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通过文献学习和了解善养浩然之气

时间:2024-01-09

有一次,公孙丑问孟子,假如做了齐国的卿相,孟子会不会有所恐惧疑惑而动心呢?孟子回答说不会,因为他四十岁以后就不会动心了,并认为做到这一点不难,告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62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存心养性和培养浩然之气有密切关系。有一次,公孙丑问孟子,假如做了齐国的卿相,孟子会不会有所恐惧疑惑而动心呢?孟子回答说不会,因为他四十岁以后就不会动心了,并认为做到这一点不难,告子不动心比他还早。孟子谈到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上》)告子的不动心归纳有两点:一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二是,“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同意的是第二点。“不得于心”的意思,孟子在此之前讲了曾子之守气的“自反而不缩”和“自反而缩”(《孟子·公孙丑上》)的问题,核心是说心与气的关系,在孟子看来如果“自反而不缩”,只是求助于气,结果只能成为鲁夫之勇,求之无益,所以“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是对的。

孟子突出心和志的作用,认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气,否则就是“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从这个思想而来,孟子详述了自己的养气之道,存心养性是孟子的首创,但养气并不是孟子的首创,与孟子同时的不少学派都喜欢谈气。孟子曾游学于程下学宫,他的养气很可能受到了这些学派的影响,但孟子养气,更具有自己的特点。

孟子特别强调气与义(道)的关系,认为养气必须“酉己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这就是说,在心和气的关系上,心是基础,气是表现,心是主根,气是枝叶。这样养出来的气才是“浩然之气”,方可至大至刚,可以塞于天地之间(塞于天地之间,不是说气可以塞于天地之间,而是说有浩然之气的人可以立于天地之间)。

孟子为此批评告子,说他“未尝知义”。因为如果按告子所说,把义看作外在的,那么气也就没有了心的基础。王阳明曾说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也是强调心对于集义的重要性。

浩然之气的特点

孟子培养浩然之气的特点,是强调养气既要有内在的根据,即需“配义与道”,又要有正确的途径,即“集义所生”,自然的生长。而“配义与道”和“集义所生”,都离不开存心养性。做到存心养性,养气就有了基础,气就会自然生长,培养出来的就是浩然之气;反之,养气就没有了基础,人为的助长只能是有害无益,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暴于气”之气。存心养性就是养气的前提和基础,是根系之基,是营养之源,做好了存心养性才能使所养之气浩然、正大,使君子立身于天地间而无愧作。

实则,“气”字的意义并非孟柯所独创。《管子》里“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内夜》)这里所说的气是“精气”。《楚辞·远游》篇也谈到“精气”,说“若中夜存”。《左转》记载,在鲁国和齐国的长勺之战中,曹判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孙子兵法》说:“是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军事篇》)孟子也说“夜气”(《孟子·告子上》),如冯友兰说,这里的气是一种精神状态。凡勇气都靠“养”。“浩然之气”也要养;“配义与道”就是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冯友兰认为,“气”字本来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程下黄老派所谓的“气”。另一是指一种精神或心理状态;这是孟子所谓的“气”。

而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的气并不是一种物质,象空气、雾气那种气,而是一种精神境界或精神状态,象勇气,或气概那种气。那是一种主观的精神境界,但是可以转化为客观的物质力量。他举的《孟子》中不可“堰苗助长”的例子,养树苗不可用拔高的方法取得,“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公孙丑上》)这种“助长”不但对树苗无益而且有害,从这便可见,“浩然之气”不是一种外在的物质,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

自我(个性)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孟子·尽心上》)俯仰无愧,属于修身的内容。在《孟子·离娄下》孟子引用孔子这句话:“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覃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孟浩然对颜回的推崇倍加,诗中曾言“回也一瓢饮”(《西山寻辛愕》),亦赏颜回之安贫乐道之风。

