品质与中华文明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具有浑然天成的统一性,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思想。中华文明的这种仁义思想,是殷商文化靠杀人祭祀先祖、蒸煮人首来威慑人民的行为,发展一万年也诞生不了“仁义”的思想与行为。

“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故孔子欲居九夷也”。由此可见,孔子倡导的仁义儒家思想,正是来源于对东方九夷的“集体记忆”,九夷、淮夷是中华文明思想的摇篮。淮夷地区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不仅生长了万物,养育了中华民族,而且产生了“言仁而好生”的中华文明仁义思想,是当之无愧的华夏民族、华夏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地。(作者:赵辉)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华文明的仁义思想 从何而来?是区分华夏文化与殷商文化的标尺》,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下乡|话历史文化 承中华文明

三下乡|话历史文化 承中华文明

...诸子百家的影响中,希望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以辩证的思想进行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重点讲解了秦、汉、唐三个朝代,分别介绍了当时的统治者和思想文化上的艺术成就,一幕幕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风景让我们...

2023-05-01 #经典句子

羌族起源于伏羲女娲 与中华文明起源甘肃仰韶文化紧密相关

羌族起源于伏羲女娲 与中华文明起源甘肃仰韶文化紧密相关

...离中原地区,但是羌族与中原却有着紧密的联系。羌族与华夏各族一样,皆起源于伏羲女娲。古羌族生活的地区有著名的大地湾文化和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大地湾文化的发展,两者都与伏羲文化有重要关联。羌族起源与华夏文...

2015-07-03 #经典句子

把黄帝陵祭典谱写为中华文明的赞美诗

把黄帝陵祭典谱写为中华文明的赞美诗

...重要讲话,为我们发掘黄帝陵祭祀文化的现代价值提供了思想指导。今古相济,丰富祭祀仪程,提升清明公祭典礼的庄严感公祭典礼,是一场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亦是一场历史文明的对话,通过规范“形祭”来加重“心祭”。...

2010-03-16 #经典句子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传统文化——潭府乡团结学校举办吟诵精美诗词大赛

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传统文化——潭府乡团结学校举办吟诵精美诗词大赛

...阵阵掌声。在声声稚嫩却自信的诵读声中,使人感受到了华夏民族蕴藏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悠久。同学挥洒汗水展示自我,同学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为自己也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本次诗词诵读比赛缓缓落下帷幕。本次活...

2023-12-25 #经典句子

研究姓氏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任氏开州宗亲家谱濮阳县任楼卷完成

研究姓氏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任氏开州宗亲家谱濮阳县任楼卷完成

...的精神标识。姓氏文化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积淀、广博的思想内涵,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是我们生存、发展壮大的根基,是传承文明的纽带。“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

2016-05-06 #经典句子

《论语》:是古代君王的统治术 还是中华文明开源以来的砥柱?

《论语》:是古代君王的统治术 还是中华文明开源以来的砥柱?

...朝阳《论语》是战国时期孔子及弟子的语录体集,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作为中国古代四书之一,论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骨子里恪守的儒家思想,也作为王朝统治者驾驭教化万民的枷锁几千年...

2023-12-09 #经典句子

三星堆来龙去脉解析:是古蜀国文明遗址 祭祀的是中华远祖

三星堆来龙去脉解析:是古蜀国文明遗址 祭祀的是中华远祖

...是非洲传来的,当然目前更为主流的观点是,三星堆属于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但是,三星堆和华夏文明到底有哪些相同之处,怎么来证明它属于华夏分支,则很少有人提及。我今天就来搞这个事情。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

2023-06-05 #经典句子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国学知识启蒙如何进行?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国学知识启蒙如何进行?

...要学好国学知识,我们该如何进行启蒙呢?国学内容讲求仁义礼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而且近些年国家也提倡发扬传统教育,尤其是新课改之后对国学的要求更大,新课改之后语文要求提高,各个年级当中古诗词等国学内容...

2018-04-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