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不懂蒙台梭利不足以谈教育:一文读懂蒙台梭利育儿理念

时间:2007-01-18

我家两个宝宝出生的三四年前,我在某知识付费平台第一次听说蒙台梭利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00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1 分钟。

说到育儿,一定绕不开蒙台梭利。

我家两个宝宝出生的三四年前,我在某知识付费平台第一次听说蒙台梭利。

前段时间我准备再系统地学习一下育儿知识,整理了一份书单,书单里有50几本书。

我首先读的就是蒙台梭利系列。

这个系列里有5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

大部分人所熟知的是《儿童的秘密》,但这次我先读的是《有吸收力的心灵》。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蒙台梭利的封笔之作,集蒙台梭利思想和方法之大成。

这本书确实处处都是精华,十几万字的书,我划出的重点就有7万字。

可能是重点太多,读完我对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个基本概念,但是理解得并不清晰。

于是接下来我做了这么一个工作。

首先,把7万字的重点一条一条粘贴到电脑上,以至于最后Kindle都提示“复制出错:您已超出此图书的复制限额”。

然后,再把这些重点的每一个部分,用最简练的话逐一做了总结。

接着,把这些精炼后的重点放在一起,这个时候便对全书有了一个全局认识。

最后,重新梳理全书的逻辑,把重点内容重新归类。

于是便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我力求用最简练的语言和最清晰的逻辑,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Get到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最全面的了解。

下面进入正题。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核心,其实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进行了高度概括——有吸收力的心灵。

下面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拆解。

什么叫有吸收力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为什么孩子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灵?

怎么去发展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

1

什么叫有吸收力的心灵?

有吸收力的心灵,指的是孩子能够对环境知识进行吸收。

蒙台梭利的理念里特别强调环境的作用。

人的身体成长可以脱离环境,但是心灵脱离环境则不会成长。

比如你把一个孩子扔到野外,给他足够的食物、空气、水等,他也能够长大成人。

但是他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野人,而不是一个具有人类智慧的正常人。

孩子对环境的吸收和成人的学习之间的差别巨大。

首先,孩子的吸收调动是一种无意识的智慧,而成年人的学习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孩子在无意识地的状态下很自然地就在环境中习得了很多东西,而成人则需要调动记忆、思考,费很大力气才能够学会一样东西。

其次,成人的学习是把一样东西装进大脑,譬如把水装进瓶子一样,水还是水,瓶子还是瓶子。

但是儿童的吸收,环境知识不仅进入大脑,还促使了大脑的形成,成为了大脑的一部分。

也可以这样理解,孩子吸收的东西最终进入了潜意识,成为孩子心灵的一部分,终生都存在。

使用的时候并不用特别去调动出来,因为潜意识会在无形中影响你的行为。

而成人学习的东西进入的是意识。

意识中的东西并不稳定,可能会消失,比如你今天背会了一首诗或者学会了一个方法论,过段时间不用可能就忘掉了。

意识中的东西用的时候,还需要特别地拿出来,就好像从你脑子里掏出一个东西来一样,不像潜意识那样无形、自动自发地起作用。

那么,孩子能够从环境中吸收什么呢?

①语言

语言是吸收环境最好的例证。

在孩子说话之前,从来没有人教过孩子语法,但是孩子学会说话之后,他说的话却那么自然地符合语法的规则。

有一本书叫《父母的语言》,大概讲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从父母的语言中吸收的词汇越多,孩子长大后的心智就会更健全。

那些小时候接收语言贫乏的孩子,甚至会有智力低下的表现。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语言信息,一方面要跟孩子多对话,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多接触有对话的语言环境。

另外孩子学习语言的时期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些很多父母容易忽略,很多父母都是等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才让孩子学习语言。

孩子学习语言有两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是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

这是孩子的词汇爆发期。

蒙台梭利建议如果孩子在这一关键时期接受两种语言,孩子心理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就会允许他同时学习两种语言。

