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溯源池盐文化 讲好盐池故事

时间:2023-12-25

正如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所说:晋南地方是当时的帝王所都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1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本文来源:运城新闻网」

■赵 波

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越来越多的考古充分证明:运城乃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正如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所说:“晋南地方是当时的‘帝王所都’。‘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国’,而‘中国’一词的岀现正在此时。‘帝王所都’意味着古河东地区曾经是华夏民族先祖创建和发展华夏文明的活动中心。”他还进一步指出,晋南这块“曾保留远至7000年前到距今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

古河东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沛、物产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古代华夏先民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在多年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天然裸露于地表的河东盐池,像个轴心,在方圆50公里—200公里之间大片土地上,大量的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密度很高地分布在河东盐池周围。这一绝非巧合的历史布局证明:古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创造力的源流和文脉。河东盐池最早形成的“盬盐文化”现象,就成为中华文化起始源头的“直根”之所在。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河东盐湖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她以自然之力赋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她以文化之魂供给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源头力量;她以其地域优势和富含盐类物质的宝贵资源,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经济勃兴、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东盐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传承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源头。

那么,如何讲好盐池故事?池盐文化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有的专家、学者提出“十个一”,包括:一场战争(黄帝与蚩尤争夺盐池资源的涿鹿之战);一首歌谣(虞舜抚琴吟唱的《南风歌》);一个“盬”字(专指河东盐池的盐和河东盐池);一座庙宇(盐池神庙);一条盐道(中条山虞坂古盐道);一座专城(运城因盐而建,因盐而兴);一种工艺(垦畦浇晒五步法产盐工艺);一座禁墙(防走私、防客水、防盐丁外逃);一座书院(河东书院,并首创盐务专学“运学”);一部著作(清代河东盐运使蒋兆奎编写的《河东盐法备览》)。也有的专家、学者提出一庙(盐池神庙),二专(专用字和盐运专城),三河(涑水河、浍河、汾河),四库(安邑水库、八一水库、樊村水库、上马水库),六滩(老滩、苦池滩、汤里滩、北门滩、硝池滩、长乐滩),七十二道防护堰(盐池水利设施防水堤堰)之说。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运城盐池的表现和物质形态,没有谈到运城盐池的文态。文态,是指文物、文化遗产的文脉精神,是非物质层面的软件、软性内容。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下运城池盐文化的本质涵义。

和 运城池盐文化之灵魂

运城盐池,百二十里,东海玉树,西池银花;碧波荡漾,霞光闪耀,白练素裹,千古沉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巍巍条山之北。盐的功能,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长久而不朽的贡献;盐的历史,凝聚着尧舜禹三圣保卫盐池而建立的不朽功业;盐的价值,为上古帝王的“观于盐泽”留下了灿烂而辉煌的一笔。

《辞海》:“盬,古盐池名。”许慎的《说文解字》云:“盬名盐,惟此池(运城)之盐,独名盬,余盐不名盬也。”

许慎《说文解字》载:“盐,咸。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凡盐之属皆从盐。余廉切。”

虞舜“薰风解愠,时风阜财”的千古歌谣成就了运城池盐文化的精髓;秦人“和之美者,大夏之盐”的赞美之词奠定了运城池盐文化的内涵;盐商“和聚人心,诚信制胜”“艰苦创业,开拓奉献”的经营思想形成了运城池盐文化的特质。

“水润下以作咸,莫斯盐之最灵。”水作润下,润下作咸,独用则水至淡,使盐之鹾。而五味调和,则成馐羹。此和合之大用。故曰和合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取善之道,和则两便,分则兼伤。《易·乾》云:“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和”者,顺也,谐也。于物为和,则共存相生,多元纷呈;于事为和,则纷杂摒弃,调和理顺;于人为和,则安神静气,颐养长寿。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和”是华夏民族乃至世界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憧憬。《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西周时期,周太史提岀“和实生物,同者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盐的属性: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居民和美。“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殷商时期高宗武丁任命傅说为相的诏词给盐定下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天道不替,和合为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和”,运城池盐文化之内涵、之特质、之根本、之本源、之精神、之灵魂。

