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想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先从这两句话开始!

时间:2024-01-09

从公共空间来说,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大的弱点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4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大的弱点,叫较少公共意识。从公共空间来说,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大的弱点。第二个弱点是较少实证思维,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弱点。这个弱点和公共意识相比,它的问题一点不少。某种意义上,可能会更大一点。它指的是什么呢?

这个话是华裔的历史学家,叫黄仁宇教授那里得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启发,他是这样讲的,他说中国文化在思维逻辑上最大的毛病是缺少数字化管理。他的著作刚一发表的时候,我们好像不太了解他指的是什么,甚至我们翻译“数字化管理”的时候,还翻译成“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这样很勉强的说法。但是,现在我们全民都知道数字化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了,我们就明白黄仁宇教授指的是什么了。

什么叫做数字化管理的缺失呢?

黄仁宇教授,认为缺少数字化管理是很多像封建观念、保守主义、极权主义等等毛病当中的一个基座。譬如,在朝廷上皇帝决定要不要打这个仗,大臣们痛哭流涕地都在讲忠和奸,都在讲我们朝廷多么重要,对方多么的糟糕等等。却很少有人说:我们这个地方现在有多少兵,我们有多少粮食,我们库存银子有多少。这就叫数字了。

而且数字不能空讲,要讲得非常实在。我们从哪儿调过来,调过来的道路是多少里路,要走多少天,押送队伍需要多少人,这个叫数字化管理。但是我们朝廷上更在乎的是,那些慷慨激昂或者痛哭流涕的声音,忠和奸比什么都重要,比数字重要,甚至于比真假还重要。

因为数字可以决定真假,这件事情能做不能做、是真是假,都是由数字来标明的。这一点呢,在中国历史上历来不重视。但是由于欧洲比较早地进入了科学主义的启蒙,当科学主义启蒙出现以后,就已经开始摆脱了这种毛病,就是所谓假大空的毛病,也就是进入到数字化管理了。举个例子,以前有些报纸上写,粮食亩产20万斤、一天能够炼多少万吨钢、15年赶上哪个国家、20年赶上哪个国家,都是数字。这些数字没有被管理也没有被实证,数字未被实证就不是我们今天的数字化的要求了,就是胡言乱语的数字了。

大量存在的非实证思维

黄仁宇教授,为了说明我们经常遇到的这种数字化失控,他举了几个例子。他举了一个明代朝廷的原始资料叫《明实录》,明朝的明,实际的实,记录的录。

实录照道理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但是,他说嘉靖年间记录有一次铸钱,有9500万管,它是写在这个《明实录》里边了。这个数字——一次铸钱9500万管,是明代200多年前铸钱的总数的十倍以上。这个数字是完全失控了,简直就叫乱写。他举了很多很多这样的数字以后,惊讶的不是乱写,惊讶的是,《明实录》写上这些以后,任何奏报者、统计者、记录者、抄录者、核对者、校订者和查阅者,全都毫不在乎。

黄仁宇先生又在明朝的档案里边找到,全国军屯的粮食居然在1505年到1518年这整整14年间,粮食的数字都是104万又158万旦,十四年每年都一模一样,一旦不多,一旦不少。

那么大的国家的粮食储存,十多年间,每一年可以一旦不多、一旦不少,那只有一个结论,就是后面所记录的全部是抄14年前的数字,完全没有经过调查、没有经过实证。这就证明了,我们中国文化在数字化上的一个大弊病,就是数字化失控。黄仁宇先生找的是《明实录》和明代的国家档案,国家档案都可以那么乱写,乱写的时候的严重性就是,一大批的阅读者、校对者、查阅者发现问题毫不在乎,而且也不把问题当问题。