对我们中国家长来说,想让孩子学习英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可以让父母一方平时用英语跟孩子交流,另一个用中文。

当然,这对父母是个考验。

另一个关键时期是在3-6岁。

3-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

不同于0-3岁的无意识吸收,3-6岁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可以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在3-6岁这个时期需要重点学习3样东西:词汇、书写和语法。

词汇很好理解,词汇最基本,孩子需要持续学习。

不过这个时期孩子学习词汇需要形象化的学习,跟户外、实物、图片或者图标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最好。

另外这一年龄的孩子对词汇有强烈的渴求,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也不知疲倦,不过他们需要帮助,需要给他们系统地教授词汇,这样他们不需要太费力地学习。

假如过了这一时期,孩子又具有了其他能力,学习新词汇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书写也比较好理解,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写字了。

这里需要重点提出的是,孩子会在这个时期出现一个书写爆发期,而在5岁半或者6岁的时候这种感觉能力就会消失。

在这一年龄之前学习书法,孩子才会有兴趣和热情。

超过这一年龄,孩子就失去了这一自然所赋予的特殊机会,想学习书写就必须做出有意识的、特别的努力。

语法就比较难理解了。

语法指的是主谓宾、定状补这些,我自己的中、英文语法都学得很好,不过在我的印象里是在初中才开始学习语法的。

蒙台梭利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孩子对语法很感兴趣,这是教给他们语法最好的时机。

4岁左右的孩子正在扩大词汇量、完善自己的语言机制,如果我们在4岁左右的时候给他们一些语法帮助,他们就能熟练掌握所吸收的口语。

②社会传统和习俗

除了语言,孩子还吸收着社会传统和习俗。

比如说日本人崇尚集体,而美国人崇尚独立和自由。

一代一代的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有着这样的共性特质,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对这些传统和习俗进行了吸收。

所以说,儿童是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明水平的纽带,我们可以通过影响儿童来影响社会进程。

③动作、神态和步态等

可还记得周总理的那个经典外交桥段?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动作、神态、步态特征,而这些来自于儿童早期的吸收。

蒙台梭利认为,任何想改变成年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儿童时期吸收的东西会永久地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

2

孩子的心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上面我们已经了解到有吸收力的心灵指的是对环境知识的吸收,而吸收的主要包括语言、社会传统和习俗、动作/神态/步态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孩子的心灵在不同阶段发展的特点。

首先,蒙台梭利特别强调0-6岁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针对的也主要是0-6岁的孩子。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在大学而是0-6岁。

这点我也深深地认同。

在我看来,大学只是教育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实现教育的手段。

甚至可以说0-6岁的基础打好了,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正常的教育环境,进入一所不错的大学是一个很自然的事。

那么为什么蒙台梭利特别强调0-6岁的重要性?

主要原因概括来说只有一点: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智慧和心理定型基本完成。

孩子在6岁之前建立起来的各种能力会伴随他们终生,决定他们属于底层社会还是上层社会,任何高等教育也无法抹掉婴儿时期形成的东西。

当孩子过了6岁,我们只能对孩子间接影响,这个时期可以说教了,但说教不起直接作用。

有句话这么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中国教育的先驱孔夫子也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你改变不了一个成年人,除非他自己想改变。

不过0-6岁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

一是0-3岁。

0-3岁孩子主要是对环境知识进行无意识的吸收,而且吸收能力特别强。

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艰苦学习,才能学会儿童用3年就学会的东西。

二是3-6岁。

3-6岁的孩子开始从无意识阶段过渡到有意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发挥个人意愿,并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

0-3岁各项功能在建立,而3-6岁各项功能进入发展阶段。

3-6岁的孩子开始区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开始发挥想象力,玩砖头类玩具和讲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这个时期,孩子的好奇和想象爆棚,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要有耐心去满足他们,并且要有足够的智慧去灵活应对。

