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埃及文学: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

时间:2007-02-24

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享有埃及的歌德美誉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1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2006),198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享有“埃及的歌德”美誉。作品传达了对人类现状与未来的深切忧虑和关怀,引人深思,激发良知。

马哈福兹是一个多产作家,视写作为生命,对文学艺术如痴如醉。正是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使他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里凭借业余时间,创作了32部长篇小说、14部短篇小说集和许多电影剧本,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四岁时就被送到私塾学习《古兰经》,接受宗教启蒙教育。马哈福兹早期作品主要受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以《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为标志进入了用象征主义手法的时期,后期采用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创作。主要作品有《麦格巷》《始与末》《卡什塔米尔咖啡馆》《宫间街》《祝君晚安》《玫瑰之晨》《命运的嘲弄》《拉杜比斯》《塔伊拜战争》《新开罗》等。他的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笔触幽默细腻,反映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为追求理想而进行的探索。

马哈福兹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马哈福兹创作历程

马哈福兹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1. 早期的创作

早期,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主要是3部历史小说:《命运的嘲弄》、《拉杜比丝》、《底比斯之战》。当时,埃及文学领域形成了以塔哈·侯塞因和陶菲格·哈基姆等为代表的“埃及现代派”。他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创作极大地影响了马哈福兹。

《命运的嘲弄》写法老胡夫从祭司处得知神谕,说王位将被一个平民出身的人取代。他恼羞成怒,一路追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但命运之神却让婴儿达达夫躲过杀身之祸,并成为英俊、智勇双全的禁卫军官。他在竞技、战场、平定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娶了公主,并成功继承王位。

《拉杜比丝》讲述埃及第六王朝的故事。法老想要收回被祭司们占领的土地,于是祭司利用国王与名妓拉杜比丝的风流韵事,煽动百姓反对国王。结果,百姓发动起义,杀死国王。拉杜比丝为表达对国王的忠贞爱情,随后服毒自杀。

《底比斯之战》写埃及在希克索斯人的威逼和蛮横入侵下终于亡国。时隔10年后,国王和大臣们的后裔终于率领国人,一举打败入侵者,重新统一埃及,完成民族统一和振兴的大业。

2. 中期的创作

中期,从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末。马哈福兹的目光转向现实生活,开始了以时代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阶段。

1945年发表的小说《新开罗》是马哈福兹创作转向的标志。这部小说描述了3个年轻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遭遇。3位主人公所走道路各不相同,但现实让他们,特别是马哈朱卜,领略了金钱与权势的罪恶。

随后几年,马哈福兹连续发表了4部小说。这些现实主义作品主要反映殖民统治下的开罗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贫民的生活。作家集中笔墨以一个街区、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物的遭遇描画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多年埃及的黑暗生活图景,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赫利利市场》写低级职员阿基夫的生活困境。小说在描写阿基夫不幸的同时,深刻挖掘了人物内心的弱点和矛盾。他虽然憨直善良,对欺诈与不公不满,但又怯懦无能,无力反抗,如同契诃夫笔下的俄罗斯小官员。

《梅达格胡同》写的是英国占领下的开罗老区一条胡同里发生的故事。小说以青年阿巴斯、阿米黛的爱情悲剧串接起下层人物的生活群像,他们在这光怪陆离的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悲惨角色。在这部“风俗民情”小说中寓含了对英国殖民统治和社会贫困带来的罪恶与畸形的抨击。

《始与末》写一场家庭悲剧。小说借姐弟俩的悲剧说明在封建和殖民政策的双重压迫下,中下层人民无论走什么道路,都难以摆脱悲惨的结局。

《海市蜃楼》显得有点另类。小说是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原理为基础写作的,它是马哈福兹的一次文学尝试。“开罗三部曲”:《宫间街》、《思慕宫》和《怡心园》则是马哈福兹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

3. 后期的创作

后期,从50年代末到现在。1959年,马哈福兹在《金字塔报》连载新作《我们街区的孩子们》,这标志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60年代,他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本质变化。在文体风格上,已经超越单一的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在开掘阿拉伯文学传统的同时,糅进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元素,这就是“新现实主义”。

