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香事清心|沉檀龙麝 文人雅士最爱的芳香疗法

时间:2024-01-08

炉香赞「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炉香赞》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如果说芳香疗法是舶来品,那香文化必须是咱华夏大地“土生土长”的生活美学。关于香文化,从诸多文献与出土文物中均有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香具焚香的纪录,香文化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席位。

宋代人文荟萃,纵使国力不强,常受到邻近国家的侵扰,却在文化艺术上一再登峰造极。「四般闲事」正是宋朝社会的写照,上从皇室宫廷,下至平民百姓,这般文艺之风十分普遍。

丁谓是宋代五鬼之一,关于他的负面评价很多,但艺术天赋极高,还获得了“香圣”的美称。撇除负面恶评,他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品香高人。他编著了传播度极广的《天香传》,是他在流放海南崖州(今三亚)司户参军时所作,也是后人了解香文化的必看书籍。

《天香传》详述历代用香历史、宋真宗朝用香与赐香情形、香的产地以及对海南香进行分类、评定等,从此也确立海南香的重要地位。

香道,简直是最古老的芳疗艺术。古人打坐弹琴、吟诗作画,总要焚香助兴。在裊裊幽香和烟色中,既能美化生活、净化心灵,又能颐养性情、寄托情思。香道已从单纯的嗅觉官能享受,提升为陶冶性灵的生活美学。

古代有「四大名香」,沉檀龙麝

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既是古往今来的四大名香,也是著名的香药材。

典籍记载,香与药同源。最早熏香的是一位孝女,因父亲不爱喝汤药,于是将药加热燻烤,使药性散发在空气中,父亲的病在闻香中渐渐有所好转。

这么一看,和咱们芳疗精油扩香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非常雷同。当我们嗅闻精油时,芳香分子会刺激嗅觉神经,也连带影响到嗅觉神经在脑部的邻居:杏仁核与海马回。杏仁核是我们原始的情绪反应中心、理性无法处理的直接反应。因为香气让注意力放在嗅闻,进而影响呼吸频率,也改变了我们当下对于世界的感受。

四大名香中,以沉香为首,以龙涎香为贵。沉香与檀香作为植物性香药,均属于木本植物,都有许多不同的树木品种,都具有药用的价值,都能制作成工艺品赏玩,但两者的气味有着明显的不同。檀香通常较为馥郁浓厚,沉香则幽雅静谧,两者成为香木的方式也不同。

沉香所采集的,乃是树木受伤感染后分泌油脂,混合真菌的部分,经过长时间结节而成,即所谓「结香」。自古沉香即有「一片万金」之名,奇楠在沉香中更是珍稀之品,极为难得。此器以名贵奇楠沉香雕刻,又以不惜工本的镂雕工艺施作,无需焚香,已然香风阵阵,案牍赏玩,颇富文人清雅之气。

上:沉香木。

檀香则是采伐树木心材的部分,原木本身即含有香气。香气浓郁却不刺激,厚重的香韵中又带有一丝沉稳,在室内空间点燃檀香,它独特的香气可以使人心思沉稳,让空间中充满一股禅意!

龙涎香来自于抹香鲸的呕吐物与排泄物,再经过日月照射与大海洗礼而成,麝香则为雄性麝科动物性腺囊中的分泌物;在制香中,龙涎香与麝香主要作定香剂,使香味增扩并稳定,持久而不失,焚烧后的烟能聚而不散。

当然,香材不只局限在沉檀龙麝。生活中还许多木材、中草药都可以焚燃。古人尤其钟爱「降真香」,燃焚降真香,能感召仙真之降临,还具有辟除污秽邪祟的作用。

上:降真香。

瘟疫盛行时,最重要的解决方法便是隔离,隔离在于阻绝传播途径,尤其可通过飞沫传染的病症,空气清净非常重要。焚香除了净化空间,烟雾还起了包覆作用,包裹空气中的微细物质,然后如尘埃般落定。

焚香时,香气弥漫,营造出一个清净的空间氛围,观赏袅袅上升的烟,亦可令心灵沉淀,与此同时,不也提升了生活境界。故降真香能辟一切恶气不祥,将无形之邪力拒之于身外。

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变化。如沉香端庄宁静有韵味,不同的沉香又有很大的香味变化,如星洲的沉静、安汶的清新、寮国的异域风情、惠安的恬静甘醇、加里的变幻深远、福森的蜜香、芽庄的凉意飘逸、奇楠的瓜韵甜蜜等等,每一种沉香都有自己的香味变化。

