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沈从文曾与丁玲同住 还帮过她那么多 丁后来为何不帮落难的沈?

时间:2023-12-10

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友谊,早就在文坛引起了不小风波,并且夹杂着一点三角恋爱的色彩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9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1931年1月7日,在武汉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回到了上海,和好朋友丁玲、胡也频重聚在了一起。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友谊,早就在文坛引起了不小风波,并且夹杂着一点三角恋爱的色彩。作家李辉英曾在《记沈从文》中这样描述道:

他们可以三人共眠一床,而不感到男女有别。他们可以共饮一碗豆汁,嚼上几套烧饼、果子,而打发了一顿餐食。有了钱,你的就是我的,全然不分彼此;没有钱,躲在屋中聊闲天,摆布了岁月;兴致来时,逛北海,游游中山公园。又三个人同趋同步,形影不离。

丁玲和沈从文都曾斩钉截铁地否认彼此互有情愫,我们当然没必要将心思花在猜测“二人是否有感情”一事上。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沈从文和丁玲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他们是湖南老乡,在一穷二白的时候相识于北京,此后一起探讨文学,一起合作办刊物,一起住在同一套公寓里。丁玲和胡也频一吵架,当和事佬的也总是沈从文。

从北京到上海,从20年代到30年代,沈从文都保持着这种亲密关系,甚至一度令胡也频吃醋。丁玲走上文学道路,也跟沈从文有不小的关系,尽管后来她并不承认这一点。但我们看丁玲初期的小说,不难发现她在风格上明显受到了沈从文的影响。沈从文比丁玲更早步入文坛,当时他写的小说,一般都会先给丁玲看。

沈从文是1930年秋离开上海去武汉大学任教的,当时丁玲已经有孕在身;一个学期后沈从文回到上海,丁玲已经生下了小孩。看到丁玲、胡也频、胡小频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沈从文自是无比高兴。但没想到的是,十天后发生的一件大事改变了一切。

沈从文回到上海的第十天,丁玲、胡也频的房东的儿子去世了,他们想要送一副挽联;又想到沈从文的字写得好,便去找沈从文帮忙写字。说到沈从文的字,有必要说一下一段趣事。

当年丁玲刚到北京时,在非常无助的情况下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当时,沈从文已经在文坛有一定名气,很多作家也都认得他的字。丁玲的字和沈从文的字比较像,鲁迅先生便误以为那是沈从文写来作弄自己的,因此没有回信。后来,鲁迅先生曾为此表达过歉意。而这,却也可以看出沈从文和丁玲之间的缘分,当时他们还不相识。

言归正传,胡也频找上沈从文并说明来意后,沈从文欣然同意。于是,胡也频便出去买写挽联的布。但是,直到傍晚,胡也频都没有回来。沈从文跑到胡也频家,而丁玲却说他一直没有回来。两人意识到,胡也频很可能出了什么事。当时胡也频是“左联”的骨干之一,而上海的风声正紧。

因为丁玲要照顾小孩,寻找胡也频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沈从文头上。沈从文跑遍了所有朋友家,但都没有打听到胡也频的消息。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可怕的事实——胡也频被捕了。于是,沈从文又四处打听哪里有“抓捕事件”。直至第二天傍晚,沈从文才得到胡也频的消息。胡也频托狱卒送出了一张封信,上面写着:

我遇了冤枉事情,昨天过你住处谈天,从住处出来到先施公司,遇女友拉去东方旅馆看个朋友,谁知到那里后就被他们误会逮捕了。请你费神向胡先生蔡先生一求,要他们设法保我出来,请吴经雄律师。乘我还不转移龙华时,进行诉讼。你明白我,一切务必赶快,否则日子一久,就讨厌了。奶奶处请你关照一声,告她不必担心。我的事情万不宜迟.迟了会生变化。我很着急。