孟子看来,人或修其天爵或修其人爵,修其天爵,就不会斤斤计较较于人爵,只修其人爵,必弃其天爵。颜渊重视其天爵,以行道为己仟,当达到这种境界时候,自然而然的不会去纠结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不会目光短浅斤斤计较,做到这个地步,也就不会被物欲困扰,两袖清风,以此达到了快乐的自我境界。

孟子在价值选择中风格鲜明、个性十足,提倡君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这是民心所向;如果志向没有办法得以实现,那么他就会选择另外的独特做法。我们在面对比自己富裕的人施压时,不能屈服于他,同样如果我们自身是比较贫穷的,我们也不能因此妄自菲薄,做到这些,才可能称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居在仁的广宅里,站在礼的正位中,走在义的大路上,与此相比,富贵、贫贱、威武便不值一言,这是孟子的大丈夫之志,需有自己内心的坚持,有外在富贵、贫贱、威武所不能折服之志,从而如同颜回,俯仰之间无愧天地。

谈及孟浩然之个性,我们从其诗歌风格来入手。因为风格是诗人创作个性饱和度的标志。“风格即人”,说明人的气质、体性、经历对风格与个性问题,陆机

《文赋》亦说:“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指出文章风格因人而异,刘耙进一步从才、气、学、习四方面阐明作者性情与作品体貌(风格)的关系,认为“才性异区,文辞繁诡”(《文心雕龙.体性》)。

说明创作个性和个人气质影响着作品的风格。我们脑际之中再浮现孟浩然之形象,“骨貌淑清,风神散朗”(王士源语),并且“精明奇素”(陶翰语),“行不为饰,动以求真”且“游不为利,期以放性”(王士源语),其人恍若眼前。

加之,他虽有仕隐矛盾,但心境恬淡宁静,平淡率真的情感渗透到山水景物中,在人格上表示“吾慕颖阳真”,“最嘉陶征君”,希望能如陶渊明一样“清节映西关”(陶潜《咏贫士七首》其五),“澄清一洗心”(《和于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冀求完成不媚世的独立人格。其诗格人格主客观联系,其间诗人个性也俱陈诗中。

宗白华说,“能够在自然中进行活动,这些活动也就是养成诗人人格的一大源头之一,”“在于自然接触时,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灵感,一种直接表现得直觉,而这也正是很多艺术产生的源泉,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自然本色,这是他山水田园诗最基本的特征,“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诊也”(沈祥龙《论词随笔》)孟诗往往字不雕琢,句不锻炼,格不整伤,开始阅读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主要是一种漫不经心,不是很重要一样,但是当我们用心去仔细阅读时,就会发现这些文字中蕴含的东西大有学问,文字朴实无华,看似平淡实则回味无穷。诗人强调如自然现象本身呈露、结构自然,意境与风格“近似”无碍自然。

刘辰翁评孟浩然《永嘉上浦逢张子容》曰,“众山孤屿,且不犯时景,句句淘洗欲尽。”而《耶溪泛舟》,“落景余清晖,轻挠弄溪诸。”落落大方,语言清新,且思想内容也纯净闲淡,全无脏气。诗人澄澈之诗境将诗人清俊之个性也流露而出。

袁宏道说过不管是浓郁还是淡雅,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是需要创造的。(《袁中郎全集》卷三《叙禺氏家绳集》)认为率真中见性格,平淡中寓深意是孟诗的“真性灵”,如《过故人庄》信口道出,为坦率直爽,就其“性灵”而言,不着墨迹,为平淡,就其“本色”而言;浅深、浓淡、老媚则就其“变态”而言。但其中真率性情,浓淡相宜,自然纯真,亦如诗格风格自然无饰,真实平易。

志气(正气)