蒙台梭利还特别指出,孩子在0-3岁的发展如果出现了一些障碍,还可以在3-6岁补救。

事实上,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针对的主要就是3-6岁儿童。

最后,我们对比一下高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特点。

心智

0-6岁

智慧和心理定型完成,而且具有了理解力。

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为接受文化课打好了基础,可以进入学校。

6-12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平静而快乐,精神和身体都很稳定。

这个时期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方面其实是最省心的。

12-18岁

这个时期孩子的精神和身体都不稳定,开始进入叛逆期。

为什么青少年犯罪会多?就是这个原因。

这又是一个会让很多父母头疼的时期。

价值判断

0-6岁

没有好坏意识,同时我们也不会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去说他好还是坏,最多也就是说皮。

6-12岁

能区分好坏,并且有了道德感,这种道德感最终会形成一种社会感。

12-18岁

知道自己的国家,知道自己属于某一个族群并对该族群有荣辱感。

再补充一点。

孩子在一个阶段中需求得到的满足越多,他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就会越好。

如果在一个阶段中发展受到阻碍,在下一个阶段也存在障碍。

这也是很多人心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心理治疗总是会往回看,追溯到童年甚至婴幼儿时期?就是为了回到之前的阶段去疗愈。

3

为什么孩子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灵?

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孩子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灵,找到了这个答案,我们就能更了解我们的孩子,发现“童年的秘密”。

为什么孩子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灵?

核心就一点:孩子本身就具有天性和自主性。

我们不应该把孩子视为一种能力有限的动物,而应该把他们视为具有灵性的生物。

具体来讲,孩子的天性和自主性包括以下方面。

①独立性

孩子天生具有独立的倾向,甚至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举例来说,婴儿在6个月的时候开始分泌胃酸,这个时候他可以吃辅食,逐步开始不需要母乳或者配方奶;紧接着他开始学会坐立、爬滚,10个月左右开始站立,12-13个月开始学会行走。

这一切,都是在追求独立,好像是在告诉成人:我在长大,我开始逐步地不需要你的帮助了。

后面我们会再提到,正是因为孩子天生具有独立性,所以除非必要,我们不应该对孩子的活动和行为进行干涉。

②完美倾向

蒙台梭利给出了一个完美圆环。

一个正常发展的人都具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而我们成人常犯的错误是,在潜意识里把儿童当做坏人,对他们进行负面性的说教或者干涉,这不能干那不能干。

③条理感

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开始形成条理感。

孩子在经历心理形成期,总是想把内心一些混乱的东西整理得更有条理。

这些会反映在一些行为上,比如一些东西没有放在该放的位置孩子会有意见,或者他会主动地摆放一些东西。

④准确性

孩子天生就有追求准确性的倾向,他们追求准确地做事。

我们会发现,孩子会重复地做某件事情。

这是因为,孩子在通过重复做一件事增强精神系统的控制能力,以在肌肉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和谐。

而且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是一个精确的大脑。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我们所认为天马行空的诗人、音乐家,他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他们创作、发明的背后都遵循一定的韵律、节奏、规则。

想象力不能脱离准确性而存在,不然就是妄想、空想。

另外,准确性和数学学习直接相关。

数学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很多家长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题海战术,或者上辅导班。

我不能说这没有用,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更早期来解决,孩子就会拥有更好的数理思维,到时候学好数学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

蒙台梭利的办法是,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小物件,来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培养孩子精确的大脑。

但是具体是什么物件,这些物件怎么用,《有吸收力的心灵》里没有展开,不过在《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有涉及,这本书我还在啃,如果有答案,到时候我会再分享出来。

⑤服从

很多家长对孩子最多的要求就是——听话。

听话,翻译一下,也就是让孩子服从。

我们要求孩子服从,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孩子是不服管束的。

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孩子天生具有服从的倾向,只不过我们误解了。

具体来说,孩子的服从倾向分为三个阶段,也正是因为这些阶段的特点导致我们误认为孩子不服管束。

第一个阶段,是不稳定地服从。

孩子有时候听话,有时候不听话。

不是因为他本身不想服从,而是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能力受限,有时候想服从却办不到。

