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略论《物不迁论》中僧肇所述「旋岚偃岳而常静」等4句之意

时间:2024-01-13

前者开创玄学清谈先河,使成为魏晋思想的主流;后者肇论一出,震铄古今,一扫般若玄学化之风,将正确般若中观思想,发扬于中土,成为「中国佛学」的先行者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3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略论《物不迁论》中僧肇所述「旋岚偃岳而常静」等四句之意

(一) 引言

魏晋时代,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两大彗星:王弼与僧肇。前者开创玄学清谈先河,使成为魏晋思想的主流;后者《肇论》一出,震铄古今,一扫般若玄学化之风,将正确般若中观思想,发扬于中土,成为「中国佛学」的先行者。

本文先略说魏晋时代般若与玄学的交涉,介绍僧肇生平及其思想背景,并谈及《物不迁论》中「旋岚偃岳」等四句含意与片断感想。

(二) 魏晋时代般若与玄学交涉

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前后),何晏与王弼将以前清谈主题「才性问题」——判断人的才能与性格——转向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三书)谈玄说理,先后形成王弼「贵无」、裴頠「崇有」、(向)郭主「独化(自然)」等不同派别,故此玄学为魏晋时代主流。

东汉末年,支娄迦谶译出《道行般若经》,西晋竺法护译出《光赞经》及无罗叉译出《放光般若经》。由于早期翻译般若经时,在文字与思想上困难,用文字表达义理,含意不清,如《道行般若经》卷二云:

「行般若波罗蜜者,不坏色无常视,不坏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视,何以故?本无故。」

同经卷三云:「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于人于中有所求,谓有所有,是即为大非。何以故?人生所生,般若波罗蜜与人皆自然。」

两晋名僧为了传播般若思想,于是「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运用老庄思想来说明般若思想的格义方法,而清谈名士亦引用般若思想来丰富三玄理论。名士与名僧交往,形成玄谈佛理共入一炉,演变成为后来的「六家七宗」,对般若思想不同诠译的派别,此为「玄学化佛学」时期。

(三) 僧肇生平及其思想背景

僧肇(公元384-414)长安人,家境贫困,以抄写经书糊口,故此广泛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当时玄学盛行,他喜读「老、庄」,但当阅毕《道德经》后,深感「美则美矣,然期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读古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僧肇觉得老庄玄理深幽微妙,但对解决人生烦恼方法,未得究竟,初次接触般若思想,细心研习,不单心里喜悦,而且「始知所归」,皈依佛门,从此努力钻研佛典,「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后来知道鸠摩罗什法师在凉州,便前往当地,跟随罗什学习,对般若中观学,所悟更多。故此可说,僧肇集中国传统文化及印度龙树中观学精髓于一身。

(四) 僧肇四论的由来

后秦姚兴于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迎请鸠摩罗什法师入关,于翌年在长安的逍遥园及西明阁,建立大规模译场,云集当时所有精英,在罗什法师领导下,所译佛典,涵盖经、律、论三藏,有系统传播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的中观学论著。罗什弟子号称三千,而关内四圣(僧肇、僧睿、道生、道融)于中国佛教史上,各有其地位。

僧睿对当时佛学发展,作一评论,在《毗摩罗诘堤经义疏》序云:「自慧风东扇,法言流咏以来,虽曰讲肆,格义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

他指出格义方法使般若学玄学化,附会牵强,造成理解上众说纷云,在所难免。这反映出格义方法流弊,引致六家说法,均未能正确把握般若思想。

僧肇以「去圣久远,文义舛杂,先旧所解,时有乖谬」,因此当罗什法师翻译了《大品般若》后,他把自己心得,写下了《般若无知论》。罗什看后,衷心称赞曰「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意谓我与你对般若思想见解相同,可是我的文笔却比不上你。时庐山隐士刘遗民阅后,称赞说「不意方袍,复有平叔」,而庐山慧远看后,更「抚几叹曰:未尝有也」。因此乃有「秦人解空第一」美誉。随后僧肇写下《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及《涅槃无名论》,时人将此四篇合称「僧肇四论」,简称《肇论》。

