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史文:雪峯甚么

时间:2023-11-18

峯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僧亦云:是什么?峯低头归庵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原文

举:雪峯住庵时,有两僧来礼拜。峯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僧亦云:“是什么?”峯低头归庵。僧后到岩头。头问:“甚么处来?”僧云:“岭南来。”头云:“曾到雪峯么?”僧云:“曾到。”头云:“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头云:“他道什么?”僧云:“他无语低头归庵。”头云:“噫!我当初不向他道末后句,若向伊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僧至夏末,再举前话请益。头云:“何不早问!”僧云:“未敢容易。”头云:“雪峯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识末后句,只这是。”

颂曰:

切瑳琢磨,变态肴讹。葛陂化龙之杖,陶家居蛰之梭。同条生兮有数,同条死兮无多。末后句只这是,风舟载月浮秋水。

(宏志正觉禅师《颂古一百则》之五十)

二、赏析

雪峯禅师住庵的时候,某日两位僧人来参访。雪峯看他们走过来了,用手托住庵门,探出身体,问来人:“是什么?”其中一个僧人立即反问:“是什么?”这个僧人似乎也很有修为,好像也懂得雪峯在问什么。然后,雪峯禅师“无语归庵”了。这里面是不是有玄机?万松禅师说:“莫道无语好。”意思是大家别以为他没说什么。

《碧岩录》里也讨论到这个公案。圆悟克勤大师赞叹雪峯禅师“无语归庵”:“烂泥里有刺。”意思是,雪峯这一招,其实很不简单,象烂泥,似乎软软地滑滑地,真要敢踩上去,里面却有扎人的刺儿,很难缠。克勤大师继续说这是“如龙无足,似蛇有角”,实在是很难对付。

明代的焭绝老人(天奇和尚)说雪峯禅师这是“全提向上”。(《焭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

这个僧人后来到了岩头和尚那里。岩头问:“从什么处来?”答:“岭南。”岩头问:“见到雪峰了吗?”僧人说:“见到了。”这僧人就说了当时的情况。岩头问他:“雪峯说什么?”僧人就把当时情景说了一遍,说最后雪峰“无语归庵”了。岩头与僧人只是一问一答,其实里面也是暗藏禅机的。岩头于是感叹:“噫!当时没有告诉雪峰‘末后句’,如果向他说了,天下人就拿雪峯老和尚没办法了!”岩头一声“噫”的感叹,叹的是雪峯不遇知音,叹这僧当面错过雪峯禅师的接引。然而,岩头的“末后句”,有什么玄机呢?真的是雪峰不懂末后句吗?究竟什么是“末后句”?

万松和尚忍不住问大家:岩头是“强生节目”,还是“别有机关”?

这个“末后句”实在是令人不安,估计折磨得那个僧人也够惨。夏天将要结束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又来请问这事。岩头说:“你怎么不早问呢?”答:“不敢轻易问啊!”看来他似乎一个夏天都在很用心地参这个话头呢。岩头说:“雪峯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要知末后句,只这是。”

古人云: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

因此,后代不少人认为,禅宗有“三关”:初关、重关、牢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把灯录里的公案分为三种类型、三个层次,号称参透了某些公案就说明破了某一关。

圆悟克勤大师说:“祖师阶梯是第二头,超佛越祖是第三首,净裸裸赤洒洒当阳独露,是第八解。……若是上流之士,不将祖师言教为人师范。如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凤萦金网,趋霄汉以何期?”

祖师是向第一义引导人,圆悟的意思是:整天拾人牙慧,钻故纸堆,什么时候是个了期?

虽然如此,还是要懂得点常识:末后句,和时人杜撰的“三关”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同一则公案,曹洞宗和临济宗的祖师解释得也不一样。比如,对本则公案,临济宗的圆悟克勤大师,就用“双明亦双暗”来解释。他说:“双明复双暗,独立绝殊方。乘机直面提,其锋安可当?同条生,两镜相照无能名;不同条死,铁树华开亘今古。末后句始牢关,拈却门前大案山(《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9)。”

作为曹洞宗传人的宏智禅师,颂这个公案,也超级精彩——

颂曰:

切瑳琢磨,变态肴讹。

《毛诗》里赞美周武王的美德,有“如切如瑳、如琢如磨”的句子,打磨兽骨是“切”,加工象牙是“瑳”,加工玉是“琢”,加工石头是“磨”。宏智禅师说“切瑳琢磨”,比喻岩头和雪峯的妙用禅机,非常精细,足以切断学人的微细妄想,直至心地彻底光明,无一丝瑕疵,无一粒尘埃。切磨通变,容不得丝毫的错讹。