信中的胡先生指的是胡适,蔡先生则是蔡元培。这两位先生影响力很大,和当局关系也比较亲近,很多青年知识分子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都会想到他们。沈从文收到信后,马上将消息告诉了丁玲。狭小的房间里,两个既开心又忧愁。开心的是终于知道胡也频的下落了,忧愁的是不知能不能把他救出来。

为了不使丁玲失去丈夫,为了不使胡小频失去父亲,为了将胡也频救出来,沈从文不仅写信给胡适、蔡元培,还亲自多次去往南京请一些要人帮忙。可是,除了胡适和蔡元培之外,其他人都不愿意帮忙。沈从文将蔡元培写给市长的一封信带了回来,但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寒假渐渐过去了,但为了救胡也频,沈从文没有立即返校,不惜搭上自己的前程。

最后,沈从文和丁玲得到的仅仅是一次探监的机会,当时胡也频已被关在龙华监狱。而那一次见面,竟是永别。1931年2月7日,胡也频、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作家被杀害于上海龙华,后人将他们合称为“左联五烈士”。丁玲得知噩耗后,没有流一滴眼泪,她的坚强令沈从文格外佩服。而沈从文,也因为耽误了去武汉大学报到的时间,失去了那边的工作。

胡也频去世之后,丁玲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沈从文。丁玲的房子到期后,无力续租,沈从文便租了一个住处,自己住一间,丁玲带着孩子和沈从文的妹妹住一间。沈从文掉了工作,正好也有大把的时间陪伴丁玲。但是,这种生活并不是丁玲想要的。她带着孩子,没法写作。最终,丁玲决定将孩子送回湖南老家,让她的母亲余曼贞抚养。

常德距离上海二千多里,再加上时局动荡,沈从文不放心这一对孤儿寡母,便主动提出陪丁玲一起回老家。这对当时的丁玲来说,无疑是最及时、最贴心的帮助。沈从文先是陪丁玲由上海坐船到汉口,再从汉口经洞庭湖到常德,差不多用了10天时间……

只可惜,后来的丁玲似乎忘了这一切。两年后发生的一场灾难,使她对沈从文心生芥蒂。

1933年5月14日,丁玲被第二任丈夫冯达出卖,不幸被捕。当时,沈从文正和张兆和在青岛,且已经定下了婚期。沈从文在报纸上看到了丁玲被捕的消息,马上想起了两年前胡也频的遭遇,心里十分着急。

沈从文平日里几乎从不参与社会论争与活动,只想安静地写作、教书、生活。但是,每当朋友有难,他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不惜打破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生活。上一次胡也频出事,沈从文丢掉了工作;这一次丁玲出事,沈从文又再次挺身而出。

沈从文提笔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等文发表在报刊上,言辞激愤,对此等黑暗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之后,又传来丁玲遇害的消息,沈从文于悲痛之中写下了一篇纪念丁玲的小说。这些文章,都足以显示沈从文的一片真心。除了写文章之外,沈从文也积极组织、参与营救丁玲的社会活动。他与蔡元培、杨杏佛、 胡愈之、叶圣陶、郁达夫等38位文化名人,联名致电要求释放丁玲。

而沈从文在得知丁玲秘密关押的地址后,也第一时间从青岛前去探望丁玲。丁玲被捕后,由于保证以后回家照顾母亲,再不参与社会活动,并没有被关入监狱,只是行动受限。但是,此时的丁玲的心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创伤。被最亲近的人出卖,而自己又怀上了他的小孩,换成任何一个人想必都会怀疑人生吧。

对于沈从文的探望,丁玲表现得非常冷淡。后来回忆起此事时,丁玲曾这样说道:其实沈从文不必如此勉强来看自己,他大概是同情自己,而自己其实并不需要这份同情;沈从文是胆小的人,他没有全力解救自己,当然自己也并不怪他。