(五) 僧肇的动静观与四句之意

僧肇四论中,若论文章隽永,长短适中,易于朗诵,莫如《物不迁论》。在论中那四句:「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看起来与世间所见相违。僧肇察觉到,一般人心里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变动不居,所以是无常,故此「闻无常,则取其流动」,既然人们心里视无常是真实,故面对「生死交谢,寒暑选迁」 ,自然认为「有物流动」。僧肇却不认同,指出「释动以求静」或以「释静以求动」皆不可能了知动静,而是「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他破除常人认为非动即静,非静即动,动静互不相容,完全是两件事的看法。他提出「动静未始异」,在这里,揭示动静是不二,以常人对动静看法,设立一个问题:「昔物不至今」,看看有何结论。

常人以今望过去,认为昔物在昔日时空里,因为变化而终于消失,因此昔物不来今,但既然昔物在过去有流动迁移,故此认为「动而非静」。僧肇的著眼点,则以昔望今,昔物不至今,故昔物只停留在昔日时段里,并没有延展下去,所以昔物不去,既然不去,故此「静而非动」。

看起来,以「昔物不至今」的同样依据,却得二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动而非静」与「静而非动」。僧肇进一步推论说:

(甲)责向物于今 ___于今未尝有 ∴故知物不来

(乙)求向物于向 于向未尝无 ___ (于今未尝有) ∴故知物不去

综合「知物不来」、「知物不去」,加上「覆而求今,今亦不往」三种情况下,那么唯一情形,就是「昔物自在昔,不从昔以至今。」同时「今物自在今,不从今以至昔」。再简化便是「物不相往来」,即是说「物不迁」。这时僧肇写下了千古名句:「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对这四句究竟表达是什么?我们且看《大般若经》云:「佛告善现:『于意云何?如然灯时为初焰能燋炷,为后焰能燋炷?』善现答言:『如我意解,非初焰能燋炷,亦不离初焰,非后焰能燋炷,亦不离后焰。』佛告善现:『于意云何?炷为燋不?』善现答言:『世间现见其炷实燋。』」如是这样,前后焰无常而相续,灯便燃点起来。明白了经意,就可了解「旋岚偃岳而常静」这几句的意思。可以说,非前风劲吹山岳,亦不离前风;非后风劲吹山岳,亦不离后风。前后风无常而相续,世间便见旋岚偃岳现象,但前后风不相往来,前风非后风,故偃岳而常静。其余三句,亦可作如是解释。这四句透过描写自然界现象而说明动静一如的道理。明代憨山大师,将他身历其境,记载在《肇论略注》中云:

「予少读此论,窃以前四不迁义,怀疑有年……重刻此论校读至此,恍然有悟,欣跃无极,因起坐礼佛,则身无起倒,揭帘出视,忽风吹庭树,落叶飞空,则见叶叶不动,信乎旋岚偃岳而常静也。及登厕去溺,则不见流相。叹曰:诚哉,江河竞注而不流也。 」由此可知,从无常而相续来说,动静实在是不可分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四句要我们明白动静不二。而从般若中观来看,事物非动非静,动静皆无实自性,动静皆空。明白动静皆空,即能通动静不二,反之亦然,两者无异无分别。

(六) 余话

有学者们评论僧肇的《物不迁论》的意见:

一者认为着僧肇的观点,必然导至只承认绝对的静;

二者认为僧肇否定运动,动即是不动,动是假象,不动是真理。

依我看来,前者误认僧肇的观点等同古希腊学者芝诺的「飞箭不动」的论证,后者认为若不动是真理,则与世间所见相违。其实两者皆在形而上学上打转,未能表达「物不迁」的主旨。

也许有人望文生义,以为「物不迁义」是证成「物不迁」,否则何以此论名「物不迁论」?

慧达说得清楚:「今不言迁,而言不迁者,立教本意,只为中根执无常者说,故云『中人未分于存亡』」,以不动破动,并未建立「物不迁」,因为中根之人观无常而取流动相,因此僧肇说「物不迁」,以不迁破迁,使执无常者觉悟,悟后那有「迁」与「不迁」之理!故此《物不迁论》是为破执而说。

元代文才的《肇论新疏》中云:

「经说无常,不必说物迁去,但是防凡夫之人着常之想;经说常住,未必说不迁,但解二乘计无常尔。此之二说,本皆破倒,倒情既遣,万物非迁非不迁也。」

可说深得《物不迁论》主旨。

僧肇以其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正确地把握般若中观要旨,以优美文字,魏晋文风,写出四论,不但纠正佛学玄学化,从而终止玄学佛教的发展,开创中国化的佛教般若思想体系,对后来整个中国佛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如隋唐时代大乘八宗中,三论宗、天台宗以及禅宗影响较大。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大师尊称僧肇为「玄宗之始」,奉为三论宗的始祖。

僧肇虽英年早逝,但他在中国佛教史、哲学史及思想史上均占有崇高地位,不愧是旷世英才。

参考资料

1. 〈僧肇与《肇论》简介〉

2. 《大正藏》

4. 《僧肇》

5. 《僧肇评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略论《物不迁论》中僧肇所述「旋岚偃岳而常静」等4句之意》,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7)
  1. 恰似菸浅2024-01-19 15:31恰似菸浅[上海市网友]218.109.120.150
    僧肇的智慧和视野不愧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之一。
    顶2踩0
  2. 百家乐娱乐代理2024-01-18 17:43百家乐娱乐代理[内蒙古网友]203.174.4.244
    宁静无为,似乎是这些话背后的真正寓意。
    顶0踩0
  3. 桔子香水2024-01-17 19:56桔子香水[火星网友]27.109.47.246
    这些话诠释了“大道至简”的思想,真正深得禅宗精髓。
    顶9踩0
  4. 水漫金山2024-01-16 22:09水漫金山[福建省网友]14.192.60.183
    @天下谁人僧肇的言辞简练却能让人从多个角度思考宇宙和人的关系。
    顶5踩0
  5. 天下谁人2024-01-16 00:21天下谁人[吉林省网友]203.55.119.155
    旋岚偃岳,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顶4踩0
  6. Wrysmile°苦笑2024-01-15 02:34Wrysmile°苦笑[辽宁省网友]203.114.247.165
    对不迁论的研究一直很感兴趣,这几句话让人有更多思路。
    顶47踩0
  7. 念贲2024-01-14 04:47念贲[青海省网友]45.113.203.40
    看完这些话语,不禁感叹僧肇的博学和深邃思考。
    顶1踩0
相关阅读
五年婚姻走到尽头 只因妻子在丈夫工作失意的时候 说了一句话

五年婚姻走到尽头 只因妻子在丈夫工作失意的时候 说了一句话

走的时候,丈夫说她的那一句话像刀子一样在他的心口上凌迟,那种滋味他不想再承受

2023-08-29 #经典句子

综合僧肇法师的观念 归纳出两句话:天地与我同根 万物与我一体

综合僧肇法师的观念 归纳出两句话:天地与我同根 万物与我一体

第一个大问题:佛法的本性摘自南怀瑾全集[宗镜录略讲]第二个问题:自老庄以下,道家思想,综合僧肇法师的观念,归纳出两句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

2023-12-13 #经典句子

“中轴线上”——2021北京古建音乐季奏响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美好序章

“中轴线上”——2021北京古建音乐季奏响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美好序章

中轴线上2021北京古建音乐季选取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古观象台、钟鼓楼、智化寺、宏恩观、智珠寺等各具特色的知名古建作为演出场地,邀请了20余组老、中

2018-08-11 #经典句子

「诗话文章」韩倚云:中华诗词精品战略论略

「诗话文章」韩倚云:中华诗词精品战略论略

关键词:中华诗词,精品,科技,创新诗是文化的皇冠钻石,是最易接受、最能感人的文化珍品;民族的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标志,是美国大诗人惠特曼所讲的

2023-10-24 #经典句子

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陈寅恪的著作是研读中国史的必读书籍

2020-10-17 #经典句子

晚安心语:静养自己 放下浮躁 心静自安

晚安心语:静养自己 放下浮躁 心静自安

人生难得一心静,只有宠辱不惊,方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只有去留无意,方能豁达乐观、淡看风云

2010-04-03 #经典句子

湖南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换届 谢乐军当选会长

湖南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换届 谢乐军当选会长

会议选举产生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聘请杨金鸢、王跃文、熊名辉、汤素兰为名誉会长,龚旭东、唐樱、吴双英、黄亦鸣等为顾问

2013-03-27 #经典句子

王维境界最高的两句诗: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且行且珍惜!

王维境界最高的两句诗: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且行且珍惜!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即凡;泊,为平;宁,乃安;静,是寂

2023-09-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