第二个阶段,是稳定的服从。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很听话。

第三个阶段,是孩子不但会服从,还会享受服从的乐趣。

孩子从权威那里,比如父母或者老师那里,感受到了一种崇敬感,会期待着权威给他们指令。

我们成人会认为,必须先摧毁孩子的自我意志才能够让孩子服从,但事实是孩子的自我意志和服从可以并肩前行。

我们试图通过说教(耳朵灌输)和榜样(眼睛灌输)去让孩子服从,但这样没有必要也没有用,这样只会摧毁孩子的意志力和想象力。

要知道,摧毁容易,建设难。

就有如一栋建筑,用爆破性拆除摧毁它只是一瞬间的事,而建设却是成年累月的功夫。

纵观历史,我们也会知道,人类并不缺乏服从,缺乏的是对服从的控制。

比如说法西斯和邪教,利用的正是人们的服从倾向。

⑥想象力和抽象力

孩子天生具有想象力,这点相信很好理解。

抽象力主要指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想象力和抽象力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

关于想象力,在讲准确性的部分已经提到过。

想象力必须以一定的逻辑性为基础。

创造者们,他们的创造的背后必定遵循一定的逻辑性。

如果只有想象力那就是空想、妄想,妄想症就是想象力极端的结果。

同样,也不能只有逻辑性,只有逻辑性没有想象力会缺乏创造性。

⑦尊重

孩子的尊重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孩子下意识里会尊重别人的需求,不会给别人不必要的帮助。

而我们成人则相反,但当别人不需要帮助时,帮助却来了;当他人急需帮助时,可能会没有人向他提供帮助。

我们经常会见到男士出于礼貌为女士挪椅子或扶女士下楼梯,这些都不是女士真正需要的。

我们也经常看到地铁、公交上不让座的情况,经常看到新闻报道里出现有人昏倒、被抢,路人无动于衷的情况。

二是孩子有帮助、鼓励和安慰弱者的本能。

如果儿童做错了什么事,比如打坏了一个花瓶,他会感觉非常难堪。

他不会因为打破东西而感到快乐,只会因为没有好好保护这件东西而感到羞愧。

家长本能的反应可能是大喊一声:“你打坏了瓶子,我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碰这些东西!”最起码可能也要孩子把碎片捡起来,以便让孩子记住。

但孩子们的反应又是如何呢?他们可能会跑来帮忙,用他们稚嫩的声音以一种鼓励的口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找一个花瓶。”然后大家一起把碎片捡起来,有的孩子则去擦拭地上的水。

三是孩子有对强者尊重的本能。

蒙台梭利的学校里可以看到一些不常见的事情,那就是对强者的尊重,这些孩子不但没有嫉妒心,他们还会给有能力的孩子热情的表扬。

在儿童之间有一种明显的团队感,这种团队感以一种高尚情感为基础,并且会促进集体的团结。

⑧团队感与社会凝聚力

团队感上面已经提到。

蒙台梭利的研究表明,孩子并不缺乏团队感,团体意识不是通过灌输方法得来的,也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竞争,而是自然的产物。

回归到原始社会我们可能会明白,在原始社会个体必须依赖群体而生存,离开了群体个体就会有生命的威胁。

所以,孩子的团队感在基因里就已经存在。

而我们人类后天的一些环境和行为,比如竞争,恰恰在抹杀孩子本就具足的团队感。

4

怎么去发展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

在对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特征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来探讨怎么去进一步发展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

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心灵的内在潜力激发出来。

而这种激发的方式必须以孩子的心灵特征为基础。

① 专注力

怎么去发展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很多回答。

但最核心的只有一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蒙台梭利把专注力拔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我完全认同这一点,我上一篇文章《-1到6岁父母荐读:要养出好娃 从这4个层面出发》也有提到这一点。