赋 运城池盐文化之根本

《广雅》中说:“赋,税也。”赋税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均是立国之本,更是运城池盐文化之本。

《左传》中有运城盐池开发的最早记录:“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国利民乐,不可失也。”

赵、韩、魏三国分晋之后,魏在安邑建都,运城盐池濒临京畿,成为魏国经济的主要来源。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魏献安邑之后,运城盐池又成为秦国的聚宝盆。

自秦汉以来,直到隋唐,运城盐池一直是佐辅京畿的主要经济支柱。

进入盛唐之后,被大文学家柳宗元称为“晋之大宝”的运城盐池,越来越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他在《晋问》中说,当时运城盐池行销的区域“西出秦陇,南过樊邓;北极燕代,东逾周宋”,遍及今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湖北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可见,运城盐池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唐大历年间,运城盐池每年税收高达150万缗,约占全国盐税收入的四分之一,占全国总税收的八分之一。当时在运城一带盛传“唐之富庶,盐(河东)税其半”之说。

宋庆历年间,运城盐产量达37万大席,合盐8250万斤。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年产潞盐高达28800万斤。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与英、法、日、德、俄五国银行签订《善后大借款》,干脆把运城盐税悉数押给列强帝国。

商 运城池盐文化之精神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发挥运城盐池这个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推行“轻关、易运、通商、宽税”的经济政策,扶植、鼓励商业发展。于是,晋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富商。《国语》中记载晋国商人“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也就是说,这些商人已经富足到可以坐着豪华马车,穿着华丽的服饰,游说走动于王公贵族之间。盐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支撑着军事的发展,晋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也许是顺应舜帝“解愠、阜财”的美好祈愿,运城盐池在我国历史上孕育了第一代富商,被人们称之为“商圣”的猗顿。《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猗顿用盬盐起,而邯郸郭纵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猗顿春秋时一介穷士,为了致富,登门向陶朱公请教。陶朱公对他说:你想要摆脱贫穷,迅速致富,必须经营畜牧。猗顿听其言,来到晋国猗氏这块地方,大搞畜牧牛羊,果真很快富了起来。不仅如此,他又利用河东盐池之利,经营盐业,十年时间,终成富豪。司马迁说:猗顿以河东盐池发家,其富裕程度可比王侯。此后,“猗顿致富”成为历代商业的通称,猗顿便成为中国商业的“鼻祖”。

到了汉代,山西出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有不通”的繁荣景象,当时的路村(运城)、代州(代县)、洛川(晋城)、潞安(长治)等地方,都成为全国商业的集散中心。

隋唐时期,随着并州(太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的更加突出,商人活动更加活跃。武则天的父亲就是一个经营木材生意南下,运输运城池盐北上的大富商。他还出资襄助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后任唐朝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要职。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实行“盐钞法”,盐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日后的晋商崛起,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商路起源于盐路,晋商肇始于盐商。盐商把晋商推向中国“十大商帮”之首,使晋商执中国商业牛耳长达500年。“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这是一个多么豪迈响亮的名称,取得何等辉煌成就!晋商开拓的大产业、大格局、大地域、大流通,以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为目标的商业功绩,创造了晋商一个个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的“商业神话”,而神话背后却是盐商的心酸和泪水以及运城盐池资源所作出的最大牺牲。难怪乾隆皇帝曾感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里的“商”,指的便是晋商。其实,盐商“广交官府王侯,熟悉盐法,精通商务运筹,练达多能”,在背后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商业故事。总之,运城盐池是一本永远讲不完的历史教科书。