“沈从文是胆小的人,他没有全力解救自己”,问题就出在这了。除了丁玲的主观感受之外,还有一些风言风语也影响了丁玲的判断。有人说,沈从文写《边城》之前曾回了一趟湘西,路过丁玲的老家常德,但却没有去看望她母亲。还有人说,有朋友想借用沈从文的名义接丁玲母亲来上海打官司,却被沈从文拒绝。还有人说,沈从文已发表声明和丁玲撇清关系……

从1933年到1936年,丁玲被秘密关押了三年。而沈从文也误以为丁玲已经遇害,他回忆起和丁玲相处的点点滴滴,写了十多万字的作品《记丁玲》。其实沈从文所做的一切,都足以表明他对丁玲的真情,只是丁玲不再愿意去相信他了、宁愿去听信流言误会这位曾经最好的朋友。

40年代,沈从文因为创作倾向和思想不被认同,屡受批评打压,处境日渐艰难。但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留在了北京。49年春天,丁玲回到了北京。沈从文马上前去拜访,他是多么希望丁玲能伸手帮他一把啊。然而,这次重逢,却伤透了他的心。

沈从文和张兆和特地带上当年看望幽居南京的丁玲时.为丁玲的儿子拍的照片。但丁玲拿到照片后,没有任何激动或高兴的表示,只是不在意地放在一旁。对于沈从文的求助,也只是淡淡地敷衍几句。与丁玲相见之前的沈从文,已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而与丁玲相见后,他更感到绝望。

沈从文想不明白,就算自己思想落伍,落在队伍后面了,但为什么连个归队的机会也没有?为什么旧日的朋友,要这样冷冰冰地对待自己?难道自己,已经无药可救,完全被时代抛弃了吗?不久后的一天,迷茫困惑的沈从文选择了自杀,用小刀割破手臂上的血管。被救活之后,沈从文仍恍惚了好几天,身在病房里却认为是被关在监狱里。

丁玲对沈从文的冷淡,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她自己也有一些历史问题,和沈从文走得过近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没几年后,丁玲本人也因三年关押期间的问题而遭遇不幸。或许,早在三年关押期间,她就明白了自己与沈从文不是一路人,于是她宁愿选择自欺欺人地去误会沈从文,好让自己坚决一点。

又二十多年过去后,丁玲又因沈从文当年写的《记丁玲》而大骂沈从文。丁玲认为,沈从文说自己、沈从文、胡也频三人“同住”,有损自己的名誉。书中“海军学生能供给她的只是一个年青人的身体,却不能在此外还给她什么好处”、“她的年纪已经有了二十四岁或二十五岁,对于肉体与情魔的电影印象则正时常向朋友提到”、“她的年岁已经需要一张男性 的嘴唇同两条臂膀了”之类的表述,亦令年老的丁玲感到极为厌恶。她或许已经忘了,早在30年代时自己就看过这部作品,但却没提出过任何反对意见。但半个世纪后,丁玲却因此而发文章大骂沈从文:

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站在高峰上品评在汹涌波涛中奋战的英雄们的绅士……

沈从文经历数十年磨难之后,也不在意这昔日好友的一击。只是默默承受着一切,偶尔在心中跟朋友吐槽一下,从未在公开场合反驳过。对此,黄永玉曾这样说道:

沈从文一辈子善良得不近人情,即使蒙恩的男女对他反啮,倒是从不想到报复。这原因并非强大的自信,也不是没有还击的力量,只不过把聪明才智和光阴浪费在这上面,早就不是他的工作习惯。

1986年,丁玲逝世。2年后,沈从文逝世。这对曾经好到可以同盖一床被子的好朋友,最终竟老死不相往来,不禁令人悲叹。孰是孰非,读者自有判断。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沈从文曾与丁玲同住 还帮过她那么多 丁后来为何不帮落难的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年老健旺2024-01-08 03:32年老健旺[福建省网友]202.189.90.140
    或许丁玲和沈从文之间的友谊并不是单向的帮助关系,也许在其他方面丁玲也曾需要沈从文的帮助。
    顶46踩0
  2. 左岸的风2023-12-29 12:22左岸的风[重庆市网友]203.7.151.139
    或许丁玲和沈从文之间有过矛盾,所以不再帮助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不是简单可以解释的。
    顶7踩0
  3. 不离不弃ぃ '' kd康2023-12-19 21:12不离不弃ぃ '' kd康[北京市网友]203.24.167.73
    沈从文与丁玲同住并帮助过她,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也许丁玲有自己的难处和选择。
    顶7踩0
相关阅读
沈从文与丁玲:从情同手足到反目成仇 他们恩怨背后折射人性之恶

