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头饰文化 垂臀式等发簪束发

时间:2007-07-18

这种发警多用原发编挽,很少采用假发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所谓垂臀式,一般是将头发分成两部分,或偏束一方, 然后将编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头发,再用丝绳缚住,垂于头的两侧或偏重一侧的发警形式。这种发警多用原发编挽,很少采用假发。梳垂警式的发医,在古代妇女的装束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地妇女的发式不尽相同,但一个最基本的趋势是把发向后梳,发尾盘绕起来,打结成银锭状,拖于肩背间作垂式,叫做垂髻。其形象资料。

我们在春秋战国时的玉雕像与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杖头俑上都能够看到,秦汉时期妇女最流行的发式依然是垂响,由于这种发式低低地下垂至肩部,看上去如云彩一般娴雅飘逸,故时人美其名曰“垂云臀”。汉代妇女发髻不断翻新,在汉顺帝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发髻式样一堕马髻。 这种发髻略偏于一侧,给人一种不平衡的感觉,令人耳目一新,影响波及后世,成为垂警式发臀的一个主要类别。汉以后,虽然高髻之风盛兴,但我们在各个时期都能够看到一些垂医式的发髻。颇具代表性的有如两珥医、堕马髻、双垂髻、双垂鬟髻、十二鬟髻、抛家髻、荷叶髻、闹扫妆髻。半翻髻、州发等。

所谓平鬓式,是指介乎于垂髻式与高警式之间的一种辫发与医发混合而成的医式。这种医式,它既不像垂医式那样垂于头的两侧或偏垂一侧,也不像高髻式那样高耸于头顶之上,而是多受局限,变化不大。历史上除盘桓髻、丸髻、平髻等几种外,并不是很流行。如其中的盘桓髻,作为魏晋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发臀式样 ,它是将头发在头顶盘叠堆积而成,有人说脱胎于灵蛇髯,但梳法比灵蛇髻简便且富于变化。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长安妇人好为盘桓髻,到于今其法不绝。”后来,隋唐乃至宋都能够看到类似的发鬓。

如宋代的盘臀有大小之分,大者医式共五围,紧紧扎牢,间以玉钗并用丝网固定;小者共三围,插以金钗,不用网固定。创始于宋崇宁年间的盘福髻,大而扁平,对睡眠都不会有影响。元代南人中流行一种 龙盘医,状如盘旋的龙,俯卧于头顶,龙头龙尾盘旋为一体,大有安闲、欲睡之意。“龙盘有髻不复梳,宝瑟无弦为谁御”和“新年拢髻及笄期,云绾盘龙一把丝”,这是明人杨铁崖描写盘龙髻的诗句。又如清代平髻的梳法是将发盘成平二股,直叠三股在髻心之上,下股压发簪,其上再加金银针贯插;后来又改为将发平盘为三股,抛于髻心之外,俗称“平头”。这种发髻最早在苏州流行,老少皆宜,后来传到北方,成为南北通行的一种发式。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婚后梳的“两把头”、“叉子头”、“如意头”等发髻,也属于盘绕而成的平医。

梳法是将头发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下垂于脑后,梳成燕尾式发髻,俗称“燕人头”;另一部分挽于头顶,拧成绳股,盘绕成一个覆盖在头顶的扁长形发髻,再于发髻间插饰一个叫“大扁方”的发簪,既作装饰又为固发。我们从整体上分垂警式、高医式、平髻式三大类介绍了中国各民族发医的一般情况。下面我们还将着重介绍椎医、顶髻、角髻、螺髻、英雄髻、旗髻、十字髻、垂云髻、盘桓髻、砧板髻、拱桥髻等几种颇具民族特色的发髻式样。椎髻又称椎结或魁结,《史记●陆贾列传》司马贞《索隐》说椎髻是“为髻一撮,似椎而结之。”由上观之,椎髻之特点是将发叠成长鬓,高束于顶如锥形,并将束带两端甩于脑后,整体视之,其型着而威,具有爽朗明快之感。关于椎髻发式的创始民族,学者们认识各异,颇多分歧。

