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语文考题有迹可循 语文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

时间:2023-11-12 07:00:02

相关推荐

语文考题有迹可循 语文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

中考题型解析: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中考语文试卷最后一题的常见题型,往往是出示一首古诗或者一首词,然后回答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80%以上是让结合某句诗来分析诗人的情感。这样的试题经常改头换面地出现在初中各年级的语文试卷上。笔者总结多年带毕业班语文的经验,此类题目是有技巧可循的,只要从五个方面综合分析,然后作答,是完全有可能得高分的。

虽然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浓缩性、概括性和隐藏性,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住正确的角度,就可以正确地分析出来。具体来说,把握诗人情感,要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抓标题

例如《卜算子·咏梅》这首词,题目中的“咏”字有赞颂、歌颂的意思,而“梅”这种意向,自古就有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品性格调,这样通过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词诗人借物抒怀,表现了自己在仕途中坚持高洁情操,不媚俗、不屈服的情怀与抱负。再如李白的《送友人》,单通过一个“送”字就能正确把握该诗的思想感情了,此类例子还有《春夜喜雨》,抓住一个“喜”字,也能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方面:抓诗人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如果我们熟悉刘禹锡的生平与经历,知道这首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因为他805年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826年他在扬州遇到白居易,于是就写了该首答谢白居易的诗,那么自然我们就会明白,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二十多年转徙于巴山楚水的愤懑心情和无限感慨。

第三方面:抓意象

在古典诗歌中,杨柳代表依依惜别之情,明月有离思之情,菊花象征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梧桐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蝉是品行高洁的象征,鸿雁代指书信等等。如王维的《渭城曲》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出现了“柳树”这个意向,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第四方面:抓写作背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huaite022023-12-31 02:25huaite02[国外网友]103.43.87.92
    语文考题有迹可循,语文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
    顶9踩0
相关阅读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归纳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归纳

给我们的启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2024-01-22

语文考试最怕阅读散文 抓不住贯穿文章的线索 老师帮你来梳理

语文考试最怕阅读散文 抓不住贯穿文章的线索 老师帮你来梳理

我是元宝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

2023-07-26

中考语文 先总结共性再展现个性 用好储备素材打造高分作文

中考语文 先总结共性再展现个性 用好储备素材打造高分作文

归纳总结出好作文的共性,是夯实作文的基础,在坚实的基础上,走出创新之路,让作文高分更有保证

2011-04-12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知识要点新课标对七—九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诗文80篇。我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