不过除了专注力,我第一篇文章《除了学习成绩 中国父母最容易忽视孩子教育的这个方面》,还特别提到了安全感,这个也很重要,不过蒙台梭利没有重点强调。

为什么专注力这么重要?蒙台梭利例举了专注力的诸多意义。

从表面上理解,一个具有专注力的人,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同时也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做好一件事情。

但并不是这么简单,培养专注力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简单做个总结。

专注力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完成对一个人的个性塑造,具体包括:智慧、爱、韧性、意志力、自我牺牲、纪律、服从等等。

另外,可以通过专注力对孩子的缺陷进行改变或者疗愈。

比如说蛮横行为、懦弱表现、占有行为、行为错误、主动行为失常(举止无礼等)、空想、负面模仿倾向等等。

专注力还会成为一个正常人和非正常人的分水岭,比如说那些反社会人格的人,就是因为小时候正常专注力的缺失。

那么具体怎么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总结来讲就是让孩子科学、自由地工作。

是的,是工作,而不是所谓的游戏。

孩子是在“工作”中成长的。

蒙台梭利认为,游戏会把孩子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孩子严肃、认真、准确、求实的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只有工作才是孩子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才能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孩子心理的全面发展。

她将孩子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孩子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

孩子身心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作”而不是“游戏”来完成。

怎么让孩子进行这种工作?

我们要回到上面两个限定词: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自由。

现在很多父母都能理解给孩子自由这个理念,但却忽略了科学。

这种自由应该是科学的自由,放任的自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这种科学的自由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环境的提供。

在环境方面,《有吸收力的心灵》里没有给出很具体、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在《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手册》里有更具体的建议,我到时候会进一步分享。

这里先提一些概念。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就是针对孩子专门设计过的一个环境。

环境包括几点:场所、教具、人员和秩序。

场所,应该是一个封闭区域,因为封闭区域更容易让人保持专注,比如人们在打坐、冥想的时候都会选择封闭区域。

教具,经过专门的设计和挑选,蒙台梭利在这里没有具体说明。

人员,一是儿童之家打破了年龄限制,是混龄编排的,这样安排有诸多好处,这里先不展开;二是有专门的教师。

秩序,主要是要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同时只提供一小部分东西,每样东西只提供一个以便让孩子学会等待。

第二,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给到相应的环境之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去发现孩子对哪类工作感兴趣,然后才是让他们专注于一类工作。

第三,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肯定、打断。

这点是很多了解蒙氏教育理念父母容易误解的地方。

很多父母认为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打扰孩子。

这个理解有点片面。

蒙台梭利虽然没有特别强调必要的打扰,但是有多次提到。

比如说,孩子不是一下就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工作中,在集中注意力之前,我们可以进行必要的打扰,比如提供指导、鼓励,当其他孩子有过分举动时还可以进行必要的打断。

另外,当孩子完成工作时,他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成果不够确定,这个时候他需要老师的肯定。

但是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信心后,就不会再寻求他人的鼓励,这个时候鼓励就是打扰。

第四,才是蒙台梭利反复强调的“不要打扰”。

蒙台梭利认为,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在生命的这一时期很少会受到打扰。

虽然我们很少去探究那些成功人士或者伟人的童年,但是我相信他们在童年时期专注力确实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们来用纪伯伦的一段话结束这个部分。

“让儿童做应该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大脑需要不停地工作。

只有不停地专注于一些事情,精神才会得到发展。

懒惰的大脑容易受一些不良东西的影响,一个懒惰的人不可能是精神上健康的人。

工作是爱的外在表现。”

②运动

最后,对怎么发展孩子的心灵再做一个补充。

蒙台梭利还有提到,除了专注力,通过运动的开发也可以发展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运动只是为孩子的身体健康服务。

