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那些中小学课文里的四大名著 略谈四大名著语言之美

时间:2023-11-06 04:58:01

相关推荐

那些中小学课文里的四大名著 略谈四大名著语言之美

那些中小学课文里的四大名著,略谈四大名著语言之美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明清小说,不仅在中国文学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堂堂正正地走进了语文课本。在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四大名著不可或缺。有的是改写片段,有的直接节选自原著。那些浅近通俗的文字,描绘着华夏大地各色山川风物,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写尽了人情世故。从中体味汉语的魅力、叙事的技巧,感知人情冷暖、世间万象,更接续起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根脉。

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是,《红楼梦》:含蓄典雅,好语如珠;怒骂嬉笑,皆成文章;注重炼字造句,推陈出新。《西游记》:诙谐风趣;官话和淮安方言生动活泼相互融汇。《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辞约意丰,耐人寻味;文采飞扬,富有音乐性;半文半白,多样统一。《水浒传》:极具口语化。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

《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开篇第一回。开头这段是这样: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西游记》的语言特点是谚语用的多,比如这句“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还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借你口中言,传我心中事”,“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等等太多了,数不胜数。

该文主要写看孙悟空的出场亮相:“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一派飘然而至的云游四海的自然景观扑面而来。

《景阳冈武松打虎》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是写武松出场的情节。这里直接引用周先慎《简笔与繁笔》中的精彩评论: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里还是引用作者是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的精彩评论: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智取生辰纲》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这段写的是杨志这个人物命运的关键章节。杨志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最后落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

开头这段是:“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趱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古人有八句诗道: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天越炎热,人越烦躁,那担掺了药的酒才越诱人,吴用的计划才能顺利实施。在小说里,酷热的天气不仅引发了精彩的故事,也显露出人生百态:“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四大名著中当然也少不了冬日的场景。一到冬天风雪载途的天气,总想回头读一读该文写的林冲这个风雪夜归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段风雪描写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当然该文不止写了寒冬腊月的风雪,写景更是写人心的险恶做衬托。

《杨修之死》

节选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作者主要写了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能”。原话这样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通过六个小故事来逐步展开情节。

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

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杀的一个客观的原因。要真正找出杨修被杀的原因,关键还得注意理解罗贯中说的这句话:“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忌”的是什么呢?曹操“忌”的是杨修不给他面子。面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中最关心和重视的东西,所谓的“人有脸,树有皮”。杨修多次不给他的主子曹操面子,让曹操忌恨他,这是做奴才的一大忌讳。

《失街亭》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失街亭》记述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的一次战役。当时魏蜀对峙以秦岭为界,双方攻战只有三条要道通过秦岭。东路有子午谷,是险道,双方有兵扼守。这次诸葛亮从中路出兵,打算由斜谷攻郿城下长安。另一小道,由阳平关绕道街亭,孔明由中路取郿城,司马懿可在夺取街亭后南攻,截蜀军后路,断其粮道,蜀军将不战自溃,已得的陇西三郡也不能安守。由于街亭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因而成为这次战役中双方争夺的焦点。

该文通过对魏蜀两国以街亭为中心的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赏罚严明、勇于自责的精神,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轻敌拒谏、死守书本、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群英会蒋干中计》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是《三国演义》中写赤壁之战最精采的片断之一。

写的是周瑜用反间计智赚曹操,除掉了曹军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一计在三国纷争的关键一仗赤壁之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时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军事上刚挫败刘备、收服刘琮,号称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妄图以武力席卷荆襄,气吞吴会,一统天下。而孙吴虽据江东之险,但只有精兵五万;蜀汉虽虎将云集,但兵力也仅有两万。尽管蜀,吴联合抗魏,在兵力上仍众寡悬殊。在这样的背景下,吴蜀方面唯有运用智慧,出奇制胜,才能以弱克强。这样,周瑜的这一计,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该文自始至终围绕这一反间计来展开,从设计的必要、施计的机会,到中计的过程、中计的后果,步步写来,环环相扣,层层波澜,中间多少起伏跌宕、多少喜、笑、惊、怒,变化莫测,腾挪难料,令人目不暇接。

该文题目虽是“蒋干中计”,中心人物却是周瑜。在情节的展开中,不仅借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一惊一喜、一怒一笑去表现其性格,而且借蒋干曹操这两个人物为周瑜作了极好的衬托。蒋干的自负轻信、贪功无能反衬出周瑜的智勇双全;曹操老谋深算却终于败在周瑜手下,也进一步衬托出周瑜的智慧更胜一筹。成功把周瑜的有勇有谋、风流倜傥的统帅形象,还有蒋干这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形象,在这一系列起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本篇选自《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写薛家的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尽管冯的家人踏破衙门,乞哀告怜,但身为应天知府的贾雨村因薛家为应天豪门,列在“护官符”之上,为保住乌纱帽,不惜徇私舞弊,让薛蟠逍遥法外。通过贾雨村胡乱判断人命官司的经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互相勾结、官官相护、鱼肉人民的罪恶本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课文还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贾雨村和门子两个人物形象。

毛泽东对《红楼梦》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少人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第三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所谓“总纲”,就是最能反映全篇主题思想的故事情节。在红学史上,对红楼梦总纲的认识多有歧见,脂砚斋把“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四句当作全书总纲。

王希廉则认为该书的纲领在第五回。《红楼梦》的脂戚本第四回总批有一首七绝,头二句是: “请君看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这是最早认识到护官符重要性的说法,但还没有用它来概括全书。毛泽东明确断定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发前人之所未发,确有其独到之处。在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四回影印本上,毛泽东在描绘四大家族奢华面貌的几句话旁,用铅笔画了三个圈,并在“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一段旁密加圈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第四回的重视。

《林黛玉进贾府》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该文写林黛玉这个带着江南女子的气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通过写“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描写了贾府一大批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有详细写有略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写王熙凤出场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就是王熙凤的泼辣、精明的鲜明色彩。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是略写。有实写,有虚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俐颖2024-01-22 01:15俐颖[黑龙江省网友]203.190.107.149
    四大名著的语言之美,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顶4踩0
  2. 芮竹2023-12-14 15:06芮竹[安徽省网友]203.202.237.44
    那些中小学课文里的四大名著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其语言之美令人陶醉。
    顶0踩0
相关阅读
语文学习 从小学起就要指导孩子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 从小学起就要指导孩子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

它是在秉承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赋予新理念的创新性学习方式

2014-09-18

2021《浙江诗词大会》圆满收官 16万学子以诗会友 诗路文化传万家

2021《浙江诗词大会》圆满收官 16万学子以诗会友 诗路文化传万家

10月16日晚,饱受瞩目的浙江诗词大会2021线上总决赛拉开帷幕,从初赛16万名报名选手中层层晋级、脱颖而出的省级决赛选手,通过大赛小程序在线答题展开激烈角逐

2023-12-26

速来看看!小学生如何朗读课文!

速来看看!小学生如何朗读课文!

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朗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内容

2023-10-14

古诗词名句里的情与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古诗词名句里的情与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