沈从文与丁玲:从情同手足到反目成仇 他们恩怨背后折射人性之恶

1980年,年已76岁的女作家丁玲竟在《诗刊》上发文炮轰自己昔日密友沈从文,文中,她指出,沈从文50年前创作的《记丁玲》、《记胡也频》都是瞎编乱造。完了之后,她还毫不客气地大骂沈从文,说他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2013-12-17 #经典句子

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 后来却能成为文学大师 这是为何?

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 后来却能成为文学大师 这是为何?

...《长河》、《八骏图》等作品之外,还有《湘西》、《记丁玲》、《湘行散记》等散文集。在历史学和考古学、民俗学的研究上,沈从文的成果同样很丰厚,他在晚年耗时15年,呕心沥血创作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全面...

2023-12-30 #经典句子

沈从文的朋友圈到底有多牛?从中我发现了朋友圈的四个真相

沈从文的朋友圈到底有多牛?从中我发现了朋友圈的四个真相

...的顶流报纸《晨报副镌》的新任主编。超级文友胡也频、丁玲。贵人林宰平,留过学,经济学的高材生,当时在北大兼任哲学系和经济系讲师,他看了沈从文的文章后非常欣赏,在《晨报副镌》上撰文赞美沈从文。林宰平还把沈...

2008-04-13 #经典句子

《沈从文的前半生》与《沈从文的后半生》

《沈从文的前半生》与《沈从文的后半生》

...种写法的优势。关于一生中有争议的事件,比如与鲁迅与丁玲的关系等。作者一般尽可能地详细描述,除了引述当事人的话语之外,还会引述其他资料,自己的观点则放在无关重要的位置。这样一来,观点的客观性得到了最大程...

2010-06-29 #经典句子

沈从文这样写情书 说情话情话 试问哪个女孩能招架得住?

沈从文这样写情书 说情话情话 试问哪个女孩能招架得住?

.... 一见钟情1928年,沈从文来到上海。当时,他的两个好友丁玲与胡也频正在《中央日报》编副刊,于是,沈从文也参与到副刊的编撰工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副刊就停掉了。1928年8月,恰逢胡适到上海公学当校长,经徐志摩介...

2023-08-30 #经典句子

沈从文: 最人性的微笑

沈从文: 最人性的微笑

...从文和他背后一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了解”。傅婷婷则写了丁玲,和沈从文发生重要交集的第三个人物。1972年,沈从文从湖北干校回北京后拍摄(理想国 供图)沈从文这个生命个体,在那个时代,奋力凿通生命的头与尾,把一切...

2023-09-22 #经典句子

沈从文和巴金的青春往事

沈从文和巴金的青春往事

...活《大公报·文艺》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另外还在写《记丁玲》,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巴金占了他的书房,他就在院子里的树下写。巴金也频繁地出席沈从文他们为《大公报·文艺》所召集的组稿聚会,后来又与靳以开始了《文...

2010-02-18 #经典句子

湘西作家沈从文 20岁离开军队北漂 却因给郁达夫写信改变一生

湘西作家沈从文 20岁离开军队北漂 却因给郁达夫写信改变一生

...的树荫下。沈从文在树荫下简陋的桌子上,接连写了《记丁玲女士》,《边城》。而巴金在沈从文的书房里,埋头创作出《爱情三部曲》中的《雷》。整整三个礼拜,巴金吃住在沈从文家,舒畅地写完了这部小说。之后,他拒绝...

2010-01-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