比如说让孩子身体更协调,让孩子的心肺功能更好,让孩子更强壮,让孩子的动作更敏捷等等。

但其实运动对孩子来说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就是促进心智的发展。

人体的有两个系统:生长器官系统和关系系统。

生长器官系统,比如说人的内脏,只为人本身服务,不与外界发生连接。

而关系系统负责与外界进行连接。

关系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大脑、感觉器官和肌肉。

肌肉是关系系统和外界的连接器,任何外界连接都需要靠肌肉来实现,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

我们可以与上面提到的工作进一步结合起来看。

人通过工作表现思想,通过运动表现工作。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运动来表现,比如说主持人是嘴部的肌肉运动,画家、雕塑家、办公室职员等是手部的肌肉运动,即使是哲学家也要进行说或者写。

运动表现了工作,最终表达了思想。

如果一个人不能发展他的整个肌肉组织,或仅仅让他的肌肉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的心理也会因为运动的原因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所以,运动促进心智的发展,运动与心智的发展相互促进。

另外,蒙台梭利还有提到,走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

走路会改善人的呼吸和消化,会获得与孩子进行其他体育锻炼一样的效果。

在走路过程中,孩子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会把这些东西捡起来或进行鉴别,可能会跳过一条小沟,或捡拾一些木头用来烧火。

这些运动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根本不差于其他体育锻炼。

逐渐地,孩子的知识就会增长,对事物的兴趣也会提高。

教育应该遵循进化的法则,孩子应该多走路,开阔眼界,只有这样,孩子的生命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5

总结

以上,我自信已经把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做了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提炼。

我们再回顾一下,做一个简短总结。

蒙台梭利的核心教育理念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有吸收力的心灵。

/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有吸收力的心灵?

有吸收力的心灵指的是孩子能够对环境知识进行吸收。

这种吸收跟成人的学习区别非常大。

它是无意识的,不像成人那样需要费劲地调动意识。

吸收量非常大,0-3岁孩子吸收的知识相当于成人60年所学习的知识。

吸收力非常强,孩子吸收的知识最终会进入潜意识伴随一生,而不像成人学习的知识只进入意识容易消失。

孩子能从从环境中吸收的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社会传统和习俗、动作/神态/步态等。

对语言来说,我们需要抓住孩子学习语言的两个关键时期。

一个是2岁左右的词汇爆发期,在这个时期可以给孩子提供双语环境,除了母语,再打好外语基础。

一个是3-6岁的有意识学习期,可以重点让孩子学习词汇、书写和语法。

关于社会传统和习俗和动作/神态/步态,我们需要了解两点。

一是,任何想改变成年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儿童时期吸收的东西会永久地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

二是,儿童是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明水平的纽带,我们可以通过影响儿童来影响社会进程。

/

接着,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蒙台梭利特别强调的是0-6岁这个阶段。

因为这个时期智慧和心理定型基本完成,孩子在6岁之前建立起来的各种能力会伴随他们终生。

细分来看。

0-3岁,孩子主要是对环境进行无意识地吸收,而且吸收量大,上面有提相当于成人60年所学。

3-6岁开始有了有意识的行为,开始发挥个人意愿,好奇心和想象力爆棚。

另外,0-3岁的发展如果出现了一些障碍,还可以在3-6岁补救,补救的措施就是让孩子进行工作。

对比高龄段发展的特点。

0-6岁,智慧和心理定型完成,而且具有了理解力;没有好坏意识。

6-12岁,平静而快乐,精神和身体都很稳定;能区分好坏,并且有了道德感。

12-18岁,精神和身体都不稳定,进入叛逆期;知道自己的国家,知道自己属于某一个族群并对该族群有荣辱感。

/

然后,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灵?

