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第一句子大全 > 标签 > 名理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名理》110审察名理之终始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名理》110审察名理之终始

《经法》篇《名理》章,刑名之理【原文】天下有事,必审其名。名[理者],循名厩(究)理之所之。是必为福,非必为(示才)灾。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审察名理名(之)冬(终)始,是胃(谓)厩(究)理。唯...

2016-11-24 #经典句子

世说新语之由于气质和兴趣不同 语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个性

世说新语之由于气质和兴趣不同 语言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个性

...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注释洛水:指今河南洛河。乐令:指乐广,曾经担任尚书令。王夷甫:指...

2018-05-30 #经典句子

《世说新语》6则故事 篇幅虽短 道理颇深

《世说新语》6则故事 篇幅虽短 道理颇深

...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 王曰:“ 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解 读名士们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尚书令乐广问王夷甫...

2017-05-09 #经典句子

佛语:佛教经典生活禅语 一句禅语感悟人生

佛语:佛教经典生活禅语 一句禅语感悟人生

...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10、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11、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12、一...

2020-03-17 #经典句子

看淡人生的佛语经典语录

看淡人生的佛语经典语录

...,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21.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22.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23.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

2017-12-01 #经典句子

一生受益的30句经典禅语 字字珠玑 句句精辟!

一生受益的30句经典禅语 字字珠玑 句句精辟!

...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4.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5.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6.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7. 人生四苦:贪嗔痴、求不得、...

2023-12-04 #经典句子

一个人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关键在于这两句话!

一个人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关键在于这两句话!

...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须知往生净...

2016-05-01 #经典句子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论约》94始于文而卒于武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论约》94始于文而卒于武

...为:道法、国次、君正、六分、四度、论、亡论、论约和名理。今天我们开聊《论约》章。首先要确定一下这个“论”字的读音,《论语》我们从小就知道应该读二声阳平,而不能读作四声的去声。那么这一章的“论”字的正确...

2023-10-08 #经典句子

陈献章与明代文风转向

陈献章与明代文风转向

...送李世卿还嘉鱼序》呈现了他与门人的日常:“朝夕与论名理……时时呼酒与世卿投壶共饮,必期于醉,醉则赋诗。”《吴光宇行状》一文追忆了自己与吴光宇的日常活动:“南山之南有大江,君以意为钓艇,置琴一张,诸供具...

2010-07-14 #经典句子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道法》24使民之恒度 去私而立公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道法》24使民之恒度 去私而立公

...唯公无私,见知不惑,乃知奋起”(《黄帝四经·经法·名理》)。只有“去私而立公”才能公平公正,才能兴旺。《黄帝四经·经法·君正》中说“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

2009-11-04 #经典句子

世说新语|文学

世说新语|文学

...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

2023-06-20 #经典句子

中国语言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相较字母语言)|干货一批

中国语言有哪些优势和劣势(相较字母语言)|干货一批

...上节所述的亚里斯多德的名学来讲,则这个本体又是因为名理上的主体推出来。即既是主体不可缺少,则便有了所谓particular substance。须知“各自的本体”既不可缺少,则势必推至有个“根本的本体”(primary substance)亦是不可缺少...

2023-12-26 #经典句子

从“名”与“逻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从“名”与“逻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逻辑学最初被引介到中国时就曾被李之藻、严复翻译成“名理”“名学”。20世纪初的诸多名学研究,如屠孝实的《名学纲要》、虞愚的《中国名学》等,都主要从逻辑学角度研究“名”。当今也有学者从语词符号的角度研究名...

2012-11-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