浩然之气的主要内容是不动心。不动心则是正气在身,有志难移。在《孟子》中,最明显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不动心。实则,冯友兰认为,不动心有两种情况,一种,强制其心使它不动。另一种是,心自然而然地不动。第一种办法比较容易,但是那种不动心也不是真的。其实那个心已经动了,只不过是因为受到了很重的牵制,不能够表露在外面,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困难,因为在被诱惑时候心不为所动才是真正的高境界。心所达到的境界,使它自然而然地感觉得富贵、贫贱、威武,都没什么了不起,没有什么希奇,所以它也就不淫、不移、不屈了。这是真正的不淫、不移、不屈。这是有那种境界的人自然而然的表现。可这种境界,只能是养出来的,不可以用拔苗助长的强制方式一蹴而就,等经历了该经历的东西之后,达到所说的这种境界,那样的人才可被称之为能人,心中才会坚定无比,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而独立于天地之间。

在《孟子.尽心上》中所谓“行无不嫌于心”,就是指可以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愧作,因而无所畏惧。而这种无所惧,无愧于心就是若以圣人自律未免不“接地气”,较难实现,但若以君子自律,便可以心正,身正,坦坦荡,无低声乞求自降身格,无屈志丧节买官求荣,无乞怜摇尾见风使舵,无虚与委蛇阴奉阳违。

这个意义上的“浩然之气”是养气的重要意义。孟浩然便是如此做到的。(下文详解)而通常人们理解到的孟子的“浩然之气”,多偏解于“浩然正气”,“浩然正气”的表象更为激烈,亦是更高一界的精神生活。通常接受“浩然之气”便直接到“浩然正气”,很多受宋代文天祥、岳飞等忠烈人物影响和意识导向。

细加比较,文天祥的《正气歌》中,他说天地是存在正气的,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运用。依据这种说法,“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这显然是与孟柯不合的。其中还总结道:“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些偏向的“浩然正气”,亦属于“浩然之气”,它不是“浩然之气”子集,它只是“浩然之气”的部分组成因素。

六朝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宋代《菩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引黄庭坚语:“诗者,人之性情也”。《沧浪诗话》:“诗者,吟咏性情也。”都把“诗言志”作为心灵的表现来理解。

这里的“志”不同于孟子的“志气”之志,这里的“‘志’是诗的心灵,而这所谓的‘心灵’摆脱了狭隘的政治伦理观念,泛指人的整个意识活动,从感情的吐露到思想的表现。”‘我们从孟诗的抒发心“志”之情感来析味孟诗中的“浩然”“志气”。

这首诗是孟浩然赠答友人兼而自述己志的诗。首联写自己在陋室之家养疾,但“浩然之气”并没有泯灭,可见诗人自始是保有“浩然之气”的,而这种“浩然之气”体现而来的是“君子忧道不忧贫”。第二三联诗人回忆友人来访时的情景,因是禁火冷食的之时,大家便就近踏青寻春,自是惬意。

真诚招待故友只能用农家之物,虽是家宴但敬意仍在其中,举酒娱饮,难得欢聚。“松箔”青翠,如友谊长青,但结合首句诗人聊表志气之言,“还看后凋色”,仍需看久久不凋零的颜色,唯有“松箔”,如诗人项来所坚持的坚贞之正气,不会畏惧严寒,不会畏惧病疾困窘,长青如斯,浩然如斯。诗中很清晰的表现出正大坚守的立意,虽然笔调含蓄,情致闲雅但读者仍能感受到诗人澹澹坦然的君子气度。

再看一首《与颜钱塘等樟亭望潮作》,这是一首写钱塘潮奇观的诗,但诗中景人互映,景语直泻,心意沛然,磅礴之中让人顿然感受到孟子所言之“浩然”之谓。诗歌一开始先渲染潮来之前的声势,未见其形,其声如雷已在百里之外。

府内弹琴的雅音不得不停下来,纵马出城,涌至钱塘江边翘望观潮。但见,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浮天渤懈衬托潮的浩阔,翻卷而至的巨大波涛,喷雪溅珠,不禁想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凉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令人惊心动魄,寒意凛然。

在如此气魄壮大的诗境中,“一坐凛生寒”,是诗人出现在画面中的细节,这句诗虽看似仅描摹了诗人临奇观时的感受,但将诗人突显在整个奇伟澎湃的整体意象中,在层层渲染、步步逼近的巨涛扑面而至之时,亭中诗人“一坐”稳正,心生寒意,有惊有叹,但仅止在心间。