可见,我们的文化在这方面还是个盲区。除了前面提到的公共空间是个盲区之外,实证思维也是个大盲区,这个盲区我们需要重视起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想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先从这两句话开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7)
  1. "  雨落寂城 。2024-01-18 02:18" 雨落寂城 。[上海市网友]112.73.102.88
    这两句话简洁精辟,让人不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奥秘。
    顶0踩0
  2. 明皇s2024-01-16 19:51明皇s[贵州省网友]202.40.143.105
    作为外国人,我想通过学习这两句话来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圈。
    顶35踩0
  3. 风云世界2024-01-15 13:24风云世界[宁夏网友]103.42.232.43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和融入中国社会。
    顶10踩0
  4. 老树皮2024-01-14 06:56老树皮[宁夏网友]103.24.186.167
    我觉得了解中国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的理解,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顶0踩0
  5. 流年2024-01-13 00:29流年[国外网友]150.242.236.69
    这两句话字字珠玑,深入浅出地传达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顶7踩0
  6. 26920013392024-01-11 18:022692001339[陕西省网友]114.110.0.112
    中国文化如此丰富多样,确实需要从基础开始学习。
    顶49踩0
  7. rghr2024-01-10 11:35rghr[台湾省网友]116.169.81.40
    这两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之道!
    顶0踩0
相关阅读
《空谷幽兰》: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隐士文化变迁

《空谷幽兰》: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隐士文化变迁

...在现代这些人依然存在,对于他们的生活作者非常好奇也想要去了解,于是在大量的走访了中国隐士之后,写出了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会对隐士这样的人群有新的理解。与万物同在:独处独处能够让人清晰的听从内心的声音,...

2014-09-08 #经典句子

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 首先需要来到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

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 首先需要来到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

...田猿人到鸦片战争时期的各个朝代的大部分历史,如果说想要了解西安的真正文化来,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怎样对新安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那么必须要来的就是大雁塔和小雁塔了,大雁塔是具有印度宗教建筑色彩的这么...

2019-07-08 #经典句子

你可能所不了解饭圈灯牌文化

你可能所不了解饭圈灯牌文化

...几百双眼睛质问,除非是硬性规定,不准带灯牌为什么会想要带灯牌呢?其实想法很简单,追星女孩们都想让爱豆注意自己,你想想,那么多人在一起呐喊,你举个大灯牌,闪耀在全场,是个人都不会错过,同时还能给自己的爱...

2019-11-11 #经典句子

中国茶文化VS日本茶文化:前者领悟茶道修道行 后者重禅味求自省

中国茶文化VS日本茶文化:前者领悟茶道修道行 后者重禅味求自省

...宋时期,关于茶的文化和活动更是丰富,在都市里,人们想要喝茶,可以去专门的茶楼去喝茶,并且当时上层社会之前,兴起了“斗茶”活动,宫廷之中,对于这样的活动,每年都有一定的时期来专门举行。可见当时茶文化的影...

2022-12-21 #经典句子

写春联 夹汤圆 VIPKID学员给美国外教上了一堂中国文化课

写春联 夹汤圆 VIPKID学员给美国外教上了一堂中国文化课

...习知识的时候很耐心”,依依说。张晓辉经常打趣问依依想要取一个什么样的英文名字,依依毫不犹豫地说,我也想叫Melisa!美国外教心愿单:我想去中国看看开心的不仅仅是见到了老师的依依和张晓辉,Melissa一样非常的兴奋...

2007-12-10 #经典句子

中华文化传承:通晓了飞花令 才了解中国诗词文化有多美?

中华文化传承:通晓了飞花令 才了解中国诗词文化有多美?

华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明,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文人喜悦时作诗,愤怒时作诗,悲伤时作诗,感慨时作诗,五千年来诞生了无数经典传颂至今。从前的文人墨客在宴会时,都会安排行酒令的环节,这一酒令有很多种,有划拳...

2023-10-27 #经典句子

高校课堂茶香四溢 大学英语课“傍”上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课堂茶香四溢 大学英语课“傍”上中国传统文化

...02-206飘来一阵茶香,引得路过的人们口齿生津,纷纷驻足想要开门一探究竟。据了解,教室内是该校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课——中国文化英语教程,该专业共80名学生,正在授课的是教师常何。“它是基础...

2012-07-09 #经典句子

文艺“漫”生活——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园岭街道邀文化名人讲“古琴与中国文化之根”

文艺“漫”生活——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园岭街道邀文化名人讲“古琴与中国文化之根”

...精神与文化,所以古琴文化即天地精神,人文情怀。琴人想要直入内心,完善自我,必须融汇贯通儒释道三家,由琴技而琴艺,进入琴道境界。他从如何欣赏古琴,如何从琴韵中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开始,带大家一起走进古琴世...

2011-08-2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