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我的扶贫故事 | 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能为云南做些什么 要怎么做?

时间:2024-02-04

刘建左二到普洱调研门槛内外的参与者按照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安排,我分管全厅信息化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他是高级工程师、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通信导航和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建的身上有许多“光环”,但是从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到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挂职任副厅长,他一直在心里问自己,能为云南做些什么?要怎么做?怎样才能更快地融入工作……今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做的。

刘建(左二)到普洱调研

“门槛”内外的参与者

按照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安排,我分管全厅信息化工作。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并不是很熟悉,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不添乱、多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

对于从科研单位领导到省厅挂职的角色转换,我总结出了一个“门槛理论”:原先的工作内容与各省厅部门联系很多,总是站在门槛外一米处朝里面看,觉得自己很了解行政部门的运作;到新岗位以后,作为挂职干部也许是站在门槛内一米处朝外看。别看这门槛里外的短短距离,让我深深感到“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总是在工作中要求自己多站在‘两个一米处’看问题,争取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实在。要做参与者,不做“旁观者”。

我是周日晚上到达云南的,周一一早就上班,明确工作分工后迅速进入角色,参与了厅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各种会议讨论。奇怪的是,我感觉自己好像之前就在云南工作过一样,很快就与大家“无缝衔接”了。到岗的第一天,我就基本过了“语言关”,很快地把自己“摆进去”。

“如何全方位地融入工作?”我常常这样问自己,要真正融入当地,必须放下身段,学习许多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拓宽视野才能提高能力。作为交通运输部的挂职干部,部党组的勉励我时时铭记在心中,“努力做好中央精神的宣传队、地方发展的智囊团、省部协作的联络员、脱贫攻坚的工作队、实现小康的播种机。”。所以我从不放过任何下基层的机会,挂职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摸透”“摸清”当地的具体情况,边学边做,摸清情况再着手。

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先后走访了云南的好几个州市,开展了昭通、普洱、版纳等三州市以及厅属单位的调研工作,在调研中以座谈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真正走入基层发现问题,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张牌”和县域高速“能通全通”的重大部署,认认真真深入一线进行督导,前往重点工程现场进行交流了解情况,帮助一线同志解决难题。

做好信息化工作的“推介手”

我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专业理论功底与专业技术能力。在充分调研和交流的基础上,在我心中大致勾勒出了云南交通信息化工作的轮廓。找准了方向,知道云南交通缺什么,就能与我已有的知识网络形成对接。

在信息化工作的对接上,我利用自己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资源来给云南“会诊”,谋划云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为云南交通发展建言献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开阔了大家的思路,也对云南交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论证咨询了“云南省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系统(TOCC)”,为建设全国领先的TOCC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还主导编制了“云南省数字交通实施方案”、“云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项目建议书”等。利用开专家咨询会等机会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为云南省争取项目支持。在我们的多方努力和奔走下,交通运输部初步明确将支持TOCC、跨境运输口岸信息化、交通旅游大数据、军民融合北斗示范城等项目,还明确将度以数字化监管为主题的“全国交通运输厅局长培训班”调整到云南省召开。

发挥"头雁效应"做实事

除了稳扎稳打、逐步开展信息化工作对接,我还聚集了更多力量,积极开展引智对接工作。同时,广泛走访交流,为派出单位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找合作对象,争取在云南落地分实验室。

是交通扶贫任务的兜底年,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等扶贫任务要求100%完成。传统人工抽查的方法无法完成对云南20多万公里农村公路的核查,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民主生活会上,针对巡视组指出的问题以及自身查找出的问题,我做出承诺:作为领导干部,我将发挥“头雁效应”,当好责任人,种好责任田;按照交通运输部提升“督查抓落实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作为分管信息化的领导,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减少现场督查,实现远程监督,服务中央扶贫战略,面向云南省老少偏穷地区做好服务民生工作。

我所承诺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监督,就是利用遥感影像较短时间真实获取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信息,为行业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农村公路情况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在我的协调下,4月,我们邀请到部通信信息中心的博士生们来到云南,对丽江市永胜县、怒江州兰坪县、迪庆州维西县等14个交通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集云南省高分遥感影像,全面开展建设项目遥感核查,逐一判明符合(已完工、在建)、存疑(减小建设里程、降低建设标准、失真)、不符合(未开工)、未上报(无电子地图)等情况,力争做到全面摸底、精准查疑、强化督查、提高效率,把未按计划开工、建设进度滞后、项目资金申报及使用不实、数据上报不准确、地方变更资金用途等问题深挖出来。把关系到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关键问题精准识别出来,精准推动整改落实。