诗中传达出的这种意境,不得不让读者感受到天地壮观之中的诗人更进一层的精神境界。安然不动之外,是否有时间日渐积聚于身的浩然之气的支撑呢。显然,一种偶然情境中的姿态是其精神状态实质的体现,而其真实度在于它突发在自然的实景中。这其中的偶现是必然,而这种必然的规律在于生活。

君子无愧于心浩然之气立于世,也应该立志高远,有强烈的历史责仟感,在孟子身上有突出的表现。《孟子·尽心下》中,为什么孟子会有如此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呢?孟子认为,人活一生,总要做几件大事情,如舜而已。

如果平平庸庸过一生,眼看着别人成为圣人,“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而自己仍“未免为乡人”,就会由衷的忧患,会有愧于心。因为立志高远,孟子才有如此强烈的忧患意识。“顾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孟子·万章下》)孟子赞伯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特立独行,穷天地于万世而不顾,圣之清者也。孟浩然特立独行的气质和高远的志向在其诗中常有表达,或自言“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公”(《书怀京贻同好》),习儒秉持遗训;或自比孔子“道不行,则乘抒浮于海”;或在言“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与白明府游江》)等等,孟浩然之志或从中可见。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首先重要的是得立志,顺仕则为服务百姓的志向,仕不成则修身全性为志。穷独善达兼济是为君子大人之志。余家菊老师在《孟子教育学说》中说,“君子无入而不自得。贵德而履之,乐义而行之,嚣嚣无欲,人不知,又何?不不求,可出可处。

之性,听天由命。功则之加于民,事业之见于世,所志也,而非所求。禹、程、颜回,易地则皆然。”‘实则,孟浩然亦然。孟浩然之生平所留之资甚少,然如黄山谷题浩然画像诗所言:“浩然生平出处事迹,悉能道尽,乃诗中传也。”闻一多也说,“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故,我们了解孟浩然之思想,欲深入,欲正确、全面更多时候依旧单薄从诗中见缝为光,孟子思想传统中不乏创建,深刻见地,对我们了解争议中的孟浩然有了极为拨正的指导。当然,《孟子》中对孟浩然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继续探讨论说。

结语

孟浩然的很多思想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和熏陶,除却殷播《河岳英灵集》中评价孟浩然诗歌“半遵雅调”,这种儒家倡导的“雅调”,在《毛诗》的经学阐释中,诸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政治人伦关系,是按照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和封建政治的需要而规范存在的。在这些的影响下,唐代时候的诗人都有受到影响,只是可能受到的影响有大有小,但是在这其中孟浩然仍然坚持自我,完全不受其影响,并且对于这一观点,现在的论文中都有很多论述,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

《古诗十九首》对孟浩然诗歌的影响,从诗歌语言和表达来看其共同点是“愈浅愈深”(胡应麟《诗戴》卷一),以浅近的语言寄以深刻情境感受;从思想上,孟浩然有隐逸、淡泊的一面,亦有对世态炎凉的愤葱和人生失落悲磋的另一面。

而《古诗十九首》里梗概多气的汉末无名诗人,他们中很多都是在政治官场上面不得志,因此感到失落悲伤,甚至怨天尤人,而这种思想对其孟浩然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孟浩然的作品如《抒怀贻京邑同好》、《送张子容进士举》等,多有体现。