《溪蛮丛笑》云:“椎结者,胎发不剃除,长大而无梳篦,不裹巾,蓬士后狰狞,自古已然,其可代也。”向达先生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中,引《新唐书承乾传》又使户奴数十百人习音声学胡人,椎髻剪彩为舞……等语,得出“所谓习音声学胡人,‘椎医",云云,俱指仿效西域妆饰而言”的结论。周峰先生在《历代妇女的发髻及鬓、发饰、面饰、眉》一文中,则力主椎医乃我国汉民族之原有发式,其起源或更早于汉。我们认为,椎髻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性的发髻形式,非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地区所特有,也并非是某一个民族所独创。顶臀属高髻类发臀之一种,有似古代的“大手医”。一般用原发加以编结而成,亦有一些用假发或发医中间衬垫许多饰物编结而成。其形为当顶正中耸立一发臀,但也有的发髻稍偏后或偏前者,偏后有如垂医,偏前更具高医效果。

我国古代民族中,梳此种发式的民族很多。具体如《蛮书》卷4载:“施……妇人从顶横分其发, 当额并顶后各为一医。"螺髻螺臀亦属高髻类发髻之一种。 其形:系先用丝绦将头发束缚起来,再盘卷如同“螺壳"状,俯卧于头顶,大有安闲、欲睡之意,有似古代龙盘臀。这种发式,据说原为佛祖释伽牟尼形象的发馨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南诏野史》卷下记“比苴,……白蜕束发如仰螺。”汤大宾修《开化府志》此外,在当今的苗、壮侗、布朗、基诺等民族的发式中,也有挽螺髻的。角髻,顾名思义挽髻如角状,有双角髻和独角医之分。《中甸县志稿》卷下云:“倮罗族,.男子皆短装系带,挎刀盘发于脑前,如独角然,故谓之若盘,亦称独角牛。”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文化》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头饰文化 垂臀式等发簪束发》,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头饰品是身份象征?从不同时期头饰品解读古代女子头饰文化

头饰品是身份象征?从不同时期头饰品解读古代女子头饰文化

...和每个朝代都不大一样的服装相比,古代的饰品,尤其是头饰,更多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而变化的。自古女人都是更爱美的,所以女子头饰文化的发展也比男子的更复杂、更...

2015-12-30 #经典句子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苗族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苗族

...是我国古代服饰由于信仰而发展的又一个因素。国服饰、头饰的造型与施色都是人类在不断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形状,并把它作为服饰的制裁及其形、色、纹样等的依据,使服饰在改进、演变、发展中既按防寒,护体、劳作等实际...

2020-03-22 #经典句子

痴迷汉服文化 和雪阳一起了解汉服头饰分类

痴迷汉服文化 和雪阳一起了解汉服头饰分类

...它的体现除了祭服、朝服、公服、常服还有汉服的配饰和头饰上。今天我们要聊一聊汉服这个千年文化头饰上的一个分类。第一种:簪簪在最初被称为“笄”(ji读一声),可以说是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用来插住挽起的头...

2023-09-21 #经典句子

中国的少数民族 白族的起源及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 白族的起源及文化

...显示的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怎么讲呢?白族姑娘头上的头饰,垂下来的穗子象征着下关风,艳丽的花是象征着上关花,头顶上的白色代表苍山雪,弯弯的造型代表洱海月,就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所以放在一起...

2019-03-21 #经典句子

这些古代词语 你听说过吗?

这些古代词语 你听说过吗?

...女盘头发用的警子。及笄郎女子到十五岁左右,就要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弱冠、冠岁:指刚刚20岁(古代20叫弱,指年少)的男子,古代男子到20岁即戴成人帽子行冠礼。因为刚到青年,故称“弱冠”,超过20岁叫“已冠”...

2020-10-15 #经典句子

中国古老的头饰文化:满是珍珠和翡翠 或是一个发夹和一个发夹

中国古老的头饰文化:满是珍珠和翡翠 或是一个发夹和一个发夹

...的发型独领风骚,为了让高髻更具高耸的魅力,各种发夹头饰也随之诞生,然而古代的头饰并不仅仅是单品衬托出女性的容颜,更重要的是,头饰是区分身份和地位、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象征。古代头饰概述01步摇步摇是一种古...

2008-01-11 #经典句子

【民族团结小故事】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团结小故事】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出丰富多...

2017-06-25 #经典句子

三名95后留学生在伦敦摆摊卖汉服 不为赚钱只为“吆喝”中华传统文化

三名95后留学生在伦敦摆摊卖汉服 不为赚钱只为“吆喝”中华传统文化

...韬说。曾因不会用POS机而手忙脚乱现场教当地人怎样使用发簪曾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首次摆摊是在10月3日,当时是周日。摆摊第一天,就遇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不会使用POS机。原来在英国,手机支付远不如国内发达,在...

2013-12-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