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王令:才高命短的宋代李贺 一生吃软饭却受王安石追捧 是何原因

时间:2024-01-12

这个选本是他在躲避元人搜捕抗元力量时,在深山中编辑而成,所以,带着强烈的时代烙痕,后来的他被押解至元大都,怒斥降臣,誓死不降,最后是绝食殉国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0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王令:才情匹李贺,何寿亦紧随

不记得是哪年了,弄了本宋人谢枋得选的《千家诗》来读,对这谢枋得,我是敬意满满,他是与文天祥齐名的抗元英雄,坚贞不屈,全家死节,他号叠山,文天祥号文山,故后人以“二山”名之。

这个选本是他在躲避元人搜捕抗元力量时,在深山中编辑而成,所以,带着强烈的时代烙痕,后来的他被押解至元大都,怒斥降臣,誓死不降,最后是绝食殉国。

我借着冬日不甚温暖的阳光,细细地品读,心中是一派地凄凉之感,时至今日,那读时的景象还记忆犹新。

选本中,一首描写杜鹃的诗很让人震撼,但作者王令却很是不熟悉,而谢枋得之所以选了这不太知名诗人的诗作,自然是有着其深刻的含意。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在描写杜鹃诗中,最喜欢的便是文天祥的诗,“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那带着豪情的离别,誓死如归的绝决,让人是见字三礼,崇敬有加;而王令的这首诗,却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王令,字逢原,北宋诗人,原籍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居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有《广陵先生文章》和《十七史蒙求》传世,年27岁时逝世。

27岁便逝世了,这王令的生命旅程可谓短促,后人常将其比之于唐人李贺,天妒英才而不假其年,着实让人扼腕长叹。

王令的一生很是悲催,也很有些让人费解,在北宋之际,科举对读书人来说,早已是人生必须要过的一道坎,无论你是出身平民还是天潢贵胄,至少在表面上,这是一个人才能的证明。

自有科举以来,有名的文人一般都会有个出身,当然,也有那久考不中的,如那贾岛罗隐姜夔等等,但毕竟是为之努力过,而王令是终生不去参考,这个就很令人费解了。

他出身贫寒,五岁时便父母双亡,唯一的姐姐也出嫁了,他可以说就是一名孤儿,这在中国文人的历史上,应该没有比他更凄惨的了。

他孤身一人投靠在扬州当小官的叔叔,所以后来的他一直以广陵人自居,叔叔看来对他还是很好的,送他去私塾读书,尽管年龄有些稍晚,但他读书很用功,经常是通宵达旦。

一读十年,16岁时,守寡的姐姐又带着外甥来投奔他,于是,姐弟二人便相依为命,也不好意思再于叔父处混食,他便自立门户,外出“聚学”,担负起一家三口的生活重任。

所谓“聚学”,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一起学习,因为以他当时的年龄,尚不足以授学,当不成教书先生,但学问又好,于是便同主家的弟子一起学习,兼先生、伴读和学生于一身。

他在天长县遇到了贵人,这便是一位叫作束氏的女性,看来应该也是个寡居的妇人,她的两个儿子同王令的年龄相仿,她在经济上给了王令极大的帮助,王令在束氏处一呆就是五年,度过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时期。

王令是有着雄心壮志之人,他“生太平世,读书学古,自少壮期切切以自奋进,裨补当世之万一”,但他21岁时恰逢科考,但却坚持不去,这个就有点不太正常了,后世有人说王令愤于现实之黑暗而放弃仕途,以示其人品高洁,不愿同流合污云云,这就是打胡乱说了。

时值仁宗朝太平盛世,政体清明,有学识的大才之人无不跃跃欲试,范仲淹、王安石和司马光等这批特级大佬们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更不要说后面跟进的苏东坡等一大拨人。

所以,我觉得,定是他寄食的束氏一家经济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不愿意在束氏的赞助下去考试;而王令又不愿意为这科考花费太多,所以,只好弃之,要知道,想要考中进士,那是要参加很多次考试的,省府京师的,光一个秀才都至少要三四次,这路途费用也不是一个小数。

除夕之夜,华灯初上,万家欢乐之时,王令写出了他的名篇《送穷文》:

自我之生,迄于于今,拘前迫后,失险堕深。

举头碍天,伸足无地,重上小下,卒莫安置!

