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古代汉语言诗文活动是表现 传选人的情感意义以及思想观念的活动

时间:2023-11-13 06:38:01

相关推荐

古代汉语言诗文活动是表现 传选人的情感意义以及思想观念的活动

摘要:古代汉语言诗文活动是表现、传选人的情感意义以及思想观念的活动。对比现代东西方诗歌创作更多地将之视为涉及语言形式创造的一种文化劳作,汉语言古典诗文更注重文学文本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读者的作用。本文对其中“诗言志”与“言不尽意”的矛盾统一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试图探讨其内在的整体性和悟性哲学思维的动因。关键词:汉语言古典诗文“诗言志”“言不尽意”一、问题的提出

称呼古代中国是诗的国度是相关研究者不言自明的定论,我们可以将古代汉语言诗文活动视为表现、传达人的情感意义以及思想观念的活动。对比现代东西方诗歌创作更多地将之视为涉及语言形式创造的一种文化劳作,中国古代汉语言诗文创作更注重文学文本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读者的作用,即主要在“言以达意”的关系层面上展开。 回顾上个世纪近代汉语言的诗学范式,传统诗学、西方诗学(特别是西方现代诗学)、现代诗学观念是其必要的构建要素,三者之间时而冲撞与协调,时而呈现张力与合力的状态,但其基本立足点与生长点却是“诗言志”,其核心仍然摆脱不了古代汉语言诗学中意境理念的营造。“诗言志”出自《尚书·舜典》,这一观点对于汉语诗歌理论及创作具有极大影响:诗可言志,志欲尽言,言不尽意。在中国古代汉语言诗歌的创造过程中,汉语通过对自身形式有限性的不断超越,不断超越着自身表达功能的有限性,可以说,汉语言古典诗学深层的语言哲学思想,除了比较浅显的“诗可言志,志欲尽言”的表述外,“言不尽意”这一普通语言的表达困境针对汉语言古典诗学同样具有理论普适性。二、功能价值论潘文国在《语言的定义》一文中概述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具体到汉语言古典诗学,其功能价值主要就是体现“诗言志”,如果撇开儒家诗学的政治传统,直接面对“诗言志”本身,尤其是歧义丛生的“志”,这寥寥数字的确耐人寻味:志即道也。有些作者不言而言,但也存在言而不尽的现象,更有甚者是言而不近。例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即是前者,倡导“理学”的宋诗则是后者。有些学者针对此种现象评论汉语言古典诗学作者正是通过言语形式的创新来提升语言的表达功能,进而试图克服“言不尽意”的表达困境,则相对“诗言志”标示的是对原有形式有限性的超越。这些诗歌言语形式的超越性则使诗歌语言的表达功能也获得了超越性,理论上似乎“象外之象”可以使得诗的“意”达到“无穷”的境界。三、究因“言不尽意”的必然性

语言是思维最直接的表现。学界对汉语和英语表达上的显著区别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即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语言古典诗文“言不尽意”的必然性,同时也反映出英汉民族之间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照于英语民族重分析重理性的思维方式,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则明显突出了整体性和悟性,这一点清人刘开在《拟古诗序》中有相关的表述:“唯其长言之也,而其意始尽;唯其嗟叹之也,故其意始无尽”。更进一步来说,儒释道三教对汉民族“言不尽意”的思维方式影响巨大,三教都重视思维的整体性与悟性。从语言本体论角度看来,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言可近意并不意味着言可尽意。虽然人类最早的文字形态都是描摹实物的象形文字,但自从分野以后,古汉语在更大的程度上变成了一种非表音的表意性文字,而不像英语或法语等语言那样是一种表音文字。因此,汉语言诗文重含蓄、强调意在言外,是汉语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审美文化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中国的社会历史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汉语民族的哲学思维、语言特点及诗学传统诸因素分不开。四、“诗言志”与“言不尽意”的和谐统一查阅汉语言古典诗文的相关文学评论,写景宜显喜直露、写意宜隐贵含蓄是大家的公认法则。写景和写意即使是并列行文,也是分属宾主关系。比如“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的说法,传统的古典诗文美学中,直露自然得让位于含蓄,使得“诗言志”与“言不尽意”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隋语也。”我们还可以看到屈原的“香草美人”的喻体形象,大部分都是别有深意的寄托。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所追求的也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言不尽意的效果。朱光潜先生在其第一篇美学论文中就把汉语言古典诗词中意境这一典型特征恰到好处地概括为“无言之美”,并指出:“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言意之辨在魏晋的兴起,是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方法论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经学取得了统治地位。两汉经学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传授、整理和注释儒家经典,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谶纬迷

信,把儒家的经典神秘化、宗教化。经学大兴章旬训诂之学,注经解字,索隐发微,(《汉书’艺文志》)成为繁琐哲学。随着汉王朝的覆灭,思辨的、理性的玄学开始取代繁琐的、迂腐的经学。玄学否定经学的思想武器就是“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说。

那是的学者承认言、意、象的依存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周易略例·明象》)由于认识的目的是明象得意,在认识过程中就存在着言与象、象与意的矛盾。“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同上)从玄学重本轻末的思想出发,只能舍末而求本。“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同上)既然得意可以忘象,得象可以忘言,所谓经典的权威地位也就自然动摇了。如果严守经典辞句,只知训诂注释,而不知其本义,就更显得没有意义,是舍本求末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句点。2024-01-24 21:33句点。[海南省网友]203.79.1.35
    这些作品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顶0踩0
  2. 野窗烛闪2023-12-19 14:05野窗烛闪[甘肃省网友]203.3.96.155
    古代汉语言诗文活动深刻表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多样性。
    顶3踩0
相关阅读
子安宣邦:汉字对日本文化的意义

子安宣邦:汉字对日本文化的意义

汉字论秉承作者一贯的批判立场,从日本人的意识深层来思考日语中的汉字这一他者对于日本文化的意义

2016-04-23

当代汉语言文明守夜人 正在链接古今中外

当代汉语言文明守夜人 正在链接古今中外

从历史上看,一种语言要获得新生,需要从官吏语、贵族语、民间语中解放出来,需要文明的守夜人去言说,去歌唱

2023-07-06

大江健三郎:丸山真男的语言

大江健三郎:丸山真男的语言

1956年考入东京大学法语系,师从著名法国人文研究专家渡边一夫,1958年凭借短篇小说饲育获芥川赏,1967年代表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谷崎润一郎奖,1994年

2023-07-12

关于语言的特性 你知道多少?

关于语言的特性 你知道多少?

很多人都在学英语,很多人把英语只当做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时候他们也会把作为学科学习的内容。这可能是因为对语言的特性缺乏了解。对语言的特性有所了解

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