后人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在学术界中将孟浩然诗歌同儒家文化联系起来,将两者放在一起研究,可以从经典作品中学习《孟子》这部作品和孟浩然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表明《孟子》在初盛唐的接受和影响,更可以试着解读孟浩然人品与诗品背后的关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通过文献学习和了解善养浩然之气》,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7)
  1. 哪怕、孤独成霜2024-01-19 02:16哪怕、孤独成霜[吉林省网友]45.117.68.2
    通过善养浩然之气,我们可以为社会贡献美好的力量。
    顶26踩0
  2. 碧霄2024-01-17 16:13碧霄[青海省网友]103.60.164.6
    在善养浩然之气的道路上,文献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利器。
    顶4踩0
  3. ! 情 話)≠2024-01-16 06:09! 情 話)≠[江苏省网友]43.248.23.179
    浩然之气是一种德行,需要从小培养,才能真正影响社会的正能量。
    顶0踩0
  4. メイちゃん2024-01-14 20:06メイちゃん[内蒙古网友]203.4.227.185
    善养浩然之气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需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顶17踩0
  5. 轻烟&微冷2024-01-13 10:03轻烟&微冷[上海市网友]103.248.152.164
    感谢文献学习,让我对善养浩然之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顶0踩0
  6. 暖了一季的夏天2024-01-11 23:59暖了一季的夏天[吉林省网友]103.49.14.55
    浩然之气是修身养性的关键,值得每个人都去追求。
    顶0踩0
  7. 时发生的范德萨2024-01-10 13:56时发生的范德萨[广西网友]203.56.201.206
    善养浩然之气,让我更加崇尚高尚的品质。
    顶49踩0
相关阅读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50复旦大学石祥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50复旦大学石祥

专栏往期回顾可以翻看本“话题”上下篇青年学者说文献学——050复旦大学石祥个人介绍石祥,1979年出生,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青年研究员。2006年博士毕业后,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20年11月,开始在复旦大学古籍...

2014-09-11 #经典句子

名家讲坛|司马迁《史记》经典名句与君共勉!

名家讲坛|司马迁《史记》经典名句与君共勉!

...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古典文献学、文化传播学),国学院副院长,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会理事。2009年作为交换教授在韩国岭南大学中国言语文化学部讲学半年。曾赴...

2011-11-26 #经典句子

束锡红: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

束锡红: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

...为残片为多也不甚留意。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就忽略了文献学、书籍史的一些最重要的材料。二、法藏西夏文文献和俄国收藏的关系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是从莫高窟北区出土,和俄国、英国从黑水城挖掘的情况多有不同。就...

2023-11-19 #经典句子

汉字魅力无限 古文字学家带你一起“说文写字”

汉字魅力无限 古文字学家带你一起“说文写字”

...研究室主任、古文字学家任平老师在秦汉隶书研究、书法文献学、艺术文献学、书法史论、书法教学方面成果显著,“说文写字”课程栏目中,任平老师选择150余个汉字比较有代表性的的文字为大家做相关解说,从文字古代的写...

2023-11-08 #经典句子

何新文丨钩沉索隐 推陈出新——踪凡《中国赋学文献考》读后

何新文丨钩沉索隐 推陈出新——踪凡《中国赋学文献考》读后

...特色踪凡长期从事赋学文献的考辩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文献学、目录学的专业修养,对于此著编写体例、结构的处理,也科学合理,自成体系。(一)全书卷首列有《绪论》、《凡例》和详细《目录》。《绪论》概述“赋体文...

2024-01-10 #经典句子

梁继红 米玉梅:武威西夏文献的版本特点及价值

梁继红 米玉梅:武威西夏文献的版本特点及价值

...的创新之处。(三)武威西夏文献对研究西夏学、佛学、文献学、印刷史、版本学等诸多学科,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武威西夏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大部分内容是佛教文献,有汉传佛经、藏传佛经、佛经发愿文,还有西夏本土撰著...

2008-05-26 #经典句子

北朝灭佛运动的影响:佛教文献和思想的变化

北朝灭佛运动的影响:佛教文献和思想的变化

...或低地扮演着中国王朝统治政权的附庸。北朝灭佛对佛教文献学的影响一、佛教文献保存方式的改变魏晋南北朝佛教译经数量可观,当时的佛经是由梵文、西域语言转译成中文,再缮写成书。简牍绢布叶纸是主要载体,大规模长...

2017-09-29 #经典句子

名人名作|刘跃进:关于文学研究

名人名作|刘跃进:关于文学研究

...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回清华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1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研习汉魏六朝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

2024-01-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