因为孩子本身就具有天性和自主性。

这些天性和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孩子具有:独立性、完美倾向、条理感、准确性、服从、想象力和抽象力、尊重、团队感和社会凝聚力。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准确性直接和以后的数学学习相关。

我们在发展孩子的心灵时都必须要以这些特征为出发点。

/

最后,我们要了解怎么来发展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二是开发孩子的运动能力。

专注力意义重大,专注力的培养核心就一点:让孩子科学、自由地工作。

具体又包括,环境的提供、兴趣的发现、必要的指导/帮助/肯定/打断、不打扰。

人通过工作表达思想,通过运动表达工作。

运动最终表达的是思想,和外界形成连接。

所以,运动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让身体得到锻炼,还能让心智得到发展。

/

到这里,这篇文章的全部使命完成。

虽然力求简短,但最终还是到了1万字。

不过为了这1万字,从阅读到整理到成文花了我20-30个小时,现在你只需要20-30分钟看完,相信是值得的。

希望这1万字能够对你在育儿路上会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具智慧的父母,让我们的孩子疯狂吸收,智慧成长!

End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不懂蒙台梭利不足以谈教育:一文读懂蒙台梭利育儿理念》,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儿童0到6岁8个成长敏感期 涉及儿童感知 动作 语言 秩序成长

儿童0到6岁8个成长敏感期 涉及儿童感知 动作 语言 秩序成长

...概念最早是由享誉全球的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发育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儿童在这一时期能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无论是行走,还是语言、绘画,或是音乐...

2023-07-09 #经典句子

幼师编制:幼教学科知识高频考点之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语录

幼师编制:幼教学科知识高频考点之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语录

...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在掌握在母亲手 中。2、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 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 了;3、陈鹤...

2018-01-06 #经典句子

为子女创造条件|“在这几年中 孩子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为子女创造条件|“在这几年中 孩子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那么我们神奇的大脑会轻而易举地创造奇迹。玛丽亚·蒙台梭利是这个领域的先驱,她明确指出,只有利用好孩子们的自然成长过程——敏感期,才可能使教育适应他们的潜能。就语言学习而言,孩子的潜能十分巨大。但是必...

2023-07-22 #经典句子

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时期,也被称为语言敏感期。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女士曾就孩子的各种发展敏感期作出系统论述,认为0-6岁就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依据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孩子在4个月大时的婴儿时期,就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

2023-09-28 #经典句子

这句话透露着浓浓母爱 却是对孩子深深的伤害!

这句话透露着浓浓母爱 却是对孩子深深的伤害!

...不觉中毒。“来,妈妈教你!”意大利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曾经在某次讲说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来动物绘图卡片教宝宝认识动物,没想到宝宝看到了某一张图片却滴滴滴地学起小汽车的声音。这位妈妈很疑惑...

2023-08-31 #经典句子

华师大广陵初中旁再添一公园 广陵区教育文化公园建成开放

华师大广陵初中旁再添一公园 广陵区教育文化公园建成开放

...、孟子、陶行知、蔡元培,还有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公园环抱,校园周边环境美“广陵区教育文化公园建成后,华师大广陵初中、育才小学东校区周边便是公园环抱,这里的学校校园环...

2012-02-04 #经典句子

普通话和家乡话 3岁的孩子先学哪个?把握孩子语言敏感期都能学

普通话和家乡话 3岁的孩子先学哪个?把握孩子语言敏感期都能学

...边的人说什么话他也会受到感染的,自然就会懂了。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种语言。在敏感期,孩子的语言学习接受能力强,...

2012-04-22 #经典句子

新东方名师离职创“英语小神童” 获真格基金天使轮融资

新东方名师离职创“英语小神童” 获真格基金天使轮融资

...皮亚杰幼儿心理认知规律、布鲁姆难度认知螺旋金字塔、蒙台梭利五感教学法和多元智能学习理念,利用零碎时间帮助父母完成宝宝启蒙。英语小神童是国内最先提出“英语启蒙成长树”体系的0-6岁婴幼童启蒙教育品牌, 汇集...

2023-08-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