《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是部引起争议的作品。小说以一条街区的发展变迁隐喻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渴望自由、平等与公正的理想。小说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老祖父象征造物主、安拉,艾德海姆即亚当,杰拜尔即摩西,拉法阿即耶稣,卡西姆即穆罕默德,阿尔法则代表着科学。

《小偷与狗》写刚出狱的小偷萨伊德·马赫兰一心向一群背叛者复仇的故事。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并大量运用意识流和自由直接引语,刻画出萨伊德的内心世界,也控诉了导致悲剧的那个社会。

《鹌鹑与秋天》、《路》、《乞丐》等小说力图探索人的存在价值等问题,揭示了埃及革命后知识分子的品格。

《鹌鹑与秋天》讲述主人公伊萨面对仕途的突然变故而沉湎酒色、寻求逃避的故事;《乞丐》写律师欧麦尔虽然物质富裕,但精神空虚,生活品位卑下,由于现实与梦幻不分,导致精神分裂的故事;《路》中的“路”象征了人类追求自由、体面和尊严的历程,也揭示了“路要靠个人努力去开拓”,只有超脱物质和肉欲,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的哲理。

《尼罗河上的絮语》以尼罗河上的一艘船屋为核心场景,循着艾尼斯的视角和内心活动,通过模糊的人物和情节以及漫无边际的闲聊,描述了埃及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米拉玛尔公寓》围绕逃婚少女宰哈拉来到公寓做女仆,刻画了革命投机分子萨拉罕、退休记者阿米尔、大地主侯斯尼、共产党员曼苏尔等人物。小说由于采取4个房客的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事件,形成多元聚焦模式,构造了一幅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画面;“四重奏”模式增强了小说整体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70年代后,马哈福兹的小说创作艺术又有一定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回归阿拉伯民族叙事文学的风格,把一些民族文学传统技法移植到长篇小说中去,使长篇小说这一源自西方的文学形式阿拉伯化。在此后出版的10多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卡尔纳克咖啡馆》、《平民史诗》、《续东方夜谭》、《伊本·法图玛游记》等。

《往事如烟》是《三部曲》的续篇,它围绕女主人公苏尼娅一家三代描写了1936至1980年期间埃及社会生活的变化。

《卡尔纳克咖啡馆》叙写“我”因修理钟表偶然来到这家咖啡馆,并进而了解到三个大学生在政治恐怖中的悲惨遭遇。他们追求理想、自由和正义,却被无端猜忌,遭到凌辱和酷刑,甚至被迫害致死。小说的叙述不动声色,气氛凝重,给人压抑感。

《平民史诗》记述了纳基家族11代人的浮沉生活。小说在记录一条街道的盛衰沉浮中总结了人类的历史,指出人类悲剧的原因在于人们爱好“钱欲和统欲”,要重归幸福之路,唯有打败它们。小说运用寓言体风格,讲述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具有荡气回肠的史诗的色彩。它是作家后期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续天方夜谭》是马哈福兹巧用《一千零一夜》的人物与情节改造编排而成的小说杰作。小说由13个故事组成,仍以国王山鲁佐亚尔为中心人物串接起来。

《伊本·法图玛游记》借一位古代穆斯林学者周游列国的故事,探讨了各种社会制度的优劣,思索着埃及以及现代人的前途。

马哈福兹最新的一部作品《自传的回声》于他85岁高龄时出版。全书包括226个片段,最长的不过一页,短的只有几行,出版时加有序号和标题。这部“准自传”以凝练且充满诗意的文字传达了关于人生的遐想,洋溢着智慧与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马哈福兹洞悟人生后的睿智的结晶,是一生文学思想与艺术的总结。

马哈福兹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

其短篇小说写作的时间跨度长,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充实。有的写机关职员的艰辛(《真主的天下》《金字塔高地的爱情》等);有的写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爱情与面具》);有的讽刺揭露社会上的陈规陋习(《新郎》)。其短篇小说中也有一些着意于文体实验和探索的名篇,如《候车亭下》《蜜月》等。