刻瘠不肥,骨出见皮,冬燠常寒,昼短犹饥。

……

唐时韩愈在早年穷困之时,也曾写有同名之文,而王令亦在相同的境况下,一抒寄居他人篱下的孤贫感叹,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长久寄食终非久计,在此期间,他也曾多次外出教学,以求得自立,但是,他又受不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几次离开又数次归来,弄得自己都很是不好意,然而,他自己却觉得志不得展,怨气满满。

万里长为客,飞飞岂自由。情知稻粱急,莫近网罗求。

关塞风高夜,江湖水落秋。哀鸣徒自切,谁谓尔悲愁。

这是一首名为《孤雁》的诗,这首诗写得很悲情,其实从王令自身的情况看,很有些矫情的意味,你寄食于他人,却又在抱怨人家不给你自由,你自比孤雁,却又不去合群,你知道为“稻梁谋”的艰辛,却又怕近“网罗求”,这悲愁是你自找的悲,但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你让人家如何待你?有本事你去合群嘛,那些“雁”们都去参加科举去了,你在这怨天怨地的,这很没有道理嘛。

后来的他去了高邮,在这期间,正好王安石被召进京,他对王安石的诗文很是佩服,于是写了一首《南山之田》求见,诗曰:

南山之田兮,谁为而芜。南山之人兮,谁教堕且。

来者何为,而往者谁趾。草漫靡兮,不种何自。

始吾往兮无耜,吾将归兮客吾止。

要以田兮寄我治,我耕浅兮谷不遂。……

这明显是一首类似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的作品,我看了半天也没看懂,大致还是本人志向高洁,但时运却处处不顺,干啥啥不成,其实还是表达的是无人提携的意思,不知是也不是。

但王安石肯定是看懂了,并视之为奇才,回信中高赞言:“足下之材,浩乎沛然,非某之所能及”,王安石当年对苏东坡的文章都看不上,而对王令的评价这般的高,觉得他比自己的才能还高,这可真有些出人意料。

王安石进京后一路高升,居宰相之位并进行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他同王令一直有书信来往,交情很是深厚,但奇怪的是,进士出身的王安石似乎没有劝王令去考功名。

王大人交的朋友肯定是大才之人,在王安石的介绍下,京师很多名人学者们也都成为王令的朋友,他们经常投赠唱和,诗文往来,也使得王令声名赫然,更有甚者,还有人想通过他去美言王安石,以作进仕之阶,这当然让王令很是不耻。

随着王令的才名的升扬,他所在的高邮父母官肯定也要有所“表示”,于是他被任命为高邮学官,这是一个主管学务的县级官员,掌管如考试和学校的教育事务,当然,也可能就是教师,但不知道王令是属于哪个级别,不管怎么说,总还算是进入了官家的序列。

从野史的记载看,王令并不是当即拒绝,而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方才辞职,他给当局写的辞职书中写道:“人固各有志,令志在贫贱,愿阁下怜其有志,全之不强”。

于是,他又回到了天长束氏身边,“去而复来,苟得食以自延”,话虽如此说,我觉得这其中名堂颇深,看来他同这寡妇束氏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自从他16岁踏入束家后,就把这当作了根据地,所以,我在想象,也许,他就是束氏包养的小鲜肉,是一吃软饭之人。

王令在束家的地位很是尴尬,他的姐姐后来也选择了再嫁,离开了他,他是孤身一人在此寄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吃软饭”,而他心中又有所不甘,在“而受人之厚赐,无足酬报”和“迫于莩饿,又不得自引而去,其惭于旦暮不忘”中徘徊。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束氏,去了江阴当教书先生,穷得那叫一个惨,连房子都破烂不堪,他在一首诗中形容道:

颓檐断柱不相缔,瓦坠散地梁架虚,

门无藩闑户不闭,时时犬彘入自居。

王安石对王令的欣赏可谓是无以复加,但王令一个白身之人,在那个时代,没有出身之人便永无出头之日,谁也帮不了他;他俩人之所以相互欣赏,除诗文外,我觉得更可能是叫“对脾气”。

王安石是著名的“拗相公”,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根筋”,认准之事,谁也说服不了他,这方面王令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不高考就不考,说不当官就不做,有脾气!