葛陂化龙之杖,陶家居蛰之梭。

《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东汉的费长房,在集市遇到神仙壶公,便想跟他学仙术。壶公为了帮他躲开家人的纠缠,便施展法术,造成费长房自缢死于家中的假象,然后带他去山里修行。学仙不成,壶公就给他一个竹杖,让他骑着回家去。他本以为才十来天,可是回去后才知,实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费长房顺手把竹杖扔到水塘里,却看见竹杖化为神龙,飞腾而去。晋代的陶侃,少年时在雷泽扑鱼,网里却捞上来一个梭子。回去后把这梭子挂在家里的墙壁上。过了不久,雷鸣电闪,那梭子化为龙,飞上九霄。

雪峯如化龙而去的竹杖。而那个僧人却象陶侃家捡来的那个梭子,一直挂在墙上,迟迟没有飞升,宏智说他是“居蛰之梭”。

同条生兮有数,同条死兮无多。

在同一条树枝上出生,是可以辨别的;但是在同一条树枝上死去,却没有什么差别。在宏智禅师看来,同条生似乎各有手段,同条死却没多少花头。雪窦禅师却说:同條生也共相知,不同条死还殊绝。

末后句只这是。

末后句,“只这是”。傅大士说:要知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到底是哪一句呢?

风舟载月浮秋水。

对于岩头和尚来说,秋水寂湛月照明,一任风吹舟乱行。雪窦禅师也颂道:南北东西归去来,夜深同看千岩雪。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史文:雪峯甚么》,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史文:德山学毕

史文:德山学毕

一、原文举:德山圆明大师示众云:及尽去也,直得三世诸佛口挂壁上。犹有一人呵呵大笑。若识此人,参学事毕。颂曰:收!把断襟喉,风磨云拭,水冷天秋。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沧浪月一钩。二、赏析德山圆明大师,是光...

2012-11-23 #经典句子

以秦明为人证 以周桐原话为物证 证明史文恭强于林冲 卢俊义

以秦明为人证 以周桐原话为物证 证明史文恭强于林冲 卢俊义

《水浒传》比《三国演义》高明的地方,就在于给出了两名武将单挑之后的心里暗示描写,这让我们猜测两武将之间的武力差距有了依据,而《三国演义》却缺少这方面的暗示,基本都是“不分胜负”之后,就没有下文了。以《...

2023-06-25 #经典句子

晁盖被杀谜团终于解开 射死晁盖的并非是史文恭 而是此人

晁盖被杀谜团终于解开 射死晁盖的并非是史文恭 而是此人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 《水浒传》说句老实话,就我个人而言,在四大名著中最不喜欢的就是《水浒传》。为何?因为《水浒传》相当于是一本“全员恶人”的小说,里面的侠义之道跟我们往常接...

2019-07-11 #经典句子

论单打独斗 梁山108将能和栾廷玉 史文恭一战的都有谁?

论单打独斗 梁山108将能和栾廷玉 史文恭一战的都有谁?

事实上,在水浒传中,栾廷玉和史文恭的武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两人的水平至少差了一个档次,所以说要是论单打独斗,能击败两人的梁山好汉,必须分两拨来看!栾廷玉首先我们说这个栾廷玉,他原本是孙立的师兄,后来加...

2010-05-30 #经典句子

面对好兄弟宋江 晁盖为何还放话:捉住史文恭之人才是梁山泊主?

面对好兄弟宋江 晁盖为何还放话:捉住史文恭之人才是梁山泊主?

在《水浒传》中,宋江与晁盖可算是生死兄弟,宋江为晁盖丢了官职,晁盖与宋江共享梁山基业。然而,在晁盖中毒箭临死前,他为何不直接说让宋江做梁山伯之主,却对宋江说:谁能捉住史文恭便可做梁山之主。在仔细翻阅了...

2023-09-03 #经典句子

史文恭是高手 不屑于用毒箭?古代战争不用毒箭才怪

史文恭是高手 不屑于用毒箭?古代战争不用毒箭才怪

第六十回,是水浒全书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回,晁盖因为攻打曾头市而战死,从此梁山好汉开始由宋江统领。晁盖之死,是因为他轻信两个和尚的话,致使大军误入埋伏圈,他本人在突围的时候,面颊中箭。回到梁山后,不到一...

2015-10-19 #经典句子

射杀晁盖的人真的是史文恭吗?关胜一席话 字字指向宋江!

射杀晁盖的人真的是史文恭吗?关胜一席话 字字指向宋江!

施耐庵的《水浒传》非常经典,它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的英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这108位好汉当中,并不包括大家熟知的晁盖晁天王。从某种程度上说,晁盖是这本小说当中最为悲惨的人物之一,他原是梁山的第二位...

2023-08-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