马哈福兹文学创作特色

1. 终坚持“政治、信念、人是我作品的三个轴心,而政治又是轴中之轴”

马哈福兹的小说题材和形式始终紧随着时代的变化,忠实地记录了埃及在20世纪的风云变幻。他的作品,特别是40年代以后的作品不断对社会重大事件做出反映和反思。他是一位有强烈政治责任感的作家,对祖国和人民的未来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2. 宗教、科学是交织在马哈福兹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马哈福兹说:“充实的文化必定有两个支柱,《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介绍的文化,是以科学和宗教为它的支柱的。”在《尼罗河上的絮语》里,他借女记者萨玛拉的笔说:“我们已经获得了一种新的语言,那就是科学,大小真理都由它来验证。”安拉创造了世界,但由于人的罪恶使其充斥着不幸和灾祸,仅有信仰、单纯依靠崇拜是不能带来救赎的。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开辟道路,靠艰苦创业去赢得美好未来。

3. 马哈福兹认为“美的艺术同崇高的理想或目的并不矛盾”

马哈福兹的作品实践了自己的思想。他不断汲取法老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中的养料,使其小说艺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形成自己特殊的风格。他运用过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玛卡梅文体等各种文学手法;他阅读并接受托尔斯泰、契诃夫、莫泊桑、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人的影响。某种意义上,他的创作是埃及长篇小说艺术成长与发展过程的印证。

“开罗”《三部曲》

“开罗三部曲”是阿拉伯国家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的巅峰之作,通过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描绘了一九一七至一九四四年埃及社会历史的种种变迁,每一部侧重描写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该代人居住的地区作为书名,颇似一幅恢弘壮阔的埃及风俗画卷。

1. 《三部曲》是马哈福兹于1952年“七月革命”前夕完成的长篇小说

小说在杂志上连载时称《宫间街》,到1956年正式出版时分为三部:《宫间街》《思慕宫》《怡心园》,一般称“开罗”《三部曲》。它是马哈福兹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阿拉伯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小说聚焦于开罗老区商人艾哈迈德·阿卜杜·嘉瓦德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和思想变迁,再现了1917至1944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社会的宏阔画面,展现了现代埃及的政坛风云、时代变迁以及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同时,小说也通过女性人物来表现时代和家庭的变迁,其中尤以艾哈迈德的妻子艾米娜最突出。她是典型的伊斯兰式贤妻良母。作为妻子,她恪守妇道,凡事逆来顺受,唯丈夫之命是从。作为母亲,她对子女充满慈爱,用宽厚的胸襟关爱每一个孩子,即使对前妻之子亚辛也无微不至。《三部曲》以她半夜醒来等候丈夫归来开始,以她中风躺在病床昏迷不醒即将死去结束。她是贯穿《三部曲》始终的核心人物,也是维系这个家庭的核心力量。

2.《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三部曲》体制宏大,布局严谨,结构巧妙。在长达百万言的篇幅里,时间跨度近30年,以第一代人物为主线又不时增添新的人物,场景也随着描写重点的转变而迅速改变。在布局时,作者采取每一部侧重描写一代人,每代人中又有所侧重的方式巧妙处理。这样的结构安排使《三部曲》整体联系紧密,脉络清晰,重心突出又首尾呼应。

《三部曲》运用多种方法来塑造人物。就单个人物而言,对马哈迈德采用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技巧,塑造出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就小说人物群体而言,作家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段呈现示他们各自的鲜明特征,使整个人物群体更加生动。

《三部曲》借鉴了一些现代主义文学技巧,拓展了艺术空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时,作家借鉴了意识流手法,运用了内心独自和心理分析的手段。它们直接呈现在叙述中,对披露人物内心世界和思想矛盾冲突有重要作用。

