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俗语:“十分聪明用七分 留下三分给儿孙”后面还有一句更经典

时间:2023-11-05 02:31:01

相关推荐

俗语:“十分聪明用七分 留下三分给儿孙”后面还有一句更经典

导语:俗语:“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后面还有一句更经典。

中国五千年的万史文化,源远流长,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对生活的描述,有的是对生活的思考,其通俗易懂,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俗语大多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后面还有一句话,接下来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的后一句话是: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

过去的人强调行善积德,修路、施舍、建庙等,想百年后除了自己得到善终外,最重要的是想用自己的善举,积攒的德行,留下保佑后代儿孙。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的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大半生几乎都是为子孙后代而活,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强,子孙绵延不绝。

他们普遍认为,祖上种什么因,后辈儿孙就会结什么果。用过去的俗话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如果祖上为人过于奸滑,唯利是图,耍小聪明,那么他的后代儿孙就会比较愚钝或懦弱;祖上是比较殷实的富贵人家,子孙后代往往就会贫困潦倒;祖上专横跋扈欺压他人,子孙后代就会遭到别人欺负。

老人们认为,这些“后辈儿孙”的结局,都是祖上做过了头,是一种“因果”报应。所以,做人做事不耍小聪明,要讲求厚道,不算计别人!

农村对生活思考的老话很多,如“看见别人后脑勺,看不到自己后脑勺”、“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不吃子孙饭”“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儿孙”等等,这些话都很好地诠释了“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那个时代人的心态。

父母的为人处事是后辈儿孙的榜样,在与人打交道时,觉得自己聪明,只看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遇事爱耍心眼,只想占便宜,从来不想吃亏。这样的人在人群里是不得人心的,甚至被人唾弃。

“吃得起亏,打得起堆”,只有吃得起亏的人才能溶入群体,为子孙得福报。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在宅基的问题上引发矛盾,因时间久远,祖上基业宅界模糊,以至闹到官府,又因双方都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县令也难以明断。

张家人便千里传书给远在京城做了宰相的张英,期望张英能帮他们出头。阅过来信后,张英只是释然一笑,后批诗一首:“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然后把信寄回老家。

家人收书羞愧难当,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此事在当地一时传为了佳话。

张英的行为,不仅化解了两家多年来为争执宅基的矛盾,让两家尽释前嫌,重归于好。造福了乡里,更造福了子孙后代。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跨下来”。假如父母为人处事以奸诈而出名,会影响后辈儿孙的生活。平日里与这样的人家打交道时人们就会心存芥蒂,认为他们家的人格外奸诈,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所以说父母的奸诈,结果连累了一家人。即使家中儿女很聪明、很正直,也会受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这就是“后辈儿孙不如人”的说法。

对过去的老古话的理解,有其历史背景,正确解理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当然,也可用现在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那是赋予了老古话新的内容,也就是当今社会的对老古话的借鉴意义。

最后说一说我大姑姐

大姑姐非常精明,脑子转得快,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丈夫也精明,两口子嘴都特会说,但平时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眼里显得太圆滑,没有落下好人缘。做了几十年生意,挣了不少钱。就这么精明的两口子生个孩子却非常败家,干啥啥不成,到处惹是生非,30好几了没有一个姑娘愿意嫁给他。大姑姐提起来就哭,外人都说肯定是两口子太精明了,把孩子的福报都占用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守望风城2024-02-06 03:00守望风城[广西网友]124.75.248.189
    留给儿孙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智慧和爱。
    顶6踩0
  2. 害羞的小男孩2024-01-06 02:50害羞的小男孩[广东省网友]203.57.58.249
    想想真的是这样,我们现在的付出都是为了未来的幸福。
    顶2踩0
  3. 正太、2023-12-06 02:40正太、[黑龙江省网友]45.115.103.86
    这句俗语真的太有道理了,要懂得留下一些积蓄给下一代。
    顶7踩0
相关阅读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半句更扎心!做父母的都应该牢记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半句更扎心!做父母的都应该牢记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穷秀才,他的家境贫寒,但是这个人的性格却非常的坚毅,自学成才,从小就报读诗书,出落得很有文采,也正是因此,他被当地的一个才女看

2023-08-21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 很多父母不知道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 很多父母不知道

俗语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子孙们各有自己的福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它才是精华所在,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

2023-12-11

农村俗语:“房坟相望 儿孙无人” 是迷信说法吗 有哪些道理?

农村俗语:“房坟相望 儿孙无人” 是迷信说法吗 有哪些道理?

而在很多情况之下,我们就能够看到,百姓们一旦是赚钱了,那很多时候就会选择在老家盖房子,当然这也是光耀门楣的一件大喜事,可有些人贪欲是变得越来越大

2017-04-11

民间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一句才是精髓 可惜十人九不知

民间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下一句才是精髓 可惜十人九不知

而那些文字组成的谚语和俗语,是历史上祖祖辈辈的文化传承,也值得我们思考!在中国有一句谚语,估计我们大家现都听到过,表示父母非常无奈的一句话:儿孙

2023-05-07