在云南的日子,我种下了无法解开的、浓浓的云南情结。尽管平日里工作繁忙辛苦,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来这里工作的时间很短,我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为云南人民做实事!虽然偶有辛劳疲惫,虽然因无法陪伴家人经常心怀愧疚,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多为云南人民做实事。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我的扶贫故事 | 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能为云南做些什么 要怎么做?》,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算得上2024-02-04 22:33算得上[内蒙古网友]103.28.7.139
    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贫困地区尽一份力,支持你为云南扶贫所做的努力。
    顶0踩0
  2. 一世_羁绊¤¤2024-02-04 22:28一世_羁绊¤¤[山东省网友]218.249.5.83
    云南美丽而贫困,希望能看到更多像你这样的人为云南做出贡献。
    顶41踩0
  3. Lх 〃敷衍2024-02-04 22:23Lх 〃敷衍[云南省网友]202.20.66.157
    敬佩你的扶贫故事,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顶0踩0
相关阅读
孝悌传家久 情深更意长 2021年河源市文明家庭彭燕霞家庭讲述家风故事

孝悌传家久 情深更意长 2021年河源市文明家庭彭燕霞家庭讲述家风故事

在我看来,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一个好的老师,能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家长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

2024-01-08 #经典句子

视频丨“脱贫攻坚甘孜故事”⑤——刘海全的三句话

视频丨“脱贫攻坚甘孜故事”⑤——刘海全的三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

2023-11-19 #经典句子

阆中市中医医院帮扶干部何金涛的扶贫故事:一句特殊的称赞

阆中市中医医院帮扶干部何金涛的扶贫故事:一句特殊的称赞

我是阆中市中医医院一名普通的帮扶干部何金涛,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在阆中市宝马镇金山观村的扶贫故事

2023-10-15 #经典句子

「我的脱贫故事」谢谢那句“辣脸”的话让我立志脱贫|天柱县瓮洞镇瓮洞村村民胡廷健

「我的脱贫故事」谢谢那句“辣脸”的话让我立志脱贫|天柱县瓮洞镇瓮洞村村民胡廷健

这两年,别人看到我脸上时常挂着自信的笑脸,而这份笑脸的背后要从一句辣脸的话说起

2022-12-19 #经典句子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总书记和乡亲们的脱贫故事(2)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总书记和乡亲们的脱贫故事(2)

走着走着,他们脚步慢下来,众人视线随着他看向一块显示屏

2019-08-18 #经典句子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习近平扶贫故事》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习近平扶贫故事》

出版这三本著作的中文繁体版,有利于引导港澳地区读者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百年间为国家、民族带来的历史巨变、取得的历史成就、作出

2014-11-20 #经典句子

「我的扶贫故事」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句好丨义龙新区龙广镇小场坝村指挥长潘泽丽

「我的扶贫故事」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句好丨义龙新区龙广镇小场坝村指挥长潘泽丽

小场坝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贫困户78户295人,非贫困户611户2565人,要做好工作就得熟悉其中的边缘户及八类重点人群情况,因户施策,争取上级的扶贫项目和

2023-12-23 #经典句子

「我的扶贫故事」古稀之年话初心 老当益壮战脱贫丨黔西县文峰街道文峰社区党委书记黄

「我的扶贫故事」古稀之年话初心 老当益壮战脱贫丨黔西县文峰街道文峰社区党委书记黄

文峰社区地处黔西县主城区,属于城市社区,所以社区识别纳入精准扶贫系统的贫困户只有15户,在文峰街道总贫困户占比仅3%,但我们并不会因为少而不重视,

2023-08-10 #经典句子

贫困户“别再打扰”的留言 让人想到了一句话 一个故事

贫困户“别再打扰”的留言 让人想到了一句话 一个故事

原来,扶贫干部根据工作安排,要反复走访、信息确认,各种表格签字,有时还要教他们何应对上面检查

2015-05-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