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书法备于正书 溢而为行草” 这句话对不对?

时间:2023-12-05

苏东坡认为楷书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写不好楷书就一定写不好行书。他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苏东坡认为楷书是行书和草书的基础,写不好楷书就一定写不好行书。他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流风所及,很多人都认为楷书是行书及草书的基础,只有写好了楷书才能写行书及草书,正如不会走就别想去跑一样。生活中如果“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会被人批评为“玩过了,飘飘然了”。那么,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从书法史的角度而言,书法发展的大致脉络如下。

第一,汉代流行隶书。

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磔”。隶书有秦隶、汉隶、八分、草隶等多种形式。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相传为秦代程邈在狱中将篆书去繁就简,笔画改曲为直,“连笔”改为“断笔”,字形变圆为方,更便于书写,形成隶书。(唐代张怀瓘《书断》:"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第二,魏晋流行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是“行走”的意思,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可以视作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相比较而言,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但书写速度太慢;草书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于是在手写体中用得非常广泛。

行书被认为是“八分楷法”的别支,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光照千古。漫长的书史中,行书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

第三,唐代流行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以后得名楷书。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人都是楷书大家。

因为楷书是书法史上最后成熟的书体,很多人认为楷书诞生在行书后。其实,就书体而言,行书是书体中最后形成的,唐人张怀瓘《书断》中说:“行书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这就是说,行书是从楷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苏东坡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第一,草书源于隶书而非楷书。

草书是由隶书演变过来的,书法家高二适说:“草生于隶(草为章草),正生于草,亦生于隶。此为书法上相传授之一准则。”所以,非要说楷书(正书)是草书的基础,这个说法不合乎历史实际。

第二,行书的成熟更多得益于隶书而非楷书。

据考古资料显示,魏晋之际楷书已经诞生。但是,楷书的成熟要到唐代,故狭义的楷书就指“唐楷”。而行书在魏晋已经发展成熟,王羲之已经写出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所以,非要说练好楷书才能写好行书,那置王羲之等魏晋时期的行书大家于何地?他们的行书名作是如何写出来的?

所以,对书法的理解不应过于机械。如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楷法生于兰亭”,照他的说法楷书反而是得益于行书呢。“儿大不由爷”,虽然说草书源于隶书,楷书源于草书及隶书,行书源于楷书及隶书,但是它们之间毕竟又是有着一定独立性的。书体之间,行书最后诞生,但楷书最后成熟。虽说楷书对行书的发展不无裨益,但非要说练不好楷书就无法写好行书及楷书了,这种说法显然过于机械了。

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学习书法时说“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专精,形彰而势显”,傅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黄山谷、姜白石、王澍均认为,学书,必穷究篆隶,否则不知用笔之方。书法练习从篆隶起步,更容易练好笔法,格调高古,提高线质,推陈出新,为楷书、行书、草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书法备于正书 溢而为行草” 这句话对不对?》,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生死看淡、、不服咱就干2024-01-01 07:21生死看淡、、不服咱就干[海南省网友]103.49.129.115
    @碎片、对啊,书法就是要有基础和功底,但也要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正书和行草两者结合,才能创造出更有韵味的作品。
    顶6踩0
  2. 碎片、2023-12-18 18:37碎片、[湖南省网友]45.122.126.0
    这句话颇有哲理,似乎在说书法需要正襟危坐,但也要有自由自在的行草之美。
    顶0踩0
相关阅读
学书笔记:一句书论 揭示了爱好者练不好书法的共同问题!

学书笔记:一句书论 揭示了爱好者练不好书法的共同问题!

...流书家的书论一般人也看不懂,或者说看了也没用。回想这句话,天下之事,不心通而强为之,未有能至焉者。干任何事,没有达到“心通”而瞎努力,没人能干好。所以,练字的人应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行。你是练字的,那你...

2007-11-26 #经典句子

文徵明87岁的封神之作 行书写到这种水平 500年来仅此一人而已

文徵明87岁的封神之作 行书写到这种水平 500年来仅此一人而已

...,一般到了五六十岁就开始出现了老花眼,所以写小楷的书法人往往到了五六十岁就写不动了,但也有例外。在书法界曾有这样的一位老前辈,他到了90岁的时候,还能写蝇头小楷。在2010年北京保利十周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他的...

2023-12-22 #经典句子

文征明行草《琵琶行》全篇 收藏好慢慢欣赏!

文征明行草《琵琶行》全篇 收藏好慢慢欣赏!

...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

2015-06-09 #经典句子

他学书80年的50句箴言 句句良心话

他学书80年的50句箴言 句句良心话

...院 昨天10:58吴玉如(1898-1982)字家琭,后以字行。当代著名书法大师。下面是他学书的一些箴言,整理如下:[1].作字虽小道,其中亦有至理。临古人碑帖,先须细心玩读,而后临之。临必一笔不苟,一点一画之间,细入毫厘,不可...

2023-12-17 #经典句子

学书法 为啥要先写楷书?3位名家3句话 让您明明白白

学书法 为啥要先写楷书?3位名家3句话 让您明明白白

...的“古之善书者”,最起码也要在北宋之前。从欧阳询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不光我们注重楷书的学习,宋代以前的名家也是同样。三、梁巘: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清代的梁巘在《学书论》中曾说:“少年时将楷书写定,...

2023-05-07 #经典句子

解释了几句黄庭坚书论 想学书法理论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解释了几句黄庭坚书论 想学书法理论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上是黄庭坚对书法的看法,肥字要有骨,瘦字要有肉,古人学字就是学肥中骨,瘦中肉。但是今人肥中无骨,瘦中无肉,这是学到了丑恶的地方,看到今人写的颜体字,实在让人气氛。...

2019-02-18 #经典句子

书法经验一句话总结:超精辟!

书法经验一句话总结:超精辟!

...0、字要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11、小楷书法在古代被认为是书法家的基本功法,所谓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其为书法家。12、书法四要素:笔法、结构、墨法、章法。13、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

2023-12-13 #经典句子

怎样才能写好草书?听听古人说的这3句话 喜欢书法的来看看

怎样才能写好草书?听听古人说的这3句话 喜欢书法的来看看

...1梁巘:“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梁巘的这句话虽然没提到草书,却明确阐述了学书法的顺序问题。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只会写草书,其他书体没接触的话,十有八九是个假把式。草书看上去虽然流畅潇洒,却是...

2023-0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