他的媳妇还是王安石帮他找的,在那早婚的时代,无论男女,正常都是十几岁就成婚了,王令肯定是因为束氏的原因,再加上经济不能自立,迟迟没有成婚。

王安石是将自己的表妹嫁给了王令,王大人多次修书给他的舅舅吴蕡,说王令这好那好,最终舅舅方才答应,这时的王令已26岁了。

王令娶亲后不久,就应邀去了常州讲学,在似乎好运就要来的时候,他便一病不起,第二年他就病逝了。

后人说他是因脚气病而去世的,这缘自他给王安石的一封书有说“足疾之余,心虚善忘,恍惚无聊”,这脚气能致命?我是有些不太相信,但是因啥病去世,却也没有其他论据来证明。

王令逝世后,王安石很是伤感,不仅他写了《王逢源墓志铭》,而且还连作三首《思王逢原》诗以抒思念之情,从下面这首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对王令的友情之深厚,对他的文才之钦佩。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同“诗鬼”李贺一样,王令27岁便英年早逝,但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却为后人留下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在他仅有的十年创作时间中,能有如此丰硕之成果,也着实让人惊叹。

由于一生布衣,人又年轻,少了很多的思想束缚,所以,王令的诗风比较挥洒,他对韩孟诗派情有独钟,讲求雄奇怪异,又以“不平则鸣”的创作态度,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感受,倾注在自己的诗文中。

王令的作品大都为应酬之作,主要还是局限于对自己生平和志向的述说,但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底层社会,对民众的艰辛还是有所了解和同情,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也还是有一些反映百姓生活贫困状况的内容,比如《梦蝗》、《暑旱苦热》、《饿者行》和《暑热思风》等等,连王安石读后都感叹道“诗有叹苍生而泪垂之说”。

按说这类的作品的主题是揭露社会黑暗,完全符合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原则,但奇怪的是,这些诗篇即使在“史无前例”之际,也没有引起官方的重视和推崇,反映民众艰辛的作品一直不如白居易,所以,如今认识王令之人实在是不多。

就我来看,这王令应该是属于一个超级怪人,他一生不应举,不做官,仿佛要立志作一个隐士,但在他的诗作中,又有着志向昂扬的一面,钱钟书先生曾说王令“大约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

反正,如此怪异之人,我是没能看懂他的,他一生寄食,自己无力立足于社会,不随波逐流又没能力养家糊口;数次挣脱又数次回归,诗文才情卓越而不识稼穑之事,欲隐南山又无酒钱,空赢得王安石的声声赞叹。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王令:才高命短的宋代李贺 一生吃软饭却受王安石追捧 是何原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8)
  1. かき♂ボ№2024-01-19 01:15かき♂ボ№[云南省网友]27.54.195.88
    无间道:李贺如此经历却依然被人铭记,可见他的才华是不可忽视的。王安石或许被他的作品所感动吧!
    顶0踩0
  2. Sweet2024-01-18 05:04Sweet[重庆市网友]203.24.90.23
    李贺的花园:李贺才子加吃软饭,确实是独特的搭配。王安石对他的追捧可能不只是因为他的背景吧。
    顶9踩0
  3. 老林子2024-01-17 08:54老林子[江西省网友]103.238.156.167
    @哭泣的骆驼小编的小小世界:李贺的文学才华无人能比,但他的人生真是让人扼腕叹息。王安石为何那么欣赏他呢?
    顶1踩0
  4. 哭泣的骆驼2024-01-16 12:43哭泣的骆驼[国外网友]61.4.188.127
    张大侠世界游览记:李贺命运多舛,又一风流倜傥才子。王安石应该对他的诗词情有独钟吧!
    顶6踩0
  5. 叫我士子2024-01-15 16:33叫我士子[海南省网友]203.24.27.89
    书香之都:李贺的才华无疑是璀璨的,但他的一生过于颠沛流离。或许王安石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不凡之处。
    顶0踩0
  6. 碎光2024-01-14 20:22碎光[广西网友]203.32.212.226
    小兔子小时候:李贺才子加上吃软饭,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王安石究竟看中了他的哪方面呢?
    顶10踩0
  7. 少年梦2024-01-14 00:12少年梦[江苏省网友]103.227.77.34
    王小狮子:李贺确实是才子一枚,可惜命运不济。或许王安石欣赏他的文才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吧。
    顶39踩0
  8. 王二辉2024-01-13 04:01王二辉[山东省网友]223.167.36.101
    王令:李贺才高命短,可惜啊!他被王安石追捧,难道是因为他一生都吃软饭吗?
    顶0踩0
相关阅读
“黑云压城城欲摧”到底何意?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因用此句被群嘲

