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解析+范文」儒家利他精神与“精致利己主义”现象结合性思考

时间:2024-01-19

60 分2400多年前,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师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原题再现】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400多年前,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师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00多年前,儒生杜甫虽身处困顿却仍大声歌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却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和学识”,但“一己利益却逐渐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这是一篇多则材料任务驱动作文。审题立意有一定难度,难在如何把三则材料有机联系起来。

第一则材料是2400多年前,曾子说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则材料呈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读书人的理想和追求应该是使天下归仁,这种理想信念体现了儒家文化里的天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则材料:1200多年前,儒生杜甫虽身处困顿却仍大声歌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2400多年前到1200多年前,从曾子的提出到杜甫的身体力行,我们看到儒家所提倡的承担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和发扬,特别体现在读书人身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一种共性关联,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第三则材料:前些年,钱理群先生却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的说法是否对,我们先不予以讨论,但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种看法,他忧虑的点究竟在哪?相信这也是出题人引导大家的思考之处。

作为深谙传统文化的学者,他对儒家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一定是熟悉的,他也许是观察到一些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儒家文化倡导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承担意识渐行渐远,才产生了这样的忧虑。所以这篇作文基本写作方向就出来了:那就是继承儒家利他精神,做有担当的时代青年,拒绝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行文过程要呼应钱理群关于“利己主义者”的论断,体现作为当代读书人的思考。

这篇作文可以看作是2021新高考I卷的模仿,材料部分是名人名句,写作任务部分没有给定具体的主题和情景,考生围绕材料内容,写出自己感悟和思考即可。感兴趣同学,写这篇作文也可以试试“反弹琵琶”,也即不认同钱理群先生的看法:当代青年事实上正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用奋斗之路书写无悔人生,“精致利己主义者”是只是个例,无法代表当代青年整体面貌。行文过程要能举出“新时代,新青年”的人物素材加以佐证。

参考立意:

(1)传儒家精神,担社会重任;

(2)拒绝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3)用利他精神对抗现代“精致利己”病;

(4)但行前路,发扬“无我”精神

【高分语段】

(摘自澎湃新闻,原文系作者在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名师下水文】

扬 “利他”精神,拒做“利己主义者”

春秋时期,曾子承夫子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要求,千百年来,原生态儒家的天下观与使命观一直启迪着中国人努力追寻人生价值与意义,无论是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壮志,还是杜甫身处困顿之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疾呼,都让我们感受到儒家所提倡的承担意识薪火相传。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应传承儒家这种“利他”精神,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上世纪50年代,为战胜福建东山县的灾荒和贫困,谷文昌带领群众植树造林,苦干多年,试种的几十万株苗木,均未成活。但谷文昌并没被挫折压垮,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终以漫山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为国家生态实践与扶贫攻坚涂抹上亮丽的一笔。令谷文昌志笃意坚的,正是儒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

不可置否,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密码就蕴藏在一代代人践行使命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目睹了困难时期人民饱受饥饿折磨,遂毕生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物理学家钱伟长,感愤于旧中国“积贫积弱”,作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的人生选择。对他们来说,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多大程度和时代联系在一起,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青年学子应该要学习且弘扬的一种“利他”精神。

“利他”对立面往往是“利己”。前些年,北大钱理群教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让我不禁想到利用“佛媛”形象营造人设的网红,看似饱读诗书、“洗尽铅华”的背后,谋的是一己私利的“流量生意”。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并非都怀有这样的想法:报考“冷门专业”的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主动请缨扶贫一线的黄文秀,还有放弃了美国“绿卡”,回国从事石墨烯超导研究的“天才少年”曹原……他们用榜样的力量诉说属于这代读书人的梦想沃野。

习爷爷曾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是的,追求远大理想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场”。发扬“利他”精神,拒做“精致利己主义者”,在时代云图中定位个人的人生坐标,我们这代读书人定能在“共业”成就自己的事业,才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变色龙の梦2024-01-20 06:23变色龙の梦[网友]42.0.27.78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帮助我认识到儒家利他精神和“精致利己主义”现象的复杂性。
    顶0踩0
  2. 笑遇等彩虹2024-01-19 23:50笑遇等彩虹[网友]202.57.38.187
    作者的观点很独到,指出了儒家利他精神与现代社会中的“精致利己主义”现象之间的联系。
    顶3踩0
  3. 姚明2024-01-19 17:17姚明[网友]101.132.35.47
    通过阅读这篇解析和范文,我对儒家利他精神和“精致利己主义”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顶10踩0
  4. 九尾猫妖2024-01-19 10:44九尾猫妖[网友]203.20.115.246
    这篇文章将儒家利他精神与“精致利己主义”现象结合得很好,提供了一种性思考的视角。
    顶0踩0
相关阅读
2021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爱要学?

2021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爱要学?

...代的覆灭都源于君主知爱却不懂爱。爱不是“我觉得”的利己主义,而是“共同认可”的主动追求。学爱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定位和目的,进而寻找到值得爱的理由,这推动我们去行动,即会爱。如果说爱犹如婴孩对这个世界初有...

2023-10-21 #经典句子

传统文化公益讲堂|百家讲坛名师刘强作客育才中学 解读国学智慧

传统文化公益讲堂|百家讲坛名师刘强作客育才中学 解读国学智慧

...们一定要有天下关怀。第十,只知有生命,不知有慧命。儒家有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人除了仅有一次的生命,还有更广远的慧命。慧命就是文化的生命、智慧的生命,是精神创造带来的永垂不朽。△刘强列举不读...

2010-02-11 #经典句子

他从刘邦一句话洞悉君与臣民关系之异常 提出民主君客 君臣实同

他从刘邦一句话洞悉君与臣民关系之异常 提出民主君客 君臣实同

...问题的源头可能就是那至高无上的君权。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几近成了不可撼动的主流思想。当然,儒家思想中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思想,但是汉武帝时期经过董仲舒整理后的儒家思想大抵是为巩固君权稳定而...

2023-12-20 #经典句子

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 有情怀 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 有情怀 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里万里,无我才是至境,不能凡事个人优先,堕入精致的利己主义泥淖,在文艺创作获取合理合法报酬的同时,缴纳该缴的税款,遵守好国家的税法政策,做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的文艺工作者。供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办公室...

2020-07-18 #经典句子

独家!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范文:漫看得失 前路有光

独家!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范文:漫看得失 前路有光

...必要惭愧了,因为他们眼中的得失,无非名利二字了了。利己主义的沼泽中,一只只蝜蝂小虫挣扎不已,见利而不见害恰如鱼见食而不见钩。然而高处总有一些伟大的身影提醒我们:乱世纷纭,应立清明之心;乱花迷眼,掸衣故...

2009-11-29 #经典句子

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后现代话语危机与叙事伦理的重提

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后现代话语危机与叙事伦理的重提

...”的传统源于春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儒家先师主张文学作品可以“兴观群怨”,这也体现了古人自觉的伦理介入。为了传递自己的伦理观,有的作者夹叙夹议,或在文末点评,以议论表达立场,比如蒲松龄的...

2023-10-16 #经典句子

以中国为方法的环境传播话语建构

以中国为方法的环境传播话语建构

...判断:一是西方文化更倾向于斗争的哲学,竞争的商术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道德诠释,而有着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儒教的宽容性和温和性,这恰恰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的积极性质。二是他...

2022-11-19 #经典句子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警句 看中国的大国气度和包容风范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警句 看中国的大国气度和包容风范

...系中“你少我多、损人利己、一家通吃”的行为。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周边邻国引用儒家经典,很容易在听众中产生共鸣,并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又比如,2014年5月21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

2019-10-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