小说在运用时间法则方面颇有特色。小说中,艾哈迈德家每天傍晚时分的“家庭咖啡聚会”地点从楼下房间换成楼上的房间,暗合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物的改变;众人对待一家之主的态度、言语、心理等方面发生的微妙改变则映衬了家庭内部关系在时间纬度上的变迁。小说中不断强调指明某事件发生的精确历史时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旁证来记述家庭的各种变化,体现出实录式风格。在实录层面之上的是虚构的文本,在加强作品历史真实感的同时,又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壮阔的史诗感。

《三部曲》还以精巧逼真的细节描绘了一幅幅现代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风物人情画卷。从家庭的饮食起居到长幼关系和兄弟姐妹之情,从男女相对隔离的社会环境到婚丧嫁娶的过程、仪式,从宗教伦理到邻里关系等众多方面再现了现代埃及的风土人情,具有醇厚的阿拉伯文化风味,被称誉为“极为真实的历史性作品”。

《三部曲》是埃及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埃及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成熟,作家马哈福兹也因之被誉为“埃及的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等相提并论。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埃及文学: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非洲文学背负的“语言之殇”

非洲文学背负的“语言之殇”

...小说实际是针对埃及现代社会的寓言。他的代表作《开罗三部曲》叙述一个开罗家庭几代人的离合,探讨埃及社会的晚近变迁。三部曲有明确的时间背景和清晰的空间意识,每一部以老开罗的街区名字命名,叙事以街区为核心。...

2018-08-25 #经典句子

文艺评论 | 非洲文学背负的“语言之殇”

文艺评论 | 非洲文学背负的“语言之殇”

...小说实际是针对埃及现代社会的寓言。他的代表作《开罗三部曲》叙述一个开罗家庭几代人的离合,探讨埃及社会的晚近变迁。三部曲有明确的时间背景和清晰的空间意识,每一部以老开罗的街区名字命名,叙事以街区为核心。...

2008-01-22 #经典句子

专访:从中文到阿文 做没有“语言中间商”的图书——访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主任安瓦尔·

专访:从中文到阿文 做没有“语言中间商”的图书——访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主任安瓦尔·

...专访:从中文到阿文做没有“语言中间商”的图书——访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主任安瓦尔·穆吉斯新华社记者吴丹妮在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国家翻译中心大楼内,中心主任安瓦尔·穆吉斯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中国思想发展史》《中...

2020-05-28 #经典句子

史诗级震撼场面!埃及直播法老木乃伊“搬家” 感受古老文明的冲击

史诗级震撼场面!埃及直播法老木乃伊“搬家” 感受古老文明的冲击

4月3日晚,埃及首都开罗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盛大仪式——“法老的金色游行”(The Pharaohs" Golden Parade)。仪式的主角是22具古埃及法老和王后木乃伊,一列金色车队将他们从始建于1858年的埃及国家博物馆转移至新建的埃及文明博...

2019-05-27 #经典句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金字塔》课文解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金字塔》课文解析

...,逐渐引入抒情的成分,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所代表的古埃及文化的赞美。而第二篇短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我们看它的题目,与上一篇短文标题中相同的是“金字塔”这三个字,而作者为其加上了一个定语“不可思议的”...

2014-09-05 #经典句子

工笔细描下的古代文明史——《文明的征程》

工笔细描下的古代文明史——《文明的征程》

...活动在欧洲的人类,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由石器时代、古埃及、古巴比伦、亚述、波斯到希腊、罗马时期,展示出多个文明的面貌,虽然没有提到东亚文明,但胜在这些地方各自的社会、工业、商业、宗教、艺术和文学都历历如...

2018-05-25 #经典句子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为小学教师开授象形文字课程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为小学教师开授象形文字课程

人民网开罗4月12日电 (记者沈小晓)近日,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组织培训课程,向小学四年级教师开授象形文字课程。这是亚历山大图书馆与亚历山大教育局合作的一部分。此课程为社会研究课教师们讲授古埃及语言学领域的学术...

2023-06-30 #经典句子

埃及将汉语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网友: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埃及将汉语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网友: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9月7日,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与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长邵基在开罗共同签署《将汉语纳入埃及中小学作为选修第二外语的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汉语正式进入埃及中小学教育体系,成为继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

2023-08-2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