只要是天然香材,都值得尝试。多选择几款不同风味的香品,对比它们的香味变化,才会了解到香道的魅力所在。

博山登天升仙,宣德端庄大器

学习香道,除了形而上的思维,也离不开形而下的器物。「香炉」当属最重要的品香载体,缺少了它,无论香本身再精妙,也难以融入生活。

目前,最早的香炉形状是汉朝的「博山炉」。为什么叫博山?「博山」一词,字面上含有广博、广泛的群山之意,简而言之,泛指所有的山。而且博山相传是东方海上的一座仙山。

山中往往山岚霭霭,云雾缭绕,因而博山炉燃香时,炉盖上会出现烟雾缭绕的仙界氛围感,正好符合此意境。在《伯牙鼓琴图》能看到伯牙旁边几案摆放着一个博山炉正熏着香。

谈到铜炉,必言宣德炉。宣德炉端庄大器,设计上并不复杂,器形相近,且多是素身无纹,工艺不难掌握。只要掌握到黄铜配方,造好模具,历朝历代都能造出非常漂亮的宣德炉。

上:断代宣德本朝的宣德炉。

据明代著录《宣德鼎彝谱》所载,宣德三年,宣德帝因宫中与祭祀用炉的「式范鄙陋,殊乖古制」,恰逢暹罗(今泰国)进贡精练黄铜,朝廷下令以之制炉。

自古以来,中华铜器多是青铜所制。青铜器原本是呈金黄色的,可是今日走进博物馆看到的古青铜,都成了锈绿锈蓝。可见这种材料脆且易锈,保存不易。

因此匠人们在制造铜炉时,铜料会反复冶炼六次,去除杂质,令黄铜更精更纯。可是宣德帝仍不满意,下旨命令冶炼次数要达十二次之多,色泽质感如清初文人冒襄所形容「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也使得宣德炉在明清时期就多有效仿,成为后世藏家追求的精美艺术品。

上:在2019年的「国际古玩展」,以486万瑞士法郎成交的宣德炉。

其实,大多数人每天忙碌地过日子,却鲜少慢下脚步,优雅地体验一下生活,沉浸在薰香的世界里,感受宁静致远的意境。

香道,有如古典版的芳疗。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旦进入了这个领域,生活会多一层美感。当你点燃一根香时,身心便已经开始感受到既优美又典雅的文化熏陶,从本质上来看,香所赋予的意义便是如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香事清心|沉檀龙麝 文人雅士最爱的芳香疗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t-virtual2024-01-16 13:40t-virtual[江苏省网友]202.127.208.173
    真的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带着它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位风雅的诗人。
    顶0踩0
  2. 诗人乏笔何须悔2024-01-13 18:37诗人乏笔何须悔[安徽省网友]116.210.147.209
    常常使用这款香水,感觉心情都会变得很好。
    顶5踩0
  3. 荷花2024-01-10 23:34荷花[云南省网友]202.14.108.24
    这款香水真的很不错,闻起来非常清新舒服!
    顶37踩0
相关阅读
江心秋月吸引古人疯狂“安利”:文人雅士结伴江心 围坐雄谈索句沉吟

江心秋月吸引古人疯狂“安利”:文人雅士结伴江心 围坐雄谈索句沉吟

... 戴斌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的中秋,温州城的一群文人雅士兴致勃勃,带上美酒、露营工具,结伴出游。“乘良朋之逸兴,携旨酒以寻游。”良辰美景,他们决定玩得畅快一些。走出永清城郭,乘上一叶扁舟,来到瓯江的...

2023-12-24 #经典句子

一杯解千愁 一酒品历史 酒是怎么变成文人雅士的送礼佳品?

一杯解千愁 一酒品历史 酒是怎么变成文人雅士的送礼佳品?

...断烦恼丝,除此之外,它还是送礼的佳品,在古代,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欢把美酒当成礼物赠予友人。一、酒是一种礼仪1.酒代表着人情世故和文化礼仪在古代,酒反映的是一种风俗和文化,农民们会在农闲时分将村里的老老少少...

2014-02-08 #经典句子

鲍玉梅的《莲语·莲之缘》:禅意莲花意境

鲍玉梅的《莲语·莲之缘》:禅意莲花意境

莲花以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被中国文人称为“花中的君子”。莲花逸群出尘,洁身自处,虽置身淤泥之地,却能身不染污,妙洁自在。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

2023-11-22 #经典句子

红木画案丨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红木画案丨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画案是存世的古典家具中数量最少、品位最高,且最具文人气质的家具。古代文人为了画案能够达到其审美要求,最大程度上保留木纹材质的整体感,而这就大大增加了制作工艺的难度:无论从榫卯结构、外观、牢度等各个方...

2014-03-08 #经典句子

小山丛竹书院将邀文人雅士 共话泉州古今

小山丛竹书院将邀文人雅士 共话泉州古今

...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内,为泉州文脉显圣之地,自古云集文人雅士。首期主讲人周焜民,是泉州市原副市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拳传承人,将于10月24日上午,围绕“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开讲述,与大家分享如何...

2023-06-07 #经典句子

古代文人雅士都有贵兰贱蕙的倾向:原因何在?

古代文人雅士都有贵兰贱蕙的倾向:原因何在?

春兰与蕙兰,是“兄弟花”。但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有贵兰贱蕙的倾向,这是为何?黄庭坚的《幽芳亭记》和李渔的《闲情偶寄》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在古代,兰、蕙是男性化的花卉兰科植物分布极广,品种众多,是...

2023-11-21 #经典句子

琴棋书画诗酒茶并非文人雅士专利 已入寻常百姓家!

琴棋书画诗酒茶并非文人雅士专利 已入寻常百姓家!

琴棋书画诗酒茶,古时主要是文人雅士们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之家!琴是我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向来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法。春秋时期...

2009-07-30 #经典句子

古代文人雅士话知音

古代文人雅士话知音

...古代社会交通不便,社会交往局限,确也难觅知音。古代文人雅士,最看重知交知已知音,诗人们讴歌的知己知音 的诗句也层出不穷。唐代贾岛的“二句三年得 吟双泪流,知音 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崔珏的“七条弦上五音寒...

2023-09-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