法 运城池盐文化之内涵

运城盐池从唐代总结、实行的“垦畦浇晒”产盐法,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盐池产量大幅提高。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时任陕西路提点兼置制解盐太常博士制定了“盐钞法”(亦称“钞引法”),对盐的运销进行了重大改革,由过去的官运、官销,一律改为商运、商销,充分调动商人和民间的积极性。具体办法为:朝廷发售销盐的有价凭证“钞”,每钞价四贯八百,每钞可到运城盐池购池盐200斤。商人可自愿买钞,自行以钞买盐卖盐得利。由于当时盐价每斤44钱至34钱不等,商人购钞是24钱,这就有可观的利润差价。商人得到运销之利,增加了国库收入,解决了边关军费开支,百姓免了盐役之苦,于国、于商、于民三者有利。直到宋以后的元、明、清诸代沿用,仅叫法不同而已。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盐钞法”作了评价:“陕西颗盐,旧法官自搬运,置务拘卖。兵部员外郎范祥始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异日辇车牛驴以盐役死者,岁以万计,冒禁抵罪者,不可胜数;至此悉免。”

“盐钞法”彻底废除了旧盐务管理体制,改革了利益分配办法,成为全国通行的“钞引法”。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股票”的雏形,创造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支股票,也为股份制体制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运城池盐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是我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直根。

(作者系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溯源池盐文化 讲好盐池故事》,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简单水2024-01-09 11:00简单水[江西省网友]114.198.250.180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盐文化的魅力,讲好盐池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盐池的特色和传统。期待更多精彩内容的分享!
    顶28踩0
  2. 苦自己尝笑与你分享2024-01-01 19:54苦自己尝笑与你分享[河北省网友]203.2.117.129
    这个主题真是太有趣了!溯源池盐文化的故事一定很精彩,我期待着听到更多关于盐池的历史和文化。
    顶0踩0
相关阅读
赴一场池盐文旅之约——2021运城池盐文化旅游周开幕式侧记

赴一场池盐文旅之约——2021运城池盐文化旅游周开幕式侧记

池盐文化博览园南广场池神祭祀表演11月3日,2021运城池盐文化旅游周开幕式暨河东池盐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盐湖岸畔的池盐文化博览园北广场隆重举行,一场以池

2024-01-18 #经典句子

生动形象地展示池盐文化

生动形象地展示池盐文化

卫高玠是一名老盐化人,目前是山焦盐化元明粉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

2013-12-20 #经典句子

宁夏盐池:线上服务“不打烊” 文化传递“有温度”

宁夏盐池:线上服务“不打烊” 文化传递“有温度”

10月22日,宁夏盐池县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暂时闭馆,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在做好疫情防控、暂停线下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线上公共文

2018-12-08 #经典句子

黄河岸边万物生:母亲河畔的中华文化溯源

黄河岸边万物生:母亲河畔的中华文化溯源

「本文来源:映象网」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这条奔腾了数千年的长河当中蕴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辉煌历史她流经九个省区沿途留下了河套文化、河洛文

2024-01-18 #经典句子

宁夏文化场馆线上服务不“打烊”

宁夏文化场馆线上服务不“打烊”

据悉,宁夏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免费开放50万册电子图书、5000种期刊等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同时,联合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推出

2013-09-17 #经典句子

溯源黄河文脉 讲好黄河故事  “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在开封启动

溯源黄河文脉 讲好黄河故事 “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在开封启动

10月12日上午,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开封市举办

2009-07-22 #经典句子

【创城进行时】创建文明城市 你我都是主角!

【创城进行时】创建文明城市 你我都是主角!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停乱放、不闯红灯文明,正体现在这些点滴行动中

2023-12-29 #经典句子

“咥”“下数”“芒背”《西安方言文化溯源》让你读懂西安话

“咥”“下数”“芒背”《西安方言文化溯源》让你读懂西安话

但现实中,不少西安方言并未留下文字,给外地人理解造成了障碍

2023-09-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