“黑云压城城欲摧”到底何意?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因用此句被群嘲

...个人面临的情况,怎么听都有点不伦不类。三:其实当年王安石也并不懂此句其实对于李贺的这个千古名句,当年王安石也不懂。王安石在读完李贺这首诗时,表示:“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他的意思是,前一句写的...

2019-08-14 #经典句子

王令怡中文诗集《月光下的山楂花》出版

王令怡中文诗集《月光下的山楂花》出版

此夜江月,流光花上春。唐代诗人张子容在《春江花月夜二首》中这样写道,明月倒映在江中,随着那波光粼粼的江面轻轻晃动,那逝去的时光仿若春天盛开的百花般灿烂。时光短暂恰如白驹过隙,唯有拾起笔尖记录下来,把快...

2023-09-05 #经典句子

王安石和欧阳修等大咖 引用一位不出名诗人的诗句 成千古名句

王安石和欧阳修等大咖 引用一位不出名诗人的诗句 成千古名句

...,那么到底蜜蜂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王安石对这句诗也是爱不释手,竟二度引用这句诗,可见喜爱之情:梅花宋 王安石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白玉堂前一树...

2023-07-30 #经典句子

北宋短命诗人一生贫困 饱受人情冷暖 诗却心系苍生

北宋短命诗人一生贫困 饱受人情冷暖 诗却心系苍生

...是一个人的,王令在用诗歌观照普天下同苦的百姓。难怪王安石读了王令的诗后,曾称赞说他“诗有叹苍生而泪垂之说”。

2011-12-24 #经典句子

2020高考语文数学题型大变!语文背诵篇目重大调整 初中生提前看!

2020高考语文数学题型大变!语文背诵篇目重大调整 初中生提前看!

...韩愈5、阿房宫赋 杜牧6、六国论 苏洵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8、赤壁赋 苏轼二、选修Ⅰ(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福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3、过秦论(上) ...

2024-01-10 #经典句子

如何用文字描写音乐

如何用文字描写音乐

...那几个字。比如,“僧敲月下门”的这个“敲”字,比如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都很让人津津乐道。但是文字是什么?文字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描摹,是把一个三维甚至更高维度...

2023-12-09 #经典句子

离骚没了?2022高考语文最新背诵篇目出炉 你要背几篇?

离骚没了?2022高考语文最新背诵篇目出炉 你要背几篇?

...家傲(宋)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

2022-12-28 #经典句子

鸡鸣喔喔入诗篇:看那些把鸡鸣完美写入诗中的句子有多美

鸡鸣喔喔入诗篇:看那些把鸡鸣完美写入诗中的句子有多美

...村路板桥斜。”梅尧臣的“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王安石的“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汪藻的“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潇潇春雨,炎炎酷暑,一声接一声的鸡鸣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无限生意。四是读书...

2023-05-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